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正文

华彩笔墨,倏若造化——著名画家孙博文山水画艺术评析

来源: 文化视界 2022-04-03 11:17:36
  20世纪以来,中国山水画的笔墨和色彩语言发展逐渐丰富,现代山水画家孙博文成为山水自然的书写者,在他的笔下创作出了彩墨写意山水画,表现了齐鲁大地的高华异彩。

山水和自然事物,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艺术创作对象,中国的山水画创作从东晋顾恺之等人的作品开始,到宋朝时期的宗炳、王微,经隋朝展子虔,再到唐朝李思训、李昭道、王维、张璪而迅速发展起来,宋元明清山水画逐渐占据了中国绘画的主导地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一。中国的山水艺术精神实为中国艺术中的自然主义精神,在中国山水画的创作中,艺术家们怀揣“披图幽对,坐究四荒”,创作出可居、可游、可行的山水文人境界。

20世纪以来,中国山水画的笔墨和色彩语言发展逐渐丰富,现代山水画家孙博文成为山水自然的书写者,在他的笔下创作出了彩墨写意山水画,表现了齐鲁大地的高华异彩。孙博文(1938年-2003年),名九学,字博闻,号汝阳山人,1938年出生于山东莱阳一个风光旖旎的小山村穴访镇西富山村,是辛亥革命老人、中央文史馆馆员孙墨佛之玄孙,北派山水画大师孙天牧之曾孙。幼年家学渊源,饱受传统文化的滋养与熏陶,诗文功底扎实。20世纪60年代时孙博文求学于山东艺术学院,期间曾先后师从关友声、黑伯龙、王企华、陈凤玉等画家学习绘画艺术,在研习中国和西方绘画的同时也积淀了笔墨和绘画技法。孙博文出生于军旅革命家庭,1963年从山东艺术学院毕业之后主动要求去沂蒙老区工作,体验感受沂蒙山区生活的朴素与艰苦,被分配在莒南县文化馆工作,1978年回到了故乡莱阳文化馆,1979年拜著名画家崔子范为师,进一步拓宽了个人的创作路径和笔墨空间。孙博文在栖心研习中国绘画艺术的同时也在吸收西方绘画艺术,博取众长,融会贯通,他的彩墨写意山水画终自成一体。

华彩笔墨,倏若造化——著名画家孙博文山水画艺术评析

▲《江山永固》144cmX726cm 2002年作

2020年11月,“淋漓华章——孙博文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担任策展人,展览以“淋漓华章”为主题,系统梳理了孙博文的艺术历程。2021年6月,“淋漓华章——孙博文艺术展”在山东美术馆举行。范迪安出席展览开幕式并致辞,他指出,孙博文的作品是充满生命热情的绘画,是拥有顽强毅力、坚定信念的绘画,这些都化为他笔下的淋漓华章。展览期间,6月16日、12日和17日先后三次组织召开了学术研讨会,国内六十余位美术史论家及艺术家对孙博文的绘画艺术进行深度发掘、发现和研究,旨在对其在20世纪中国美术现代性书写中的价值提供新的认知。

华彩笔墨,倏若造化——著名画家孙博文山水画艺术评析

▲《去留肝胆两昆仑》

796cmX144cm

2000年作

释文:吾截昆仑两三段,将余抛在云雾间。敢问苍天不罪我,能劈喜马拉雅山。

一、孙博文山水画中的传统性

孙博文的山水画采取了中国画传统的构图方式即采用散点透视法进行创作,这是他的山水画作品中比较显著的艺术特点之一。从世界绘画的两大体系来看,以中国画为代表的东方绘画和以油画为代表的西方绘画,各有自己独特的基本特征和历史传统,从而形成各自不同的表现形式与审美特点。中国画主要特点之一是在构图方法上不受焦点透视的束缚,多采用散点透视法。中国画在构图时,可以将不同时间、不同时空的事物统一协调在整个画面中,犹如一组运动镜头把不同的场面集中到一起。中国画在构图方式上的这一特点根植于情景时间的限制,自由与灵活是其显著的表现力。

孙博文这幅山水画《万壑竞春》采用了散点透视法进行创作,使得视野宽广辽阔,构图灵活自由,变化丰富,形成全景多点透视的山水画壮观场面,冲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性。

