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正文

绚丽多彩的“东方之星”——著名画家孙博文绘画艺术的时代意义探究(下)

来源: 文化视界 2021-12-30 09:32:04
  孙博文的艺术表现形式不是简单的一种中国式的表现主义山水,那种艺术描写不是一种个体在社会整体中的表达,不是在西方语式的结构中放大了中国式的艺术,不是某个画派上的影射,而是时代和社会整体进步的必然趋势,而是在时代意义上彰显出的必然结果。

绚丽多彩的“东方之星”——著名画家孙博文绘画艺术的时代意义探究(下)

万里长空彩云舞》143cmX360cm 2001年作

东方的孙博文

六、现代审美与孙博文艺术历史上的判断

艺术和艺术上的审美,是艺术家必须要重视的境界,孙博文的绘面中也必须要有这种美与美的对立(可见于孙博文后期的大尺幅山水画),同时,也是现代画家要有清醒角度的审美意识。

现代的审美意识迷惑:是不是美盲增多了,审美意识混乱了?我认为应该是一种重新组合人们审美标准的开始。尽管这些审美标准也并非是有标准可遵守的规则,因为,在发现画面上的炫彩美丽时,美的和美的事物从来就安静地摆在那里。我们发现孙博文绘画的色彩,他的画面画题,他的笔头上恣意妄为的美就摆在那里。在当下还有东西方的青年艺术家,他们在从另一个角度去看世界,在他们的眼里,自然有他们的美观处理。这就是孙先生画中的色彩与现代艺术之间的连带及时代意义上的分判。孙博文在二十年前的绘事风格上,足见证明了他的艺术观、他的色彩美,他的艺术世界提前就安置在我们的眼界前面,这才引动我们怀着思古探幽的心,狭隘的情感,站在他的画作前颤抖着我们的灵魂。

也正是2020年中国美术馆以“淋漓华章”为标题,去展开孙博文绘画艺术的传播、研讨和分析上的时代意义。同时这个相隔十几年的时段告诉我们,互联网的步态有些跟不上时代。“时代”这一块的艺术自省与观察缺少时代性的关注与审视上的积极动力。

绚丽多彩的“东方之星”——著名画家孙博文绘画艺术的时代意义探究(下)

咫尺千里》69cmX170cm 2001年作

释文:范宽墨法似营丘,散落人家二百秋。咫尺画图千里思,山清水碧不胜愁。

在过往的时光里,我们往往遵从着一种万事照旧的继承步态,这种步态看来愈发不可能有历史上的延续性,由文化艺术的现实意义中得到批判性的认识。孙博文的艺术表现形式不是简单的一种中国式的表现主义山水,那种艺术描写不是一种个体在社会整体中的表达,不是在西方语式的结构中放大了中国式的艺术,不是某个画派上的影射,而是时代和社会整体进步的必然趋势,而是在时代意义上彰显出的必然结果。在人类的发展史上,我们有地心之说和日心之说,那是一种旧时的仰望星空的态势。我们人类的现代发展使得我们可以去巡视太阳发光的地方,解析宇宙燃烧的黑洞,它在改变着我们观察宇宙的维度、也改变着我们的这个世界、也改变着艺术观和人生观。孙博文的色彩流动中,有多少是前置性的艺术思考?他的色泽尽情渲染,焕发着光一样的绚丽,有中国画北派的泼彩、泼墨气势。骨子里的点点墨线勾彩在纯洁的宣纸上,激荡着他此刻此时的情怀,那该是怎样地一个艺术家的激动不已!又动情地去拥抱着中国画南派风格上的清雅气韵。他这种启蒙画艺和神话般的笔彩,在一种貌似矛盾的艺术形式中获得了相通的同一。这种近代以来所发生的,最耐人寻味的相互错杂与变迁的艺术,转移着我们在传统上的审视趣味和审视中耐人琢磨的美。(孙博文画中美与艺术美可另篇议论)孙博文这种“启蒙”式的艺术逻辑,终得成为神话想像中的命运裁判。就是说,一个画家必须在历史的长河中得到证明。一个艺术流派必须有艺术理论上的建构和依据,方可是艺术家或艺术流派的风格形成,才能称之为艺术家和艺术流派。就是说不同的事物在相同的逻辑原则掌握下获得了它本源的同一性、人类共享的、逻辑上的必然性和物相上的反比性。

