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正文

一树梅花一放翁——著名美术家、美术教育家于希宁的“画骨师心”

来源: 文化视界 2022-05-24 11:24:53
​  为助力“东亚文化之都”创建,进一步发掘用好于希宁艺术资源,擦亮潍坊名人“名片”,我们精选了部分专家学者对于希宁先生不同角度、不同方式的释读,对于全面、准确且深入地了解艺术家,具有重要意义。

于希宁是我国当代卓越的美术家和美术教育家,是具有诗、书、画、印、美术史论全面修养的学者型艺术家。他在各个艺术阶段的创作,以及他九十多年的艺术人生,构成了颇具研究价值的艺术个案。

为助力“东亚文化之都”创建,进一步发掘用好于希宁艺术资源,擦亮潍坊名人“名片”,我们精选了部分专家学者对于希宁先生不同角度、不同方式的释读,对于全面、准确且深入地了解艺术家,具有重要意义。

师心

对于传统,于老是认真的研究过古人的,但他不仅师其迹,师其法,更注重师心。他特别强调古人的修养和作风,强调画中有文,有文学,有文思,有学者气,方臻上乘,此正古人所谓“画者,文之极也”之说。他讲黄宾虹做学问之苦,讲潘天寿经营位置之慎,讲王陶民作画动脑子,讲简笔不等于写意,都是从根上对中国画传统的深刻理解。他本人也正是这样,得益于黄宾虹、潘天寿的文脉,走着一条诗、书、画、印全面修养的道路,也得益于他曾从事于美术史的考察和美术史的研究,晚年仍治学不辍,并以“才德勤修养,三魂(国魂、人魂、画魂)共一心”为自策之座右铭。

于老早年临过画谱,临过不少古人的作品,但当他认定“外师造化”为艺术之源,就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坚持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写生、体悟。他一方面通过慢写认真地研究花理(组织结构,生长规律)。另一方面又研究花性,体悟人情,“坐忘”于花木之间,甚而进入“人为花迷,花为人迷,恍惚间人花不分”的状态,终达到“我爱梅花梅花爱我,新枝老干任横斜”的自由。所以,读其画不仅读其法,还要想想画家是怎样由似到不似之似,怎样从自然信息升华为艺术信息的过程和心曲。如果体悟到法与物象之间的关系,体悟到笔墨与艺术家情感的同构性,也就把握到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精神内核。

一树梅花一放翁——著名美术家、美术教育家于希宁的“画骨师心”

于老是位十分动情的人,仿佛生就的多愁喜感的艺术家的性子。他晚年尤其爱梅,堪称“梅痴”,他像惦念故旧知己那样时时地去探望几十年前遇到的老梅,体悟“踏雪寻梅”的情趣,体悟“一树梅花一放翁”的境界,体悟在现时代里梅花的抱朴存真、铁骨铮铮与国魂的精神联系。所以,他笔下的梅花总是充满了生命之力,总有诗人般的情怀和诗一般的意境。

正因为于老对花鸟画的意境与时代的关系有清醒地把握,所以,几十年来他孜孜以求艺术的创新。他从总体上遵从中国画的美学传统和文人画的治学道路,却断然告别了寂冷、孤傲、避世隐逸的旧文人画情调或者那种悲愤交集的抒泻性的反抗情绪,崭然赋予花木以鲜活的生机,青春的魅力,蓬勃的朝气。他重视个性,也在新时代里塑造自我。如果把于先生的艺术置于历史的百花园里,将清晰地显示出他宛如京剧青衣般的秀雅、成熟、潇洒且沉稳的个性风采,晚年又像老梅着花那般犹自美轮美奂、铁骨铮铮。他把自己对真、善、美的追求与大自然的生机,与时代的精神化合为生动而严谨的笔墨,化合为巧妙的诗境,在半工半简语体花卉画史上竖起了一面崭新的碑石。

一树梅花一放翁——著名美术家、美术教育家于希宁的“画骨师心”

于先生对传统的研究,由工入逸、全面修行的治艺道路,潜心师法造化,大胆迁想妙得的艺术思维,秀雅中寓有苍劲之力的个性风采,不断翻新的创造精神。总之,他那颗艺术之心其实又都迹化在那精心的章法、丰富的笔墨、明丽的色彩的有意追求中,也迹化在那些自然流露的似不经意之处和那些笔不到意到的虚白之处了。善画者从于心,善师者师其心,描谱者终在皮毛之外。刘曦林,中国美术馆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

艺术家简介

一树梅花一放翁——著名美术家、美术教育家于希宁的“画骨师心”

  于希宁,山东潍坊人,我国现当代卓越的花鸟画艺术大家和美术教育家,具有诗、书、画、印和美术史论全面艺术修养的学者型艺术家,新中国山东高等美术教育的开拓者和学科创建者。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研究院院委,山东省文联名誉主席,山东省美协主席,山东画院院长,山东艺术学院教授,名誉院长等职。

  他以“才德勤修养,三魂共一心”为座右铭,在绘画中强调国魂、画魂与人魂的统一,拓宽了传统花鸟画的人文境界,成为20世纪中国花鸟画半工半简语体推陈出新的杰出代表。

[ 责任编辑:陈雅雯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