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博文进入我们各位的法眼,成为一个研究的对象,我提出四标:就是“标本”的意义,“标杆”的意义,还有一个“标牌”,能不能做成山东艺术的一个标牌?最后还是一个“标志”,这个标志是什么呢?就是可能在一个历史的时间节点,它的出现能够引起我们的思考。
▲《北冥有鱼》 123cmX244cm 2001年作
释文:山壑脊薄自露根,孤身独立观世人。繁华阅历知多少,不改风骨到如今。
孙博文有点像中国美院说的那种全因素绘画,就是体现出一种综合性,就是色彩、笔墨、构图、形象、符号、抽象,他有一种综合性,他和印象派那种现代主义早期的单向突进不太一样,他有很大的随机性,兴致所到,随手就拈来。他有点像山东那个“替天行道”,有一种冥冥之中的意志在召唤他,一定要去(画画),这种情况下,他的精神状态并非是完全理性和清醒的,在某种意义上进入画家的、我们说的那种“迷狂状态”。
▲《涅槃》 359cmX144cm 2001年作
释文:天际霞光入水中,水中天际一时红。直须日观三更后,首送金乌上碧空。
我看完孙博文的展览,最初的这样的印象:一个是震惊!一个是感动!就是说他的画里头不按常理出牌,也可以说是有一种野性的力量在里面。我觉得孙先生给我们的审美感受是前所未有的,不是小桥流水,不是那种腻腻呼呼,而是像刘邦一样的那种“猛士唱大风”。他的作品里头融汇了他对西方绘画的理解,那就是强烈的色彩关系的处理,还有各种符号化的表达,在他的画里头,山水云树,还有像火山迸发、喷发一样的那种激情,这个我个人觉得是属于孙先生他自己的。
▲《朝云春梦》222cmX96cm 2002年作
释文:春烟含翠贯山川,墨游石上流清泉。声声鶗鴂报芳菲,柳拂红云遂微寒。
在孙先生眼里,我觉得有这样的画,一切都很欣然,他可以没有遗憾的跟这个世界告别了。因为这个画告诉我们,孙先生很高兴,我来过这个世界,我欢乐过、苦闷过,但是我最终实现了我、表达了我。所以我感觉孙先生的作品还有很多迷,作品里头的图像、符号都还有待于我们去理解、去解读。他给我们留下的不是一个明明白白的流水账,而是蕴含着很多很多深不可测的内容,有待于我们去慢慢去品,去持续的理解、感受。
▲《天边云重似火烧》360cmX144cm 2001年作
释文:平生野然无拘束,万里长空自在天。彩墨倒于宣纸上,任其纵横任其染。
我想他这一生追求的不是完美,他追求的是表达,是一个艺术家内心深处压制、压抑不住的那种对世界的感悟,一种激情的表达。这是艺术,特别是当代艺术最珍贵的东西,所有的风格技巧和程序都要服从于这个。我觉得孙先生可以告诉我们,进一步理解艺术中什么是风格?这就是一句传统的名言,就是美学家布封说的“风格就是人”。有这样的人,他的风格就在那儿了。我们很难给他归类和界定,但是他确实是有自己的风格,一山一体、一树一木、一云一水都是属于孙先生的,是孙先生笔下的山水云木。所以我想今天我能赶上看这次展览,也算我这一生难得的一次精神上的盛宴,我想孙先生的画会在我此后的余生里头能不断地去回想,这也算是我这一生很难得的一个精神上的财富!(殷双喜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山水四屏》787cmX143cm 2002年作
画家简介
孙博文(1938——2003),名九学,字博文,号汝阳山人,1938年出生于山东莱阳穴坊镇西富山村,辛亥革命老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孙墨佛(曾任大元帅府参军)玄孙,北派山水画大师孙天牧曾孙,师从关友声、黑伯龙、王企华、陈凤玉诸先生。1958年考入山东艺术学院,1963年毕业,毕业后主动奔赴莒南县文化馆从事基层艺术文化的组织和教育工作。1978年,孙博文离开莒南回到故里莱阳,最终定居青岛。1979年,孙博文拜莱阳籍著名画家崔子范为师,将崔子范简笔大写意花鸟画技法移用到山水画上,从而开始自创山水新貌。后又研习张大千先生泼彩泼墨画法,融合创新,独成一家。
孙博文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国画的探索和创新,集诗书画印于一身。作品无论是巨幅大构,还是斗方小品,均笔墨雄健,气势磅礴;画面率真自由,流光溢彩;特别是晚年创作了大量宏篇巨制,尺幅之大,数量之多,完全突破了正常的观看路径和思维模式;题材之丰富,用色之绚烂,又完全颠覆了中国山水画的历史积淀和传统概念。孙博文先生的艺术成果是很特殊的,他对中国画大写意传统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2002年5月,孙博文先生在北京军事博物馆举办个人书画展,受到了新闻界、美术界的关注。
2020年11月12日,“淋漓华章孙博文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一批孙博文大尺幅的作品展现。让观众进一步认识这位生前不求闻达,画坛了解不多的画家。
2021年6月6日——17日,“淋漓华章孙博文艺术展”在山东美术馆再次呈现,集中展出孙博文生命晚期的中国画作近60幅,并围绕此次展览连续召开三次学术研讨会,先后有近百位专家学者,从全国各地赶赴山东美术馆参加此次研讨,这在山东美术馆乃至全国都是史无前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