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花鸟画
花鸟画包罗万象,在中国画的范围内,除了人物和山水外,它涵盖了其它一切内容。天上飞的、地上走的、水中游的所有动物,眼中所见的所有草木,以及人们想象中的很多物象都是花鸟画所表现的内容。技法上白描、工笔、意笔全面而丰富,思想上老庄、儒家、佛教都是花鸟画所能触及到的地方,用句通俗一点的话说“学问大了”。要想讲清楚花鸟画那可是一本大书。每一个学习花鸟画的人,对于花鸟画既有相同的认识,同时又有不同的见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问深者“高谈”,学问浅者“浅谈”,随便议的话就叫“漫谈”吧。
《野趣》 40×30cm 2010年
任何一门艺术能够受到人们的喜爱并得以传承,肯定是有多方面的原因。就花鸟画而言,它本身所表现的对象就是美的。比如,常见的梅、兰、竹、菊、牡丹以及各种动物、鸟类等。首先它们都是大众所能接受的美的东西,这些东西大多都很适合用中国的笔墨来表现,比如梅花的枝干运用毛笔的正、侧、向背,墨色的浓、淡、干、湿画出它的老辣;兰花叶子运用毛笔的提按来表现它的飘逸;用书法中篆书的笔法画竹竿,楷书的笔法画叶子,行书的笔法画竹枝,隶书的笔法画竹节;用勾花点叶的笔法画菊花等。这些技巧的运用与中国传统的书写方法是完全一致的。同时,人们在审美中能够从中获得愉悦,这是花鸟画与其它画种的中国画得以传承的第一要素。中国文化源远流长,重人格、讲人品、重伦理道德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重人伦、施教化也是花鸟画得以代代传承的一个重要原因。能够找到一种既能对观众道德起到教化作用,又能在审美中获得愉悦的艺术,对世界上的每一个民族都是非常重要的。古代的中国戏曲、小说都是这方面的成功典范,人们在愉悦中得到教化。花鸟画同戏曲、小说一样也是一种非常适合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梅花的骨气、兰花的幽香、竹子的虚心高节、菊花的耐寒,这些特点被称为做人的最高标准——君子。在人们的成长过程中,品格的塑造大多是按这些标准来要求的。花鸟画区别于其它艺术形式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它能够承载人们的美好祝愿,如画牡丹、白头翁象征着富贵白头,画桃子代表长寿,画芙蓉、鹭鸶代表一路荣华等。这些美好愿望,使花鸟画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人们最喜爱的、普及面最广的一门艺术,代代相传。
《瑞雪》 190×190cm 2010年
怎样学习花鸟画呢?首先学习花鸟画必须对花鸟画有兴趣,要对花鸟画有兴趣就必须多看,看的多了,产生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古代科技水平不发达,在现代印刷技术出现之前普通老百姓是见不到真正的名画的。绘画大多是在小数上层贵族中进行,所以就出现了一个家庭几代都是画家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出现使花鸟画的发展受到了制约。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印刷术的出现,以及博物馆、美术馆的大量出现,使普通老百姓都能看到任何名画,人们有了从小接受绘画美育的基本条件。现代艺术院校的大量出现,又为培养画家提供了最基本的普及条件。
《雪霁》 190×120cm 2003年
花鸟画的学习与其它画种的学习是有区别的。它不同于山水和人物,有共同的规律可寻。意笔花鸟画由于种类繁多在笔墨造型的共同规律之外,每一种不同对象都有其不同的结构和不同的表现方法。学习花鸟画一定要各种风格都尝试一下,只有各种风格都接触到了,才能知道哪一种风格更适合自己。选择对了风格是非常重要的,俗语说“女怕嫁错郎,男怕选错行”。表现风格选对了,才能如鱼得水,否则事倍功半。性子慢的人硬要学怀素狂草,急性子的偏偏要学工笔,这都是不和谐的。人生也就是一百年,重要事情一定要理顺,顺其自然最好。学各种风格从哪里入手?还是要从具体题材入手,而且还是要从古人画过的成熟题材入手,传统中比较常见的梅、兰、竹、菊、牡丹、藤类花卉等都是很好的入手题材。在这众多题材中还是要选择自己喜欢的题材来画,喜欢才有动力。学画有科班出身和自学两种,科班出身大都有名师指导,而自学者往往都是以书本为师。基础入门的时候,老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学画者今后的发展。水平高的老师起手高、眼光高,那么学习者所具备的起步平台同样也高。
《雪浴》 180×90cm 1994年
