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红树重彩涂》 90 X 90 纸本水墨 1998年
中国当代的艺术生态是一个多样的场景,天南地北都有无数艺术家从事创作,各种资讯汇流传播,今天的人比古人能更便捷丰富地了解不同地域的艺术状态和其特点。我们现在所看到、所了解到的画家与创作是古人无法想象的,我们的视觉经验也比古人丰富、细腻、矛盾,这是因为我们有了多样艺术语言横向比较的结果。
《黛色春云》 59.5 X 82.5 纸本水墨 1996年
以中国画为例,它现在的语汇、形式、样貌、表现、情趣、格调、风格,可谓是千姿百态,不可尽数。我们用来评价中国画的语言也异常多样,借用了大量现代的艺术理论和术语。
《春山寻禅》 246 X 123 纸本水墨 1998年
在历史上,评论画家有画如其人之说,以人论画;现代艺术史研究画家,也常常从画家生平入手,分析其艺术演变与发展,将人生与艺术结合,得出差异化的评判。如果我们去阅读分析这些不同的评论艺术的语言,其实能够获得非常多的艺术社会学信息,与古代相比,也可以看到古今品评书画之变。
《烟波行船爱江秋》 137 X 69 纸本水墨 2002年
本文以孙博文为例,来观察一下今天的评论文章是如何建构一个画家及其艺术。
艺术社会学
这五篇文章撰文时间先后跨度应该有二十年,第一篇是孙博文的老友赵彦基所写,这种写法古已有之,朋友交往,最为相知,情愫深厚,故简言其生平,记述其绘画,然后给予点评,归纳若干特点。通常这是个人叙事,尚不足以进入更广泛的公共领域,所以在2006年,孙博文夫人编辑他的画册时约请中国美术馆的研究员刘曦林写一个序言。
《万叠春山翠》 180 X 97 纸本水墨 2001年
至此,生活在山东境内的孙博文被带到新的公共视野,特别是刘曦林与孙博文都在20世纪60年代初就读于山东艺术学院,虽然不是同一班级,但以此同学关系,构筑了中国20世纪的一种艺术系统联网,即同学关系,这种艺术关系古来没有,那是有师徒之分,鲜有同学之盟。
《从来门前无俗尘》70 X 70 纸本水墨 1996年
所以,刘曦林在他的序言里写到,“因共好诗文书画而时有往来”,但他们却“40年弹指一挥”相隔异地,并无来往,这也为孙博文的艺术生涯的不同留下伏笔。这就像考古,需要后知者爬梳前人的文献记述,以求得当时的画家经历,因此,杨卫的文章就着力在考证孙博文的经历生平,看其文章描述,一定是访谈里与孙博文交往的当事人,求证若干原始资料,整理出一篇相对完整的艺术传记,历数其成长、求学、师友关系,为解读其此后的人生及绘画艺术发展铺垫出时代背景。
《暗香院落梅开后》 71 X 140 纸本水墨 2003年
这些写作力求勾勒画家孙博文的艺术之路,特别强调了他在60年代初在山东艺术学院读书,打下了学院系统教育的基础,以此作为他日后90年代转变画风的铺垫,以示与学院正统派的区别,同时也意指他的绘画之路又与传统不同。
《大雁南飞山色浓》 285 X 96 纸本水墨 1998年
或者说,今天的中国画家的艺术之路有多少个路径,应该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过去的传统是和师傅学、私塾学或者观摩(历史上有传说的神来之笔,如荆浩进太行洪谷遇白发仙人,获知绘画精妙之法。此者只是为其绘画增加神秘色彩,不足为信,但求艺拜师应该是有的)。现在学习中国画也依然有这几个路径,但各有千秋,能够兼学却不容易。往往是接受了学院教育和训练,终生一以贯之秉持一种风格不变,虽然越画越老道,但没有语言的个性,也没有绘画的独特性,不过重复了千人一面而已。
