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热爱起源
当被问到为什么有如此成就时,张志民回答道:“因为爱。”对生活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对自己从事专业的热爱让他几十年如一日,从未懈怠。
他从小开始画画,母亲是老师,家里有许多粉笔,没事做时他便用粉笔在油布上画画,画满了姥姥就帮忙沾水擦掉。没有特殊的原因,没有被他人影响,也没有长期受到艺术的熏陶,他就是热爱画画。少年时期的张志民用现在的一句话来说就是:“无心学习,只想画画。”
1976年,张志民考入了当时的山东艺术学校也是中专,继续画画。国家恢复本科制后,他便继续考试入学。那时,全国的经济状况都不是很好,大多家庭除了生活的基本开支几乎拿不出钱为孩子再培养一个爱好,纸、笔、颜料在当时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张志民没有放弃,他凭着对绘画的一腔热爱和家里的支持一步步走了过来。直到今天,张志民仍唏嘘感慨:“君子安贫,真正好画家的成长不能太富有,刻苦励志大多是在贫穷苦难中磨练出来的。”
作为全国认可的书画艺术大省,山东是很特殊的。齐鲁文化说的就是山东的儒家文化,中国的儒家创始人孔子是山东人,中国五岳之首——泰山坐落山东,山东画家深受齐鲁文化的影响,无论是从艺术文化氛围还是责任感、有正气等都非常具有当地人的特色。也因为接受着齐鲁文化的熏陶,相较南方的自由与民间,齐鲁画派略少了些秀美与灵动,也少了些破坏性和创新性。
2016年10月,张志民应邀为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创作巨幅国画《中华泰山》。全幅作品长8米,宽3米,整幅作品,气势恢宏,笔墨苍劲有力,秀润华滋,将巍巍泰山的宏伟表现到了极致。说起这幅巨作的创作过程,他说:“我画画没有草稿,纸铺好,不一定从哪里下手,就随机应变笔笔生花。画一块开始生发出另一块,我喜欢这样的自由和性情中,太设计的话,反而死板。”
张志民任职于山东艺术学院30余年,对山艺和中国艺术的教育事业有着深深的情感。对于现在艺考生井喷式的涌入,从文化多元化发展的角度来说他是非常高兴的,但社会对艺术考生的偏见让他也十分忧心。
多年来身在学院教育内部的他,始终保持着自己的艺术坚持,在长期的创作当中屡经历练而愈显明确。北人的豪放和豁达使其画中充溢着一股博大的浩然之气,对墨华水韵的演绎又使得其作品流露出几分江南文人的韵致。
20世纪前半段的大部分时间里,祖国的山河被侵略的战争破坏了,新中国成立以后,画家、科学家、政治家等纷纷为新的建设、为祖国的大好山河立传。张志民认为当代艺术家应当发扬为“祖国山河立传”的传统,不仅如此,还要为祖国山河呐喊。
从当代画坛的现状来看,寄情于山水,弘扬祖国美好的作品比比皆是。具有大思想、大寄托、大关怀,及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皆达到一定高峰的山水画作品却极度匮乏。张志民作为一名画家,用画笔表现自己的思想情感,关注社会、关注时代、关注自然、提倡环保,这表达了一个画家的责任心、时代性和思想性。
张志民的作品大多数是深厚隽永、颇具思想容量的精心之作,志在重塑当代山水画的人文精神和生命意蕴。这些作品蕴含着诸多文学性、历史性、哲理性等因素,将观者引入丰富而深刻的思考中,能够唤醒观者灵魂和精神深处的人性感受,给人以振聋发聩之感。
以作品《北山后洼的轰鸣声》为例,人类之所以能在地球上安居乐业,首要条件是生态环境的平衡,而这一点往往为一味追求物质享受的人类所忽视,《北山后洼的轰鸣声》中题:“机器的轰鸣,意味着人类又开辟了一块新的领地,然而动物却再次失去家园。”轰鸣的推土机,已非上世纪中下叶山水画中翻身民众战天斗地的豪迈气息,也不是对人类征服自然、主宰世界赞美,而是对人性贪婪带来悲剧性绝望的一声叹息,此时,人的坚韧、顽强、不屈显然已被悲恸、麻木、漠然所替代,物质的富足与精神的缺失得到了微观清晰的显现,无论是“为祖国山河立传”还是“为自然环境呐喊”,都是画家对人性救赎的一种考量,在直指善与恶的思辨中,也在反思人类存在的价值与本意到底是什么。
张志民画中所表现的不是我们身边可居可游的亲切山川,却更似洪荒时代的印象,有着一种强劲、博大而又变幻莫测的神秘力量。怀着对天地自然的敬畏之心,张志民在作品中有着这样的演绎:巨峰在云烟缭绕之中冷峻而倨傲,天风卷动云层,大地在植物的遮蔽下若隐若现,风雨无定,阴晴难测。这种不为人知、不为人所把握的大自然充满着强大的威慑力。人类在这样的自然面前,只有臣服,只有仰望。
水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语言,就像西方的色彩、构图、解剖一样,中国的水墨作为一种语言,具备科学的因素,也具备文化的精神。张志民的作品关注社会、关注自然、提倡环保,将绘画慢慢从传统文人情怀向现代思想心境转换,使人们从作品中读到生命轮回复始,以引发人们对生命的深层认识和探索。(来源:齐香斋画廊公共平台)
画家简介
张志民,号张大石头,1956年2月出生于山东省阳信县,1983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同年留校任教。1985年深造于中国美术学院(浙美)山水画高研班。山东艺术学院院长(原),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山东省首批齐鲁文化名家、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山东省书画学会会长、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国家画院张志民工作室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
主要从事中国画教学、研究、创作与艺术教育工作。出版有《张志民山水画集》《中国山水画构图研究》等专著、教材数十部,主持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中国画研究》等多项科研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