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正文

以善为美 宁静致远——著名画家孔维克阐述中国画里的哲学精神

来源: 文化视界 2021-11-04 09:05:10
  中国画源远流长,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审美观及鲜明的特色。

中国的绘画

绘画是东西方共同的艺术表现方式,是人类独有的观察世界、反映事物的方式。中国画也叫国画,是近代以来为区别西方绘画而对中国传统绘画的泛称。中国画是中国文化的表征,蕴含了中国哲学精神。

近百年来,西方绘画理念不断传入中国,使传统中国画有所变化。但与西方绘画相比,西方绘画是微观的分析,然后形成具象;中国画则是宏观的、概括的,最后聚焦于意象。西方绘画重光影、色彩、科学,是立体的;而中国绘画是线条的、黑白的、模糊的,最后达到平面的处理效果。西方绘画是再现性的,表现所有看到的事物;中国绘画则是表现性的,可以表现想到或看到抑或看不到心中所想的事物。西方重视透视解析的技法,最后成为美术大师;而中国重读书、重学养,通过笔墨修炼而悟道,最后通过书画的研习完善整个艺术人生。通过中西绘画的比较,我们可以清晰明了地看到中西绘画在表现形式、审美特征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不同,通过这些不同,可以深入地理解中国绘画的精神。

从人类学的角度出发,绘画是一种审美活动。审美是人类的天性,是人与动物分野的重要标志,审美引领人类在社会在各个领域的历史进展,包括各个时期的生活、生存状态。蔡元培先生倡导“以艺术代宗教”是有一定道理的,艺术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东西方文化沟通的桥梁。中国书画是中国人观察世界、表现世界的独特方式,也是中国人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艺术收藏也是艺术传承的方式之一,中国画的收藏不仅能使收藏家提高审美鉴赏能力,也对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中国画历史悠久,远在战国时期,就出现了画在丝织品上的绘画———帛画,最为著名的是在丝织品上绘画《御龙图》帛画。这些早期绘画奠定了后世中国画以线为主要造型手段的基础。两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以宗教绘画为主的局面形成,山水画、花鸟画也在这一时期萌芽。隋唐时期社会经济、文化高度繁荣,绘画也随之呈现出全面繁荣的局面。山水画、花鸟画已发展成熟,宗教画达到了顶峰;人物画出现了具有时代特征的人物造型。五代两宋又进一步成熟和更加繁荣,人物画已转入描绘世俗生活,宗教画渐趋衰退,山水画、花鸟画跃居画坛主流。而文人画的出现及其在后世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画的创作观念和表现方法。元、明、清三代水墨山水和写意花鸟得到突出发展,文人画和水墨大写意成为中国画的主流,历代画家们创作出了名垂千古的传世名画。

自唐宋以来,画家对于国画的创新一直延续至今,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风格。纵观中国画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中国画是在历史的积淀中一步步发展,并融合外族艺术文化,不断推陈出新,日臻成熟。

中国画:以善为美

中国画源远流长,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审美观及鲜明的特色。中国画具有以下审美特征。

以善为美。中国画具有教化作用,崇尚“以善为美,善以示后”。

以善为美   宁静致远——著名画家孔维克阐述中国画里的哲学精神 

《心学大师——为王阳明先生造像》 360x180cm (中华文明美术创作工程)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画家还经常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以山比德”,以“岁寒三友”比喻人的情操。例如,元代倪瓒的《六君子图》中,以伫立于水边的六棵树,比喻远离世俗的“六君子”,表达了士大夫的人格理想。

中国画对社会具有“成教化、助人伦”的审美功用,也寄托着画家崇高的道德情操与人格理想。例如,明代沈周的《庐山高图》,以庐山的崇高雄奇,形象地隐喻作者老师的高尚品德,传达出作者对老师的崇敬之情。在中国绘画中,不论山水、花鸟,还是人物画,它们所传达的都是真善美,以善为美,就是中国画的特点。

以物比德。即使山水、花鸟等纯自然的客观物象,在绘画表现中,也自觉地与人的道德理想和审美情趣相联系,用“移情”的方式,赋予自然山川、花草树木以人的性格、情感和理想。例如,宋徽宗的《芙蓉锦鸡图》,以题诗点出画面“鸡有五德”的主题,即“古人称鸡有五德:头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时者,信也”。就是说画家画鸡,要把这五个德展示出来。如齐白石的《三世清白图》,借白菜喻清白,三个柿子,寓意三世,画在画上喻“三世清白”。这就是以物比德。

