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正文

儿童画,真画也——著名画家肖培金谈绘画艺术的本质“心源”

来源: 文化视界 2022-06-01 11:34:05
  儿童画的魅力与价值就在于其心灵的天真烂漫。由此,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说,儿童画,真画也。

儿童节到了,小编约我写点东西。写点什么好呢,这还真是个不大又不小的难题,可能是作为即将花甲之年的人谈儿童的话题,思想的跨度有点太大,或是因为我的童年处在一个让人不堪回首的“文革”时代,不想提起。一时还真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思想的闸门难以开启。正当我为此话题没有灵感而苦思冥想之际,课堂上为学生示范时偶尔引用苏东坡的:“论画以形似,见于儿童邻。”的画论,“儿童”一词一下触动了敏感的神经,真是有意思,作为北宋文人画旗手的大文豪苏东坡论画倘涉及儿童与艺术相联系,其中应自有其缘由。此画论不正是谈儿童的很好诱因吗,于是思绪由此展开。

苏东坡此论的大意是说,你要是论画,只知道从形似上去看,或者是以像与不像来衡量绘画,那你的见识就跟小孩子的水平差不多。此论有两层意思,一是苏东坡表明自己的绘画观念,形似非评判绘画的标准,绘画要超出物象之外,寻求自身的审美价值。其二是以儿童暗喻人的认知水平,言外之意是在说以形似论画的人,其见识也高不到哪里去。显然他在此的着眼点不在于评价儿童的见识之高下,针对的是论画以形似之人的认知水平,可以说苏东坡是拿儿童垫背而已,从中可以看出一代文豪超越的浪漫情怀。说儿童认知低,如果是放在其它领域,确实让人心悦诚服,但如果把儿童放在绘画圈论之,那可就有点委屈儿童了,因为世间确实有一种画,叫儿童画,而且儿童画所创造的艺术世界之美是成年人所望尘莫及的,以至于画家到了高级阶段的创作反倒要向儿童画学习。

儿童画,真画也——著名画家肖培金谈绘画艺术的本质“心源”

肖培金《迷惑》 45x45cm 2022年 

那么儿童的见识真的就低下吗?这要看从哪方面来说。众所周知,如果以儿童和成年人比较,确实儿童由于年龄的特点,尚处于发育、成长期,他们对世间万物的认知确实是浮浅的,不全面的,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如果若从绘画艺术的本质、艺术创作及审美的角度来看,儿童绘画又有其自身的特点、魅力、地位和艺术价值,它是人类艺术活动中特定的年龄阶段形成的绘画。儿童画和成人画不是低级和高级的关系,也不是绘画的初级阶段,儿童画是相对独立的,与成人画各以其特点,在艺术的百花园里竞相绽放,各领风骚。

我喜欢儿童画,观之亲切可爱、天真烂漫、稚拙朴实,自然天趣的品质,生机勃勃的气息。儿童画流露的是真性情,表达的是真情实感,显现的是生命的真实。儿童内心简单、单纯,画因之简约,儿童内心清静,少了些世俗与虚伪。儿童画自由,夸张,浪漫,随心所欲,大胆概括,能真正进入荆浩:“心随笔运,取象不惑。”的艺术状态。从某种意义上说儿童画与中国文人画在审美方面有着诸多的相似品格,因此儿童的绘画语言,挚热的情感,特殊的魅力也就自然影响着文人画家的思想与创作。儿童赋予活力的造型方法,大胆、直率、朴实的表达主观感受,以至于世界上有成就的艺术家,如毕加索、马蒂斯、夏加尔、齐白石,以及当代的关良、刘二刚均在研究儿童的绘画,借鉴儿童画的绘画语言进行艺术创作,其风格带有儿童画的艺术气息与优秀品质。从而形成了越是成熟的画家的创作越倾向于向儿童画学习的现象,由此我们可以窥视出儿童画强大的艺术魅力以及在绘画中的地位与艺术价值。

