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胸中灵和之气
——有感于冯大中的写生画稿
冯大中以画虎扬名于世,他笔下的虎体态雄健、威武而性格温和、敦厚,惹人喜爱。他的山水画兼长丘壑、笔墨与境界,情景交融,也早已为人们所欣赏。对他在艺术创造性劳动中表现出来的勤奋和刻苦精神,人们早有所闻,但并不了解其中详情。笔者最近有机会读他的许多写生稿本,其中有画虎的,也有山水、花鸟;有直接写生的。也有仿前人笔意的即兴书写。这些作品具有写生的性质,但作品都熔铸了自己的匠心,说它们是一幅幅出色的创作毫不过分。读了这些作品,我深深地感到,冯大中之所以能在艺术上取得如此高的成就,是和他长期以来走坚持古人、师造化的道路分不开的。他锲而不舍地读古人和自然这两本大书,体悟人生经验,领会艺术创造原理,全面提高自己的修养,完善自己的艺术技巧,攀登艺术高峰。
《秋水长天》 / 152×310厘米 / 纸本设色 / 1995年
中国画创作历来强调要学古人、临摹前人的代表作起步,这是因为中国画的一套程式化的、高度精炼的笔墨语言,是历代大师劳作和智慧的结晶,它们生动地反映在具体的作品中。临摹这些经典作品,是学习中国画技巧和精神的必经之路,大中在学画阶段,大量观摩和临摹过古人作品,以它们为范本,结合写生,摸索着前进的方向。即使在成名之后,他仍坚持向古人学习。在这次我阅读的作品中,有不少是仿古人笔意的写生创作,其中以仿八大的居多。大中何以要这样做?我以为,是为了完善笔墨语言。传统文人画的笔墨,既是技法、技巧,更是传统文化精神和艺术家个人情感的载体。而我国20世纪的艺术院校中的中国画教育,在重视训练学生客观物象造型能力的同时,对笔墨语言的传授多有忽视,形成中国画创作中传统文化精神的缺失,甚至出现断层现象。大中反复有目的地临仿古人,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传统是本学不完的艺术宝库,要不断钻研,反复咀嚼、消化,方能得其要领。
《戏虎》 / 96×180厘米 / 纸本设色 / 1988年
大中不是机械地摹仿传统,不是在笔墨上亦步亦趋地追随前人。他懂得前人的教导,“画不可拾前人,而要得前人意”(清.边寿民语)。他爱临摹八大山人,他有不少作品是仿这位写意大师的,但是用“意临”的方法,即古人说的“师其意而不师其迹”(明.唐志契《绘事微言》)。他在意临、意仿中体会如何通过笔墨传达出客观物象的“神气”和表达自己的主观感情。
《风雨春秋》 / 192×200厘米 / 纸本设色 / 1999年
大中在仿前人的作品中不求笔笔与原本相同,而在自己的创作中更是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在师古人“心”的前提下,追求表现自己的独立精神。中国艺术史上画虎者不乏其人,而大中敢于独立门户,自成一家,赋予虎的形象以新的精神内涵和新的文化意味,这表明他的胆量和勇气。他在山水、花鸟创作中,同样广取博收,借鉴诸家,但不落前人俗套,努力另辟蹊径。究其原因,正如前面所述,他在师古人的同时,不忘师造化,他忠于自然,以自然为师。
《初雪》 / 192×500厘米 / 纸本设色 / 2004年
《童年》 / 192×501厘米 / 纸本设色 / 2006年
以自然为师的原则,在具体的艺术家实践中表现为两种方法:直接写生,综合地感受自然之美、之力。应该说这两种方法都是画家必具的基本功。传统类型的中西艺术家,也都注重这两种基本功的培养与训练,只是西方艺术家更侧重于写生,中国艺术家更强调综合感受。近百年来,中国画革新的重要举措是采用写生法,以加强作品的生活气息。大中在绘画上的成就,既得益于对传统的学习,也得益于写生的实践。读他大量的写生画稿,可以看出他对大自然的虔诚态度。他的写生画稿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努力摹写客观物象,曲尽其形、其神,作为搜集创作素材的手段,如树木、水、石、花草和鸟兽的造型;另一种带有创作性质,在尊重客观自然、认真发掘其外在和内在的美的同时,敢于进行主观的艺术夸张和提炼。关于前一种写生法,许多成名艺术家往往不屑一顾,其实,对客观自然的学习,包括对一些具体客观物象形的写照,是艺术家永远需要坚持的。达芬奇的许多写生稿说明他一生重视对客观物象的细致模写;李可染年迈时,还孜孜不倦地对着树木一笔笔地写生,研究其造型……大中笔下的虎之所以如此真实、生动、除了他认真学过虎的解剖,熟悉虑的骨架和肌肉组织外,还得益于他不厌其烦地详细观察其动态、神情和认真的写生。他有时边画边用文字记录他关注的细节,以加强记忆。人们往往只看到大中画虎时胸有成竹的挥洒自如,没有看到此背后他流淌了多少汗水和花费了多大的精力!(邵大箴,著名美术评论家、《美术研究》主编)
画家简介
冯大中,1949年生于辽宁,号伏虎草堂主人。第十、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笔画学会原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国画学会副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辽宁省美协副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冯大中的作品《苏醒》、《母与子》入选《中国美术全集》;作品《苏醒》、《惊梦》入选“中国百年画展”及《中国百年画集》;有18件作品为中国美术馆收藏,另有数十件作品被国内外重要美术馆、专业机构及收藏家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