写意性特征

写意是中国传统艺术的审美范畴之一,写意性体现了中国独特的文化和精神。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特别强调写意。因而,写意画注重意境、意趣以及意象的表达,呈现出一种写意精神。

广义的写意,指的便是中国画讲究的意境表达。意境,属于精神和审美层面,它不是具象的;而意象是具体的客观物象,具体到造型上则是意象造型。比如,李苦禅画鹰,为了突出鹰尖锐的喙,他将鹰的喙画成了方形喙,根据笔墨的技法,眼睛也画成了方形,这就是意象造型。其实,客观物象的鹰并非如此,而画家笔下着墨的鹰更突显了鹰的气质。再如,潘天寿的画,讲究大开大合的意境,形式感强烈,突显了其绘画的写意性的特征。在中国古代绘画中,被称为“岁寒三友”的松、竹、梅,因寒冬常青而得名,常喻人之品格。但很多时候,这“三友”并不是完全出现在一幅画面中,有的是松配石,有的是梅、竹配石,这就传达了另一种意境,象征了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表达了人向美、向善的精神追求,这种善,表现为不屈不挠的品格,这种品格就是一种美,这种美就是通过写意性传达而来。于是,写意性的间接表现就与意趣的传达有机结合起来,而写意性特征则与善、与美的追求结合了起来。

“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不但中医讲“气”,气功讲“气”,戏曲表演讲“气”,绘画书法也要首先运“气”。中国传统美学用“气”来说明美的本原,提倡艺术描写和表现宇宙天地万事万物生生不息、元气流动的韵律与和谐,尤其是中国传统美学中的“气韵”范畴,它极富民族特色,指的是审美对象内在生命力显现出来的具有韵律美的形态。

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倡绘画六法:“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谢赫将“气韵生动”作为第一条品评标准,后来的画家也将“气韵生动”作为绘画的创作原则和审美特征。

中国绘画讲究气韵生动,主要体现在画面的整体表达要气顺通达,“气”贯穿整个画面,才能“以气取韵”,进而达到“韵中有气”。比如,画面的构图,主体部分与题款、题字的分配,要均衡才能使画面有审美的感受;笔与笔之间,气要相连,才能传达美感。

文化的综合呈现

诗书画印融为一体。在中国传统绘画中,一直讲究文化性的综合呈现,讲究诗书画印融为一体的艺术形式。在古人绘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从石器时代的壁画,到战国时代的帛画,再到后来两汉时期的石雕和画像石等,以及再后来的敦煌壁画、各地的墓室壁画等,都是我们看到的最早的绘画。汉朝以后,纸的发明和创造,使绘画中有了毛笔书写。元代以后,文人写意画的崛起,形成了诗书画印综合呈现的艺术面貌,这种审美意趣地影响了工笔画。还把诗的语境题在画上,把书法的美感题在画上,以及书法的题款也落在画上,后通过大大小小、错落有致的盖印丰富画面,使画面构图更完整,也使画面通过题款、印章的文字而意境更丰富,诗书画印的结合成为中国画审美特征的一个重要方面。

中国画的表现形式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论述。

以线造型、平面处理是中国画的主要特征。中国绘画始终保持着以线为主的特点,以线造型是中国画区别于其他绘画形式的主要特点之一。

以善为美   宁静致远——著名画家孔维克阐述中国画里的哲学精神 

《沐》 100xl00cm (国际青年年全国青年美展优秀奖)

线是中国画最重要的特点,也是主要表现技法之一,更是中国画的基础。无论是传统中国画,还是现代新理念中的中国画,线造型的含义都折射出中国人观察事物的独特眼光,更是阐明了中国绘画艺术注重人的感性精神,注重人与事物之间的关系。西方绘画以面为主,利用明暗、光影的方法,将画面呈现出来。而中国画则略掉光影,将西方注重的面作为线的一种造型手段,简洁概括,还丰富了线的各种表现力,比如“十八描”。“十八描”是中国画传统线描技法,常见的有高古游丝描、铁线描、钉头鼠尾描等,根据每一个人对线的不同理解和表现,即使同一种线描,也会画出不同的形象,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大大提升绘画的质感和美感。所以,中国人对绘画艺术的独特贡献便在于对线造型的把握。因此,中国的绘画除了写意画写意性的线,还有工笔画的线,此外还包括白描。这就是一条线的作用,它可以表现出大千世界。