也正因此儿童画无论是从绘画艺术的本质、动机、心理、语言、审美及创作等方面均给成人绘画带来诸多的启示。

首先我们从绘画主体来看,孩子画画主要是在表现自己对事物的认知,当儿童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在语言和书面表达能力不健全的情况下,儿童需要通过画画这一途径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是兴趣的表现,因此,兴趣是儿童画的内在动力。同时儿童有了表现自身生活欲望的时候,画的正是自我表现、同时又是在游戏,画画是在无意识的玩中进行,它反映了儿童的天性。儿童绘画的实质,反映的正是绘画艺术的本质所在,暗合石涛的:“夫画者,从于心者也。”的艺术真谛。儿童画虽然技巧稚嫩,但其艺术是“合道”的,因此,儿童画只能以“道眼”观之,不能以“俗眼”为之,不然难以发现其价值。绘画乃性情之事,须兴趣所至,有真感情,有创作的内在动力,才能发乎情,传真神,达其境。中国绘画精神是写意,意乃绘画主体的思想情感,绘画终究要体现人的意志,所以要实现自我表现,我们从王维、黄公望、倪云林、徐渭、八大、石涛这些画史上的巨匠创作中就能看出其对自我的表现,可以说都是在为自己的内心世界“留影”。

儿童画,真画也——著名画家肖培金谈绘画艺术的本质“心源”

肖培金《光阴》 60x60cm 2022年  

说儿童画是在游戏,又可说画画是在“玩”,它没有世俗功利之目的心,自由自在,无拘无束,顺着自己的心,自然而为,画画就是好玩,一门心思只想把画画好,故真切朴实。反观时下,有些画已成为功利的附属品,岂能有真画焉。孔子曰:“游于艺”。一个“游”字道出了绘画艺术作为精神追求的创作状态。画作为“游戏”,岂只是儿童画,尤真是文人画艺术均是以“游戏”般的心态从事创作,方能投入真感情,放松心情,进入迁想妙得的艺术状态,即通常讲的“玩艺术”,只有达到“玩”的状态,才能有真性情,真境界,毕竟画画是精神的产物,心态决定一切。从这个意义上看,儿童画与文人画在绘画本质和状态上是一致的,由此,我们不难发现苏东坡作为文人画家论画将儿童与绘画联系起来,不是偶然的,只是儿童天真,其思想还未成形,认知不高,画画不再是为什么目的而画,而是天真朴实地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和认知过程,对于形似还没有明淅的概念,儿童画的形是无意识的“似与不似之间”,其实儿童根本也画不准,画不像,这反倒使儿童画的形象远离自然客体,更帖近绘画主体与绘画本体,带有很强的主观成份,此乃天然所使儿童画具有超越现实的艺术感染力。因此,儿童画所表现出的绘画气息和品质是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是成人绘画学习和借鉴的艺术资源,不然世界艺术大师们不会向儿童画顶礼莫拜的。

因此,从事绘画艺术,随着阅历的增长,艺术到了一定程度,就要返回来向儿童画学习,这似乎看是由高级向低极学习,有悖常理,但这确实是从事绘画艺术之“道”。绘画不能只靠技术,更重要的是艺术养分和情感。艺术只为求一个“真”字,表达的是世界的真实,生命的真实,更是人的真实,在“真”的基础上,才能求“善”与“美”。儿童时期是童真,童趣,是真实的生命,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经历世俗社会这个大染缸几十年,生存所使,势必胸中名利、庸俗、虚伪、圆滑、尘浊有所增,而真诚、朴实、坦诚、善良、厚道有所损,这无疑使人心难以清静、纯净,创作的心源变得枯竭,亦不能如宗炳所言:“澄怀味像”。如此即使有再好的技巧,也不能创造显现生命真实的境界,唐朱景玄曰:“万类由心”,人心之“真”是绘画的根本,人正画正,人善画善,正如宋代郭若虚所言:“人品既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极高矣,生动不得不至,所谓神之又神,而能精焉。”孩子是简单的,不会说假话,不会装,而真实,因此儿童画是真实的。大人容易圆滑、说假话、会装,所以大人画难以成真。由此我们不难问答为什么儿童画会天真可爱,亲切朴实。

