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正文

写生作品化——著名画家李洋讲中国画写生到创作的转化

来源: 文化视界 2022-03-19 09:21:12
  古人又云:“胸有成竹”,都是讲画之前有一个胸中之意,方可下笔,传神写意,笔精墨妙,有如神助。然后便是更高一步追求中国画的“意境”之美,这是中国画的最高精神境界。

写生作品化

“写生”这个概念源于西画,是西方学院体制中学习造型的主要手段,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画进入学院教育体制后借用西画训练方法,移植其素描、速写、色彩等写生训练手段,引进人体解剖学、透视学、构图学来共同构造一个造型体系。在建国后的中国美术学院建制里,中国画专业的教学,人物画专业的造型训练建立在这个体系上,把人物画的教学纳入造型训练规范中,写生课作为造型的基本功训练就成为重要的教学手段,把人物模特作为造型训练的主要方法也是中国式美术教育的特征之一。

写生作品化——著名画家李洋讲中国画写生到创作的转化

岜沙汉子之一

写生作品化——著名画家李洋讲中国画写生到创作的转化

岜沙汉子之二

写生作品化——著名画家李洋讲中国画写生到创作的转化

岜沙汉子之三

提出“写生作品化”是我在水墨人物写生训练课上提出的概念,是建立在前辈大师们历经多年的教学实践,从写生到创作的实践总结出一个对于今天人物画教学现状有着重要指导意义的学术观念。

写生作品化——著名画家李洋讲中国画写生到创作的转化

苗岭熏风 180cm×90cm 2021年

写生作品化——著名画家李洋讲中国画写生到创作的转化

岜沙火枪手之二

写生作品化——著名画家李洋讲中国画写生到创作的转化

滚拉丢 135cm×68cm 2021年

我们所熟悉的蒋兆和先生的《流民图》(1942—1943年作)的创作方法即是以写生作为塑造手段完成的。《流民图》中近百个动态各异的人物中相当部分的人物形象和动态是蒋先生按其构图要求请他周围的友人或演艺圈的朋友摆出动态,或以街上的难民对模特写生创作而成。《流民图》创作手法高明之处是让人们感觉不到是写生的罗列,画面的节奏和人物组合自然天成,以传统的中国画长卷形式跌宕而出,深刻地展现了作品的主题。这来源于蒋先生高超的塑造画面的能力,和驾驭人物造型和笔墨深厚的修养功夫所达到。

写生作品化——著名画家李洋讲中国画写生到创作的转化

凉山彝人一 248cmX124cm 2020年

写生作品化——著名画家李洋讲中国画写生到创作的转化

布拖霜秋 90cmX180cm 2020年

蒋先生在1938年创作的《阿Q像》也是以写生手法进行创作的,蒋先生为了能生动体现出鲁迅笔下的阿Q这个人物,几易其稿,忽然有一天在街上看到这个人物颇有阿Q神韵,便请到画室里即刻写生而就。这种创作方法源于写生,即从生活感受中来,在画写生之前已充分酝酿创作构思,带着创作的要求去画写生,通过人物外在形象去表达其性格,心里活动。先要对对象进行系统深入,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了解。“作者首先对形象要有深刻的认识和具体的感受,然后才能进行形象思维,发挥出创造性的技巧”(蒋兆和语)。将创造性的技巧建立在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即是“迁想妙得”之运用。蒋先生说“当画家对物象有了深刻感受,受到客观事物的激励而产生炽热的感情,就会自然地流露于笔墨之间。”面对客观对象,无论你使用什么样的技法手段要随心而动,强化对对象的感受,紧紧抓住中国画意象造型,意象笔墨,意象色彩的规律,强调“神形兼备”。东晋时顾恺之就已经提出“以形写神”学说,达到传神,离不开形的刻画。唐代闫立本的《历代帝王图》中刻画的13个皇帝已经在强调人物的神态和性格的把握,通过人物的眼神和面部神情的描绘,刻画出13个帝王不同的性格,通过人物形体动态透露出人物生前行为治世的特征。眼睛除了形态特征的差异,更可透露出人物内心世界。初唐时期的画家就已经领会了“形”对于“神”的相互作用,“形”具而“神”生的真谛。蒋兆和先生穷极一生创作的大量人物画作品的创作方法大多是以模特写生进行创作,就是画面上出现的一头驴子(《流民图》中)也是他请人从街上牵到画室里对着写生完成,蒋先生的这种对着对象进行创作的方法给我们后学昭示了一条现实主义观念下的写实主义创作方法,即“写生作品化“的原始思考。

