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正文

清·奇·古·怪——著名画家孙博文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当代表达

来源: 文化视界 2022-01-16 17:00:09
  看到孙博文作品时的感受有三个:第一个感受是过瘾,特别像看表现主义的那种过瘾;第二个感受是气势逼人;第三个感受是不俗。

郭雅希在“淋漓华章  孙博文艺术展”学术研讨会上讲话

清·奇·古·怪——著名画家孙博文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当代表达

▲《白云游山》

69cmX170cm

2001年作

释文:醉翁酣墨如酣酒,白云乱负青山走。临泉气岸倾王侯,子久胸襟叔明手。

清·奇·古·怪——著名画家孙博文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当代表达

▲《袖卷红云水上生》

143cmX360cm

  2001年作

中国传统艺术的当代表达

2020年11月22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山东美术馆馆长、山东美术家协会主席张望策划的“淋漓华章——孙博文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2021年6月6日,该展又在山东美术馆举行。2021年6月12日,我应邀在山东美术馆参加了“孙博文艺术展学术研讨会”,同时参观了他的画展。孙博文对于美术界来说是一个非常陌生的画家,但两次隆重的“展览”和多次“研讨会”及各大媒体的推介,现如今已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清·奇·古·怪——著名画家孙博文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当代表达

▲《无极而生》

121.5cmX121.5cm 

1998年作

凡是看过孙博文作品的人们,无论是否理解,都会对他的作品感到惊讶,并受到震撼!凡是受到震撼的作品,必定是深深打动人的作品,也必定是令人不断回味的,非常值得研究的作品。

清·奇·古·怪——著名画家孙博文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当代表达

▲《心比天高》

412cmX144cm 

2002年作

释文:平生野然无拘束,万里长空自在天。彩墨倒于宣纸上,任其纵横任其染。

一位淡泊名利,默默无闻,忽然横空出世,令人眼前一亮的画家孙博文,可引发探讨的话题有很多,从我个人的角度认为,他的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背景下的当代表达。“传统艺术”是经由历史积淀而反映出来的一种通过审美形态表述的社会意识形态。“当代表达”是具有当下这个时代所需要的,既有民族和地域性又有世界性的某种文化诉求。那么孙博文具体是怎样探索和表现他对中国传统艺术背景下的当代表达的呢?我认为,他具体是通过他特有的一种“清”、“奇”、“古”、“怪”的形态来表现的。

清·奇·古·怪——著名画家孙博文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当代表达

▲《秋色无边》

415cmX96cm  

2002年作

清,相对于浊;奇,相对于平凡;古,相对于今人的时尚;怪,相对于常。传说,乾隆皇帝在南巡时,见到苏州的光福司徒庙里有四棵汉代古柏,经千年的风、雨、雷、电,呈现出了迥异的姿态,乾隆帝颇为惊叹,于是提笔分别以“清、奇、古、怪”称谓,“清、奇、古、怪”便由此得名。实际上,“清奇古怪”是中国四种典型的抽象生命形态和审美形态,这四种形态,不仅在树相,在面相(相面术)、画相(肖像画)、书相(书法)、石相(赏石)上都有“清奇古怪”之说,这四种特有的生命形态和审美形态实际上囊括了历史与现代的某种基本审美类型。

清·奇·古·怪——著名画家孙博文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当代表达

▲《雪落孤村》

360cmX142.5cm 

2001年作

释文:寒色孤村幕,悲风四野闻。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鸥鹭飞难辨,沙汀望莫分。

在孙博文的绘画中,《雪落孤村》、《雪浮云端》、《流水画山》、《心比天高》等作品都有明显清而不浊,去除俗气;奇而不凡,弃绝套路之感;令人耳目一新!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中将“清奇”之境描述为,“娟娟群松,下游漪流。晴雪满汀,隔溪渔舟。……神出古异,淡不可收。如月之曙,如气之秋。”孙博文的这种全新的、当代“清奇”之境既不同于司空图的“清奇”之境,又不同于西方的当代绘画,而是一种独到的融入了宇宙之“道”的“清奇”之境。美学家滕守尧在他的《审美心里描述》中说,中国的 “艺术家欲想达到成功的表现,必须首先与宇宙精神,即‘道’达到完全的合一。在这种情况下,艺术家表现自我,就等于表现了宇宙的‘道’,因为自我的一切都已升华为道,二者已达到一而二,二而一的境界”(见滕守尧《审美心里描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11月版,第182页)。刚刚提到的这几件作品不仅有“清奇”之美,还有“道”统之境。这种升华为宇宙之“道”的“自我表现”与西方靠“天才论”支撑的自我表现完全是两种表现体系、两种当代艺术之境。

清·奇·古·怪——著名画家孙博文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当代表达

▲《雪浮云端》

361cmX143.5cm 

2001年作

释文: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在孙博文的绘画中,除了与西方“自我表现”的观念体系不同之外,最明显的不同是他画中“当代表现”的草书“书法”和题写的“诗”。《凤舞九天》是展览中非常引入注目的一件作品,这件作品虽然看不出具体画的是什么,但是剧烈的、急旋式的、涌动式的、有着巨大潜能的、喷薄欲出的,由多彩的色线、色面表现出来的“凤舞”动的生命状态和即将在“九天”展翅的辉煌、灿烂、盛大的一幕仿佛即将出现,……这是一种有着宇宙视角的“道”表现的自然生命形态,也是艺术家自我的格局、自我的一种内在的生命形态;这种“生命形态”与他那大大小小、疏密错落有致、情深意浓、神采传情飞动的草书笔画交相辉映。再来看看他草书题写的内容:“天作匡庐地为案,老翁写画难得闲。题首孬诗学李杜,不要工整只求禅。”与他抽象画面的直觉感受完全吻合,但又别有一番“奇绝”、“怪异”、脱俗之感。

