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界网报道 1月9日下午,中国当代艺术家、国家文旅部李可染画院副秘书长、当代艺术研究院执行院长、清华大学吴冠中研究中心研究员、日本北九州大学“赵无眠艺术研究会”名誉会长赵无眠与山东省湖南商会常务副会长、山东房能投资控股集团董事长汤玉玺走进文化视界。中华网山东&文化视界网董事长梁洪文设清茗茶点热情接待了来访佳客,谈文化、聊艺术、茶叙老乡情,好不畅快!
赵无眠院长与梁洪文董事长两位青岛莱西老乡谈起乡土情,二人“从艺者应以笔墨回报家乡”的想法不谋而合。走入云间画室,笔墨已备,赵无眠院长现场挥毫,绘就一幅《望故乡》赠予梁洪文董事长。
《望故乡》96cm×88cm 2022
层层叠叠的庄稼、空中“人”字排列南飞的大雁在纸上一一展现,观赏此画,自己仿佛正站在田中,还是生活在家乡,只是秋收累了,便站在一列一列的庄稼中,望一眼即将收获的粮食。赵无眠院长不仅仅是将家乡的田间景落于纸上,更是将家乡的记忆和自己的思乡之情用笔墨说与同乡人呢!老乡之间的情谊,尽在不言之中。
自具象到抽象,再由抽象上升为道象是赵无眠院长的艺术风格。
随心所欲的落笔,或是线条、或是墨点,笔墨在他的手里自由而畅快,似是能呼吸一般。看似无规律的落笔,点、线、面的组合却和谐顺畅,这种无序之美表现出作画者长久积累的审美素养,自然而然地表现出心中音符的悦动与节奏。
《跃动的时光》136cm×69cm 2022
水墨之后,再加入一点色彩,欢快的音律便好似要从画中飞出,具象的音律没有被听到,却从抽象的画面中被看到、被领会,正是赵无眠院长追求的“由抽象回归具象”。
赵无眠水墨作品 48cm×44cm 2022
赵无眠院长的水墨作品亦是表现了“由抽象上升为道象”的思想。描绘山水,他以水为媒介,连接墨与纸,解开二者对话的密码。不描绘眼睛看到的山水,而是体现心中领悟的山水,走过具象与抽象,走向“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道象”绘画。虽未描绘具象的山水,但观画者们还是一眼便知画中描绘的是山水,这便是“道象”绘画的玄妙。
毛笔滚过纸面,被拾起的不只是笔,还有滚过时留下的墨迹。在创作《向杨》的时候,赵无眠院长用毛笔滚过纸面,留下的便是杨树的纹理。正如石涛的“一画之法”,绘画不能用千篇一律的技法表达,在面对想表达的不同事物、不同主题时,赵无眠院长有很多不寻常的画画技巧,而这些不同的技巧大多数来自他的生活经历,再经过钻研、总结,提炼成为一种新的作画方式。
路边伤痕累累却将伤疤长成了“笑脸”的杨树,滚落的毛笔留下的纹理,都是他在生活中的意外所得,融汇在画中,便成了自己的精神表达。正如杨树将伤疤变成自己的笑脸,赵无眠院长认为,将生活的经历内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是难能可贵的。于是《向杨》便诞生了,而将生活中的所得,内化为自己的作画技巧,也成了他独一无二的作画诀窍。
挥毫泼墨尚不过瘾,梁洪文董事长邀请赵无眠院长和汤玉玺董事长参观了两网编辑部,欣赏了赵无眠院长过往的画作,而后又漫步于中华艺术空间,感受诸多名家不同风格的艺术表达在这里的碰撞、交汇。
观赏着一幅幅画作,赵无眠院长分享着他的作画追求。他期望自己作画,像武功高手一样,以气为剑,身形未动,剑气已出。他要追求的便是每一出笔都像出剑一般,流畅自然,让每一处用墨都看似独立又互相影响,内含逻辑,而这逻辑便是“气”,以气为笔,气与笔墨融为一体,方能实现。
挥毫泼墨、欣赏佳作、互诉乡情、畅谈艺术,众人仍是意犹未尽。而日渐西沉,到了离别的时刻,众人持画合影,纪念此次相聚,也期待着再会。
来源/文化视界网 作者/林岳
摄影/徐鹏程 于冬月
转载请后台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