儿童画,真画也——著名画家肖培金谈绘画艺术的本质“心源”

肖培金《如何是好》 45x45cm 2022年 

美术家蔡若虹说:“艺术作品的产生,并不是单独依靠作者具有高深的技术修养,主要依靠作者有一个精神饱满和感情丰富的内心世界。”儿童的内心世界可以说是饱满的,丰富的。他们是借自己不成熟的画笔,在倾吐着自己的内心世界。老子曰:“返璞归真”,向儿童画学习,就是要找回失去的童真、童趣,排斥功利、庸俗、虚伪,如宋郭熙:“丘园养素”,养好一颗朴素、真诚的心。在这一点上白石老人晚年的艺术,在绘画题材上,表现的是儿时乡村普通的生活;使用的是朴素的水墨语言;造型简洁、稚拙;境界上于通俗中见文人情怀,以大俗至大雅,俗的是平凡的百姓生活,雅的是文化的审美境界,作品天真可爱,亲切朴实,让人感受到了童真、童趣,确实达到了“返璞归真”的境界。由此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思考,若想读懂文人画,首先读懂儿童画,读懂了儿童画才能读懂文人画。

从儿童画的特点来看,显著特点是率真之美,孩子的可爱之处就是天真,率真是儿童绘画表现出儿童具有诚实、坦率、和真诚的特点,是生命真实的显现。儿童画的真实不是客观的真实与逼真,能力的制约使儿童做不到客观写实。如儿童画妈妈,妈妈的特征是圆圆的脸,大眼睛,披肩发,戴眼镜,他就会把妈妈的脸画成方圆的,眼睛也画成圆圆的,头发画成黑黑的平面,眼镜只画两个椭圆,不在细节上关注太多,不关心像不像,只关心他心中的妈妈对与不对,这往往形成了绘画的简约、直率、真实。而成人由于能力强了,则会关注更多表相的细节,要的太多,把物画得惟妙惟肖,特别逼真,以为此是能事,岂不知已经偏离了“画道”。画无论是从“传神”还是“达意”的角度要求,都不在物之细节,而在“有意味的形式”之创造。从造型的角度看,画的像了倒不真实,画的不像反而倒真实,听起来似乎有些荒唐,但这的确是至理,画的像是表面的像,眼睛看到的是表相,而未必真实,事物有假象,往往假象会掩盖真相,这就是文人绘画强调画要去其“华”,抓其本质。画的不像的是表相,往往能抓住表相后面的精神本质,也就是神,因此是真实的。这就如人华丽的打扮是表相,不能代表高尚的品格,而往往华丽的外表掩饰住了内心的空虚,心灵的充实,高尚的人品才是真实的。艺术表现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艺术追求的是本质的美,真实的美,而五彩缤纷的现实中有太多的诱惑、迷惑住成人的双眼,污染了心源,以至于难于把握事物的本质。看梁楷笔下的泼墨仙人,徐渭笔下的葡萄,八大笔下的鱼,白石老人的小雏鸡,他们笔下的形象舍去了多余的细节,概括出具有精神本质的神韵,无不流露出自然的率真之气。在中国绘画的“童年”时期,也就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率真就是文人士大夫们的审美追求,洒脱、自由、直率成为这一时期的时代风尚,我们从这时期的敦煌壁画就能看出其率真之美。元赵孟頫:“吾所作画,似乎简率,然识者知其近古,故以为佳。此可为知者道,不为不知者说也。”赵孟頫把简率作为古意的标志。清张庚:“画要士夫气,此言品格也。”士夫气,率真气,潇洒纵逸,超尘绝俗,在清人看来是境界、品格的象征,因此率真是画家梦寐以求的境界,是艺术高度的标志。

儿童画,真画也——著名画家肖培金谈绘画艺术的本质“心源”