在基础学习具备了一定功力之后,学画者还是要从一大堆题材中精选出几种自己喜欢的来加以研究,从题材的广向题材的精过渡,几种题材不能同时进行,要一样一样的来。以画竹子为例,首先要把竹子的定位搞明白,竹子有着很深的文化底蕴,苏东坡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的名句。竹子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是虚心劲节,直竿、凌雲的象征。人们把竹子称为“修竹”,竹子的外形美在其“修”、“亭亭玉立”,所以画竹一定要画出其清瘦的特点。郑板桥在其题画诗中说到“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竹子的内在美、外在美弄明白后,再从画竹历史上的纵深和现代的横向来表现。以纵横两个方面来加以研究,历史上最有代表性的画竹大家有宋代的文同、明代的夏昶、清代的石涛等,他们各自代表画竹一个阶段的最高水平。文同的时代用的材料是绢,而且是熟绢,用笔墨在熟绢上画竹子,墨色不渗化,所以文同那时候画的竹子可谓有笔而无墨。水墨画在那个时代刚刚起步,他以浓墨画正面的叶子,淡墨画背面的叶子,而且笔笔精到,结构严谨。他的画法一直影响到元代以及明初,夏昶的竹子在笔墨结构上则有了近浓远淡、近实远虚、笔中有墨、墨中有笔的水墨画造型的基本规律,而且在竹子结构上个字、介字、分字、落雁、惊鸦等各种造型归纳的十分明确。但夏昶的时代用的纸或绢大都偏熟,画面也缺乏水墨淋漓的效果。石涛的时代 用的宣纸已经与现代发展的一样,所以他画的竹子水墨淋漓,用笔用墨都非常得体,画面既有夏昶的严谨,又有强烈的时代特色,与他所提倡的“笔墨当随时代”是一样的。以上三位画家基本代表了历史上画竹的最高水平,对于他们的作品应该反复临摹学习,从中找出规律,使这些大师的作品技巧能烂熟于心,那么画竹的技巧基本上就到位了。然后把目光定位在当代,即横向研究。当代的画竹大家南有卢坤峰、北有张立辰。卢坤峰笔墨严谨,而张立辰则画面奔放。除了研究他们的技法以外,要研究他们画竹取得成功的原因,要看他们的竹子作品是从那哪里来的,从他们的作品中能看到哪几个画家的影子。国画与书法一样,看一位书法家的作品总能看出他作品中的渊源。花鸟画也一样,不可能有一位画家的作品没有任何渊源而能取得成功的。研究了画竹一纵一横后,还要到生活中去观察竹子是怎样生长的,生活中的竹子绝对不能等同于画中的竹子,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通过不断对生活中的竹子与画中的竹子进行对比,看看画家是如何取舍的。同时揣摩自己应该怎样取舍。画家的修养不同、对生活的取舍也不同。艺术是有规律的,找到规律,是一个画家成功的关键因素。
《雪意》 140×70cm 2013年
学习画牡丹同样如此,首先要了解牡丹美在什么地方,要定位清楚。牡丹被称为国花,在人们心目中是雍容华贵的象征,画牡丹就应该画出它的这一特点,要画出牡丹的富贵气。历史上画牡丹的名家很多,明代的徐渭、陈淳;清代的赵之谦、任伯年都是画牡丹的大家。徐渭、陈淳多以水墨来表现牡丹,而赵之谦、任伯年则多以色彩来表现牡丹,他们的作品更能表现出牡丹雍容华贵的特点。当代的王雪涛多以复笔法表现牡丹花头,反复刻画,表现的牡丹花厚实,变化丰富。而齐白石则以单笔入画,所画的牡丹水墨淋漓透明。在研究了这些画家的特点后,还要到生活中观察牡丹的生长规律,牡丹有几百个品种,每个品种都有其不同的特色,要选择最能代表牡丹特色的花去表现。因为品种不一样,有的花形适合表现,而有的花形则不适合表现。这是竹子、牡丹所研究学习的方法,其它花卉的研究方法也大致如此。
《春风》 140×70cm 2013年
工笔画家一生要有几张力作,何为力作?像徐熙的《雪竹图》、崔白的《双喜图》就是力作。不能要求工笔画家一生能留下成千上万的力作,几张足矣。意笔画家要有代表作,怎样算代表作?象齐白石的虾、郑板桥的竹子、黄胄的毛驴、徐悲鸿的马等都是他们的代表作,这种代表作可以有成千上万幅,因为他们一生倾注于此,是他们不断努力探索的成果。画家的代表作就象商品的品牌一样,看到品牌就想到了产品,牌子越响,产品的质量越高。同样看到画家的代表作就想到画家,提到画家自然就想到了他的代表作。
《墨牡丹》 70×46cm 2014年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那么到底来源于什么样的生活呢?了解生活大致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另一种是间接了解的生活。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往往能决定一个画家的审美倾向,如齐白石从小生活在农村,耳濡目染的民间艺术熏陶了他,所以他笔下的作品往往带有浓浓的乡土风味;而宋代的徽宗皇帝赵佶生活在宫廷中,所以他的画也带上了富贵的宫廷味。当然体验生活也是自己经历生活的一种形式。而间接了解生活的渠道就很多了,从书本上读到的生活,从电视上、图片中、画册上也能读到生活。这种了解生活的方法含量大,但却不如自己亲身体验的生活来的真实。古人体验生活大多靠目识、心记,很少有记载古代画家对景写生的。石涛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名言,画家读书的过程也就相当于临画的过程,只有临摹大量的古人绘画作品,从中学到丰富的绘画的技巧,然后运用学到的技巧进行创作,在生活中找到花鸟画所需的创作素材。
《寻风》 140×70cm 2017年
