《老子》有曰“道可道,非常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绘事之道,非常道。传统绘画元素中的或工或写、或虚或实、或疏或密、或浓或淡,透过不同的材质和手法,都代表着不同的地域和时代特征,准确、生动传达着作品所处时代的审美取向,也是画家自身的感悟和艺无止境追求的妙达。在新时代语境下,中国画的玄妙、形妙、神妙,可谓之众妙,是谓领悟传承之道、独辟创新之妙。
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社会实现了空前的进步和变革,当今之中国画坛风云幻变,也造就了大批优秀的画家以独特的艺术视野,精湛的笔墨语言,描绘时代精神的精妙巨作。再现了名山大川之雄伟、高士仕女之神韵、花鸟鸣翠之怡情,独树风标,卓尔不群,各得其妙。
将于2022年7月26日—30日在李可染画院图形学美术馆举办的,“众妙之门——当代中国画名家学术邀请展”(第二回展),邀约当今画坛活跃在一线的,具有代表性的100位名家,将思想之妙、创造之妙和绘画之妙融合于一体的精品力作汇聚一堂,共谱当今画坛时代风貌的华彩乐章!
冯远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名誉主席
参展画家邓建强作品欣赏
水墨大足石刻系列 45×35cm 2019
寄心彼岸的水墨妙造
——品赏邓建强大足石刻系列水墨作品
邓建强先生的近年作品有了“革命性”的巨变,他以大足佛像为题材的“大足·刻墨”淡墨新体, 完全颠覆了我们对其艺术创作的既有印象。原本,邓建强能画一手较为传统的山水,亦以浓墨重彩的花 鸟画形成自己的招牌,对于一个在体制内有一定行政职务的画家来说,这是一条看似保守其实保险且从 容的艺术之路,画家只须朝着人画俱老的境界向前发展即可。这样的艺术发展之路并无不妥,但邓建强 显然不满足这种主要靠重复积累经验的创作之路,他在画得得心应手且风生水起之时突然选择了艺术转 向,并以其“顿悟式”的艺术革新与蜕变,将其创作带入强调中国画的精神性这样一个新的境地。
水墨大足石刻系列 45×45cm 2020
邓建强以前的作品更多注重艺术语言的探索和个人风格的追求,尽管这对于艺术创作来说非常重 要,但想要真正上升至某种境界形态,艺术家只能依靠精神层面的创新创造上。邓建强从对有形艺术的 追求到对精神世界的塑造,其中具有明显的高下之分,显然是一种不同层级的创造,他之所以产生如此 巨大的改观,一定是与他在创作认知上发生的极大变化有关。世界上的万千景象都显现着其自身特殊 的物象结构,而画家把它转化为艺术作品时,最先呈现的是其视觉结构。但对于中国水墨画家来讲,这 些还远远不够,他还需要有以修养陶冶出来的心理结构和中国画所独具的笔墨结构。
水墨大足石刻系列 45×45cm 2020
我们知道,建立在 科学理性层面的西方绘画,更倾向于再现客观物象的外在自然特征;而对于中国画家来说,他所具有的 思想认识、艺术追求和风格语言,最后都会水到渠成地汇聚于作品的精神境界。假如一位中国画家对传 统的哲学、画论以及笔墨精神没有深刻的理解,却想要把中国画推到一种很高的境界,势必非常困难。我在揣度,是不是因为邓建强担任重庆美术馆馆长为其艺术之变创造了什么契机,毕竟,美术馆有更多 机会接触到优秀的画家和经典的作品,这会促使他不停地去思考和研究,直至在某个偶然的瞬间,他对 艺术创作有了新的思考,并引发其作品呈现出了今天的样式,这或许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水墨大足石刻系列 45×45cm 2020
邓建强运用水墨语言来表现四川大足一带的佛像石刻,这一系列的作品是他对大足区域的塑像风格 和造像内容进行个案式研究上的其础上创作出来的。也就是说,邓建强描绘佛像题材的目的绝不是写实 再现,他只是借助这一题材来表达自己的精神理念,其中反映着当代人对于生命、生活以及生存现状的 思考。因此,无论是带有山水形态的佛像石窟、金殿,还是单个具体的佛或菩萨头部造像,其背后的决 定性因素都是邓建强对于佛像题材研究之后的境界呈现,这在其作品中有着明确的强调和体现。
水墨大足石刻系列 45×45cm 2021
邓建强的大足石刻系列作品都是采用淡墨刻画,最终呈现为一种清淡的、单纯的灰色调。虽然他的 绘画语言中还包含着许多不同的技法结构,如光影的介入、留白的处理等,但最终的指向和落脚点均是 一种非常纯净的境界。这对于今天繁乱嘈杂、车水马龙的都市生活来讲,画面中所凸显的玄境与美感,都有力证实了邓建强在精神层面的超脱与超越。假如他没有对于这种深奥境界的追求,就不会把画笔驻 足于佛像题材;假如没有精神上的清净,那么他的画面即使想要单纯也难以实现,这便是其中的对应关系。
水墨大足石刻系列 250×200cm 2021
综合来看,邓建强的绘画作品主要体现出三个特点。第一,他的作品暗合了 20 世纪以来中国画的 时代性转型。20 世纪以来的中国画基于对现代性的追求,产生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即是从“文人画” 转向为“画人文”。如果没有这样的时代转变,我们很难想象画家会运用水墨语言去表现石刻题材,而 邓建强能够跳脱出来,将一个全新的题材投入水墨绘画,由此彰显着他“画人文”的层面。第二,邓建 强的作品是基于一种人文性的思考。他描绘的佛像石刻映射着对于当代都市人群生存状况的思考。
