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百年西泠·百年印记”西泠印社辛丑秋季雅集系列展在浙江展览馆开幕。在本季秋季雅集系列活动中,策划了丰富多彩的“四展一会”活动项目。
在展览创作方面,设有“重温红色之路——西泠印社社藏‘革命胜迹’篆刻原作展”“美德嘉行——西泠印社社藏捐赠菁华展”“守正创新——西泠印社社员(60-70岁)新作展”“本固枝荣——西泠印社第十届篆刻艺术评展作品展”“两宋的金石世界——宋代印学与金石文献·实物·图像特展”五大展览。
除此之外,在理论研究方面,召开“大印学(1)——两宋金石学与印学:文献·实物·图像”国际学术研讨会,邀请50位来自海内外的知名学者、青年才俊到会发表学术论文,并结集出版。“两宋金石学”的相关展览、学术研讨,是西泠印社本年度最具有学术史刻度的内容。
重温红色之路——西泠印社社藏“革命胜迹”篆刻原作展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始终与时代相通、与社会同行的西泠印社,在辛丑秋季雅集期间,特意策划了一次印章上的革命之旅——西泠印社社藏“革命胜迹”篆刻原作展。该展以印社库房之中所珍藏的上世纪70年代末老一辈艺术家所创作的红色主题篆刻作品集群,体现出西泠印社中人以及前辈名家浓浓的正能量和鲜明的主旋律。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西泠印社组织各地的篆刻名家40余人,以我国现代革命斗争的历史为顺序,以革命胜迹为题材,进行篆刻主题创作,最后收录印章200余方,并编辑成《革命胜迹印谱》原拓和印刷两个版本。作为建国三十周年的献礼,《革命胜迹印谱》由叶剑英副主席亲笔题签,于1979年出版发行。
“重温红色之路——西泠印社社藏‘革命胜迹’篆刻原作展”展览现场
该主题创作分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开天辟地的事变”、“起义南昌党有军”、“革命雄师会井冈”、“红军不怕远征难”、“将革命进行到底”、“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等18组,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本次展览共展出203件原石印章,是这一主题较为完整的展示。一方印章,就是一个红色故事。203方印章讲述203个故事,串联而成“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磅礴革命气势,带领着我们一起沿着历史的印迹,回顾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一起走过的那些峥嵘岁月。
部分作品欣赏
叶潞渊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方介堪 上 韩天衡 红花冈上放红花
顿立夫 汀泗桥
朱关田 江西大旅社
方去疾 亿万农民战气雄
李伏雨 沙田
高式熊 处处建立苏维埃
潘德熙 扎西
钱君匋 腊子口
沙孟海 哈尔滨
美德嘉行——西泠印社社藏捐赠菁华展
11月11日,“美德嘉行——西泠印社社藏捐赠菁华展”在浙江展览馆一楼1、2号厅拉开帷幕。
自1904年成立以来,西泠印社即有向印社捐资赠物以兴文化的蔚然风尚。从1957年西泠印社恢复活动以来的半个世纪里,共有100多位捐赠者,向西泠印社捐赠了各类艺术精品5000余件。为向前贤表达崇高的敬意,展览遴选其中有代表性的人物和藏品,通过“大义昭彰”、“家风传续”、“群贤所向”、“四海共襄”四个篇章展现西泠印社接受捐赠的一段段佳话。
皇皇巨献,“大义昭彰”。作为社员捐赠人的代表,张鲁庵先生立下向西泠印社捐赠所藏的遗愿。其家属叶宝琴据此于1962年将张鲁庵毕生收藏的历代印谱433部,历代玺印、流派印章1525方捐赠西泠印社。这其中,有37部印谱、31方印章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另外的347部印谱和1109方印章为国家二、三级文物。
这是西泠印社至今接受的数量最多的一笔文化遗产,奠定了西泠印社印章、印谱收藏的翘楚地位。此外,社员中的收藏大家葛昌楹、王福庵、王个簃、戚叔玉、杨鲁安等人也纷纷向印社捐赠。从文彭、何震到西泠八家,从殷墟甲骨到《十钟山房印举》,珍稀程度标领高峰。
“美德嘉行——西泠印社社藏捐赠菁华展”展览现场
“家风传续”,后继有人。传续西泠捐赠家风的人们有:吴东迈父子(首任社长吴昌硕的儿子、孙子),高络园父女,张宗祥(第三任社长)父女,吴振平夫妇(创始人吴隐儿、媳),到丁如望、丁如留姐妹(创始人丁仁孙女)等等。他们捐赠的藏品从吴昌硕的遗物、高络园给女儿高璧的神品嫁妆、张宗祥自用印、吴隐集谱到丁仁藏印。一脉相传的家风,绵延不断。
文化标杆,“群贤所向”。从政治活动家、民国闻人、革命前辈到商贾大家,陈叔通、魏廷荣、曹漫之、刘汉麟都向标领文化的西泠印社慷慨捐赠,珍贵程度令人震撼。单论刘汉麟捐赠的吴昌硕十二田黄自用印,非但是吴昌硕篆刻的精品力作,艺术价值极高,而且其石材为超高品质的寿山田黄冻石,温润凝腻,是当仁不让的一组稀世绝品。凝聚着仗义和友情十二田黄,兜兜转转终藏西泠,是偶然,也是缘深使然。这组珍品绝少有齐聚一堂的机会,为致敬捐赠义举,本次展览,十二田黄无一缺席。