绚丽多彩的“东方之星”——著名画家孙博文绘画艺术的时代意义探究(下)

春和景明》361cmX144cm 2001年作

这是东方的孙博文,这就是东方艺术的光芒。如果我们分析判断有误差,他也不是所谓的、中国式的梵高,也不是张大千泼彩、泼墨式的孙博文。这种艺术概念上的证明和默许,多多少少还在东方文化的迂回陈因和西方文化的话语体系中默认了、掩盖了一些不明确的理解。是不是张大千的色彩墨韵里就是敦煌与“石涛式”的张大千?黄土画派里的石鲁是不是石涛和鲁迅的缩影?张大千就是在艺术绘画上我们崇拜的张大千。石鲁就是用生命去做艺术的艺术家。孙博文就是我们这个时代要发现的艺术绘画上有独到见解的孙博文。就是说,孙博文一定是位齐鲁大地上的文化人,是东方艺术中的“孙九学”,尽管在方方面面、绘画认知、手法上借鉴了家学文化和师承技法,尽管说学习了西方的油彩,运用着中国古典绘画艺术上的勾、染、皴、擦。就是说每一个方面的知识、学科都在各自的民族文化基础上有新的发现和构建时,他的时代意义就是一种文化意义上的表现对象。在孙博文的绘画作品上,我们有了清晰可见的、社会层面上的、时代的积极意义与艺术洞见。所以说,孙博文的绘画是民族文化上的新发现、新探索。他的艺术创想是东方的,是人类的,也是世界的。(继承与创新,风格与流派,学院与民众,市场与价值这些问题另篇议论详尽)

绚丽多彩的“东方之星”——著名画家孙博文绘画艺术的时代意义探究(下)

山河云天外》359cmX143cm 2001年作

七、孙博文先生生存状态下的艺术发现

在艺术创作和创新上,我们简略地分析了孙博文先生的艺术美学上的视点和艺术史上的点位。那么,我们从他的生活生存状态中去看他的绘画取向和艺术价值,这样才可能结合现实的艺术方向探索艺术的时代意义及他绘画上的引领和启示。

中国绘画传统上的绘画理论在得到社会性、时代性的审美批判同时,孙博文先生的绘画艺术中的现实意义,在今天的观察中显得更加突出,尤其在绘画的色彩和物相上的自我归置,对于寻找中国现代绘画艺术理论建构有着十分重要的可观性。表层后的底层,笔墨方式和绘画工具,材料及描摹对象的改良,这种艺术表现下的本质属性、文化内涵使得在充分探索中国艺术发展中有了充足的存在依据及象征。自然本身的物相外延性,在画家表现的力度上充分地显露着文化层面上的精神回复。这种画意识本身就具有社会前进和自我个性表达的动力,从实在的知识中达到了自愿的精神表现。这样方可在艺术作品中,去确定艺术家、画家和艺术流派的历史位置。所谓的“大师”、“著名的”都是一种泡沫文化流动中的浮尘,一种艺术商品上的自我冠名而已,自然不会是艺术中的艺术品,当然也存在着社会成员投入在市场价值的算计和对美好的无限追求中。

绚丽多彩的“东方之星”——著名画家孙博文绘画艺术的时代意义探究(下)

春烟含翠报芳菲》137cmX69cm 1996年作

每个社会里的每个角落,也许真有不少“意识形态的怪象”出没在其间。艺术和绘画现象,在东、西方的传统继承中和现实主义下的绘画上反复构造着。现代的“观念主义”、“主题个性”的绘画理念,“前卫意识”上的绘画风格己经与大众文化在视域空间里关联起来。色彩的炫目驳离、所描绘的物相上的主观处理,在传统的文化理解上,严重地突破了它的原有审美趣味功能和界限。原有的“文人画”中所谓的雅的、俗的在一般意义上的艺术审美和伦理依附上,在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之间产生了历史性的交合与分别。