肖培金《心中玫瑰无处送》 60x60cm  2022年 

稚拙之美是儿童画的又一特点。儿童画表面看物象简单粗糙,夸大或扭曲,表现为绘画形象与客观物象差距很大,甚至与自然有些离谱,这尽管暴露出儿童不管是认知还是能力的不足,但又表现出儿童执着的一面。由于儿童能力差,在画起画来,反倒全身心投入,有一股顽强的劲,从儿童画的线条中就可以看出,线条虽没有高超的勾线技巧和质量,但他们会把笔压得很实,没有更多的虚实变化,线条虽笨拙,这无意中首先做到了用笔的“平”,保证了线条的力量感,稚拙朴实的美,形象生动感人。孩子画画时无拘无束,海阔天空,异想天开,没有任何条条框框的阻碍和法的束缚,这因此形成了儿童画独有的稚拙、梦幻甚至荒诞的意味和超越的情怀,儿童画呈现的是童真、童趣的稚拙美,这是成人绘画所难以企及的。

老子曰:“大巧若拙”。老子为什么将笨拙的状态作为最高、最完美的巧?老子认为,最高的巧,就是不巧,不巧之巧,即为天巧,自然而然,是笨拙的,它蕴涵着不可逾越的美感。在老子看来,一般意义上的技术是巧,其实是真正的拙劣,是小巧。“拙”是一种天工的、自然的、平淡的、天真的状态。老子:“抱朴守拙”,“拙”就是朴实,以豁达保持纯真的本性,儿童画反映的是孩子的纯真的本性或心性。陶渊明:“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意为守住愚拙,方为人生大智慧。“拙”又是朴素之意,庄子:“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明王献臣建苏州的拙政园,取名“拙政”是出自晋《闲居赋》:“拙者之为政也”,有朴实之人在自家花园为正的巧意,以拙为巧是古人智慧的象征。儿童画大大的头,小身子,大眼睛,看似不合人物比例、结构,似乎看着笨拙,没有技巧,这也正是其真诚,朴实、真实的表现。清代金农的书取法于来自民间的北魏书法,以拙为巧,以稚拙美著称于世。当代的孙伯翔先生的书法亦取法于北魏,早期书法曾被“俗眼”讥讽为“小孩体”,其实那正是孙先生内心世界童真、童趣、朴实自然、真性情的流露,那是天真之美、稚拙之美、境界之美。只要你和孙先生接触过,就会感觉到孙先生的字,就是先生本人。其实文人画的特性就是超越性,要实现对现实、时空的超越,追求生命的永恒,孩子们海阔天空的想象,随心所欲,不合情理,甚至荒诞的组合,正是对现实的超越和理想的追求。从这个意义上讲,儿童画可具印象的,浪漫的,超现实的艺术特质。

儿童画,真画也——著名画家肖培金谈绘画艺术的本质“心源”

肖培金《壬寅元月初一》 45x45cm 2022年 

儿童画画,其笔下有极强的夸张变形的特点,这一点就显得成人画画约束多,定式多,金规戒律多,没有自由,也因此束缚了人的思维想象,将现实主义的写实作为艺术唯一的标准,不敢越雷池半步,给艺术创作人为地带上了枷锁,限制、制约了艺术的创造力,这是成人绘画之弊端。而儿童的思维活跃,胆大包天,异想天开,随心所欲且富于幻想,这也是绘画艺术以人为本,追求生命精神的本质所在。故此,从事绘画艺术须思想活跃,思维发散,赋予想象和幻想,才能创造出显现生命真实的价值世界,否则一生成为自然的奴隶,终与艺术无缘。