中国画的平面处理,主要依靠线的疏密变化,明暗的相衬,画面意象的均衡等进行的构图和布局,把所有的意象放在画面不同的位置上表现总体形象,进而形成平面配置,亦即“经营位置”。

中国画的分科

中国画大致分为三科:花鸟、山水和人物。中国画与西方绘画不同,西方绘画靠素描和色彩来呈现画面,而中国画靠线条造型的笔法来描摹世间万物。由于中国画的分科,三科都精通的画家不多,画家张大千山水、人物、花鸟三科皆精通,但最为突出的便是山水;齐白石三科均通,最突出的是花鸟。三科皆通者,不仅可以提升自身技能,还可以更好地进行技法探索或交换,也可以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说起中国画分科,最早产生的是人物画,马王堆壁画中最早见到了画中的人物;其次是山水画,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绘画馆的隋朝画家展子虔创作的绘画作品《游春图》被公认为是我国第一幅山水画,这也是迄今为止我们看到的最早的纸笔绘画;花鸟画成熟较晚,工笔画成熟于中唐时期,而写意成熟于明清时期。虽然花鸟画成熟较晚,但它的技巧技法成熟度最高,呈现出的优秀作品和代表人物也最多。

五四运动以后,人物画中的某些造型技法与西方绘画融会贯通,形成了一种新式的创新性的人物画,现在可以看到的最早的较为成熟的便是蒋兆和的《流民图》等。此后,以徐悲鸿、蒋兆和为代表的人物画家,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产生了一系列优秀的作品。

中国画的材料

根据工笔画和写意画的不同,其材料的使用也有不同,但都离不开毛笔。

毛笔是中国画最主要的工具。毛笔又根据软硬度的不同又有区别,硬毫以狼毫(黄鼠狼尾)为代表,软毫以羊毫(山羊须)为代表。根据写字绘画、种类,以及个人习惯的不同,用笔也不一样,勾线使用叶筋笔,勾长线需要使用山马笔,还有大笔,如斗笔,斗笔大中小等,毛笔最基本的特征是锥形,也是古人智慧的结晶。

纸,中国画用纸种类广泛,绫、绢等织物也都是绘画的材料。现代人也用麻纸,用一些各种各样的布作为材料,画在板子上、玻璃上等。按传统来说,基本上用的是纸和宣两种材料。尤其是生宣的发明,它使写意画达到了高峰。宣纸号称纸寿千年,主要产于宣州,它手工制作,渗透力强又可控制;它种类多,产量高,其特性将国画要求的笔墨神韵能最好地发挥出来,且价格便宜,故宣纸几乎已成为国画用纸的代名词。宣纸分生宣和熟宣两种。一般来说,工笔画用熟宣,写意画用生宣。

中华颜料也是中国画的主要材料之一。它分为矿物质和植物质两种,一般比较单纯,其单纯中又包含了中华哲学精神。中国画往往很简单的颜色就有着丰富的象征性概括,有的时候不用颜色,或者用颜色以外其他的墨色就能代表很多颜色,甚至其“墨色为上”也是一种审美特点。

中国画的装裱

中国画的最终呈现是通过装裱得以实现。传统中国画中不仅分为画主体部分,还包括装裱,装裱包含有立轴、镜心以及横披,手卷、册页等形式。立轴又分条山、中堂,适合于悬挂在中国的高堂大屋;中堂一般还悬挂有对联。隔扇一般挂四扇屏,其他可以挂立轴,这是常见的卷轴画。卷轴画以外就是横披,横披就是横着挂的画。将字画装订成册,成为册页。

