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品与诗境
作为当代花鸟画家的郭志光,其作品所体现的艺术功力,是不逊于任何同代人的。他是一个秉性沉稳、平实、执著而又不乏自信的人,其画品与诗境,要精读、细品才能领略内中的精湛与典雅。
在50余年的艺术生涯中,郭志光的花鸟画以笔精墨妙、韵致隽永享誉画坛。他的艺术因为有着多家师承的原因,因而在脱俗与超然中形成了“自我”的艺术姿态——重画品、戒媚俗,重诗境,戒浮华,使他的艺术趣味始终秉承了中国艺术精神之写心、写意、寄情与畅神,又不乏精致、含蓄的本质特点。
舒卷在家
而且,由于学养、师承的原因,使他得以在一个较高的出发点和视角中,确立了自己的艺术取向和审美选择。在他充满笔意、墨趣的作品中,在生机盎然的一向表现中,分明隐含着八大、青藤、吴昌硕等的艺术影响,以及对近当代浙派大家潘天寿、吴茀之、诸乐三、陆抑非、陆维钊等前辈艺术经验的借鉴和汲取,这使他的作品明显地带有一种艺术形式与意象表现的纯粹性,且以抒写胸臆为主要倾向,他的花鸟作品在总体上给人一种清新郁勃却又不乏些许冷傲与劲韧的美感与气息。
这一切表明,郭志光在艺术上是从高起点出发,深入展开的,是极其注重画品与诗境的,并在这一定位中对继承和创新等艺术问题给以持续的关注和探讨,以及精深的思考与实践。
《细细雨露寸寸爱心》
《渺渺西风吹》
就此而言,郭志光的作品体现的正是一种无止境的追求,对郭志光而言,这是一个没有彼岸的过渡。在这一过程中,他锤炼高雅艺术应具备的身心素质,进而讲究笔墨、形式的纯度;这种纯度透示的正是一种艺术氛围、气息、品质、格调、诗性和境界,它同时也是一种生命的形式。
唯有在千锤百炼中,在苦心积虑与呕心沥血中,才能使绘画的形式、笔墨、语言更精致,才能远离世俗化倾向,从中结晶出艺术的精品。
《荷塘》
从画品与诗境的营造出发,郭志光的艺术体现出当代中国画的合乎逻辑性的转变,与许多画家不同的是,他不把艺术创作当成时尚来追求,他的花鸟画在笔下永远是感性直觉生动的生命形式,在笔饱墨酣、淋漓尽致中呈现为郁勃的生机;这样的结果,最终使他作品中的花鸟意象与笔墨形态都具有良好的质地和感觉,因而他的作品总能给人以心胸为之涤荡 和开阔的审美愉悦。
当画品与诗境,一旦弥漫开来,画家的作品实际上已经超越了一巳的有限性,成为与精神的普遍性,与文化传统,与自然生命有着广泛而深刻关联的载体或象征符号,甚至就是意义本身,郭志光的艺术体现的正是这一点。
《写生归来》
艺术与生命同在
艺术风范的卓然超拔与画风的郁勃纵横,乃至气韵的沉穆浑厚、劲健峻峭,都是生命透露的信息,因此,在艺术中,任何局部与整体、感性与理性、技术与境界、无序与有序等等的相关因素及其处理,都是画家生命信息的表现和见证。
在艺术的发展和成熟过程中,过去、现在与未来是相关联的,是无法割裂的;事实上,后辈画家必然是对前辈画家的一种必然补充和深入的继续发展。郭志光正是这样定位自己的,作为整个艺术链中的一环,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在纯粹的艺术追求中,他画出了普通人表达不了的东西,他的花鸟画在面向现实中,撷取了造化的灵性,揭示生命、自然、艺术的内在一致性,这使得他的艺术显示了超常之处和独特的感受能力,以及任意挥洒与分才有度的把握能力,同时也看到了作为当代画家的创造激情和从容姿态。
《月光之下》
《明月照水》
从上世纪60年代末毕业于浙江美院,至今已50余载,师辈们均已做古,然而,他们的人格风范和艺术品格,却永远的留在了郭志光的记忆中,并让他终生受益;50余年来,他潜心于艺术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且笔耕不辍,精研绘事,心无旁骛,因此,其人格魅力有目共睹,其艺术成就令人钦佩,他因此成为一代青年人的楷模,作为一位卓有建树的画家,他的艺术以标志性的特点焕发着纯正的文化气息、纯正的精神气息和浪漫的理想色彩。
难能可贵的是,愈至晚近,郭志光的艺术愈造出一种鲜活之气,一种新锐之气,每读他的作品后有扑面而来的元气,这是令人感奋的质素,这不是谁都具备的质素;不同之处在于,徜徉在笔墨世界中的郭志光,思考的是艺术的空间共享,提炼的是与心灵契合的、在心与意之间的艺术符号,它们甚至具有抽象或玄学的品质,进而展示了画家数十年的生命历程和艺术历程共同铸就的形式意味和纵横气象。
《摩天一线开》
显然,在这里包含了太多的内容,其丰富性与复杂性是难以测度的,苦心人,天不负,其中甘苦唯有画家自知。郭志光笔下的花鸟艺术画出的是生命和生机,笔墨中造出的是古今的沧桑,美感中传达的是信念和理想;对郭志光而言,他的花鸟画作品是艺术与生命的综合表达,因为,艺术才是他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所在。
我们必须有一些永恒的追求,它们不应被泯灭,艺术的伟大意义、绘画的伟大意义, 正在于它能寄寓希望、理想和情怀,有了这一点,人类及其文明才能在充满希望中,走向更开阔、更辽远的境界。
《肥猪拱门》
《高瞻远峰》
每个时期都有许多执著的求索者,他们同时也是思想者和传播者,求索者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他们在时空中顽强的存在,在抒写出求索者的全部内蕴中,也就是抒写出了艺术本身。
求索者是自信的,也是最具力量的人,郭志光及其艺术,以及他走过的历程,都说明了这一点。
郭志光的艺术,给了我们以心灵的启迪,也点燃了我们创造新生活的激情。(徐恩存,中国著名美术评论家、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杂志主编)
画家简介
郭志光,字玄明(亦署悬明),室名三面佛山望外楼、知守斋,号擂鼓山人。1941年生于山东潍坊书香世家,中学时期曾受教于著名画家徐培基、侯卓如先生。1962年考取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花鸟专业,师承潘天寿、吴茀之、诸乐三、陆抑非、陆维钊、沙孟海、刘苇诸位近现代中国画名家。毕业后留校工作,1974年调入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孜孜不倦从事中国画教学和创作近五十年。
郭志光现为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中国画研究院院长、资深教授。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山东省书画学会会长、山东省文史馆馆员、山东当代国画研究院院长、山东画院艺术顾问、山东省政协联谊书画院副院长和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011年荣获山东省委、省政府“泰山文艺奖”艺术突出贡献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