水墨大足石刻系列 250×200cm 2021
或许 对他来讲,那些隐藏沉睡在山间的远古雕塑,更能够与他的心灵形成一种精神上的对接,这股神秘的力 量恰恰能够与他的情感有所碰撞和互动。第三,邓建强的水墨绘画具有较强的当代性,其笔下的古代雕 塑具有独特的造型方式,这既属于中国画的语言范畴,又有别于传统文人画和西方绘画。而他之所以去 关注这类题材,也是希望从更加深远的文化中找到具有时代性创造力,显然,他确实通过这样的寻找实 现了通过水墨塑造出具有雕塑感和体块感的视觉张力。所以说邓建强的作品结构,是一种完全迥异于中 国传统文人画的笔墨新形态,凝聚着一种当代性的品质。
水墨大足石刻系列 45×400cm 2022
对于中国水墨画家来说,当代性品质是一项非 常重要的属性。如果没有基于当代品质的塑造,那只能算是对传统的延续,其作品的学术价值会大打折 扣。相反,假如单纯具备当代性品质,而没有传统的笔墨文化作为支撑,那么作品中所呈现的当代性品 质就会与中国画毫无关联。所以,邓建强中国画的可贵之处便在于建构出了一种既具有当代性品质的水 墨语言,同时保持着中国画需要和强调的品格、意象、境界等审美要素,以及积墨、水法、渍墨等笔墨 技法的应用,这也从一个侧面彰显了邓建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
水墨大足石刻系列 240×120cm 2011
总体而言,邓建强的绘画作品既是一种立足于传统笔墨研究基础之上的崭新形态,也是基于他对艺 术语言和笔墨风格上的潜心锻造。他的作品与其内心对于时代的思考融为一体,其中国画呈现出一种独 特的艺术价值,这也让我们对邓建强的未来艺术发展抱有极大的期望。而邓建强的绘画作品,正是体现 了在时代之变下一个艺术家对于艺术语言的新探索、笔墨意境的新追求和精神世界的新思考。
水墨大足石刻系列 68×68cm 2020
正是因为他在这三个方面显现着自己的独特创造,我们才能说邓建强的绘画作品是寄心于彼岸世界的水墨妙造, 显现着作者对于精神世界的憧憬与向往。而对于当代画坛来讲,想要以水墨绘画激发出一种具有时代性的新意境,也确实需要这样一批艺术家的努力和探索,因为,我们有必要继续关注他的未来发展。(王平,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美术报》社长、总编辑,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协理论 委员会委员)
水墨大足石刻系列 240×120cm 2020
水墨大足石刻系列 68×50cm 2018
水墨大足石刻系列 68×50cm 2018
水墨大足石刻系列 240×120cm 2021
水墨头像系列 68×45cm 2020
水墨头像系列 68×45cm 2021
水墨头像系列 68×45cm 2021
水墨头像系列 60×45cm 2021
水墨大足石刻系列 240×120cm 2020
水墨大足石刻系列 68×45cm 2021
水墨大足石刻之牧牛图 350×200cm 2022
水墨大足石刻之佛卧 800×240cm 2022
水墨大足石刻之千手观音 360×240cm 2020
水墨大足石刻系列 68×45cm 2020
水墨合川来滩石刻系列之文脉传承 240×200cm 2021
水墨大足石刻系列 138×100cm 2020
水墨大足石刻之天尊出游 230×190cm 2021
《春意满山香》 230×190cm 2022
《乡情荷梦》 240×200cm 2019
画家简介
邓建强,重庆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重庆市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客座教授、重庆大学艺术学院特聘教授。
作品曾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首届全国写意中国画作品展、中国美协会员精品展、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全国画院作品展、新中国美术家系列中国画作品展、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中国美术馆典藏历代工笔画展等由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国家画院、中国美术馆等单位主办的全国学术大展并部分作品获奖。其中,《丝路新语》获2020年国家艺术基金资助,《清清荷世界》获“第四届重庆艺术奖”,《巴山三月》获“第七届重庆艺术奖”。《巴山春暖》、《巴风渝韵》等多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等多个艺术机构收藏。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荣宝斋出版社、黑龙江美术出版社等出版机构出版《当代绘画经典—邓建强作品集》、《邓建强—当代中国画名家个案研究》等多部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