华彩笔墨,倏若造化——著名画家孙博文山水画艺术评析

▲《万壑竞春》

786cmX144cm

2002年作

释文:万壑松涛催绿浪,千山风光信天游。挥笔扫出春满园,群芳梃竞无尽头。

策展人王南溟对孙博文的山水画,提出了不同的思路,启发我们关注孙博文作品中的突破点,他说“我们可以看到,孙博文是把三远法在一些特有的、固定的形式里通过平面化和局部化融合在一起。我认为‘形式主义’在今天仍然是研究现代中国画非常重要的通道——它不是百分之百有效,但是一个通道。我们以这样一种分析方法,可以看到当代艺术家在中国画领域是怎样综合了各种元素再进行创新的”。孙博文在进行山水画创作时采用了中国画在构图时不同于西方风景画的关键之处,即是“高远”“深远”“平远”相结合的“三远法”构图方式。宋朝郭熙首先观察自然山川及四时之景的不同之处,再进行创作,在不断实践这一过程中总结出来了“三远法”的观察方法和构图方法,“山有三远之说,自山下而仰山颠称为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称为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在孙博文的山水画创作中可以看到他在画到高远之处时着色清明或布白,在深远之处时用色重晦、变化丰富,在平远之处时着色有明有晦。由此可见他深厚的绘画功底和自如的心境。

华彩笔墨,倏若造化——著名画家孙博文山水画艺术评析

▲《丽景早春时》

96cm*89cm

2001年作

释文:春烟含翠贯山川,墨淋石上流清泉。声声鶗鴂报芳菲,柳拂红云遂微寒。

孙博文的山水画作品中绘画内容与诗文、书法、篆刻四者的相互结合是其山水画传统性的又一表现,四者相互补充,交相辉映,从而形成了画面所具有的独特内容美和形式美。孙博文的彩墨写意山水画融合了传统国画的精髓即诗、书、画、印的相互结合,由此充分体现出孙博文的中国画创作是深深扎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丰厚土壤之中的,在他现存的许多山水画作品中都有题画诗或者款书,将画意、诗情、书法融为一体。

华彩笔墨,倏若造化——著名画家孙博文山水画艺术评析

▲《长空万里欲乘风》

96cmX89cm

2001年作

华彩笔墨,倏若造化——著名画家孙博文山水画艺术评析

▲《风雪夜归人》

117cmX117cm

1998年作

释文: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二、孙博文山水画的笔墨语言

中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独具特色,成为东方绘画体系的主流。中国画的特点首先表现在所使用的工具材料上,绘画时采用特制的毛笔来作画。“笔墨”成为中国画技法和理论中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所谓“笔”,是指钩、勒、皴、点等运用毛笔的不同技法,使中国画表现出赋有变化的线条情趣;所谓“墨”,则是指中国画以墨代色,运用烘托、染、泼、积等墨法。明朝晚期汪珂玉在其所著的《汪氏珊瑚网画继》中说道,“今人观画不知六法,开卷便加称赞,或人问其妙处,则不知所答。皆是平昔偶尔看熟或附会一时,不知其源”。可看出以“六法”为准则观画是必要的。南朝谢赫提出的绘画六法论为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谢赫以“六法”作为品评绘画的标准,其中气韵生动主要为作品形式中所呈现出来的一种运动着赋有节奏韵律的精神气质。这与孙博文的山水画作品所体现出的精神气质十分吻合。

华彩笔墨,倏若造化——著名画家孙博文山水画艺术评析

▲《秀木奇峰》

69cmX170cm

2001年作

释文:奇峰出奇云,秀木含秀气。清晏皖公山,口绝称人意。

孙博文的作品《求禅山水间》整体气势磅礴,具有节奏感的笔触为画面增添了形式美。画面中使用了黄色的不同色阶与墨色相互结合,运用了皴、擦、点、染等不同的笔触堆叠出彩墨写意山水间的层次感。北宋时期的韩拙在《山水纯全集》中提出“笔补造化”的概念,他认为山水画家要表现山水奥妙之理,以及表现山水的千变万化、四时景物以及风云气候之象,即须悉资笔墨而穷极幽妙。韩拙将“笔”的运用提到了绘画本体的高度,他认为绘画就是用笔,即用笔有简易而意全者,有巧密而精密者,用笔还可以取其气韵、格调而笔迹雄壮者,或取顺快而流畅者,纵横变用,在于笔也。返观孙博文的这幅《求禅山水间》,画面中的近景部分除了使用浓墨与不同色彩的混合叠加之外,在笔法上运用了中锋侧锋皴擦其中,表现了山水的雄壮之感。同时近景部分也取用了墨彩的浓淡干湿来表现山水间的结构和层次关系,艳丽的色彩与重墨的相互渗透衍生出强烈的色彩效果,中景部分与远景调整了颜色的浓淡,使得色彩相接相得益彰,给画面增添了赋有运动感的精神气韵,表现出了山水的千变万化之感。除了色彩之外,在《求禅山水间》中的留白部分恰如其分的凸显了其气韵灵动性,让观者在动感的山水之间找到静谧之处,给予画面以动静结合的节奏。

