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情满江南,用油画涂抹“诗意江南”,续江南文脉,融世界艺术。10月29日上午在苏州市尹山湖美术馆“诗意江南——全国油画作品展”正式开幕!
本次展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共苏州市委宣传部主办,中国文联美术艺术中心、苏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吴中区委宣传部、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苏州市尹山湖美术馆承办,江苏苏忆文旅有限公司和苏州润琨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协办。
中共吴中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尤建丰致辞
尤建丰表示,此次展览面向全国征集了体现江南生活、江南景观、江南文化的油画作品,吸引了美术界的普遍关注和积极参与,架起了艺术家与吴中大地的艺术桥梁。以西方油画的表现形式体现了江南的意象美、神韵美和意境美,不仅体现了当代油画的最高水准,传递了广大文艺家的艺术情怀,也赋予了“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江南诗情画意。
江苏省文旅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常胜梅为作者代表颁发证书
中国美协理事、江苏省文联副主席、江苏省美协副主席徐惠泉,江苏省美术馆党总支书记、副馆长王法为作者代表颁发证书
本次展览是苏州市尹山湖美术馆与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三次合作举办大型国家级展览,也是第三届中国苏州江南文化艺术·国际旅游节重点项目之一。作为落实《苏州市“江南文化”品牌塑造三年行动计划》,擦亮“江南文化”这张苏州最闪亮名片,对江南文化进行发掘研究、展示呈现与传播推广的一次聚焦之举,展览自发布征稿信息开始,就获得了国内众多艺术家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油画学会副会长闫平讲话
闫平表示,本次展览贯彻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在中国文化的大背景下,探讨江南文化的精神价值与文化内涵,发掘江南文脉下所蕴含人文主义,哲学社会,及其所建构的精神家园,展示了当代中国美术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此外还强调,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当今中国油画家已经可以用当代的油画语言表达中国人文精神。艺术家们在作品中利用光影、色彩的变换来表达江南文化,描绘江南水乡和日常生活,利用油画这一西方艺术来表达来自东方的哲思,推动江南艺术的发展,从文化角度打造江南文化的新语境。
历时8个多月共计4186件投稿作品,由中国美术家协会组织专家评审委员会,层层遴选出211件作品入围复评,最终甄选出105件作品入展,其中前20件作品的作者具备申请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资格的一次条件。此外,还特别邀请了徐里、闫平、庞茂琨、丁一林、王克举、王建国、王琨、井士剑、庄重、杨参军、宋克、张立平、张淳、陆庆龙、陈世宁、俞晓夫、常青和董从民18位享誉当今画坛的著名油画家参展,为观众呈现出众多具有中国气派、时代特征和江南风情的艺术佳作。同时也给予了青年画家与名家沟通交流与指点的机会,为年轻艺术家提供更好的学习平台。
苏州市尹山湖美术馆馆长朱金风表示,本次展览面向全国征稿,通过油画形式以多元的艺术视角来描绘江南胜景、讲述江南故事、塑造江南韵味,对于进一步传播吴文化,弘扬苏州精神,打造苏州艺术高地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相信展览过后,必将催生出更多思想性、学术性俱佳的精品力作。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9月,苏州市尹山湖美术馆与中国美术家协会签订了长达8年的战略合作协议,未来,双方将继续举办“诗意江南”系列全国美术作品展,培养和扶持更多的青年美术家,用坚定的文化自信、高度的文化自觉,讲好江南故事,助力打造“江南文化”品牌。
出席本次展览开幕式的嘉宾有: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油画学会副会长闫平,江苏省文旅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常胜梅,中国美协理事、江苏省文联副主席、江苏省美协副主席徐惠泉,江苏省美术馆党总支书记、副馆长王法,中共苏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杨芳,苏州市文广旅局副局长徐春宏,苏州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涂海燕,中共吴中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尤建丰,吴中区人民政府副区长王乐,中国美协美术理论艺委会主任,中国美协《美术》杂志社社长兼主编尚辉,《中国油画》主编、中国美协油画艺委会委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北京当代中国写意油画研究院副院长王琨,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中国油画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俞晓夫,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书画院副院长陆庆龙,南京艺术学院教授、江苏省油画学会主席、中国油画学会理事陈世宁,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黄阿忠,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上海大学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批评家年会组委李晓峰,批评家、策展人,中国国家当代艺术档案库学术委员刘淳,中国国家画院特聘专家,天津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范晓楠,尹山湖美术馆创始人、馆长朱金风,以及来自全国各大美术馆馆长、知名美术家、苏州及吴中宣传文化条线和美术家协会的各级领导与朋友。
