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李彬先生初次相遇是在书圣王羲之的故乡临沂。他的直爽、机智和谦达都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当然给我更为直观而强烈感受的是他的书法艺术。从当时的笔会挥翰以及后来他传信的作品中,可以深切感知他对书法艺术的精研和热爱。
纵览浩瀚的书法史,从魏晋直至宋元,其间不乏“姿态婀娜”、“圆融绮丽”而见著者,尤其是元人赵松雪最为标卓。而李彬的书法虽能加以一一吸纳之,但总体上显然不属这一审美范畴。可谓初见之不甚姿丽,然再细谛观之,却能深切感知他化古人为己的丰美而优雅的内在底蕴。
李彬与沈鹏先生,王岳川先生在一起
李彬书法,既能从仰观俯察天地万物中获取艺术资源和灵感,又能涵纳古人、消融变化。 因而 一方面,我们从他的作品中既能够感受到西藏雪域广袤之境对于塑造其雄强豪迈、奔羁恣意书风的作用,另一方面,又能从中感知高古奇崛的金文、圆劲浑厚的篆书、奇古浑朴的汉隶、方拙峻险的魏碑为其书法所输入的内在气脉。具体而言,而其结体章法和点画形态,能于“二王”一脉中吸收书学养分,人们从中可以见出逸少的手札、颜鲁公的楷法,苏、黄行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可谓转益多师,复又自出机轴, 充分彰显自己纳古为己的自由个性。
李彬书法诸体皆擅,大小皆宜,以楷书、行书见长,又尤以小行楷取胜。黄庭坚有言:“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其大字多承魏碑,并以“斜画紧结”状结体,酣墨淋漓,铿锵有力。小字则多游于行楷之间,结字余绰、取势宽博,松紧、收放、长短、伸缩、险夷变化,字与字之间的穿插、容让的呼应与组合,皆能做到“点画形质”与“使转情性”相映相合,笔墨线条亦能做到“丰而不怯,实而不空”,柔韧且骨势洞达。
李彬与欧阳中石先生在一起
应当说,李彬并未囿于或碑或帖一家之学的桎梏。他的书法既无“帖学”柔怯绮靡之弊,又无“碑学”刻板粗重之病,而取“中正平和”之态。并加以综合变化,从而既刚健又婀娜,既沉实又风流。这显然与他所学、善思和创新是分不开的。
韩愈曾曰:书法“可喜可愕,一寓于书”。这是讲,书画艺术具有振奋人心、传达情感且鼓舞意志的审美作用。要真正产生这一作用,就需要书法家不仅有见识的广度、思维的高度,更需要个性的锐度和情感的温度。这大抵也就是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所在吧。而李彬书法正是这一审美思想的很好见证。
李彬与孙晓云主席在一起
思接千古,目摄万象,用独特而抽象的线条语言,以用笔用墨、点画结构、章法布局,表现人的气质,展现宇宙万物之美,并善养塞于天地间的浩然之气,这或许正是李彬书法给人们的启示吧。
作为西藏书协副主席,今年牛年又被选为中国书协理事,这也从一个侧面对李彬书法成就的认可。他正值壮年,每每见他笔耕不辍,十分勤奋,书艺日精。唐人孙过庭曾曰:通会之际,人书俱老。我深信再过十年或二十年,李彬的书法还会在人们的期待和他自已创造通会之中再度赢来一派新境的。(樊波,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导)
李彬书法作品欣赏
书法家简介
李彬,1965年出生,籍贯安徽,号青竹斋主,学历研究生。中国书协理事、培训中心教授,西藏自治区书协副主席,北京大学书法研究所研究员,多所大学书法特聘教授。
出版《李彬书法作品选》《北京大学学者书法作品集——李彬卷》《荣宝斋书法提名展作品集》等多部书法集。曾在甘肃省美术馆、北京荣宝斋美术馆、西藏自然科学博物馆举办书法展。作品被人民大会堂等海内外多家机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