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盖蒂博物馆
异域风华
——品析莫晓松的水墨清相
去年我在微信上看见莫晓松希腊写生作品的链接,虽在手机上观看但作的视觉美感让人耳目一新,后来在他的清和书屋观赏了大量原作,其作品数量之多、尺幅之大、面貌之新、手法之多变,蔚为大观。有些作品虽然之前已在手机上拜读,但当我面对原作,眼前的意象世界仿佛是一种异域的梦境,意识只被一个完整而单纯的审美占居,让人感受到画家在作画之时运以精心,出以妙笔。作品在意造的空间范围安排画面,在随心的组合中给人以流动的叙事感,在挥写变幻的表现中充满了一股浓浓的诗意,演绎出一种别样的希腊风雅,散发着写意精神的精思巧构让一切无所遁形,复杂而纯粹的表达透露出细雨无声的倾诉,尽显朴素而自然的情怀。艺术家可贵的创造力在于对原创审美语境的敏感,莫晓松的这些作品以诗意的构想, 扩展了自己的空间意识以及对中国画材料富有情绪化的形式把握能力传递了内心的丰富体验,以超越时空的古希腊经典图式与形象,呈现出多意的、形而上意味的视觉景象,以浪漫的绘画语境将希腊写生作品推向了当代。
艺术,存在于每个人对这个世界理解的映射中, 人生的绝大部分经历与那个"虚拟"关联并不多,只因对文化的领悟和理想的坚守,而留下了对于历史人文景观以及文化象征的无限遐想和生命印记。那是深植在内心的情感共鸣,是试图去追寻那个早已消逝的充满"艺术"的家园,或许说历史印记亦只是一个符号,真正指涉的是对于自身文化身份的反思,以及对自我艺术理想的旨归与追认。莫晓松的希腊写生作品相对于"现实",是深远、是广阔、是神秘、也是极度的丰富; 但更完整的则是在"希腊"的影响力边际递减的地方,追寻着一个永恒存在的精神家园。经典人文景观的再创作,历代名家画过数以万次。希腊经典人文景观的题材在艺术史上的巅峰用水墨该如何续写没有人知道。继承大师衣钵总是吃力不讨好的事,似乎无论怎么努力总有续貂之感。莫晓松在面对东西方传统经典的艺术高度时在探寻的过程中坚守自我,在创作希腊写生作品时曾经不遗余力、竭尽所能的接近艺术理想的努力,将理性的观察与虚幻的激情完美结合,才有一骑绝尘的自信和固守精神家园的资本。
直抵人心的艺术品,天然冲夷,才更显出动人的神韵。才思与技艺的会心偶得,凝诗成物,创造出了莫晓松的水墨清像。莫晓松的希腊写生作品呈现出清澈空明的笔墨处理风格使画面形成一种神秘的融合感,异域的形象开启画面梦幻的想象,神秘的清雅气息让作品充满了东方美学的沉思。莫晓松在创作这个系列作品时如同沉默的目击者,始终保持着对世界的独特沉思,从个人的视角以不同于他人的思路来理解希腊文化,并且触及了东西方传统文化共同的文化价值的心理认同,在充满前瞻性的当代艺术反思中将目光投向了希腊文明。这些作品所展现的情景与细节,源自西方文脉下的视相启悟,却仍能够轻松地为未曾谋面的观者营造一个专属的氛围,引发欣赏者寻觅属于自我内心私密记忆的有关希腊文化的共鸣遐想。其作品定格的瞬间将希腊的文脉景象,营造出微妙情绪,充满了历史的凭吊与时空的追忆,虽因绘画语言的转换削弱了作品原有的意义,却释放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无疑他以最个人的方式触碰到了客观的心灵迹象,在柔和淡然的墨韵下西方文化孕育的雕塑和建筑少了一份原有的刚劲多了几分柔和的诗意,在变幻莫测的随性表达中因为对历史的敬意与对生命的温情让画面保存了当代笔墨在烦躁的时风下的纯粹与尊严,以特异的面貌给人以惊艳的视觉享受,这既来自其笔墨信息传递的雅正平和的品质,也和他个人西部历史文脉在其身上流淌的那份质朴的人文关照在当下空间穿越的过程中实现了时间的融汇,这种错综复杂的信息碰撞与交割在其灵境幻化的表现中,变幻出莫测的画面意象,既是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也是历史在当代的回响。
