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绘画之起源,古籍所载,伏羲氏仰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又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而画八卦,以为天地风雷水火山泽之标记。我们可视为绘画之胚胎。
伏羲之后,仓颉仰观奎星圆趋之势,俯察龟文鸟羽山川掌指禽兽蹄迒之迹,体类象形而制文字,虽为文字,而说成图画更为确切,故称其为“象形文字”,至此图画已成雏形。
关于仓颉发明文字之传说,说法不一,就连文字是否为仓颉之发明,也令人质疑。总结古籍之论,可归纳为三。其一,曰观天象。其二,曰观鸟兽迹。其三,曰河洛出图书。关于河洛出图书又有三种之传说,一曰灵龟贡之于世者,二曰河鱼贡之于世者,三曰河龙贡之于世者。此时书画不分,文字象形相互依存。
《溪山行旅图》刘万鸣
至黄帝时,绘画已独立一门与文字分家,如画蚩尤之像以弭服叛乱;图神荼郁垒之形以御魔鬼,黄帝于衣裳染以五彩为文章,虞舜之画衣冠等,即亦有礼教意义而成一门。绘画为礼教服务。
至夏、商、周,统治者为使政治稳定,民心归向,大兴礼教,绘画遂被利用,技艺日臻成熟。绘画题材无不以礼教为本,正所谓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而绘画之存在,多以礼器或建筑相配。商至周礼教甚盛,图画之事愈加重视,服冕、尊彝、旗旌、门壁皆以图画为饰品。
周室衰,春秋战国至秦统一,兵戈交接无宁日,乱世之际,用人之时,各诸侯思贤若渴,于是乎人才辈出,思想活跃,文艺繁荣,绘画亦随之发展,画与礼教似有若即若离之关系,画家作画渐受重视并已有记载,画论思想亦零散出现。如《水经注·渭水》所载:“旧有忖留神像。此神尝与鲁班语,班令其人出。忖留曰:我貌狞丑,卿善图物容,我不能出。班于是拱手与言曰:出头见我。忖留乃出首,班于是以脚画地,忖留觉之,便还没水,故置其像于水,惟背以上立水上。”另有《庄子》解衣般礴,《韩非子》画狗马难于鬼魅等,皆为画家作画记载。这体现出春秋战国时代求实的绘画美学思想。绘画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创作者的思想感情在作品中的体现,说明画家在社会中有了一定的地位。其绘画形式以壁画尤盛,另有帛画传于世,如《人物龙凤帛画》《人物御龙帛画》等,为研究这一时期绘画提供了珍贵实物资料。
这一时期的绘画思想多出现在哲学言论中,他们不是以画论画,而是借画阐述哲学问题,虽零散、不成系统,但能揭示事物本质。此为中国画论之开端。
《碧空无际》刘万鸣
秦统一天下,始皇专制,以武安邦,但其非武夫。读《史记·秦始皇本纪》略知其人,对画虽无暇问及,但未摧残。由于秦朝重武,好威福显尊严,颇重建筑与绘画,每破一国,必将其国宫室之建筑复制于咸阳。吸纳外来文明,聚优秀文化艺术于都城。秦时,西域诸国多已归附,已有通商。有史记载,域外画家亦有来者。
秦代二世而亡。汉代以降,汉高祖刘邦巷闾之徒终成大业,集权统一,治国有方,文化灿烂。因春秋战国之忧,秦代暴政之残,汉文人多有避世之心态。此汉画勃兴其一也。汉代自汉高祖元年以来,至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太平多于战乱,此汉画勃兴其二也。文帝之时,国富民强,文人之心闲逸清静,又文帝颇有雅兴,意倡画学之风,并借画以施政教。武帝虽独尊儒术,轻视技艺,却偏好书画,创置秘阁集藏天下墨宝,治政之余赏书画抒闲情。武帝尚武好战,征匈奴、通西域,引外来之文明、促多元文化融合,利绘画题材创新。宣帝亦崇图画,教化、功德、政绩莫不以图画昭示天下。上至皇室,下及百姓,绘画表达形成潮流。故彼时绘画题材丰富,涉及社会现实、风土人情、生活习俗、养生之道。亦有出乎礼教之春画风行。
《气贯宇宙》刘万鸣
元帝宫中美女云集,不可一一过目,故养画师一一描出,以按图选取。宫中所养画师,记载者如毛延寿、陈敞、刘白、龚宽、阳望、樊育等。其中毛延寿,杜陵人,擅画人物肖像达至惟妙惟肖之境。宫中女子多以钱财贿之,方有幸被召。据传,独王昭君不肯贿之,延寿心怀恶意,图之丑化,终不得元帝见。后匈奴入朝以求美人为阏氏,元帝案观图像,选昭君以行,行前召见,不禁愕然,其美貌绝伦,乃宫中第一,非图画中所绘。然籍已定,元帝大为恼怒,亦追其案,立诛毛氏等人于市。
明帝雅好图画,别开画室,诏博洽之士班固、贾逵等,取诸经史故事,命尚方画工又尚儒术者图画,以儒术为创作之本,儒术兴盛,图画随之繁荣。
后汉画家,史载者六人,张衡、蔡邕、赵岐、刘裦、刘旦、杨鲁。其中杨鲁、刘旦专职画家,而张衡、蔡邕、赵岐、刘裦,从政之余,暇时遗兴耳。
《背影》刘万鸣
汉代绘画虽有记载,但因天灾人祸,实迹无存,今仅以石刻、金属器等为证,以研汉画。石刻者,首推孝堂山祠、武梁山祠石刻。孝堂山祠位于今山东长清区,系东汉永建四年前制。以阴线及凹面线刻为主。武梁祠位于今山东省嘉祥县境,系东汉桓帝建和元年前后兴建,以阳刻凸面线为主。内容均为历史传说与社会风情。二者艺术风格古拙雄健。而汉之金属器细致精妙者,当数汉镜。汉镜繁多,多延年益寿镜、仙人不老佳镜、宜子孙镜、大王日月镜、尚方盘龙镜、四神四虎镜、三神四兽镜、许氏镜、马氏镜、邹氏鲁氏镜、张氏蒙氏镜、龙氏镜、周仲镜等。图案涉及龙虎、人物、车马、鸟虫、植物、山水,或简或繁,无不生动、精伦、壮丽。盖以石刻、金属器之图案可窥见汉代绘画之辉煌。亦可总结汉画题材之类别,即以风俗鬼怪神话、经史为主要创作题材。另有佛画传入中国,实为汉代绘画受外来艺术之影响最为显著者,其画法渐为中国化,亦为魏晋人物画之发展打下坚实之基础。
另外,汉画在缣帛上画作甚多,如湖南长沙马王堆、山东临沂金雀山汉墓中出土的西汉帛画,甘肃武威磨嘴子出土的新莽时期的绢麻柩铭,皆展示出汉画卓越之水平。(刘万鸣)
画家简介
刘万鸣,1968年生于河北,1989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1995年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历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中国画院常务副院长。现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西安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天津美术学院研究生导师、广州美术学院特聘教授、文化和旅游部高级职称评委、故宫博物院中国画法研究所客座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国工笔画学会顾问,2012年获中国青年艺术家提名奖、2014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被国家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宣部2017年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中组部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万人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