TA们眼中的“诗意江南”
闫平:在来苏州之前我十分向往在苏州茶馆边听评弹边看落日的场景,想要对比苏州博物馆和苏州艺术的关系,探究艺术史和建筑史的关系。来了之后被现实的苏州所感动和震撼,我迫切地想要记录真实听到评弹的感受,那一刻眼睛、耳朵和心灵的印象。
徐惠泉:“诗意江南”系列展表现了西方油画语言在中国本土的传承发展,油画语言与江南景色的融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画风。以纯粹的西方语言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加上艺术家的个性元素表现苏州,在传承文化根基的基础上以西方外来语言塑造“江南文化”品牌。在展览策划、展陈方面,尹山湖美术馆愈发成熟,打造了一个个高质量的展览,让观众在观展过程中获得幸福感。
尚辉:表现江南是中国油画本土化所不能迈越的课题,此次展览是中国当下中青年油画家在“诗意江南”主题探索的客观表现,既有古代文人的小桥流水,但更多的是表现当下城市生活、文明中的诗意。从城市文化的角度看待诗意的当下性,表现了诗性的趣味,具有浓郁的江南特色。展览作品对于“诗意江南”的理解风格多样,不仅仅是画面营造的诗意,有古典写实的趣味,也有中国文人画与油画色彩、笔触的对接所呈现的江南书画诗意精神。油画中诗性的味道,特别浓郁,具有江南特点,体现油画今天的现状,风格多样,古典写实的趣味,中国文人画和油画色彩、笔触的对接,不仅仅是画面营造的诗意,通过色彩笔触体现江南书画诗意的精神。
王琨:本次展览在作品规模和水平上具有很高的水准,作品对于“诗意江南”主题的诠释角度具有多样化、趣味性,各有亮点。中国油画发展至今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和成就,但往往容易忽视背后的审美趣味、诗情画意,尹山湖美术馆“诗意江南”系列展强化了艺术家对审美趣味的重视,对中国油画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俞晓夫:江南的地貌风情和人文历史都充满了诗意,因此“诗意江南”就是艺术家以生活为创作源泉,表现对江南文化的解读。此次展览作品题材丰富,体现了各自对江南诗意的理解和探索。
陆庆龙:“诗意江南”的主题诠释要呈现出江南写意、温润的氛围,中国油画发展至今要体现出中国的意象精神和审美追求,表达中国艺术家的追求和文化内涵,形成自己的中国符号。此次展览汇集了全国中青年艺术家骨干,语言形式多样,表现手法丰富,具有独特的面貌,体现了中国油画年轻队伍的中坚力量水平。“诗意江南”通过描绘江南风土人情,来表现追求的精神文化内涵,推动“江南文化”品牌在全国的影响。
陈世宁:中国油画将中西方文化融合后形成的独具魅力的写意油画,画中饱含意境和诗意,展览“诗意江南”的主题响应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导,在中国油画界反响热烈,对推动中国写意油画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对江南文化、江南品格和江南精神的挖掘,有利于“江南文化”品牌的建设。
黄阿忠:苏州是历史文化古城,具有深厚的文化渊源,“诗意江南”系列展与打造“江南文化”品牌相契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用油画表现江南风景的诗意,体现了中西融合的精神,是文化的交融,是油画新的尝试。
李晓峰:“诗意江南”既是江南地域隐射的文化形态,又给予了诗意化的审美和艺术定义。艺术家在同一主题下展现了风格多样的表达,呈现了对中国油画语言的探索和推进。展现梦幻、激情、形式的审美感等不同风格的创作,艺术家在不同地域、年龄下的多元化解读,打造了一个具有开放意义、独特视角的精彩展览。
刘淳:“诗意江南”在今天的时代语境中并不是指地理意义上的江南,而是一种新的人文精神的觉醒,以新的面貌呈现中国当代油画的崭新面貌。油画作为西方的古老画种依然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强大的语言功能,与“诗意江南”主题融合,描绘了中国当下时代特色,呈现当今中国社会人们的精神面貌,和正在被修复的自然家园和人文家园。
范晓楠:对于写意油画的关注体现了油画在中国引进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民族自觉,在引进西学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内在驱动力。此次展览虽然落地江南文化,但作品范围广泛,是对地域文化的再表现,是对中国文化写意精神、文人画根基的表现;从作品范围和题材的多样性,看到了对文化诉求的表现,已经对当下和未来发展的思考,推动了艺术家的关注和探索。
朱金风:随着“诗意江南”系列展的成熟发展,尹山湖美术馆得到了许多领域专业人士的认可,在提升江南文化表达方面也愈发得心应手,从展览形式、艺术展陈、文化艺术延伸和文化产业融合等方面都有了更清晰的发展方向。努力打造在艺术、展陈、文化经济等角度融合的高质量展览,让苏州市民在家门口看到国家级展览,让全国人民进一步了解苏州文化艺术发展高度。
王春华:“诗意江南”是艺术家通过对江南风景的艺术解读,从诗意的角度诠释江南水乡文化的意象表达。此次参展作品在材料上,我用练字的毛边纸表现童年练字的经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将中国独有的青花元素结合现代马赛克的表现形式,体现了中国近现代建筑的发展,具有时代象征;线条组织的表现也加强了作品的现代元素。
陈军:此次画展我延续了“运河和渔船”的题材,用意象的表达方式来呈现江南的诗情画意。“诗意江南”系列展是尹山湖美术馆全国性的品牌展览,也是年轻画家学习交流的平台,能看到不同作品对于主题呈现方式的多样性,对于今后创作的延续和整理都有了新的体会,将在材料运用上进一步完善。(来源:苏州艺术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