恍如彼此的青春 (熟宣纸 水墨 矿物质颜料) 70cm×49cm
艺术家的才华往往在个人创作方向上就已经展现出不同流俗的价值指向,个体化的创作方向是一个艺术家发展具有个人辨识度风格的基石。有了非众的发展方向后具有天赋艺术家的另一个体现就是在创作的过程中对大自我艺术进展的判断和有节制的规划能力。有时理性让才华不会过快的燃烧但在理性节制的发展中尽可能的释放自我在该领域敏感的能量,让自己的艺术才华走向成熟。这种成熟在莫晓松的这个系列的作品上体现为敏感诗意的表达力以充满想象力的组合方式将艺术家的视觉引向微茫的沉思,在充满内心喜悦的陶醉中升华了艺术的审美向度,在纵情释怀而又无序的表达中笔墨在走向灵境的直观显现时艺术家的理性好像潜在的复苏,当然这不会影响他陶醉投入的表达状态,相反他的创作会呈现出一种冷静的激情,也是艺术创作过程中体验最佳状态的美妙时刻。这种内心充实的宁静会给艺术家在闲静从容的状态孕育一种超自然的能量,在生命直觉的潜能里毫无迹象的蒙生出来,以行为直觉的方式达到浑然一体的状态。莫晓松的的创作状态不是胸有成竹式的按照既定图稿的层层推进,而是见招拆招式的笔意生发。他的作画进程是对偶发和陌生情境的敏感也是对抽象笔墨意蕴的遐想,在潜意识思绪的引发下,其画面在具象直观的记忆里开始浮现。这种具象的神影浮现与眼前的抽象水墨韵迹产生迁想妙得式的隔空对话,随着遐想引发的意象生发,画笔在眼前虚拟的假设中开始变得明确,这种创作意念的明确潜在的引发了他表达的渴望和创作的激情,但多年形成的坚毅的作画品质让他很自然的有了驾驭激情的克制力,精湛的技艺也让激情的表达有了理性的成分。而充满灵性的遐想,无限的在引深这种激情在画面上的显现。慢慢潜在的作画激情随着画面所有指向开始变得明晰,激情也在作画过程中转化为一种艺术理性的理想,而这种形而上的理智让他具有了深化和锤炼画面艺术语汇结构的能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延展直到一切绘画元素都达到浑然一体的状态实现了创作历程的圆满。
莫晓松在创作时,刚开始会让水墨在纸面上充分发挥材质流动多变的性能,以获得丰富变幻的抽象意蕴。当然这个阶段往往是在放松状态下的一种抽象的水墨实验,在纵性随意的挥洒中以墨戏的状态挖掘材质美感的无限可能性,当然这种实验他会同时大量进行,为今后在意象观看的审视中捕捉画面飞鸿乍现的灵性语境。希腊写生作品绘画语系的写意性让工笔技艺的精湛隐含为率性挥写的敏感,造型的残破和不完整既忠实了历史在古迹上的岁月留痕,也增加了水墨表达的自由度和形象在画面氛围中的神秘性。形象在画面上的自由组合既拓展了构图样式的多变,也引发了画家绘画匠心的想象力和形象情节的虚拟情境。在非故事性的叙说中引发了欣赏者对非绘画性内容的主体性猜测。这既丰富了绘画语境形象组合的诗意抒发也引发了欣赏者对绘画内涵的参与性遐想。这或许是这个系列作品不同流俗的魅力所在。