写生作品化——著名画家李洋讲中国画写生到创作的转化

版纳集市 250cmx193cm 2019年

写生作品化——著名画家李洋讲中国画写生到创作的转化

德峨赶圩 250cmx193cm 2019年

写生作品化——著名画家李洋讲中国画写生到创作的转化

刀肖红 135cmX68cm 2019年

近读邵大箴先生撰文的《写生与李可染的山水画》,李可染先生把对景写生发展为“对景创作”的艺术创作方法为“写生作品化”的理论提供了佐证。“中国画历来强调师法古人与师法自然相结合的原则,师法古人即学习传统,师造化一是用心看和用心体会,二是一面看和体悟,一面描绘或者在体悟的基础上加以描写,即‘写生’”(邵大箴语)。李可染先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把写生作为他山水画创作的重要转折点,是他一方面认识到中国文人画之所以逐渐走向衰落,除了社会发展的客观原因外,也有它自身疏离现实的客观原因,李可染先生深感到现代中国画只有面对现实,面向生活,恢复“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中国画传统,才有发展前途。在五、六十年代中李先生多次长时间的外出写生,创作了大量的山水画作品,去四川,游漓江,过三峡。李先生是在认真研究了中国画传统,研究了阻挠中国画发展的原因之后自觉身体力行提倡写生的。他说:“中国的山水画,自明清以来,临摹成风,张口闭口拟某家笔意,使山水画从形成到内容都失去了生命力,虽也不乏像石涛这样敢于革新的山水大家,但有创意的高手毕竟不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生活,丢掉了师造化这个传统。”李先生认为“写生是对生活的再认识。”并提出“以一炼十”的主张,充分利用生活素材,进行艺术提炼,使作品达到应有的深度。他的思想实际上已从对景写生发展为“对景创作”,他的理想是在写生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入,更概括的艺术创作。又说:“从写生进入创作需要突破,这是一个很大的难关。”李可染先生是抓住“写生”这一重要环节推动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在今天进入到二十一世纪的人物画教学中如何将写生和创作沟通使基本功训练顺畅地进入创作中,我在教学中提倡“写生作品化”的目的:一是链接中国画教学传统文脉,将这些前辈大师的艺术实践总结出的艺术教学方法衔接今天的中国画教学。二是在今天的艺术教学平台呈现出丰富多元,各种艺术观念,艺术思想,个性化的教学充分体现出中国画教学生机勃勃的发展,并有广泛的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另一方面这个平台上的艺术教学却已暴露出轻视艺术规律,轻视基本功的教学端倪,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兴起的重个人风格,重个人语言化的追逐,对学院教育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忽视基本功的训练,忽视了艺术规律的学习,导致学生依兴趣摹仿老师艺术风格,使学生创造力枯竭,艺术创作能力丧失。以至于十几年来人物画专业培养不出优秀的人才。作为学院教育如果不出人才,那只能是教学方法出了故障。所以在今天我推出“写生作品化”的要求就是在日常的教学中加强基本功训练和艺术规律的研究。在作为基本功训练的写生中融入创作的因素,把写生和创作紧密联系起来,将写生和创作拉近距离,在写生当中就已经开始研究创作的内容了,反对描摹对象,在写生训练中探索艺术表现语言,强化中国画的笔墨表达人物对象的融合及笔墨关系。这就是“写生作品化”提出的背景。