华彩笔墨,倏若造化——著名画家孙博文山水画艺术评析

▲《求禅天地间》

405cmX95cm

2002年作

释文:天作匡庐地为案,老翁写画难得闲。题首孬诗学李杜,不要工整只求禅。

再如孙博文的《风吹万木春》这幅作品,整体来看笔法运用娴熟,大面积的湿墨勾勒出近景部分石岩的沧桑,湿墨未干时长短不一的墨线穿插其中,用笔流畅。中景及远景部分以冷色调为主,其中的暖色出现在湿墨山石左侧,与冷色调形成对比,以丰富画面的层次感。可以看到孙博文在作此画时凝想著思,所描绘的景物豫在目前,运用不同的笔法表现,笔墨兼具,真所谓是得之于心,应之于手。

华彩笔墨,倏若造化——著名画家孙博文山水画艺术评析

▲《风吹万木春》

359cmX96cm

2002年作

释文:一夜北风大地绿,半空呼嚎万木春。几只小芽枝上挂,催出人间总林荫。

三、孙博文山水画的表现性与形式美

孙博文彩墨写意山水画艺术所蕴含的形式美并不注重模仿客观事物的再现性,而是注重表现朦胧抽象的情调和意味。他的山水画所呈现出的表现性正如英国现代著名美学家克莱夫·贝尔所说的那样,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也就是用色彩、线条、造型、图案等外部形式,来传达和表现出一定的气氛与格调。而所谓的“意味”,就是指朦胧宽泛的情绪或情感。在孙博文的山水画中,通过笔画运转表现出独特的大气磅礴,色彩旖旎的风格情趣,正如汉代文学家扬雄所说的“书者,心画也”。如下图《我心即道》中绚烂的色彩和流畅的笔墨,区别于传统的山水画。中国美术馆研究馆员刘曦林是孙博文在山东艺术学院的同学,他认为孙博文是齐风的典型代表,并说:“孙博文笔法的浑厚力度是从关友声那里来的,流长滑润是从黑伯龙那里来的,色彩是从几个西画家来的。孙博文的色彩比较热烈、大胆、雄强、浓厚、奇雄。”

华彩笔墨,倏若造化——著名画家孙博文山水画艺术评析

▲《我心即道》

122cmX123cm

2001年作

释文:白云深处有高师,糊涂切相任天机。试看拖泥带水笔,正是禅意入画时。

华彩笔墨,倏若造化——著名画家孙博文山水画艺术评析

▲《松风弹琴白练舞》

238cmx61cm

2002年

释文:一丈白练出昆仑,髙歌狂舞穿林荫。绕石独奏宫商引,静听松风万古琴。

华彩笔墨,倏若造化——著名画家孙博文山水画艺术评析

▲《烟云生万象》

496cmX143cm

2001年作

释文:悬顶空中大泼彩,拖泥带水开情怀。烟云万象白练出,引逗诗翁持杖来。

孙博文山水画中的表现性更加偏重于形式美。所谓的形式美,主要是各种形式因素有规律的相互组合,从而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征,包括线条、色彩、结构形体等因素,也包括对称均衡以及多样统一等形式法则。孙博文在长期的绘画实践创作中发现和总结了绘画中的形式表现规律,并且不断地创造出新的形式表现方式,提高了其山水画作品中的形式美的创造力和艺术的表现力。