同时画面上最大限度的保留了作画过程的笔触、痕迹和色彩的剥落,这种呈现方式既强化了语言的写意性,也加强了欣赏者对作画过程的耐读性,潜在的也扩大了语言的生成过程和呈现结果的双向时间维度。时间维度的拉伸,让画面的静谧在苍茫的氛围中向材质美感的深层沁透,这是属于画家骨子里面的风雅和长时间作画所形成的深层静气。另外他画面上的线条不是一次性勾勒完成,而是多次在画面上断断续续的重复勾勒。多次的重复让笔触在纸面上对形体的刻画有了试探性的同时也增加了画家对形感和线感的敏感度。从而精湛的技艺和超强的造形能力,因为作画时笔锋的迟疑生涩,让画家摆脱了熟练挥洒所带来的艺术感觉的重复和语言体量的单薄。这种勾线方式既增加了线条的写意性,同时让线条变得苍润厚重富有线质的内涵。线条多次重复的勾勒不仅没有让造型显得粗糙,相反在他特定的绘画语境下增加了造型的意味,显得更加古朴、苍茫、厚重。他画面中的线条没有静态的,他以写的笔调强化了线条画的意味,从而实现了画面线条力道的气脉贯通,使得画面内在力道在画面气息上生发关联,在作品的深层语义结构影响着画面语境和气息的走向。画面上的这种力道也是画家作画状态时的手感,而手感既是一种直觉经验的快感也是画家描绘物象时的内心喜悦,在不厌其烦的精雕细琢中让画面变得饱满充实。在每日清晨他迷恋这种表达的状态,这种状态也成为他生活的常态,在别人眼中苦行僧般的自律,其实是他自由安放心灵的方式。这种方式有时体现为在他的生活里面对已完成的作品时,视角在凝视的状态下扫描画面的角角落落,在陶醉的满足中有时会将目光游离在画室中未完成的画作之上,这时自我陶醉的创作状态会衍生出异常活跃的假设,在未完成的纸面有时会神奇的发现自己所要表达的一切效果,有时忘我的陶醉和欣赏会激发艺术创作的灵感,它如同一种神秘的能量在画家身上莫名的涌现,在驾熟就轻的挥洒与精雕细琢的精心刻画下实现以前创作中途停滞的作品朝深度的纵向发展。这时画家诗人般的浪漫气质会将这种深度在不同的未完成作品上延伸展开形成良性的创作态势,并将蕴藏在诗意笔触下的形象转化成为当下语境的精神载体,组成了自己的图集,建造了形象谱系,让他在有限的时间能够持续创作大量优秀的作品。
摄于希腊雅典卫城博物馆
面对古希腊无与伦比的经典力作和产生伟大作品的异域景象,让莫晓松的希腊写生作品画风突变,有着清晰而强烈的个人风格。作品注入了对西方文明的个性理解,是东西方古典与现代、具象与抽象的完美结合,并以繁密之笔取空远境、以苍拙之力得静雅之气、以绵和之意写开张之势、以澄净之心显灵境之像、以大胆的探索与尝试和具有原创性的突破尺度,将视角推回到艺术创作的原点,以独特的创意和浪漫神秘的时空意识铸就了感染人心的艺术魅力。这些希腊写生作品特别注重画面的现代构成,画面有很强的平整性,同时由于莫晓松一直对山水画的研究,画面的空间与其说呈现了平面的深远感,不如说是一种中国山水画的时空意识在浪漫的想象中经营着画面美学的布局与空间的转换。在画面时空的构建中因为希腊文脉的深远无形中开拓了画面空间的容量和张力,让空间在无尽的变幻中开创了画面构图的多样原创的价值,也增强了画面形象内容的丰富性,当然这种画面内容的多元融合更多的是源自于多年的全方位修为与积淀,才让这批写生作品在以山水画的意境重构画面的时空中,无论是人物、山水、花鸟在题材上的随意经营,还是艺术手法上工笔、写意表现语言的融汇生发,让各种不可能都在忘我的投入中以最恰当的方式达到最完美的存在状态。