清·奇·古·怪——著名画家孙博文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当代表达

▲《凤舞九天》

310cmX123cm

1998年作

这种“题画诗”是中国画独有的表现形式,这种形式始于北宋末年。从孙博文“题画诗”的作品来看,他在保留了古人诗、书的同时,已摆脱了古人的墨象和意象,将其特有的“诗”与“书法”与抽象的、充满动势的色线、色面结合起来,使富有“古意”的“题诗画”,通过当代的、抽象“奇绝”的,甚至“怪诞”的形态倾泄而出,显示了他贯通古今、融会贯通、独辟蹊径的艺术创造。这种独到的“创造”,独特地表现了孙博文内在激情澎湃,外在随和、散淡的、“不要工整只求禅”的、他所特有的生命形态。再如他的《袖卷红云水上生》、《秋色无边》、《大千世界》、《山水入禅心》等作品,都是通过他笔下的这种“奇骇”“奇绝”“怪异”“怪诞”,而又从属于中国传统、宇宙自然和自我生命形态创造出来的艺术语言。

清·奇·古·怪——著名画家孙博文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当代表达

▲《大千世界》

243.5cmX123cm 

 2001年作

孙博文的家族世世代代以耕读为立家之本,以勤俭为持家之道。大学者、书法家孙墨佛是他的高祖,书画家孙天牧是他的曾祖。孙博文从小就跟着祖父饱读诗词歌赋,练就了一手好字。从小学、中学、高中、山东艺术专科学校,曾受过关友声、黑伯龙、李超士等名师、语言文字学家蒋维菘、书画家崔子范的教诲,加上他自己的修炼,一路走来,师名家、师造化、师古人、师今人,为他开辟了一条既不同于古人,又不同于今人,但却属于中国传统而又当代的艺术路径。

清·奇·古·怪——著名画家孙博文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当代表达

▲《山水入禅心》

414cmX96cm 

2002年作

释文:天作匡庐地为案,老翁写画难得闲。题首孬诗学李杜,不要工整只求禅。

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日十八日》中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未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603页,人民出版社)。一位艺术家是否伟大,“全在于看他在传统基础上偏离传统的程度,在于看他在旧的造型——感知方式上提供新的造型——感知方式的能力”(见王宏建、袁宝林《美术概论》,第142页,高等教育出版社)。从艺术史角度看,孙博文的艺术,既是一个否定性的革命,又是一个积累性的突进。

清·奇·古·怪——著名画家孙博文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当代表达

▲《流水画山》

  492.5cmX143.5cm

  2001年作

说到此,孙博文“中国传统艺术的当代表达”究竟有什么意义呢?我认为它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表现了艺术家,在中国传统艺术背景下的当代独特语言、符号、媒材和直面当下问题反思的独特语言表现形式,还在于他独特的人性、人格层面的自我反省、自我批判和自我启明以及自我重建的文化诉求。(郭雅希 天津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天津美术家协会艺术理论委员会秘书长)

清·奇·古·怪——著名画家孙博文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当代表达

▲《万象生辉》

145cmX716cm

2001年作

清·奇·古·怪——著名画家孙博文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当代表达 

清·奇·古·怪——著名画家孙博文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当代表达

 清·奇·古·怪——著名画家孙博文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当代表达 

清·奇·古·怪——著名画家孙博文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当代表达

▲《山水四屏》

787cm*143cm 

2002年作

画家简介

清·奇·古·怪——著名画家孙博文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当代表达

孙博文(1938——2003),名九学,字博文,号汝阳山人,1938年出生于山东莱阳穴坊镇西富山村,辛亥革命老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孙墨佛(曾任大元帅府参军)玄孙,北派山水画大师孙天牧曾孙,师从关友声、黑伯龙、王企华、陈凤玉诸先生。1958年考入山东艺术学院,1963年毕业,毕业后主动奔赴莒南县文化馆从事基层艺术文化的组织和教育工作。1978年,孙博文离开莒南回到故里莱阳,最终定居青岛。1979年,孙博文拜莱阳籍著名画家崔子范为师,将崔子范简笔大写意花鸟画技法移用到山水画上,从而开始自创山水新貌。后又研习张大千先生泼彩泼墨画法,融合创新,独成一家。

孙博文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国画的探索和创新,集诗书画印于一身。作品无论是巨幅大构,还是斗方小品,均笔墨雄健,气势磅礴;画面率真自由,流光溢彩;特别是晚年创作了大量宏篇巨制,尺幅之大,数量之多,完全突破了正常的观看路径和思维模式;题材之丰富,用色之绚烂,又完全颠覆了中国山水画的历史积淀和传统概念。孙博文先生的艺术成果是很特殊的,他对中国画大写意传统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2002年5月,孙博文先生在北京军事博物馆举办个人书画展,受到了新闻界、美术界的关注。

2020年11月12日,“淋漓华章孙博文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一批孙博文大尺幅的作品展现。让观众进一步认识这位生前不求闻达,画坛了解不多的画家。

2021年6月6日——17日,“淋漓华章孙博文艺术展”在山东美术馆再次呈现,集中展出孙博文生命晚期的中国画作近60幅,并围绕此次展览连续召开三次学术研讨会,先后有近百位专家学者,从全国各地赶赴山东美术馆参加此次研讨,这在山东美术馆乃至全国都是史无前例的。

[ 责任编辑:陈雅雯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