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是没有什么学院派的,学院派是从西方引进的一个概念,它是西方文艺复兴后期产生的,主要是指艺术院校比较系统的教学体系,严格的教学方式,其艺术风格趋于写实、严谨、规范。实际上,后来产生的很多现代绘画的新观念、新思潮、新流派,都是反学院派的,他们要把一些禁锢的东西释放开来,要打破原有的这种规范,去体现一种新的格式,但这种反动是以学院派为参照来进行的,是艺术的一种自然延续。
当前,在各种思潮和风格纷纷登场之后,我们“再提学院派”,回过头来看学院派的风格和程式到底在现时期有什么价值和意义,这个切入点很值得去思考。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当代艺术中,现在很多东西已失去规范,没有程式了。每个艺术家都可以去自由表达自己的艺术观念,艺术与生活相互交融,艺术也是生活,生活也是艺术——这种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与过去所提的“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不一样的。反传统把以前的绘画基础都反掉了,只剩下了观念。艺术家和非艺术家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谁都可以当艺术家。在这种情况下,艺术到底有没有一个规范?需不需要绘画基础?这是很值得思考的。
二、从绘画发展的角度来讲,艺术家什么时候也要研究绘画基础,不管你是去继承还是去反动,搞艺术既需要系统地掌握基础,又要了解当代的艺术观念、风格、思潮。从艺术院校的教学来讲,艺术教育是系统的,不是某一个人想怎么教就怎么教。
就中国画而言,西方的学院派介入后,对中国画特别是人物画这个领域,产生了非常大的一个补充,弥补了某些方面的不足。中国传统绘画讲究“以形写神”,重视对“神”的追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对“形”的忽视。应该承认,过去的中国传统绘画形态对客观物象的表现明显的力不从心。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用传统中国画的方式来画现在的“重大历史题材”,可能就很难表现出历史真实性所传达出那种震撼。当然,观念上中西有差异,也导致了绘画形态的差异,但西方写实绘画的介入,对中国画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是起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的。我觉得,对写实的基础训练,还应该是艺术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基础。
三、有了写实的基础,我们还要了解一些现代的风格和观念,因为一个时代要有一个时代的艺术,这是不同时代的艺术相互不可替代的。如仰韶彩陶、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现代人能做出来吗?就算能做出来也只是形式的模仿。因为现在已经不是那个时期的思维和生活方式了,也不是那个时期社会现实的反映了。比如《清明上河图》,我们可以模仿出来,但这已经不是宋人精神的自然流露了。现代人不可能做出商周青铜器,不可能做出仰韶彩陶,不可能画出一张宋画。也即是说:现代人还需要有现代的观念,去画现代的画。
四、从中国画的艺术语言、材料方式、绘画工具来说,有中国自身的民族性。但是从大的环境来说,世界范围内的融合是不可避免的,从生活方式、日常用具、服装穿戴现在都在趋于统一性。西服不是中国的服装,但我们也在穿;油画不是中国人的绘画方式,但我们也在画。融合和相互补充这些都是必然的。从绘画角度说,硬去限定这是中国画那是西画,意义不大。什么是传统?过去的东西沉淀而成的就是传统,现在人必然也应该创造未来的传统。
五、我比较注重写实基础,写实的训练很重要,再一个就是观念——当代艺术家必须有当代的观念,要去进行一些新形式的探索。要用你的观念去把中西方传统的、现代的绘画融会贯通,然后去画出自己的作品。(于新生)
画家简介
于新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顾问、第六届副主席,山东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授(二级),硕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9中国百杰画家,中国文联中青年“德艺双馨”艺术家,全国第七次文代会代表,中国国家画院新中国美术家系列入选画家。作品入选第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届全国美展等大型美展。有二十余件作品在全国级美展中获奖,15件作品在省级美展中获特等奖或一等奖。《美术》《美术观察》《国画家》《年画艺术》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并出版有散文集《看不到自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