从绘画的客体看,绘画无论是自觉还是不自觉,都是在表现自然客体,熟悉的生活。儿童画是现实与理想相结合的世界,其特点是想象力丰富。孩子们善于画生活中看到的,感兴趣的物象,如汽车、飞机、轮船、家电、玩具等。再有就是通过媒体看到的加以想象,如机器人、外星人、拟人化的小动物。他们没有去过太空海底,却喜欢画海底世界,喜欢描绘自然之外的世界,毛爷爷的“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浪漫想象。如儿童画水果丰收,竟在一棵树上挂满了硕大的西瓜、葡萄、山楂、梨、苹果、橘子等。尽管画面与生活相悖,近乎离奇荒唐,然而却充满了想象力,浪漫的情怀,还带有探索未来的神秘气息。可能孩子们的潜意识中认为画画不是真的,就是闹着玩,画他们想到的,就是如此的简单。因此,孩子们是在创造一个与现实不同的世界,也并未还原、再现这个现实世界,这就是艺术的使命,在儿童画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儿童画的艺术价值可见一斑。在此,反观成人画画的思维与儿童截然相反,偏偏要还原一个现实的世界,实际与艺术精神已相差甚远。

从儿童画选取的绘画客体物象看出,孩子画画并不是如实照搬自然,而是主要靠想象,这也就从另一面阐释了绘画与自然的关系,画画一定是要展开想象的翅膀,才能飞到理想的美好天国。按自然画并不意味着照抄自然,要解放自然,理想与现实的结合,现实与浪漫的结合,实现精神表现和精神享受。正因此,儿童画画在对待物象的态度上, 儿童能力的有限,画常常不按物体的实际比例关系画,即没有办法画准确,只凭直觉抓住主要的特征强化,舍弃不主要的细节,以简化的形式求神似,其实古人的“以形写神”并非是以形似写神,神不在细节中,而是以“有意味的形式”传神,没有形式,神是体现不出来的。虽然儿童不是自觉地简化形式,但他们没有能力画细节,无意间却创造了形式。苏东坡:“虽无常形,而有常理。”在儿童画中得到了证实。因此说苏东坡:“论画以形似,见于儿童邻。”委屈了儿童,也就不为过了,因为恰恰正是儿童画不求形似,求神似。

儿童画,真画也——著名画家肖培金谈绘画艺术的本质“心源”

肖培金《技高一筹》 45x45cm  2022年 

从绘画的本体看,儿童画对绘画语言的使用还处在稚嫩的阶段,也就是说儿童的潜意识中还没有绘画语言的概念和追求绘画本体美的意识,只是凭借兴趣与表现的冲动,用幼稚而笨拙的方法描绘心中的形象。儿童绘画的技巧是欠缺的,但心是真诚、清静的,孩子画画不在乎技巧如何,更在意如何画好,心无旁骛,专心致志,这也是为什么儿童画生动感人之所在,也是儿童画的宝贵财富,它醒示我们思考技巧究竟在绘画中的地位,作用如何,这对我们成人何尝不是一种启示,成人画画往往想的太多,考虑技法太多,却容易失去了真诚与情感。技巧属于画内功,绘画更关注的是画外功,也就是强调心源的作用。虽然儿童画的技巧不成熟,但他们在绘画语言方面还是有诸多的优点,值得成人学习、借鉴。

首先儿童画给人的直观感受是构图饱满,不复杂,直白,没有含蓄的表达,直到把画面铺满为止。儿童画画因为考虑的少,简单,心中的真性情掏出来,这也是孩子简单、稚拙的表现,也从中看出儿童的天真与真诚。我们从北宋全景山水画构图中可以看出,饱满的构图对生命力量的表达,震撼人心,如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我们不仅感受到大自然的生命与力量,同时又能体会到范宽对自然的坦诚和一颗朴实、厚道的心灵。这与儿童画有异曲同工之妙。

其次是造型方面,儿童画描绘形象简单明了、鲜明、特征实出。这也从中看出孩子们虽然还不知道什么是“大道至简”,但他们会从整体的角度看待物象,丢掉具体的细节,抓住主要特征加以强化,虽然他们没有训练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回到整体的方法,但天然使他们以直觉把握形象。儿童画是“简”的,虽然儿童不是有意的“简”,但它却反映了儿童内心简单、清静、天真的心性。惟“简”才“真”,简简单单方是真,复杂了反倒不好,人与艺术都是如此,画欲“简”,首先得人先“简”。“简”又是绘画的审美境界,是文人画家苦苦追求的至高境界,梁楷、云林、八大、白石,任何一位大师都创造了“简”的艺术风格,这可能是缘自于老子:“大道至简”的哲学,“言简意赅”的艺术精神。