由于对古希腊雕塑和浮雕的迷恋,这批作品在题材和造型手法上都呈现出希腊艺术的静穆与崇高的艺术魅力。而画面上的留白,让笔墨语汇的皴擦点染多了几分云水气象,也更加凸显了人物形象的张力。山水画的语汇不但塑造了古希腊的人物形象而画面留白的匠心经营让画面形象如山峦般高耸,尤其画面上人物群像的出现更加增加了重峦叠嶂的静穆和崇高,潜在的也暗合了古希腊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的艺术精神。只是画家让这种精神披上了东方水墨神韵的面纱,让扑朔迷离的高贵与静穆多了几分超逸的神俊和苍茫的缥缈。当然古希腊人文景观艺术魅力的呈现是以具有中国山水画意境的空间展开,以具有个性化的匠心视角引深绘画语言的表达,在意笔挥写中勾勒画面的形体图式,在皴擦点染的塑造中画面的意象呈现苍茫迷幻的画面氛围,浪漫的激情表达在轻妙柔和的渲染中让之前的率真表达笼罩了一层理性的理想探寻,画面的色彩与墨色交融以自我内心的状态映射了对古希腊文化精神最深切的抒怀,于丰富的笔墨调性中表现了不可言说的神秘力量。
美国盖蒂博物馆写生稿 18cm×16cm
莫晓松对西方文明的关照始终存在,这源自于艺术家对万千世界的心驰神往。他在找寻那些远离喧嚣的人类文明的家园,然后经过精心构想,将现代人的精神需求和谐地融入到作品的技艺与思想,让古朴与现代,传统与创新,都能在尊重永恒艺术价值的基础上高度融合起来,藏匿于内心的古老文明中。具有高度辨识性的古希腊写生作品蕴含着活跃的生机和深长的东方审美意味,由于莫晓松的作画方式改变了工笔画常规的作画习惯,他用以写代工的作画方式既解放了工笔画古典的技术语境也让当代水墨的虚无表达有了深度塑造的可能,在其充满惠心的剪裁下将那些细微的敏感,点点滴滴汇聚在笔端,其蕴含的是艺术家不息的追寻艺术的奥秘。他的画永远都是一场独角戏,只是将自己隐藏了起来,真正意义上支撑画面实体存在的是承载了历史文脉的那颗热烈涌动的诗意文心,让纸面在精湛技艺的表达中所有的异域景物都沾染了东方墨韵的风华。墨韵在充满云水道心的飘逸下让所有精湛技艺都实现了个性化表达,将那些没有生命的底色挥写成既充满诗意又跨越时空,墨色在柔和感性的舒缓运动中滋生出千变万化的角度蕴含着隐秘的情节和丰沛的情绪。他总是能从画面偶然存在的易逝之物里分离出那些永恒的部分,使锐利的感觉在形式意蕴的启示下得到艺术创造的基本支撑。这种由意象感知到抽象笔墨的转换,是莫晓松艺术创造不可或缺的智慧所在。精湛的技艺让个人情感、创作意志乃至生命体验注入每一笔抬起、落下的绘画动作之中,随着创作进程的逐渐深入为避免流于形式而忽略深层内涵,具体而明确的描绘对象逐渐被意象的抒情氛围所覆盖同时隐含了一种不易察觉的喧闹,那是画面上个体生命形象的鲜活生机。由于画面谋局布篇的胆略和勾勒点染的自信与从容,因此随意营造氛围的抒情笔墨在画面结构和物像结构上具有极强的附着力,这种附着力让笔墨在充满烟云流动的抒怀下隐藏了画面笔墨结构的坚实,也构建了一颗来自西部走向当代的诗意柔情,是技巧与沉思的结合,也是古典与创新相融后在静穆中追求高远,在平易中触及神秘,在有意营造的精妙与含蓄让形式回归传统后的超逸,也是用画笔细腻的传递繁华都市背后的独立与诗意。