二十世纪初级阶段,工业革命伴随着时代的脚步和中国经济市场化的改变,社会文化呈现出快速地“世俗”化的转换。这是科学技术、商业文化改变着艺术创想,这是一个足够大空间上的对立关系。在传统伦理上,大众文化和精英艺术没有太清晰可见的划分。然而,艺术规律和审美理论在某些现实意义上的色彩中,艺术活动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分别和确定。可是,社会活动中的爱和美却沉迷在性和欲望的被制约的追求中,无形中忽略了美的本身和情的无奈裸奔,把本质属性的爱陷入在狂野之血的被动境界里。艺术的创想和创作在孙博文先生那一代人的文化中,还是得到了一定的伦理上的掌控。那么在绘画技法上的工笔双勾着色,拟古主义重新在艺术创作上,进行着对宗教信仰、皇族学阀、鬼神定力的表现,受到了科技科学和大众审美的批判,得到了新的认识。孙博文式的先生们在传统的文化传播中,基础艺术教育中成为了“历史中的漫步人”。这种中国式的人文情怀必然存在于每一个受过民族文化薰陶过的人的身上,却得到了血与火的洗礼,旧文化与新思想、新艺术的碰撞,使得我们不能不去寻根寻源地解读那一代人的文化土壤和面对新兴的艺术构思。

绚丽多彩的“东方之星”——著名画家孙博文绘画艺术的时代意义探究(下)

天地之间画禅意》742cmX144cm 2002年作

八、先生再见

孙博文先生是山东人,是西富山人,是五龙河人,是梨花开满山的莱阳人。

他是齐鲁大地的男子汉,是站立在东方的画家,是对中国文化艺术有着深刻反省的艺术家。他在证明自己,用爱、用恨的重力,用属于自己的画笔,生活工作在他们那一代人的时光里。他用生命在艺术上求证自己的来过,却经受不住在广州火车站失去他几十年的艺术存留印迹的打击。

那应该是2003年所发生的事件。有一首《先生再见》的歌词这样写道:“今宵露寒,先生再见,转身正是,泪水潸然。这似水流年,我们不亏不欠。一别两宽,各自喜欢。山长水远,先生再见,转身己是,天涯两端。这锦瑟年华,我们互相成年。一别两宽,回头莫念。”说孙博文先生命运多舛似乎有些牵强,说我们不亏不欠,他们那个年代,我们这个时代似乎该有许多亏欠。迟到后的几十年,我们才能够在他的画作前有了震撼。我们把他在绘画艺术上的创想,放置在时代意义上做一次深刻的探索。几十年后的今天,我们把他的传说改写为传奇。我们的时代有多少是“亏欠”在演变。那一代老艺术家,老文化人何止乎一声“先生再见”。我们如果没有勇气去面对时代给予我们的课题,给予我们对艺术、文化、人生、生命有清醒的反证,将来我们亏欠我们的下一代会更多。

绚丽多彩的“东方之星”——著名画家孙博文绘画艺术的时代意义探究(下)绚丽多彩的“东方之星”——著名画家孙博文绘画艺术的时代意义探究(下)绚丽多彩的“东方之星”——著名画家孙博文绘画艺术的时代意义探究(下)绚丽多彩的“东方之星”——著名画家孙博文绘画艺术的时代意义探究(下)

《山水四屏》787cm×143cm 2002年作

今宵露寒,先生再见,转身已是,泪水潸然,一别两宽,回头是念。

这种心境同样地在几十年前,在孙博文先生的过往心目中有着极其强烈的震动。因为,他画中的笔动色舞,他面对着生养他的土地、他的祖辈、他生命中的爱人、他生命中获得许多值得转化的磨难。只有在画面上,在他的笔触色彩交融里窥见“一别两宽”。

我们还记得孙博文先生居住过的小红楼吗?

我们还记得恋情中的幸福苦甜吗?

我们还记得流言蜚语中的倔强委屈吗?

我们还记得他精心培育呵护的学生,还记得他在母爱、师教、生活和爱情給予的爱恨交织中的担当。正因为这些点点滴滴的爱与情,他一生热爱的绘画艺术,今天我们伫立在他的画作面前,才可深深地感受到那画面背后的一切一切的艺术源泉。既是奔腾流动的江海,又似弯弯地五龙河的流水。

我们在探讨他的画风、画彩、画色的时候。感受到了他生命中的炽热,生命中的苦乐酸甜。这就是他们那一代人的历史观望和艺术生命中的承受力,这是一位艺术家要经受过的艺术洗礼。这就是那画面上涌出的色彩和他对齐鲁大地上的山川树木的物性解析。