华彩笔墨,倏若造化——著名画家孙博文山水画艺术评析

▲《毫端生万象》119cm*119cm  1998年作

综观孙博文的彩墨写意山水画作品,他对形式美的追求并不是凝固不变的,观看作品《境随心转有乾坤》所蕴含的形式美,这幅作品的用笔丰富,笔势遒劲,笔势的走向具有上下起伏的节奏感,给人以浑然天成的美感,再加上画面最顶端的布白和多变的结构造型,保留了随手书写的自然姿态,颇得天然之美。从表现性来看,画面中流露出孙博文在作画时心有乾坤的自信状态,传达出绘画者自然的天性和人格的风采。正如清华大学陈池瑜教授所评价的那样:“中国的山水画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从艺术观念到表现方法,从空间布置到笔墨语言,都已经形成强大的既定形式与风格类型,它们既是优秀的传统,也是很难突破的即成的规范,这使山水画的创新也就更加困难。因此,我们在观看当代山水画作品时,不免就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或者对传统山水画在空间、笔墨、构图、塑形上小修小补,而求局部或某一层面的出新,鲜见整体突破与创新的。当我们观看孙博文山水画时,完全是一种崭新的视觉形象,画幅巨大,色彩斑斓,表现性强,山水、天地、云气之大美大象,具象山水与抽象色彩和谐统一,形成其当代山水艺术新的形式与风格。孙博文的彩墨山水作品,无论在传统文人山水画还是在现代水墨山水画中,都是未曾有过的崭新的创造,是当代山水画和水墨画的重要收获。”

华彩笔墨,倏若造化——著名画家孙博文山水画艺术评析

▲《境随心转有乾坤》

806cmx144cm

2002年

孙博文在绘画作品中经常题写的一首诗:“平生野然无拘束,万里长空自在天。彩墨倒在宣纸上,任其纵横任其染”,这首诗道出了他在创作彩墨写意山水画时的心境和状态。孙博文的彩墨写意山水画重视物象内在的精神和主观情感的表达,在他的画面中强调“立意”和“传神”,他把所描绘的主体对象和主观创作精神相互结合所创作的彩墨山水画超越了对客观物象的描摹,寓情于景同时也寓情于物,赋予所创作的对象以人格化的精神气质,孙博文这种根植于民族文化的美学精神,形成了其山水画的独特艺术魅力。麻敏,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后)

华彩笔墨,倏若造化——著名画家孙博文山水画艺术评析

▲《万古长空》

361cmX144cm

2001年作

释文:平生野然无拘束,万里长空自在天。彩墨倒于宣纸上,任其纵横任其染。

画家简介

华彩笔墨,倏若造化——著名画家孙博文山水画艺术评析

孙博文(1938——2003),名九学,字博文,号汝阳山人,1938年出生于山东莱阳穴坊镇西富山村,辛亥革命老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孙墨佛(曾任大元帅府参军)玄孙,北派山水画大师孙天牧曾孙,师从关友声、黑伯龙、王企华、陈凤玉诸先生。1958年考入山东艺术学院,1963年毕业,毕业后主动奔赴莒南县文化馆从事基层艺术文化的组织和教育工作。1978年,孙博文离开莒南回到故里莱阳,最终定居青岛。1979年,孙博文拜莱阳籍著名画家崔子范为师,将崔子范简笔大写意花鸟画技法移用到山水画上,从而开始自创山水新貌。后又研习张大千先生泼彩泼墨画法,融合创新,独成一家。

孙博文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国画的探索和创新,集诗书画印于一身。作品无论是巨幅大构,还是斗方小品,均笔墨雄健,气势磅礴;画面率真自由,流光溢彩;特别是晚年创作了大量宏篇巨制,尺幅之大,数量之多,完全突破了正常的观看路径和思维模式;题材之丰富,用色之绚烂,又完全颠覆了中国山水画的历史积淀和传统概念。孙博文先生的艺术成果是很特殊的,他对中国画大写意传统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2002年5月,孙博文先生在北京军事博物馆举办个人书画展,受到了新闻界、美术界的关注。

2020年11月12日,“淋漓华章孙博文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一批孙博文大尺幅的作品展现。让观众进一步认识这位生前不求闻达,画坛了解不多的画家。

2021年6月6日——17日,“淋漓华章孙博文艺术展”在山东美术馆再次呈现,集中展出孙博文生命晚期的中国画作近60幅,并围绕此次展览连续召开三次学术研讨会,先后有近百位专家学者,从全国各地赶赴山东美术馆参加此次研讨,这在山东美术馆乃至全国都是史无前例的。

[ 责任编辑:林岳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