莫晓松是一位拥有古典艺术精神的人,他对作品质量精益求精,对作画过程一丝不苟,对完美孜孜以求,独守一隅,安心做画,固守着自己的精神家园,几十年每天坚持在清晨里作画,享受生活度过岁月静好,在作画的过程中,日复一日的耐心深耕形成了独立的精神领域,也造就了属于他清雅浪漫的艺术气局。他强调绘画中的耐读性,巧妙地利用形象和墨色,营造出了充满浓厚诗意的氛围,使得形象在空间中都带着若隐若现的趣味,不停地感染着我们心中的那份悸动。我们就在这样的墨色挥洒中体会到作者想带给我们有关空间的转换与时间的流动,最终在追求完美的无尽艺途中成就自我。(元白)
在美国盖蒂博物馆写生
西西里岛普雷托利亚广场石雕人物写生稿 22cm×16cm
参观盖蒂博物馆可以说是圆梦之旅。
2019 年 7 月,友人武海伟夫妇、我和家人,开始了以参访盖蒂博物馆为主要目的的美国之行。
盖蒂博物馆由石油起家的盖蒂家族一手建立,堪称当今最富有的私人艺术馆,久已心向往之。
富有的盖蒂一世十分热爱艺术,但他所热爱的是经历了时间沉淀的经典,对于过于前卫的现代艺术,不理解也不触碰。
正因这个原因,盖蒂艺术中心 50000 多件古希腊、古罗马雕塑、陶器和大量文艺复兴时期油画、素描、以及印象派油画。都成了全球范围的顶级精品。
参观过程中,其他许多国家博物馆都难以感受到的高贵气息,在这里无处不在,洋溢于每一个空间。比如印象派油画,在日本,你能看到的大多都只是三四流的作品。而盖蒂则不同,凡高、马奈等大师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大多都在此。据了解,这里的美术馆所收藏的印象派名作,几乎涵盖了所有印象派代表画家。
最为代表的,自然当数凡 .高的《鸢尾花》了,很多人也都是冲着它来的。站在它面前静静观赏,细细观察,认真体味。对于它的感受,真是难以言述。
这幅作品是凡 .高到圣雷米精神病院之后完成的。整幅画色彩丰富,线条粗犷有力而多变,充满律动及和谐之美。画面整个空间几乎都被鸢尾花所覆盖,只有左下角的一小部分可以看到棕红色的土地;鸢尾花的色调大部分为蓝色,一如大海之蓝,摄人心魄,这是否象征着人性的艰难?这种不安扭动的笔触,所烘托出的美丽又是那么地骄傲,并带有一份痛苦气息,宛若一种化动的剑气,直指上苍。
画魂之所在,乃是那笔触强烈的运动感。这主要由叶子的色彩所赋予,从而使整幅画充满蓬勃生机。
画面左侧一朵白色鸢尾花,与最右方的浅蓝花相呼应,在整幅画中显得高贵而孤独,并有几分突兀。
画家凡 .高肯定是在一种有如神示般的感动中,完成这幅作品的。这种感动形成的创作激情,持续绵长,使得他回国后,又成功完成了一系列教堂题材作品。而我也深深被这些教堂作品所吸引,所感染。这些作品的画法实在令我太着迷,其中笔触的顿挫、线的虚实,都和中国山水画的皴法有着惊人的相似,只不过它是以颜色的不同来处理建筑物不同时间的不同面貌。由于这种感染,后来,我以中国画的笔和墨,线和色,也创作了一批教堂题材作品,记录了这种感受,想形成一种新的个人开拓。
雅典卫城浮雕写生稿 18cm×22cm
但我心更在这里的古希腊彩陶。
这也许和我的生活背景有关。我来自在中国彩陶艺术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的黄河上游彩陶文化的故乡。故乡的河流孕育出了精美绝伦的马家窑彩陶文化。我被这种文明长期浸泡、滋养、教育。
所以,盖蒂之行,很自然地,我的梦就在那里的古希腊彩陶。我想寻找数千年前,承载于同一类型艺术品上的不同文明,它们之间是否有一种隐秘的联系?我想寻找古希腊彩陶的文明,对于我的艺术创作是否有别样的“神示”意义?
我的愿景能实现吗?
我心果然如愿!
