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园林造型语言的“新变”
姚永强是吴昌硕曾孙吴民先先生的高足,也是我的学生。早在求学习艺期间,他常去吴老师家,在欣赏吴昌硕的书画真迹之余,还倾听老师有声有色地讲述老祖宗的故事……当年,一代艺术宗师吴昌硕寓居苏州听枫园,离国学大师俞樾的曲园仅百步之遥。两位大师时相过从,坐春瀹茗,谈诗读画,令人心醉神往……
《风来尘洗》
后来,永强在苏州日报社工作,长期忙于采访拍摄诸多事务,东山、西山,镇湖、石湖……步履匆匆,快节奏的生活让他的心静不下来。但他依然不忘绘事,忙里偷闲作画,每当握管铺纸,心就定了下来,静谧的山水让他神逸心闲。
他上承传统,重点吸取米友仁《潇湘奇观》一类的艺术创意。小米以水晕墨点取代了以往皴法,山峦起伏连延,烟岚氤氲弥漫。然而永强又有高见:“宇宙中蕴涵着‘新变’的力量,天道之美即为创造之美。”故而既应继承传统,又应力求新变,他还吸取西方象征手法。摩里斯·德尼说:“变形就是美,可以揭示艺术家在大自然里所把握的意义。”永强笔下的山最富特色,一个个峰头尖尖的,除了让水墨染遍山体外,还让其向轮廓边缘渗化开去,朦朦胧胧,似林木烟霭,然而又不似。其山体既扬弃了诸家皴法,又迥异于米氏云山,而易之以抽象的线条,并带有图案意味,在模糊洇化中满布密排的细线,比工笔还要工笔,但这又绝非杜撰,是他从山岩纹理中悟出来的。这写意的重重山,叠叠水,平远地展开的美,成了他疲惫心灵的栖息地……
《烟水同清》
2017年,他从苏州日报社调任苏州文联所属“文艺之家”工作,其地竟在若干年前曾为之梦魂牵绕的曲园。遥想当年,吴、俞两位大师雅会曲园,他提及此事,即感唇齿留香。而今真是冥冥中有灵,竟安排他来此“守门”,负起守护巨匠留迹的俞樾故居这一重任,喜之若何!于是乎,生活节奏变慢了,心境也悠闲了。这里,池水渟泓,足以汰尘息躁;花木扶疏,足以静气清心。于是乎,题材因环境之变而变,画面不像以前那样清疏,显得“空山寂无人”,而是变得较为满密:或亭台轩榭,或廊庑栏楯,或花树山石,或梁桥汀步,可借以追想通幽曲径中前人之踪影。
《一池吹皱》
永强既沉醉于园中,寻味不尽,但又绝不局囿于园墙,而是神思飞越,进行有广度的构思,提炼新的造型语言,如山石树干乃至建筑物的轮廓,常用双线勾勒,这种创造颇富装饰性;又如画松,松针纯属写实,树干呢,董其昌说,“画树之窍,只在多曲。”而永强则更予以高度的夸张,有时竟有四五曲之多,如龙之飞舞,如蛇之游走,此象征性艺术符号,似暗含曲园的一个“曲”字。再如小小建筑的门窗用浅橙,给画面增以暖色;横向展开的层层水波,以纵向的石幢破之;太湖石被扩大了透漏孔窍,倍添了画面的虚灵……这均有画龙点睛之妙。
《谁与听风》
符号论美学家苏珊·朗格说:“每一个地区都有自己的艺术,每一个时代都要创造出这个时代独有的东西,每一个艺术家都会对艺术发展的进程作出改变。”
永强的山水园林画也有改变,但更有不变者在:它是江南的、苏州的、淡雅的、现代的、寓意象征的。对照现实,其不似之似者,得其大似也。(金学智,苏州职业大学【原苏州教育学院】教授,著名美学家,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主攻书法美学、园林美学等。)
艺术家简介
姚永强,1974年生于苏州,毕业于苏州大学艺术学院。国家二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苏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苏州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兼职教授,姑苏宣传文化重点人才。作品获2018·中国百家金陵画展(版画)典藏作品奖,两件作品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