儿童画,真画也——著名画家肖培金谈绘画艺术的本质“心源”

肖培金《吾还是兽中王吗》 50x50cm 2022年  

儿童画在描绘形象时,由于能力不及,不能对物体进行三维的刻画,追求立体感,只能在二维的平面内描绘,即形成形象的平面化效果,这又使儿童画不自觉地走进了艺术的殿堂。中国绘画古老的传统就是平面的艺术,平面也是“简”的体现,如汉代画像砖,敦煌壁画,以及八大山人的花鸟,均有平面化的艺术倾向,而且现代艺术更讲平面化,现代绘画之父塞尚、高更、马蒂斯、夏加尔、莫兰迪,他们都在以平面的艺术手段表现自然与人的情感,而非再现自然为目的。如此看来儿童画在绘画形式上已具有现代绘画的特质,所以儿童画才看起来亲切可爱。

儿童并不如实描写客观物象及其许多特征,仅仅保留最基本的形式,用简单抽象的线条描绘物象,甚至接近于符号形式,因此儿童画呈现符号化的特征。这是儿童无意识的,力不从心的表现,是对描绘对象的简约与概括。古老的先民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将自然提炼,概括成简约的情感符号,以符号的象征意义表达人的主体精神。程式化是中国绘画的特征,山水画的形象就是自然山水的符号化,非具体山水的再现。树法中各种树叶的符号,山水画特有的笔墨语言——皴法本身就是符号。古人以符号解释自然,表现自然,使艺术更加纯粹,绘画从自然中解放出来,符号化充分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儿童画不自觉地摆脱了自然的束缚,走进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大门。

色彩是儿童画的主要语言 ,这是因为孩子面对到处充满色彩的世界,感受最敏感、最亲切,好奇之心使他们拿起笔画画时,要迫不及待地把这种直观感受画出来。红红的太阳、蓝蓝的天、绿绿的大树……儿童对色彩的认识是单纯的,他们很少注意丰富的灰色调,在他们眼里,红的就是红的,绿的就是绿的,他们不会再分辨色性,这样就可大胆使用对比色,用纯度较高的颜色取得画面响亮的效果,形成单纯鲜艳、明快热烈、粗犷朴实的色彩面貌,观儿童画简直就是一个五彩斑斓的色彩世界。儿童画的色彩使我联想到凡高,初识凡高作品,会觉得他像孩子在画画,稚拙的造型,浓郁、奔放、粗犷的色彩,而以传统的色彩观看待他的单纯而纯度极高的平面化色彩,似乎不合体统,但从绘画生命的情感意义看,色彩是凡高燃烧着的生命火焰,是凡高内心世界真实的写照。如《向日葵》,他用单纯、明快、热烈的黄色表达挚热的、真诚的生命情怀,那是一个既纯净又充满生机的崭新世界,是凡高对生命的渴望。凡高的色彩与儿童画色彩一样,都是抒情的、浪漫的,都是从内心世界涌动出的稚拙而天真的情愫,都是心源本真的表现。无外乎,唐张璪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艺术终究要落实到“心源”。儿童画的魅力与价值就在于其心灵的天真烂漫。由此,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说,儿童画,真画也。(肖培金)

儿童画,真画也——著名画家肖培金谈绘画艺术的本质“心源”

肖培金《去留无意》 50x50cm  2022年 

画家简介

儿童画,真画也——著名画家肖培金谈绘画艺术的本质“心源”

肖培金,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山水系硕士学位 ,现为天津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天津美术学院“水墨为上”山水画高研班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天津美术家协会山水画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 责任编辑:周龙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