这里的古希腊彩陶,给我内心以极其强烈的震撼:亲切如故人,激动情难已。
由于丰裕的资金保障,使得这里的古希腊彩陶,成了全世界之至美。一个个两千多年前的陶瓶上的人物画的线,是如此的高妙,极类似中国山水画的线的体现。这些陶瓶上人物服饰的线条之优美、流畅,非常类似于魏晋时期人物画的线的艺术,同样也非常符合阴阳向背、顿挫行笔的中国式表达。在一件《红彩提水罐》(Red-FigureHydria)上 ,所绘三个女性的衣饰,其线条之优美,几如行云流水,十分精致又流畅。
只不过,中国画的线的艺术,几千年一直传承下来,以至于今。而古希腊这些陶瓶上线的精妙,后来就逐渐消逝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虽有点滴体现,但已经不是完整的传承了。
北京画院曾组织过一次关于古希腊彩陶艺术和中国画艺术之比较的国际论坛。大家认为,中国画的重要表现元素之一是“线”,而线又是以书法为载体存在的,离开了书法,线就无法独立存在。此外,两者的区别更在于文化层面。中国画的线,内含了中国文化——尤其老庄哲学的哲学精神;而古希腊彩陶上的人物的线就是线,它只以高度的精准、高妙来征服人。这,也许成了后来西方艺术特别注重形的准确性的表现这一特征的滥觞吧?
美国拉古纳海滩写生稿 64cm×62cm
带着这种新鲜、强烈的感受,更带着难已的激情,回来后,我用中国化的思维、中国画的线的手段,借助西方的题材,进行了持续较长一段时间的探索与尝试,力图把自己的感受与体悟、想法与愿景,都体现于这种尝试。
也想有一种新的开拓——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水墨画创作而言。
所以,某种意义上讲,我这样的探索,其实在希腊之旅、意大利之旅,尤其美国盖蒂之旅时,就已经开始了。这样的游历,其实是我整个画画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我此番创作不可缺少的“前戏”。结合自己早年对中国彩陶、尤其其纹饰的接触,我还在两地彩陶所表现的内容上,发现了不少惊人相似之处。
《黑彩双耳细颈椭圆土罐》(Black-Figure Neck Amphora)和《黑彩双耳细颈椭圆土罐》(Black-Figure Neck Amphora),这两件均以古希腊神话故事为题材的彩陶瓶上,都出现了圆内之鸟的纹饰,这似乎和中国仰韶文化彩陶上的鸟纹所反映的鸟图腾,有着很神秘的关联。此外,好几个希腊陶瓶上出现的折纹,也让我联想到了中国彩陶家窑文化半山类型的典型纹饰——锯齿纹,及其形成和流变的过程。这样多的相似,难道只是一种无关的偶然?
这样的联想和思考,的确是一件很美妙的事。
所有这一切感受与获得,都成为我后来探索实践的动力。
美国对博物馆有一套高效的管理模式,这一点,在盖蒂随处都可以感受到。所以,这是一次开心之旅、收获颇丰之旅。
盖蒂之行,更是一种愿景以偿的圆梦之旅!(莫晓松)
盖蒂庄园写生之一 (宣纸 水墨)72cm×48cm
盖蒂庄园写生之二 (宣纸 水墨)72cm×48cm
盖蒂庄园写生之三(宣纸 水墨)72cm×48cm
雅典的传说——花园寻境(熟宣纸 水墨 丙烯颜料)102cm×93cm
雅典的传说——哲人与花(熟宣纸 水墨 丙烯颜料)102cm×93cm
陶瓶的启示——佳丽在席(熟宣纸 矿物质颜料)70cm×48cm
陶瓶的启示——佳丽在席(局部欣赏)
希腊神话之茶香弥散(手工麻纸 水墨 矿物质颜料)72cm×56cm
希腊神话之茶香弥散(局部欣赏)
希腊神话之衣裳劲简(手工麻纸 水墨 矿物质颜料)72cm×56cm
希腊神话之衣裳劲简(局部欣赏)
美国盖蒂博物馆远景
陶瓶中的世界——飘然旷野(熟宣纸 水性颜料)69cm×49cm
陶瓶中的世界——飘然旷野(局部欣赏)
陶瓶中的世界——风云三尺剑(熟宣纸 水性颜料)50cm×69cm
陶瓶中的世界——赫赫炎炎(宣纸 水墨 矿物质颜料 金粉) 45cm×68cm
融合——山水情怀之一(加厚宣 水墨 敦煌土 云母粉)70cm×69cm
融合——山水情怀之二(加厚宣 水墨 敦煌土 云母粉)70cm×69cm
画家简介
莫晓松,1964年生于甘肃,1986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现为北京画院副院长、艺委会副主任、创作室主任、教育委员会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协理事,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中国画学会理事,全国美展评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