写生作品化——著名画家李洋讲中国画写生到创作的转化

小白姑娘 135cmX68cm 2019年

写生作品化——著名画家李洋讲中国画写生到创作的转化

冰雪呼伦贝尔 250cmX192cm 2018年

写生作品化——著名画家李洋讲中国画写生到创作的转化

摔跤手 250cmX192cm 2018年

写生的功能大致有三:搜集素材,训练基本功,直接创作。搜集素材和基本功训练归根结底是为创作服务。

写生作品化——著名画家李洋讲中国画写生到创作的转化

孟润傣族厨师 58cmX44cm 2018年

写生的功能既为创作服务,那么,我们在写生过程中就强调创作因素的贯彻和运用,在捕捉对象的激情和速度中,写生是最为直接传达画家感情的方式。在写生中舍弃对自然对象的模仿,追求心灵的真实,面对客观对象,反对“理性的”、“准确的”模仿对象结构、比例的形似,进而追求意象性造型之美。“艺术家一旦把握住一个自然对象,那么自然对象就不再属于自然了。艺术家在把握住对象那一顷刻中就是在创造对象,因为他从对象中取得了具有意蕴,显出特征,引人入胜的东西,使对象具有了更多的美的价值。”(歌德语)。对对象强调主观感受,强调想象力和主观情绪表达的加强会使写生向着创作的层面更接近。同样创作因素的融入也使一张写生更具“作品化”的需要。

写生作品化——著名画家李洋讲中国画写生到创作的转化

渔港晴午 217cmx273cm 2017年

“写生作品化”的要求是给学生一个观念,以往的写生主要是基本功训练作为主要内容,强调的是结构,比例等造型上的能力,水墨人物写生训练中还有加入笔墨的知识和技巧,要达到“写生作品化”的要求,首先要具备一定的造型能力和笔墨基础,在具体实施教学中主要针对硕士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他们具备有一定的创作经验和中国画笔墨的认识积累。其实,学生在进入硕士研究生的学习时才是真正进入专业化训练的阶段,这时候在基本功训练中提出“作品化”的要求是非常必要的。“作品化”顾名思义,指一幅完整的作品,具备成为“作品”的各种要素,即创作。把写生冠名“作品化”,是要求在写生同时完成一幅完整的作品。中国画教学有个特点就是用创作带动基本功训练,这是中国画系教学传统中一个很重要的教学手段。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在美院读本科时,当时任教的卢沉先生就明确要求学生每天要画一小方尺的创作,一来练习构图,二练人物造型,三练笔墨,这实际上就是创作练习,我那时有一方闲章,篆“日课”两字,每天画完一张小画就钤印上,日积月累创作能力不断提高,在画创作时你会发现基本功训练有哪些地方不足和欠缺,就在写生训练时有目的地加强和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创作带动了基本功训练,使基本功训练产生效果,从而使写生训练和创作产生密切的关联,使学生在以写生作为基本功训练为主要手段的过程中逐渐深入创作的审美意识与各种要素之中。在写生训练中创作与表现会不断壮大而成为主导,让学生在基本功训练的同时接触到创作练习的内容,沟通写生与创作的桥梁,培养学生自觉地运用创作的因素和手段融入写生训练之中,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自觉地融入进学生的日常学习中去,抱着创作的观念去对待基本功训练的任何一门课程,创作无处不在。

写生作品化——著名画家李洋讲中国画写生到创作的转化

渔家大嫂 68.8cmx137.6cm 2017年

“写生作品化”的要求丰富了以往写生训练中单纯的结构、比例、笔墨等技术问题的研究,作品化的要求就是丰富了语言表达和丰富画面的手段,要完整,要丰富,要讲构图,要求人物之间要有联系,人物与背景,人物与道具要发生关系,画面里出现的客观物象要经过学生个人的构思,设计,安排,向着完整的一幅画去经营、去丰富。依据学生个人才能去发挥想象力,构成画面里的各种表现语言,改变过去写生作品里单调的摆个人物或坐、或站、或卧的现象。让画面生动起来,伴随着学生对对象的激情与构想燃起对写生的热情与活力,借助画面找回表现的情感与冲动,让写生作业更加富于生气和灵性。