《霜降山水清》 136 X 68纸本水墨 1998年
这几篇评论都谈到孙博文90年代之后有变法、有追求个性语言的探索。这也说明了评论家看重艺术家的个性和独特性,谈一个艺术家是否具有历史的意义也是从这个角度着手,否则画史就是一部人名汇编,而不是绘画语言创新的发展史。
《春满人间游人醉》 137 X 69 纸本水墨 1998年
绘画风格
对于一个画家的评论,应该是画家最重要的地方,不仅仅是观察他的生平、社会履历,更主要的是看他的绘画艺术如何获得同行、批评家的评论。从不同时间、不同作者的文章来读,这些评论各有千秋,又具有共性,对孙博文的认识和评论也呈现时间点上的不同。
《秋林霜更红》 123 X 246 纸本水墨 2002年
1998年,赵彦基评他的花鸟画是“大写意花鸟画,不求形似而重神似”,评的山水画是“浑厚华滋”,对他的逆光肯定有加,尤其是他的泼彩,认为是“发展了刘海粟、张大千的泼墨泼彩”。
《烟云万象大泼彩》 247 X 123 纸本水墨 2001年
2006年,刘曦林评他的花鸟画是“高简画风,遂纵横其笔,泼放其墨,”评其山水画是“凝厚笔法,旁取张大千泼墨泼彩之灵韵,亦有独创意境”。
《江天如墨待月华》 96 X 179 纸本水墨 1996年
2020年1月,邵大箴撰文称其“画面整体、大气,构图摆脱传统程式,适当吸收西画造型技巧”,强调了他是“在传承中创新”。
《苍崖飞瀑图》 360 X 144 纸本水墨 2001年
2020年4月,杨卫撰写长文,一方面较为相近地介绍了孙博文的生平,同时也着重评述了他的写意风格,认为虽然师法崔子范,“但观念却发生了变化,已经明显不满足于传统笔墨,而具有了某种语言变革的冲动”,重点在强调孙博文的求变实践是与80年代以来的中国艺术革新精神相契,“摈弃文人画重意轻形、自我消遣的笔墨游戏,而是纵横于山水之间,以大山堂堂、壁立千仞的意象来塑造崇高峻伟、雄浑壮美的审美特征”。
《平生野然山更高》 137 X 68 纸本水墨 1998年
2020年8月,尚辉撰文评论孙博文是“用花鸟画法来画山水”,“追求用简笔大写意的方法来绘制山水画”,“他以自己在沂蒙山川的个人经验而将沂蒙地貌有机地糅于山水画的创作中,从而强化了齐鲁画风的山水地域特征”。
《山高水长松不老》 380 X 97 纸本水墨 2000年
这些评论文章也是对画家的面貌逐渐呈现的过程,这也是美术历史的特征之一。一个艺术家的艺术风格和创新很多时候是满满地被认识到,往往是身边的朋友最早记录到画家的努力,如果这个朋友也是研究艺术的,则给以最初的评价,虽然文字不出乡里,但是作为历史文本留存下来,供后来者有据可依,能够寻觅到画家的身边回响。
《烟云万里山外山》 359 X 144 纸本水墨 1998年
而后来者,则随着时间推移,渐次地遇到或看到画家的作品和评述,再做进一步的评论,也随着观看者的增多,这种评论也逐渐丰富起来,各有侧重点。如邵大箴主要研究西学,重视传承与创新;杨卫活跃于当代批评,重视革新与变法;刘曦林为同学,满怀情谊;赵彦基为画家好友,最为相知,故而做了最早的评述,也是近距离观察画家的创作;尚辉研究中国画艺术,从笔法到语言做了精彩的分析,以及画家与齐鲁画风的关联,将画家与历史连接起来。
《依山傍水享天然》 179 X 96 纸本水墨 2002年
那么,我之所以以诸位前贤的评论文章做分析、举例,是试图勾勒一个久居在中国其他区域的画家是如何被发现、被主流艺术评论建构的。而这些建构一个画家的评论又如何在整体的当代中国现场中,与其他的画家作出比较,乃至与20世纪以来的整体的中国绘画历史发生关联。
《水阔江帆渔歌远》 99 X 50 纸本水墨 2000年
