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中画虎最初是以严谨典雅、工而不匠的画风为画界所熟知。在这样的画格之中,他专注于虎的神韵与气势,不腻不滞,寓豪放于精审之中,尤其注意通过虎的眼睛表达虎的多种神态,这使得他画中的老虎无论老幼,皆生机勃勃,令人有亲切之感。虽然冯大中工笔画虎早已卓然成家,但他并不满足于此,而是寻找更能抒发内在情感的艺术语言。90年代初期冯大中即画出《出浴图》这样的写意之虎,寻求不似之似,从以形传神转向以意取神。近年来他更着重在写意水墨方面深入探索,以早年的工笔写生为骨,以水墨运笔为韵,重在传神。较之早年的工笔画虎,现在的写意之虎舍去背景,突出雕塑般的轮廓力度,更加道法自然,圆融整一,晕染自如,表现了水墨画语言的抽象之美。
《月儿弯弯》/70×53.5厘米/纸本设色/2011年
孟浩然有五言古诗《夏日南亭怀辛大》一首:“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冯大中久居东北,其画风以雄浑为主调,但在花鸟画中亦时常有孟浩然诗中的清幽澹淡之意。他的《春风又拂南窗》画冬竹,《淡妆》画白桦林,都能体贴入微,宏扬山林天籁之音。近年来冯大中所画墨竹与墨梅,或迎风挺立,或沐雨傲雪,皆能传递画家面对自然生命时的欣喜之情。
《梅花草图》/33.5×137.5厘米/纸本水墨/2006年
80年代初,冯大中在群雄并居的中国画界以山水画获全国美展银奖,显示出他在中国画笔墨语言方面的深厚基础。90年代他以《仙山品茗》画峨嵋,《长白细雨》画长白山秋雨,高山流瀑,烟云迷濛。我尤为喜爱《巫山云雨》一画,苍茫蕴藉,大气磅礴。《十月枫雪》一画写风雪迷漫,林海茫茫,一片天地洪荒之景。而《风月无边》一画,写雪中枯树,迎风挺立,有孤熊一只,望月独行,其间意境,于无言处显现真情。表明了冯大中在山水、花鸟、走兽等中国画领域全面的修养与功力。
《风月无边》(合作)/120×240厘米/纸本设色/1986年
冯大中的中国画,无论画虎或是山水花鸟,都表现了地老天荒,了无人烟的自然景观,充满野趣。他不象有些中国画家,不分时间地点,总是在画中点缀一些茅舍村居,景愈现而境愈小。冯大中喜爱原生态的自然,他的画风可以说以“野逸”取胜。这种“逸格”,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往往是那些淡泊功名,隐居山林的高士所独擅。我观冯大中的山水画,常想到东北大地质朴清峻的白山黑水,其中透出“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那种令人神往的古意。
《塞下秋来》/186×213厘米/纸本设色/2003年
近年来,西方文化中心主义受到质疑,东方文化受到关注。西方提出了“生态文化”的新理论,这一理论的价值取向是从人对自然的改造征服转向人与自然和谐一致,它吸收了中国文化中的有益思想,如绿色和谐思想、辩证思想、综合模糊思想、重视本源性和差异性思想、仁者爱人的思想等。这些思想是中国思想与西方思想互动的结果,发现东方就是发现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生命力的东西,变成世界文化中的鲜活的精神。
《苍茅白露》/215×452厘米/纸本设色/2007年
冯大中的画表达了“天人合一”这一朴素的东方美学中的自然观,他表现的多是自然中的虎兽,将山水与走兽、花鸟融为一个和谐的世界,于无意间体现了一种生态平衡的意识。三年自然灾害期间,粮食短缺,江西南昌组织民兵队伍进山狩猎,以为城市居民增加肉食,有一位当年的“打虎英雄”,居然用步枪打死数十只老虎,令人匪夷所思!90年代末我与画家尚扬等人游武夷山,在博物馆中看到最后的华南虎的标本,令人怅然!所以我观冯大中的画,多少有些悲凉之情,若干年以后,也许老虎这一古老物种会在地球上绝迹,我们的后代只能从冯大中的画中遥想“山君”之神威!近年来,中国艺术界开始对“写意”精神高度重视与提倡,从中国传统艺术的角度研究水墨艺术中所特有的东方美学特质。在艺术家与审美对象之间,冯大中没有将其简单地看作再现与描述的关系,而是通过形式的提炼与升华,表达了艺术与现实、艺术与艺术家情感的复杂关系。(殷双喜,著名艺术评论家、《美术研究》执行主编 )
《夏梦》/68×138厘米/纸本设色/1995年
画家简介
冯大中,1949年生于辽宁,号伏虎草堂主人。第十、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笔画学会原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国画学会副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辽宁省美协副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冯大中的作品《苏醒》、《母与子》入选《中国美术全集》;作品《苏醒》、《惊梦》入选“中国百年画展”及《中国百年画集》;有18件作品为中国美术馆收藏,另有数十件作品被国内外重要美术馆、专业机构及收藏家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