“美德嘉行——西泠印社社藏捐赠菁华展”展览现场
声名远播,“四海共襄”。从关东到关西,从小林斗盦到梅舒适,以及川合东皋、中岛蓝川、菅原石庐,日本篆刻界的核心人物们也热情地共襄西泠捐赠盛举。在2003年,小林斗盦将自己购藏宝爱的吴昌硕篆刻“西泠印社中人”捐赠西泠印社,以致庆西泠印社百年华诞。这方印的诞生、沉寂、复出、入藏和对西泠印社社员的意义都非同一般,深为世所乐道。
受前辈们这种爱社如家、无私奉献精神的影响,2017年以来,西泠印社社员们秉承初心,艺聚西泠。短短五年时间,已有100余位社员捐赠自己精心创作的作品2300余件,西泠印社的捐赠之风延续正盛。
部分作品欣赏
吴昌硕 西泠印社中人 小林斗盦捐赠 范氏集古印谱 张鲁庵捐赠 曹焜之印(丁敬) 葛昌楹捐赠 虚谷“梅兰竹菊四季屏” 魏廷荣捐赠 吴昌硕田黄自用印 刘汉麟捐赠
守正创新——西泠印社社员(60-70岁)新作展
西泠印社既有百多年砥砺前行积淀下来的独特的精气神,也有传承于历史、品类丰富的珍贵文物,更有一大批享誉海内外、名垂青史的艺术大家,社员始终是印社延续繁荣的根源所在。自2020年开始,西泠印社策划在秋季雅集期间,开展特定年龄阶段的社员主题创作集中展示活动,继古稀以上社员主题创作展之后,今年举办“西泠印社社员(60-70岁)新作展”以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为主题,从书画篆刻的视角记录和表现这个伟大的时代。
60至70岁的社员,约占西泠印社所有社员人数的五分之一多,有的已在艺术领域具有重要的影响力,是当代艺术领域尤其是印学研究领域的重要代表和领军人物;有的则在当地艺术文化机构和团体中担任要职,为推动地方艺术文化和西泠印社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代印人不仅经历了中国社会的改革和变迁,也是西泠印社在动荡中坚守(1966年因“文革”而停滞活动)、在探索中前行(1979年后社团活动逐步步入正轨)和新百年新发展(学术研究、对外交流、组织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的见证者和实践者。
“守正创新——西泠印社社员(60-70岁)新作展”展览现场
60至70岁的社员,在艺术成就方面也打上了鲜明的时代印记。许多社员在改革开放初期开始崭露头角,1981年,陈振濂先生在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并留校任教;1985年孙慰祖先生入职上海博物馆开始编纂《两汉官印汇考》。不断发展的时代使他们对印社的归属感更为强烈,“爱社如家”的西泠精神在他们身上更加深厚;而得益于新百年之后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他们的艺术之路更是展现出多样化,成为印社 “重振金石学”引领者和推动者,“大印学”新理念新目标的开创者和先行者。从展出的90余件印石、书画和专著作品中,从中或可窥见这一时期印社发展的时代缩影。
部分作品欣赏
陈振濂 毛泽东《七律·登庐山》 梁章凯 山居图 孙慰祖 与地久长 李早 素处以默 崔志强 大地阳光 郭强 摇翘奋羽驰风骋雨游无穷 陈墨 无声诗里诵千秋 吴莹 学谦恭循礼仪 苏金海 大智知止 蒯宪 山庐百十五 陈道义 鼎盛千秋 沈颖丽 强起来 本固枝荣——西泠印社第十届篆刻艺术评展作品展 这是一个集体展现当前海内外篆刻艺术新秀实力的舞台,这也是一个充分体现西泠百年名社在全国乃至国际的影响力与号召力的盛会。11月11日,西泠印社第十届篆刻艺术评展作品展作为西泠印社辛丑秋季雅集系列展之一,在浙江展览馆开展。 有“篆刻界的奥林匹克”之称的“西泠印社篆刻艺术评展” 是国际篆刻界最具权威的专业赛事之一,由西泠印社创办并主办。自1987年首届评展举办以来,以发现和扶植篆刻艺术新人、推动篆刻艺术的普及和提高为目的,与当代印坛的发展相始终,既引领了篆刻艺术创作与审美理念的创变,也见证了一代代印人的成长与成熟。 “本固枝荣——西泠印社第十届篆刻艺术评展作品展”展览现场 本次篆刻艺术评展以公开征稿、分选区选拔的组织模式,利用印社近年大型活动形成的专业网络,最大范围地集聚和调动各方资源和海内外篆刻艺术爱好者参与。活动获得国内30个省、市、自治区,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和海外8个国家数千名篆刻艺术爱好者的积极响应和支持。经过专家评委数轮评审,评选出入选作品、入展作品(含优秀和优胜作品)近400件。本次展览集中展出196件入展印屏作品,是当代海内外篆刻艺术新人创作能力和审美情趣的集中体现。(来源:美术报 王簃轩) 部分作品欣赏 刘自坤 居实处厚 陈巧令 将军未挂封侯印 陈伯舸 梁军朋 方塘展席对苹花 焦新帅 乘云气 御飞龙 而游乎四海之外 王腾威 卧读陶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