写生作品化——著名画家李洋讲中国画写生到创作的转化

渔家女 96.1cmx178.4cm 2016年

写生作品化——著名画家李洋讲中国画写生到创作的转化

渔家女(局部) 2016年

“写生作品化”的要求是改变中国画人物画教学中几十年形成的写生与创作相脱节的弊病,其实在老一辈大师的教学实践中已经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在徐悲鸿,蒋兆和先生的大量作品里已经观照出老一辈先生对着模特进行创作的创作方法。在“作品化”的驱使下学生面对模特会更主动地选择对象,选择你所需要的内容,具备了选择的能力,造型的提炼。笔墨的概括能力随之生发出来。在“作品化”的要求下,抛弃描摹对象的陋习,打开束缚造型的手脚,借助情感的表达提升学生对“意象”造型的理解,逐步接近中国画的最高审美核心“意象性”的表达。借物抒情,“以形写神”。意象造型具有提炼,概括,夸张的品格,它是表现理解了的形象,所以它必然会舍弃许多表面的,非本质的,次要的形象因素,给笔墨的表达汲予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在写生中就已经在探索中国画的美学理想,即“写意精神”。

写生作品化——著名画家李洋讲中国画写生到创作的转化

赶圩上 96.3cmx178.1cm 2015年

写生作品化——著名画家李洋讲中国画写生到创作的转化

赶圩上(局部) 2015年

写生作品化——著名画家李洋讲中国画写生到创作的转化

傣家女 96cmx178.7cm 2012年

“写生作品化”是建立在中国画传统美学基础之上,郑板桥“意在笔先”,是说画家在画之前要求有一个意念、有一个意想、有一个意图、有一个创意。所谓“意匠惨淡经营中。”古人又云:“胸有成竹”,都是讲画之前有一个胸中之意,方可下笔,传神写意,笔精墨妙,有如神助。然后便是更高一步追求中国画的“意境”之美,这是中国画的最高精神境界。李洋)

 写生作品化——著名画家李洋讲中国画写生到创作的转化

德峨镇市场写生

写生作品化——著名画家李洋讲中国画写生到创作的转化

岜沙村汉子

写生作品化——著名画家李洋讲中国画写生到创作的转化

岜沙男人

写生作品化——著名画家李洋讲中国画写生到创作的转化

岜沙汉子

写生作品化——著名画家李洋讲中国画写生到创作的转化

岜沙男人

写生作品化——著名画家李洋讲中国画写生到创作的转化

鄂温克姑娘

写生作品化——著名画家李洋讲中国画写生到创作的转化

惠安女

画家简介

写生作品化——著名画家李洋讲中国画写生到创作的转化

李洋,1981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1985年毕业并留校任教。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研究员、上海美术学院客座教授、新疆艺术学院客座教授。

       出版个人专著画集:《李洋水墨画创作》 、《信天游·李洋》 、《李洋·彩墨心象》 、《走近画家·李洋》 、《二十一世纪主流人物画家创作丛书·李洋(卷)》 、《名家逸品·李洋》 、《高等美术院校基础教学教法·中央美术学院李洋水墨人物写生》 、《名家写生·李洋人物写生》 、《中国当代人物画十家·李洋》 、《李洋·水墨风格》、《行迹——中国画名家写生作品集?李洋》、《美术之友?李洋专辑》、《收藏年鉴人物志?李洋(卷)》、《中国画大家·李洋》、《画苑名家经典·李洋》 、《中国画精神·李洋》 、《年度水墨·2009李洋》 、《名师写生·李洋水墨人物专辑》 、《名师写生·李洋人物写生》 、《李洋·当代画史·经典作品范本》 、《当代中国艺术家年度创作档案·绘画卷2011·李洋》 、 《当代中国画文脉研究·李洋卷》 、 《水墨前沿·李洋》 、《荣宝斋期刊推荐艺术家—李洋》 、《艺术追踪名师范本·李洋》 、《李洋云南写生精品》、 《大匠之门·李洋写意人物画精品》 、《中国当代名家画集·李洋》、《中国高等美术院校教学范本选(第三辑)?李洋惠安写生精品》、《写生作品化?李洋作品集》、2019年中国美术馆学术邀请系列展《关注的目光——李洋中国画作品集》。

论文《谈“画若布奕”》(发表于中央美术学院院刊《美术研究》杂志,1997年第2期),获得2008年中央美术学院艺术人文科学三十年,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央美术学院学术研究精品成果奖》。

[ 责任编辑: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