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望在中国美术馆“淋漓华章 孙博文艺术展”开幕式上的讲话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首先允许我代表山东美术家协会,对孙博文这次艺术展的筹备、运作以及最后的呈现,付出辛勤劳动的各位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特别要感谢范迪安先生、杨卫先生以及我们山东的于(学松)先生对孙博文艺术的发掘和推广。其实我作为山东美术界的代表,今天在这里发言,我特别感动于全国各地的有识之士对我们山东的厚爱,和一直以来对我们山东的支持,在此借这个机会,我也想表示一下感谢之情,谢谢大家!
孙先生是我们山东人,虽说今天有一个特别的认识,听到各位先生的讲话,我今天可以说也是受益匪浅,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有这么两点体会。一是孙先生作为我们山东的一个山水画家,多年来,默默无闻自己辛勤的对艺术这样执着的带有个性化的追求,说明了我们山东这个地方是有人才的,而且有大人才。今天这样一个展示,也充分地体现出这样一个特点。事实上大家也都知道,我们山东是一个艺术大省,画家特别多,这几年成长、发展也非常迅速。在这里面,除了我们年青一代孜孜不倦的追求,我想就是像孙先生这样的比我们老一代上一代的艺术家,这样的精神和代表。孙先生虽然很少参与这样一个社会性活动,很少参与美协的一些展览,甚至社会的展览,但是他这种精神代表山东的某种底蕴,我觉得确实在他的艺术追寻当中,和他的人生道路上,这是有齐鲁文化的一些底蕴在里面,这是一个认识。孙先生艺术的成就高度,就不用说了,因为我也是一个画家,刚才杨卫先生,包括范迪安先生,还有刘曦林先生,(邵大箴)老先生已经给出了一个很高的评价。我还有一个体会,就是作为我们山东的唯一的一个现在正在梳理的重要艺术家,我们也有义务,回去以后,作为我们山东美协的一个重要工作,包括我们山东美术馆的重要工作,将来更进一步地进行梳理和展示,来推广这样一位重要的艺术家,也丰富我们齐鲁文化山东美术的整体的一个面貌,我们现在正在做“齐风鲁韵”的“齐风”的这样一个美术的梳理。
我相信孙博文先生作为一个重要的美术家,会载入山东美术史册,我也相信,如果进一步研究整理,孙先生很有可能进入中国美术史的发展殿堂。
祝展览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一切安好!
谢谢大家。
《江枫红似火》 39cm*98cm 纸本水墨 1996年
20世纪的中国山水画在中西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中砥砺前行。在早期的20年代,上海首先接受了西方最流行的现代艺术。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无论是海外留学归来的油画家还是本土的中国画家还是新出现的美术史论家,都在热烈地探讨如何吸纳西方现代艺术的养料以发展和改造自己旧有的美术形式。这种革新的精神在此后多年的战争和建设的历史中从未间断,从空间广度和时间持续力上也一直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孙博文先生就是这股力量的后继者之一。
《雪浮云端》 361cm*143.5cm 纸本水墨2001年
随着中国农业社会向现代文明转型,代表封建知识分子文化的董其昌一系的审美趣味既无法接续伟大的唐宋系统,也无法和外来的现代文明相融合,它已经表现出了自己的历史局限性。新型的知识分子必须在西方现代文明和本土传统精神方面不断研究建立自己的现代体系以开拓更好的未来。
《灵山秀峰浮云间》244.5cm*122.5cm纸本水墨2001年
1938年生于齐鲁的孙博文先生,50年代开始在山东艺术专科学校学习中国画,他的山水画主要师从黑伯龙和关友声先生,一直到后来他的画里我们都能看到黑伯龙先生对他的重要影响。黑伯龙先生是近代齐鲁山水画坛的奠基性人物,他早年在上海美专受教于刘海粟、黄宾虹、俞建华等先生,但对他画风影响最大的是刘海粟。黑伯龙学习时代的30年代的上海画坛,除却现代艺术外还曾受到到张善孖、张大千兄弟的影响,推崇石涛和八大的画风而对保守的风格的排斥。黄宾虹等学人画家则希望把院体北宗作为基础对外来文化进行吸纳来回归开放的唐宋系统,恢复广大的南宗精神,上海美专亦受这些观念的影响。回到山东后的黑伯龙继续在这一深度前行,他逐渐完善了院体北宗和文人南宗的再度合和,并通过自然来表达时代的文人情感,对于这点我们今天也逐渐清晰起来。
《禅意入画白云深》 363cm*144cm 纸本水墨 1999年
孙博文先生的山水画基本也是在黑伯龙一脉山水中向前发展的(甚至从他的书法中都还可以看出海派蒲华的笔法风格)。孙博文先生画风的特点首先就是:中西革新大背景下石涛的大写意风格融入了现代艺术观念。也就是尚辉先生所认定的:“他从这些先师的笔墨意趣中感悟了将南北融会贯通而将齐鲁文化充盈其中的创造精神”(《生命的泼写——孙博文泼彩大写意山水画的齐鲁风采》)。