何谓素材,素材就是指没有经过加工的材料。绘画创作要体验生活,体验生活的目的就是要在生活中寻找有用的创作素材,比如说我们到商店里买菜,自己觉得有用的菜都可以买回来,回到家需做哪一道菜就选用哪一种菜,做菜的过程中要用到葱、姜、油、盐、味精等,合理运用这些材料,最后做成的菜就是作品了。那么制做加工的过程就是创作过程。所以,画家在生活中寻找的素材,只要有用,什么都可以带回来,古人靠心记,近现代西方绘画的传入,素描、速写大大提高了画家的造型能力。现场做画是一种比较流行的搜集素材的方法,而照相机、摄像机的普及给搜集素材提供了更加全面、方便的条件。
《雨意》 140×70cm 2017年
造型艺术首先要解决的就是造型问题,花鸟画也不例外。中国古代画家解决造型问题主要靠书法,古时候的读书人从小将书法当做一门必修课,文字是象形文字,从描红到对临再到背临,这种书法的学习方法与国画的基础学习是一模一样的。书法能够达到背临,那么造型问题也就基本解决了。南齐谢赫的六法论中“骨法用笔”是非常重要的论述,“骨法用笔”很大程度上就是指以书入画。中国人讲究书画同源“书中有画,画中有书”。石涛有“书时用画法,画时用书法”的名句,可见书画之间的密切关系。现代教育引进西式的方法,使素描成了训练造型的唯一手段。素描是一种非常科学的造型手法,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解决造型问题,它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而花鸟画中尤其是工笔花鸟画与素描的关系更加密切。但素描讲究各种调子,黑白灰、反光、投影,而意笔花鸟画讲究用笔的正、侧、逆、顺,用墨的干、湿、浓、淡,两者之间没有什么根本关系。所以说写意花鸟画与素描是有一定距离的,与书法关系更近一些。前面我们讲到竹子的画法,竹子的每一部分都是书法的再现,所以说解决笔墨造型问题,才是意笔花鸟画的根本问题。
《紫气东来》 140×70cm 2017年
花鸟画是众多绘画门类中的一种,非常受欢迎,这归功于一代又一代画家的不懈努力。经过他们的辛苦劳动,花鸟画的技法得到不断丰富,表现内容得以扩展,所以花鸟画技法的传承也是我们每一位从事花鸟画创作的人的重要任务。随着社会物质财富的极大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文化有了更大的需求。更多的人们学习花鸟画,收藏花鸟画,花鸟画更是作为礼品走进民间,走出国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它正经历一个辉煌的发展过程,必将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马麟春)
画家简介
马麟春,又名马林春,林春。1985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美术系国画专业。1987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花鸟专业。现为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山东省中国画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1988年在山东艺术学院举办马麟春画展;1994年作品《雪浴》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1998年由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工笔花鸟画技法》,作品《雪浴》获山东省青年美展一等奖;2001年由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中国当代花鸟画家集萃——马麟春画竹》,由山东电子出版社出版《国画花鸟技法》DVD;2003年作品《雪霁》入选第二届全国中国画展;2006年作品《竹》获山东省五一文化奖一等奖;2009年作品《家园》获建国60周年山东省美展二等奖;2011年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锦上添花——中国书画装裱》。由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析疑解惑——兰花篇》;2012年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工笔花鸟画教程》、《写意花鸟画教程》;由山东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中国画技法大全》。有论文《潘氏印范与高凤翰篆刻艺术》、《试论周易象思维对石涛山水画的影响》、《浅谈国画四君子中的水墨兰花》等发表;2014年参加由中央美院主办的全国高等艺术院校花鸟画邀请展及研讨会;2017年应邀参加由中国美术学院主办的「画语诠·新语境」全国高等艺术院校花鸟画教学与研创论坛系列学术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