以善为美   宁静致远——著名画家孔维克阐述中国画里的哲学精神 

《杏坛讲学》 220x143cm

时代发展到今天,很多家庭没有了高堂大屋,也就很少用镜框装裱的字画了。中国人依靠自己的智慧,发明了中式镜框,简洁、大气,材料以紫檀木为主。中国画历史悠久,其表现形式也丰富多样,无不显示着中国人的智慧,无不蕴涵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画的四种功能

中国画的鉴赏

首先,是视觉美的传达。中国画讲究美,美的传达是一幅画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它须从笔墨、构图、内容等各个形式中,呈现美,表达美,带给人心灵的愉悦。其观赏性、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统一,形成一种审美标准。

其次,中国画的鉴赏,要看其是否有传统与时代精神两个特点。即要从两个方面欣赏它,一是继承传统,中国画不是无本之木,它有继承,要从其笔、墨、线的师承中看到变化;二是审美精神的开拓和时代特点,不仅从内容上着手,还要从笔墨上关注时代赋予的特点和精神。

再次,要有绘画的基本功。线条有线条的功力,笔墨有笔墨的扎实,既有艺术特点,又有手艺人的基本功。

然后,评鉴一幅画的价值,要看它有没有自身独特的艺术创造形成独特艺术风格。欣赏或评价一幅画,重要的一点便是看其有没有创造出独立的艺术样式,有没有独特的艺术创造。

最后,谈谈中国画的品评标准。唐代书法家张怀迯,在其《书断》中提出了“神品”“妙品”和“能品”的概念,后来唐朝朱景玄在《唐朝名画录》当中又加上一个叫逸品,到了北宋,有理论家将“逸品”排在第一位,于是就有了现在的“逸品”“神品”“妙品”“能品”之说,其中,“逸品”指的是草草几笔见真章;“神品”即是指神来之笔,很难达到,也很难超越;“妙品”属于第三品,它是指绘画中的构思、技法等运用巧妙;“能品”指的是有能力肯下功夫。这种品评标准,是先贤的艺术创造,也给今天的我们留下了一种审美判断方法。

中国画的功能

中国画有四大功能:一是传达时代审美精神;二是美化环境,陶冶大众情操;三是颐神养性,提升个人审美,四是习书学画,修炼自我。

第一,传达时代审美精神。每个时代的艺术有每个时代的特点,绘画艺术更是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它不仅具有时代精神,更饱含审美意义。比如,汉代的气势和古拙,魏晋时期的飘逸,到了宋朝,院体画的严谨,以及明清时期的写意都深深印刻了时代的审美特点。即使到了现当代,热情、时尚的气息扑面而来,表现在绘画或其他艺术上,留下的依然是时代的印记。此外,对于古代的绘画,还有一种记录功能,它表现了时代的审美特点,传达了时代的审美精神,记录了时代的发展轨迹。比如,在唐朝,以画记录战争,记录那些保家卫国、奋勇抗战的功臣。还有,界画的记录功能,反映了时代特征,传达了时代精神和审美特色。

第二,美化环境,陶冶大众情操。从国家层面上讲,不管是人居住的环境,还是公共空间,如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抑或中南海会客厅等,这些代表着国家的形象,是国家的“厅堂”,其绘画形式需与建筑、国家形象相匹配,这不仅是提升国家形象的表现方式,更能美化环境,使人赏心悦目。对于一个省来说,如在山东,画泰山的人居多,其“一山一水一圣人”更是画家笔下的“常客”,这些花鸟、山水陶冶了人的情操,提升了城市品位和人文关怀。此外,花鸟画、古典诗词意境的人物画更适合悬挂于家庭茶室、宾客室等,美化环境,陶冶情操,还可以教育后人。

第三,颐神养性,提升个人审美。就个人而言,个人的爱好和收藏都是提升审美情趣的表现。它能使忙碌的人停下脚步,在潜移默化中增加审美趣味,提高自身的艺术造诣。

第四,中国人写毛笔字、画中国画,通过学习走近中国绘画,通过写字绘画提升自己,修炼自我;通过写字绘画塑造自我、传递中国文化的表现。这也是中国画的魅力所在吧。(孔维克)

画家简介

以善为美   宁静致远——著名画家孔维克阐述中国画里的哲学精神

 孔维克,中国美协理事、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大学文化艺术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民革中央画院院长、山东省中国画学会会长、山东画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二级岗)。

[ 责任编辑:周龙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