《林叶潇潇秋色老》356cm*96cm纸本水墨2000年
关于他的画中的那种齐鲁人性格的特质,我看更多的还是他开放的格局和质朴勤勉的精神,我想其中的一种家国天下的责任意识也充盈于期间,使得他的画充满了健康奋进大气的状态,这种状态也是那个时代所呼唤的一种精神。
《山水四屏》 137cm*68cm 纸本水墨1998年
孙博文先生没有丢掉中国山水画在近代以来的成果,一种酣畅淋漓的写意情感,尤其是张大千、刘海粟后期画中的泼墨泼彩语言方式,这种方式在80年代又增加了“85新潮美术”的一些构成和平面化的处理语言,对于画面的意识也逐渐强大起来,这显然是对西方现代艺术手法的再次的深入和借鉴。
《山高禅意浓》 358cm*143cm 纸本水墨 2001年
现代山水要求画面首先要突出语言本身的特质,即使是纯粹使用水墨,也与过去文人画语言不同,因为审美趣味发生了重大转移,如何探索具有东方意味的形式语言成为了现代画家的一个重要尺度。
《红云悬空万象生》 143cm*360cm
纸本水墨 2001年
我们看他后期的一些作品,尤其是一些设色饱满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到他在把山水画的点线水墨的关系转换成“点、线、面”整体处理下的水墨与色彩关系,甚至在“面”的运用和“点”的运用上更加留意。这种大胆的尝试明显地有了他自己内心的自觉,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在色彩所营造的整体氛围中,既没有舍弃水墨山水所构筑的基本框架,也没有忘掉山水画本身的充满自然气氛的精神视觉,并且在大自然的生机方面全心着力,突出齐鲁山水的壮美气质。
《一山秋色红云边》286cm*121cm 纸本水墨1999年
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他在向未知的领域拓展所作出的努力,只是他尽量让自己的语言保持纯粹,并努力使各种矛盾的要素再次和谐起来。在以块面所形成的色彩的山水语言的构筑中,虽然符合了现代的视觉习惯,使得画面整体浑厚,但容易使得中国画的韵味降低,并且很容易使得中国画的一些特别的感觉丢失,但让我们惊讶的是孙博文先生做的特别好。
《白水出山秋色深》 178cm*96cm 纸本水墨 2002年
我认为这可能和他后来在青岛随着崔子范先生学习花鸟画有关,崔子范先生的花大写意鸟画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画面意识极强,大块面的色彩和浓重的墨块产生对比,点线面布局的也极好,明显把以前大师的一些成就推进了。花鸟画的一些成功的经验显然也被孙博文先生转移到了山水画当中,这不能不说是很有贡献的,崔子范先生的这种纯粹的语言特征被他消化吸收为一种内在的构成因素,在笔墨上孙博文先生还是保持了中国山水画特有的那种苍润和野逸的自然情感。
《鶗鴂声声报春归》412cm*143cm 纸本水墨2002年
孙博文先生的祖孙几代都是参加革命的老前辈,他的山水画中充满了对于文化艺术和家国天下的情愫,艺术对他来说就是他所有思想的写照和他的情感寄托。真正有社会和国家责任的画家必然是令我们尊敬的画家,从他的画里我再次品读出了一位有时代贡献的齐鲁画家的文化精神,我们向他致敬。
《山居得清幽》 67cm*67cm 纸本水墨 2000年 (张望 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山东美术馆馆长)
张望在“淋漓华章 孙博文艺术展”接受记者采访时的讲话
这次孙博文的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可以说是他一生当中的一个夙愿吧。虽然他原来搞过个展,但是规模和体量没有那么大。这次是在中国最高的美术殿堂展示他的艺术成就。
孙先生是我们山东的一个代表性的画家,他这一生啊,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地去突破创新,所以形成了一种不同凡响的艺术面貌。特别是在我们山东,这样一个比较具有传统底蕴的省份,他这种艺术风格可以说是一种非常特别也是非常个性的一种表达,也是彰显了他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及当代艺术的总体上的一种考量和研究。
他的绘画最大的特点就是气势磅礴而且笔墨淋漓,带有非常鲜明的一种表现主义的色彩。这也是中国山水画,尤其是在他那个时期,一种非常特别的追求。大家都知道,中国山水画是比较成熟的、面貌比较固定的、程式化的绘画的一个品种,能够在这里面产生一些突破是非常不容易的。当然孙先生的这种突破也得益于他广博的学识,以及对世界整体文化的一种把握。所以他里面有中国传统的东西,也有写意的东西,也有西方色彩的东西,也有西方表现主义的东西,他把这些优秀的东西混杂在一起,形成他这样一个独特的面貌。我觉得这个面貌特别是在中国山水画发展进程当中,能够写成浓墨重彩的一笔,在美术史上,如果深入研究的话,也许能够有他的一个地位。
孙博文作品欣赏
《渔村唱晚》 97cm*180cm 纸本水墨 1998年
《野村无处不春风》 136cm*68.5cm 纸本水墨 2000年
