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正文

风含翠竹娟娟净——著名画家李方玉绘画访谈

来源: 文化视界 2021-10-30 13:03:27
  造化万千,李方玉先生与竹结缘尤深,竹之风姿神韵、意趣品格,让他日间挥写夜间思,嗒然遗其身。

  品千年诗韵,写当代丹青。大众书画“约绘”栏目开辟五年后改版,以传承经典文化为宗旨,以“晓蕙诗画访谈”的形式全新推出。未来的日子里,将陆续邀请省内外书画家,与古典诗词相约,或诗意书写,或以诗入画,在笔墨丹青和诗词意境中,呈现当代书画家对真善美的追求,对人生丰富细腻的感受,让经典诗句在新时代画卷中再绽光华。好墨以焕彩,好笔以生花。访谈以诗为引,还将介绍书画创作者的笔墨特点与创作理念,与读者共赏诗画,含英咀华,“约绘”美好。

风含翠竹娟娟净——著名画家李方玉绘画访谈

李方玉:雨洗娟娟净 风吹细细香

风含翠竹娟娟净——著名画家李方玉绘画访谈

《雨洗娟娟净 风吹细细香》 李方玉   136x68cm

春夏秋三季,李方玉先生一直宅居在济南南山的“竹屋”住所。画室的墙壁上,有他手书的对联“天地者万物之逆旅 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这是借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的句子来警醒自己和来客,时光匆匆要珍惜。

除了笔墨纸砚,宽大的画案前端,还有一字儿排开的数棵竹子盆栽。李方玉先生说,每日写字画画时,有这些灵动的“小友”相伴,心里清净欢喜。兴之所至,他会为“小友”们造像。他出版的画集里,就有不少这样即兴的写生,把人与植物的和谐静好凝于纸端,诗画有趣,岁月有情。

风含翠竹娟娟净——著名画家李方玉绘画访谈

造化万千,李方玉先生与竹结缘尤深,竹之风姿神韵、意趣品格,让他日间挥写夜间思,嗒然遗其身。画竹于他不单是创作,更是一种内心写照,是感性和理性的双重选择。李方玉先生的老家是河南范县,郑板桥曾在此地为官五年,留下传说若干,他从小就听过板桥画竹,这是“引子”;到山东省博物馆工作后,他鉴赏了很多馆藏竹画精品,大受震撼,心慕手追,由一个画人物的画家,转而以花鸟画尤其是竹画为主要创作方向,这是“起笔”;在中国美术学院学习时,他走遍江南竹林,独坐幽篁里,观竹写竹,这是“行笔”;他把居所命名为“竹屋”,为自己的女儿取名“竹子”,以种竹、师竹、琢竹为乐事,思竹念竹,写竹画竹,这是“勾勒”和“传神”;数十年来,他开拓出风雨竹、雾竹、风雪竹、露竹、枯竹、竹林等竹画新境,这是“精进”与“创新”。

风含翠竹娟娟净——著名画家李方玉绘画访谈

文人状物,总关乎情。历代文人咏竹、写竹,从理念上来讲,是以竹喻人。竹子的瘦硬坚挺、虚心有节等种种优点,都是中国人尤其是文人景仰的精神与美德。李方玉常引古人咏竹诗入画。如“诗圣”杜甫《严郑公宅同咏竹》:“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其中“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一句尤其清雅,他多次以此为题作画。

新创作的这幅诗意画,以几根粗毛竹布局画面,它们屹立于坡崖,有粗细之分,有前后、左右之别,淡墨渲染后,层次越发分明,有空间感;竹间有山泉流出,梢头有山雀飞鸣,画面有动有静,虚实相映,诗意盎然。整幅作品构图造型并不复杂,却包含了疏密、节奏、力度等艺术技法及各种形式因素,洒脱隽秀,写出了生命之美。

风含翠竹娟娟净——著名画家李方玉绘画访谈

李方玉先生说,古人多画细瘦之竹,自己则常画粗毛竹,最初这是受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卢坤峰先生的影响。粗毛竹给人以劲健的直观感受,更有力量,也更有象征意义。另外,历代竹画精品中,大多只描绘竹枝,很少有表现出竹根的。“我常常画出竹根,除了形式美的考虑之外,这样更能体现山崖之竹的遒劲,它们不怕环境恶劣,植根于岩石缝隙里,有一种顽强刚毅、勇于斗争的力量。山崖之竹,不是常规意义的文人之竹,古往今来很少有画家涉猎,师物学古,不能为其所囿,我一直在开拓新的领域。”

竹子,是“书画同源”的典型物象。古人说,“一生兰半生竹”,“写竹还应八法通”,没有深厚的笔墨修养是难以把竹子画好的。“画竹,既要庄重,还要生动,竹画是否形神兼备,直接受书法功底的影响和制约。厚重,应从隶书、篆书笔意中来;生动,须得行草书的神韵……”李方玉先生对“以书入画”体会尤深,持续在诗书画领域探索和深耕。因为热爱,所以执着,情之所至,臻于妙境。(来源:山东新闻书画院)

画家简介

风含翠竹娟娟净——著名画家李方玉绘画访谈

李方玉,1945年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山东美术馆专业画家,山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山东当代花鸟画院名誉院长。

[ 责任编辑:周龙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