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先国先生的作品一向以“北势南韵”而享誉中国画坛。他的作品既有北方山水的壮伟莽然之气,又有南方山水的清新秀润之态,蓊郁滋润、磊落大气,有着自己的独特艺术风貌,被业界誉为“曾家山水”。
在中国画发展过程中,人们提倡“水墨为上”的绘画审美观念,这促使国画家将水墨的表现力发挥得淋漓尽致。但我以为中国画追求境界,以气韵为上,以实现天人合一、物我同化为旨,不必在水墨与色彩之间划一鸿沟,所以色彩不会在人的视觉中隐遁,更多艺术家会建立起自己的“色彩体系”。如“红花墨叶”是齐白石的色彩图示,而吴冠中的油画是奶白色、面包色、沙拉色和咖啡色不同比重的组和,“吴家作坊”类的作品则是黑白灰的素调子,加上浓重的红、黄、绿,与中国传统剪纸的色彩有着相似之处。显然,建立起属于自己的色彩语言体系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十分重要。
我发现,自2018年以来,曾先国的山水画风格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尤其是在色彩的运用上比之前更为大胆了。我们从他的新作中,可以看到他对色彩语言的探索,是沿着李可染先生开创的山水画创作之路所进行的自我风格的微调和升华。曾先国新作中的色彩并非是真山真水色彩的客观反映,而是一种“意象色彩”,即主观情感意愿与客观山水物象交融而成的心理形象。
我们知道,在中国画创作中,“色彩”与“意境”之间一直存在着一个矛盾:注重写意者,大多色彩不能艳丽,否则便显媚俗;倘若偏重敷色,画的意境又恐缺少了“韵外之致”。但从曾先国的新作来看,色彩非但无碍于意境的创造,还增加了新的审美体验。如果说曾先国以水墨赋予了画面恢宏且清逸淡远的意境,那么水墨和色彩的交融则使作品更富新意和诗性。他不仅在水墨写意中融入了青绿,还常常在意象审美中突出了局部敷色。在他的作品中,敷色部分往往是水墨的“点睛”之笔,这使他的山水画呈现出一种新的况味——苍茫润秀、旖旎典雅,同时笔墨语言更加简约、空灵、清澈。
如作品《鹤伴山小景》,作者选取的是大山深处的一处小景:厚重冷峻的山坳里,一间茅草屋独立于峭壁之上,屋旁石桥下的溪水潺潺流过……整个画面给人以清峻冷逸之感,但房前石壁上斜逸而出的两株红、黄叶子的树又给画面平添了生机。再如他刚刚完成的大尺幅作品《秋山秋水秋云图》,山色秀润,瀑飞泉流,白云悠悠,枫叶正红,好一幅人间天上的秋景图,观众不禁被其营造的唯美意境所打动。
退休前,曾先国无法将全部的精力和情感投入到绘画之中,退休后,他更加勤于笔墨,希望将自己的艺术才情全部地释放出来。近三年来,他到世界各地游山看水,饱览各处美景,为创作积累素材和寻找灵感。他是一个少见的孜孜求索者、革新者,永远对绘画艺术保持着浓厚的新鲜感。我觉得,他强烈的艺术个性不是依靠新的形式而生发的,而是新的形式更加深刻地表达了他的艺术个性以及他对世界独特的认识。
在外人眼中,曾先国是个性格内敛、不善言谈的人,但熟悉他的朋友都知道其实他骨子里是一个极致的浪漫主义者,也是一个热情奔放的诗人。他笔下凝重的大山、灿烂的秋色、停泊的渔舟、江畔的孤松,都有着独特的韵味——独立存在,沉静自信,不张扬,不狂怪,自如平和,简约空灵。曾先国把视野中的一切都浪漫化了,给物欲横流的现代世界带来属于他的崭新诠释。他看待大自然的目光是深情的,他的艺术散发着诗性的芬芳。(苏醒)
画家简介
曾先国,1956年出生于山东青州,中国美术家协会原理事,中国水墨画院副院长,山东省美术家协会顾问,山东省政协委员,青岛市文联原副主席、青岛画院名誉院长,一级美术师,文化部中国画学会创会理事,中国友联画院特聘画师。享受国务院特殊终身津贴的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