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即将到来之际,“只此云居”——中国名家美术作品展于2022年5月31日在济南市美术馆隆重开展,为广大观众献上了一场精彩的中国画视觉盛宴。
由于疫情本次展览没有举办开幕式,但依然吸引了众多省内外艺术名家、广大美术爱好者以及媒体记者到美术馆参观。展览现场,观众络绎不绝,各具特色的美术作品带给观众美好的艺术享受。张望、张宝珠、张志民、曾先国、高云生等参展艺术家现场与嘉宾、观众一起观看作品,分享了自己的创作经验以及对中华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理解和思考,充分体现了艺术家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展览共展出中国画作品70余件,是七位艺术家的代表作或近期新作,他们的作品聚焦中国画的发展与创新,一方面展现艺术家们的笔墨生活和写意人生,另一方面启迪人们思考传统笔墨与当代生活之间的关系,推动中国传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让生活启迪艺术,让艺术装点生活,实现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高度统一,体验和感受“只此云居,写意人生”的美好生活方式。
张望先生在采访中提到,“只此云居”这个展览集合了山东和全国的一些著名艺术家,他们大都在多年的艺术探索中做出了自己独特的成绩。此次展览的策展理念之一是推广科技与生活、艺术与康养的结合,实现科学养老,而这也是艺术家义不容辞的责任。此次参展作品是他于疫情期间创作的新作品,反映了他对本次展览主题的认识和理解。通过这些作品,可以看到他对人生、社会、生命的新思考,以及他在艺术手法和水墨语言运用上进行的新实践。希望通过本次展览可以和大家进行更加深入的交流,进一步推动康养和艺术的融合,对中国绘画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张宝珠先生在采访中谈到,本次展览的举办,给了大家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可以带动年轻人对中国画传统的热爱。鲁晓波的作品体现了中国画传统的功力,张志民、张望的作品中有新的思想,体现了他们对中国画的创新和发展。他认为画中国画一定要接近传统,离中国画传统更近一些,应批判地学习和接受西方绘画,吸收了以后再加到中国绘画里面。现在中国在世界上的威望不断提高,很多外国人也在学习汉语,这显示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所以艺术家们更应重视中国绘画传统,把中国绘画研究做到极致,师古与师自然并重,创作出更多有益、有温度、有高度的绘画作品。
张志民先生在采访中谈到,本次展览很有意义,他专门为展览创作了《外师造化》《抗倭英雄传》。这两件作品激发了他研究和创新的欲望,体现了他对中国山水画的新思考、新探索。在形式上,他先用泼彩泼墨的方法,营造出画面氛围和气势,形成一种抽象的艺术语言,然后再反复观察、思索,最后找到新的创作灵感,达到了自由的创作状态。在内容上,他将一些中国文化的符号和中华民族的情结,包括历史事件和故事等画到山水画中,在随意的泼墨泼彩中,增强山水氤氲间的深层文化内涵,从而实现艺术创新和探索。他认为艺术家不能重复自己,应该不断寻找创新的灵感,进行艺术创新和探索,从而使自己的艺术生命变得更长。艺术生命长了,人的生命也就会更长,因为艺术是可以不断延续的。
曾先国先生在采访中提到,本次展览集中展出了7位步入中老年的艺术家的作品,希望通过艺术走入老年人生活的方式,实现科学养老,用艺术不断丰富老年人的人生。退休后的这些年,他不断到各地写生,深入生活,获取营养,实现了作品面貌和个人风格的新转变。在笔墨的锤炼和塑造上,更加注重笔墨本性的实践和探索;在笔墨的延伸上,更加注重中国画的表现性的拓宽,从而使作品更具时代感、更接地气。这些作品中,他摒弃了过去一些过于写实的技法和内容,用中国特有的大写意的方式,使作品具有更丰富的笔墨语言和延展性。他希望通过作品向观众传达出自己对美的理解、创造和实践。
高云生先生在采访中提到,这次展览集中展出了鲁晓波、张望、王天胜、张宝珠、张志民、曾先国和他的作品。作为这些老艺术家的学生,他策划和举办了本次展览,旨在通过展览进一步思考在全球性老龄化加剧的形势下,如何推进老艺术家的艺术之路,如何发展老年产业和老年事业,如何更好地对待老年人,让老年人活得更幸福。本次参展的艺术家都步入了60岁,生活中出现了或多或少的波动,他们也在不断思考如何将艺术事业做得更好、更前卫、更具创新性一些。所以,他希望通过展览给大家一个启蒙,让大家知道怎样才能把我们的生活建设得更加美好。他认为本次画展的主题“只此云居 写意人生”,和我们每个人都有关系。
济南市美术馆行政负责人徐琳在采访中提到,今天上午开幕的“只此云居”中国名家美术作品展,共展出了鲁晓波、张望、王天胜、张宝珠、张志民、曾先国、高云生等7位艺术家的作品。展览中既有墨色酣畅、笔法精湛的传统绘画,又有对当今社会进行思考的当代水墨作品。这次参展的作品内容非常丰富,具有颇高的学术价值,展览主题“只此云居”更体现了当代生活方式的新创意和新想法,欢迎广大观众来济南市美术馆看展。(来源:济南市美术馆济南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