这种比较和关联应该是以大历史的视角来看一个画家,就如龚贤,其笔墨与艺术作为,是过了三百年才被世界所受肯定,而在当时不为所重。这种时代的错位既是历史的合理性,也是历史的悖论;它对于画家,只有命运的偶然性是否有这样的历史的跌宕。
《欲寄禅心此山间》 136 X 63 纸本水墨 2002年
但是活在世上的画家,都是渴望自己的艺术能被当时所理解、所重视,这是作为画家的常情,但艺术的系统并不能及时地作出反馈,虽然画家在努力,但是观察与研究画家艺术的触角和时间点并不能做到及时。
《幽寻尽处见桃花》 358 X 96 纸本水墨 2000年
所以,画家需要有耐心,以寂寞心来对待这个世界,甚至不必去理会当世是否知其艺术。这个态度说起来很是悲壮,颇有英雄孤单落寞的情状,但英雄终究是英雄。诚如杨卫所言,画家“隐于野的立场,禅于心的修行,以及狂于形的艺术追求中,包含了中国文化生生不息的某些基因”,而尚辉则看到了画家的“对生命的抗争性”,“以生命的笔墨在山水间挣扎”,都是从其画作和经历看到人生的命运与艺术的关系。
《又见彩云归》 359 X 144 纸本水墨 2001年
对人的肯定,依然构成了美术史的脉络之一。对孙博文的评论正在努力构建起其与历史的关系,进而展开更广域的研究。(王春辰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红叶江枫老》 364 X 72 纸本水墨 2002年
《秋来颜色多几许》 38 X 98 纸本水墨 2002年
画家简介
孙博文(1938——2003),名九学,字博文,号汝阳山人,1938年出生于山东莱阳穴坊镇西富山村,辛亥革命老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孙墨佛(曾任大元帅府参军)玄孙,北派山水画大师孙天牧曾孙,师从关友声、黑伯龙、王企华、陈凤玉诸先生。1958年考入山东艺术学院,1963年毕业,毕业后主动奔赴莒南县文化馆从事基层艺术文化的组织和教育工作。1978年,孙博文离开莒南回到故里莱阳,最终定居青岛。1979年,孙博文拜莱阳籍著名画家崔子范为师,将崔子范简笔大写意花鸟画技法移用到山水画上,从而开始自创山水新貌。后又研习张大千先生泼彩泼墨画法,融合创新,独成一家。
孙博文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国画的探索和创新,集诗书画印于一身。作品无论是巨幅大构,还是斗方小品,均笔墨雄健,气势磅礴;画面率真自由,流光溢彩;特别是晚年创作了大量宏篇巨制,尺幅之大,数量之多,完全突破了正常的观看路径和思维模式;题材之丰富,用色之绚烂,又完全颠覆了中国山水画的历史积淀和传统概念。孙博文先生的艺术成果是很特殊的,他对中国画大写意传统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2002年5月,孙博文先生在北京军事博物馆举办个人书画展,受到了新闻界、美术界的关注。
2020年11月12日,“淋漓华章孙博文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一批孙博文大尺幅的作品展现。让观众进一步认识这位生前不求闻达,画坛了解不多的画家。
2021年6月6日——17日,“淋漓华章孙博文艺术展”在山东美术馆再次呈现,集中展出孙博文生命晚期的中国画作近60幅,并围绕此次展览连续召开三次学术研讨会,先后有近百位专家学者,从全国各地赶赴山东美术馆参加此次研讨,这在山东美术馆乃至全国都是史无前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