《茅亭对饮复高歌》 142cm*341cm 纸本水墨 1998年
《山水通禅境》 435cm*145cm 纸本水墨 1999年
《山高路长有人家》 70cm*138cm 纸本水墨 2000年
《霜降山水清》 136cm*68cm 纸本水墨 1998年
《风过山岭万木春》 310cm*123cm 纸本水墨 1999年
《翦得秋光入卷来》 364cm*145cm 纸本水墨 1998年
《山明水净万象新》 197cm*95cm 纸本水墨 2000年
《山屋听松涛》 39cm*98cm 纸本水墨 1996年
《春烟含翠报芳菲》137cm*69cm 纸本水墨1996年
《江山永固》 726cm*144cm 纸本水墨 2002年
张望在“淋漓华章 孙博文艺术展”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我们今天谈到了山水画,山水画是中国绘画艺术的一个代表性的样态。我觉得不光是山水画,所有的艺术无非就是两种追求,一种是表现自然,一种是创造自然。
表现自然就是我们摹写、写生,到自然当中去表现山水的那种自然的美感。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艺术表达就是创造一个作为艺术家来说理想的山水和自然。我觉得孙博文先生艺术的成长或者他研究的轨迹恰恰说明了艺术的两种追求,或者说两种追求的一种转换。如果他的前半生是描摹自然或者说是表现自然的话,那他到了晚期,实际上他就是创造自然,创造他心中的一种自然。
我在学校里当老师这么多年,我也上过山水画,因为我们是综合院校嘛,好多综合性的基础课我们都见过一些,当然现在比较集中在水墨人物这个领域里,其实一开始我们留校的时候都上过。有时候我还在想,我们中国的山水画缺少一个类型,缺少哪种类型呢?缺少超现实的类型,或者是一种理想的类型。为什么大家对孙博文先生后期的那种抽象的、带有超现实的东西特别感兴趣,觉得这样的东西才是他的风格,前面的都可以不提,为什么?就是因为我们山水缺少这样的东西。
我觉得在座的王春辰先生的老爷子也是属于这一类的,他对现实和理想的表达可以转换成他独特的一种形式,大家说的这种色彩也好、构图也好,这个都是表面的东西,其实他就是追求他理想的境界,我觉得这个东西才是真正的中国山水画的精神所在,或者是未来和当代艺术产生某种关联的一个通道。
我觉得大家对孙博文先生的艺术如果有感觉的话,我觉得他就没什么遗憾,遗憾的是他要再活10年,我相信他的艺术会走到非常独特的平台上去。这就是我今天的一个体会吧。对中国的山水画,包括中国画所有的门类,花鸟画、人物画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就是现实和理想之间怎么样转换的问题,他的转换是一个案例,也可以作为一个启示吧。(张望 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山东美术馆馆长)
《愿向乾坤撒清香》 62cm*248cm 纸本水墨2003年
画家简介
孙博文(1938——2003),名九学,字博文,号汝阳山人,1938年出生于山东莱阳穴坊镇西富山村,辛亥革命老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孙墨佛(曾任大元帅府参军)玄孙,北派山水画大师孙天牧曾孙,师从关友声、黑伯龙、王企华、陈凤玉诸先生。1958年考入山东艺术学院,1963年毕业,毕业后主动奔赴莒南县文化馆从事基层艺术文化的组织和教育工作。1978年,孙博文离开莒南回到故里莱阳,最终定居青岛。1979年,孙博文拜莱阳籍著名画家崔子范为师,将崔子范简笔大写意花鸟画技法移用到山水画上,从而开始自创山水新貌。后又研习张大千先生泼彩泼墨画法,融合创新,独成一家。
孙博文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国画的探索和创新,集诗书画印于一身。作品无论是巨幅大构,还是斗方小品,均笔墨雄健,气势磅礴;画面率真自由,流光溢彩;特别是晚年创作了大量宏篇巨制,尺幅之大,数量之多,完全突破了正常的观看路径和思维模式;题材之丰富,用色之绚烂,又完全颠覆了中国山水画的历史积淀和传统概念。孙博文先生的艺术成果是很特殊的,他对中国画大写意传统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2002年5月,孙博文先生在北京军事博物馆举办个人书画展,受到了新闻界、美术界的关注。
2020年11月12日,“淋漓华章孙博文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一批孙博文大尺幅的作品展现。让观众进一步认识这位生前不求闻达,画坛了解不多的画家。
2021年6月6日——17日,“淋漓华章孙博文艺术展”在山东美术馆再次呈现,集中展出孙博文生命晚期的中国画作近60幅,并围绕此次展览连续召开三次学术研讨会,先后有近百位专家学者,从全国各地赶赴山东美术馆参加此次研讨,这在山东美术馆乃至全国都是史无前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