这就是中国土地上成长起来的文化人,艺术家。是东方的、是人类的艺术发现。

绚丽多彩的“东方之星”——著名画家孙博文绘画艺术的时代意义探究(下)

但愿人间意珠圆》244.5cmX123cm 2001年作

九、时代告诉我们的艺术方向

就孙先生的画艺,我们从艺术角度上也可提出大众文化中的精英艺术来做一些探索。因为,我们这个时代需要这种探索和艺术上的解构,需要从传统文化、艺术继承和时代意义的创新理解上做一次深刻地、有操作意义的、艺术理性的反思。需要在现代社会结构重构的过程中,对我们的文化艺术、文学影视、绘画设计及所注入的艺术思想有个清醒的认识和分析。我们需要一种定力、耐力、自信力去面对外来文化上的理解与区别。从而建立起以东西方文化为基石的人类命运上的艺术共享。这才是我们文化上的包容性与视域角度。

在欣赏和解析孙博文先生的画作时,不得不使我们去寻找、去研究几十年前孙博文先生绘画艺术中所揭示的艺术发展趋势上的深思。随着人类在科学技术上的不断攀登和反复的科学论证,原有的教育、伦理依附、社会秩序、宗教理念和道德规范,在科学发现中,有必要进一步地重新认识和证明社会结构变化下的多样性。同时原有的一切及生活秩序受到了经济占用的突破,原有的伦理道德受到了艺术上不同角度地审视。是否人类真正的生存状态,在艺术思考和艺术创作上有了工具、材料、观察维度的变化?在东西方绘画互动的结合上,是不是必须的?让我们停下脚步去临渊回眸,在破立间去重新看待大众艺术与精英艺术上的文化趋向。

绚丽多彩的“东方之星”——著名画家孙博文绘画艺术的时代意义探究(下)

心比天高》412cmX144cm 2002年作

在孙先生的绘画里,我们可以看到传统艺能上色彩要素的重组,构图上大开大合、线条上破立断续的张力和尺幅千里气势夺人,后面又有多少等待解惑。是否孙先生也在重复判断着艺术深层次的力量,暨人文精神、文化传习、艺术表现上的传统与创新、文化普及面上的精英文化和“学阀主义”等等,如同我们看到他的画面时产生的惊讶一样。反之,他为什么要这样去表现艺术?凭什么?怎么会这样去画?这种惊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色彩冲击和尺幅巨大的视觉感。这种质疑同样地在传统文化的视域观上,来看当今流动的前卫艺术、装置设计、行为艺术及波普艺术。或许是孙先生在画面背后给予我们的更大问题,给予我们的更多提醒与警惕。在孙先生画作中去审视现代艺术创作,这样或许可以多一个层面去解读孙博文先生的创作意图和创新构思。

绚丽多彩的“东方之星”——著名画家孙博文绘画艺术的时代意义探究(下)

遥望夕阳笼碧树》458cmX143.5cm 2000年作

创作与创新始终是艺术家的主题。

创作是时代的需要,创新是艺术家必经之路。唱反调是不是创新的方法?创新后的现实意义何以能够启动着时代的反响?创新是标新、还是立意?立意上的实指又是什么形态上的“意”?文学、艺术、学术论证和科学研究都如此这样去反思过。过去这样,现在还是这样。

1996年至2003年孙先生的绘画,在笔墨、图式、色彩、立意上都在做大胆的突破。泥古与知今的寄托在远方,迂腐不免流于伤痛,创新不免有欣喜的流连忘返。以现实生活为背景,求其奇涩僻奥很难。虽说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分解和评价,可是,画面上的笔墨语汇、物相形式、色泽交合比差所引动的新联想和新意义,不仅仅是画艺、画思上的一种个性独见吧!流露在印记中的笔墨是否具有时代和现实中的历史寄托?

绚丽多彩的“东方之星”——著名画家孙博文绘画艺术的时代意义探究(下)

远山玉树送归雁》395cmX96cm 1998年作

寄托在何方?在何处?

孙博文先生的艺术力量,就是这种艺术魅力在有限地几十年间做着一次一次的尝试。

绘画是技巧、是功力,技巧、功力支撑和表现后的本质,就是追究画中深层次的社会、历史、人文情操、个性自由这些本源东西。画面上的“反馈情感”对创新立意上的现实警惕,究其原因还是思想概念上的部分发现与整理。

这种不受时间局限地要维护文化艺术本质上的完全自主,在孙先生的绘画里才算是别有一番天地。画题、画面、画式在充实形象时,又拓深了意境,又制造了联想和思索的空间。经过孙先生的手上心中,在借来烘托某些概念之后,那个时代的步伐,早己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一种新的事实。

绚丽多彩的“东方之星”——著名画家孙博文绘画艺术的时代意义探究(下)

朝云春梦》222cmX96cm 2002年作

盎然新意又一春。正是这江南好,落花时节却逢君。一肩明月旧生涯,逢人要说君诗句。

可是,无论哪个时代的画家艺术家,不论是西方的、东方的文化艺术,都在思索对待传统艺术的问题,这也必然会涉及到大众文化中的精英艺术。然而现代的浪漫主义,观念主观上的绘画取向,从感性上的反应着眼,索隐探幽,在意象上与主观上去徘徊激荡。可是,在商品价值的诱惑下,“现实派”的批评家们把作品价值功能作为当前社会的主导理念,心无二用,反而使得艺术作品成为一种艺术探索上的“绝缘体”。

艺术作品上的“绝缘体”就是对艺术本身的一种鄙视,当然,鄙视者还有鄙视者自身,他们甘愿流入这种受鄙视的画家群体里。

这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艺术主题和它的时代性。

一部分的知识话语从主导性的话语中游离了出来,大众文化的价值取向、定位显得相对的驳杂。在社会市场化成为必然的历史过程中,此时此刻,我们去讨论孙博文绘画作品的时代意义,往往能够取得更好的意想不到的收获和感染效果。张新鸣  文化学者)

绚丽多彩的“东方之星”——著名画家孙博文绘画艺术的时代意义探究(下)

又见彩云归》359cmX144cm 2001年作

绚丽多彩的“东方之星”——著名画家孙博文绘画艺术的时代意义探究(下)绚丽多彩的“东方之星”——著名画家孙博文绘画艺术的时代意义探究(下)绚丽多彩的“东方之星”——著名画家孙博文绘画艺术的时代意义探究(下)绚丽多彩的“东方之星”——著名画家孙博文绘画艺术的时代意义探究(下)

山水四屏》361cmX143.5cm 2001年作

画家简介

绚丽多彩的“东方之星”——著名画家孙博文绘画艺术的时代意义探究(下)

  孙博文(1938——2003),名九学,字博文,号汝阳山人,1938年出生于山东莱阳穴坊镇西富山村,辛亥革命老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孙墨佛(曾任大元帅府参军)玄孙,北派山水画大师孙天牧曾孙,师从关友声、黑伯龙、王企华、陈凤玉诸先生。1958年考入山东艺术学院,1963年毕业,毕业后主动奔赴莒南县文化馆从事基层艺术文化的组织和教育工作。1978年,孙博文离开莒南回到故里莱阳,最终定居青岛。1979年,孙博文拜莱阳籍著名画家崔子范为师,将崔子范简笔大写意花鸟画技法移用到山水画上,从而开始自创山水新貌。后又研习张大千先生泼彩泼墨画法,融合创新,独成一家。

  孙博文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国画的探索和创新,集诗书画印于一身。作品无论是巨幅大构,还是斗方小品,均笔墨雄健,气势磅礴;画面率真自由,流光溢彩;特别是晚年创作了大量宏篇巨制,尺幅之大,数量之多,完全突破了正常的观看路径和思维模式;题材之丰富,用色之绚烂,又完全颠覆了中国山水画的历史积淀和传统概念。孙博文先生的艺术成果是很特殊的,他对中国画大写意传统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2002年5月,孙博文先生在北京军事博物馆举办个人书画展,受到了新闻界、美术界的关注。

  2020年11月12日,“淋漓华章孙博文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一批孙博文大尺幅的作品展现。让观众进一步认识这位生前不求闻达,画坛了解不多的画家。

  2021年6月6日——17日,“淋漓华章孙博文艺术展”在山东美术馆再次呈现,集中展出孙博文生命晚期的中国画作近60幅,并围绕此次展览连续召开三次学术研讨会,先后有近百位专家学者,从全国各地赶赴山东美术馆参加此次研讨,这在山东美术馆乃至全国都是史无前例的。

[ 责任编辑:周龙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