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间,惟自然,而然,不论是辽阔大地上色彩变幻的四季,还是四季里来来往往、高低贵贱而又无差别的众生,生命中最令人感动的是那些几经磨砺后还保持着天真和善意的人和物。忻东旺画中的众生、众生中那个物我相望的忻东旺,王克举画中的山川草木便是这样的存在。天地自然因人的修为而然……
正如王克举老师所说的那样:艺术呈现的样子不是一蹴而就的刻意追求,是多少年积累后的自我沉淀与绽放。
我坐在不易察觉的的角落,惟倾听和体悟配得上艺术给予的辽阔、丰满与天地间的多姿多彩。
忻东旺时代肖像作品展厅内三三两两的人群游弋在画作前,不论是顶级的评论家、画家,还是慕名远道而来的美术工作者、爱好者,以及不知名姓的市民和大众、老人和孩童,抑或那些救助站的人们,每一个人带着自己的生命体验在这里驻足,用自己的身心去品读,艺术是从天价到免费的馈赠。
展厅的另一端,王克举老师用他平和而波澜不惊的语速,轻声的分享着他作品中的灿烂,把“心中的风景”一点一滴,一笔一色读给大家听。这个秋天,忻东旺的艺术人生与王克举的人生色彩在大同美术馆轻声绽放,上演了别样的和谐与精彩。
艺术的博大就在于给予天地、自然、生命各种呈现的可能,艺术家各不相同的风格共同构筑了形形色色的世界交响。在艺术的世界里,万事万物都是具有独立性格的生命体,这千差万别的事与物又在艺术家的笔下呈现出千差万别的美来。
王克举老师呈现的美是天人合一的童趣,返璞归真后的灿烂,一个格物之后的“心中自然”。
当我们看到照片中的自然,太多人充满了无从下手的茫然与艰难选择的困惑,那照片苍白的像是一个傻瓜相机的产物,转瞬呈现的王老师作品,却是一个来源于自然而超乎自然的绚烂画面,每一个块面被大胆提炼,心思浸染,每一个色点,每一个笔触被赋予灵魂的舞蹈,别开生面而天真烂漫。那种意外到惊诧的视觉冲击力像是一个没有脚本的童话,又像是一个游弋于山川江河间的神话。
王老师是一个朴实到不善言辞的画家,用他能够驾驭的艺术语汇与大自然进行着别样对话。一向聒噪的我此刻却只想静静倾听,慢慢品鉴,用心体悟那墨色中亮眼的红,纷乱中的浩荡,绚烂中的童真、跳跃中的辽阔,五彩斑斓而修心格物后的自然。
王克举油画作品
尤其打动我的是那秋天的辽阔里肆意妖娆的高粱、玉米和棉花,温暖的阳光把北方铺陈的酥散而亲切,这是我从小生长的地方,似乎抬眼就会呼吸到黍子的味道和玉米的清香,还有那田野中奔跑的自由与任性。不规整的农田和伸向远方的田野,成为我童年的诗一般的灿烂。那些岁月无关贫富,只与一个孩子的梦想与对美的热爱有关,只与一个没有边际的大自然和稚嫩的翅膀有关。我渴望住在王老师的画里,行走在玉米青色的秸秆上,或者藏在高粱的穗子中,陪种子一起眺望蓝天,和瓢虫过家家。也希望自己能像一朵棉花,让自己洁白柔软的身体碰裂灰褐色的硬壳,完成一朵花的浪漫与多情。
王克举油画作品《丰收的花朵》
王克举油画作品《秋风起舞青高粱》120×160 2021
王老师的画激发了我磅礴的诗意,让我行走地球多年后,还能在尘土的飞舞中,拨开生活的琐碎看到童年最美的色彩。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大河上下,黄河万里,那便是艺术给予我最灿烂的诗与远方。
王克举油画作品《开渔时节》 140×160 2011
王克举油画作品《清清长岛湾》120×140 2013
因为艺术,让这个秋天分外饱满;因为艺术,大同美术馆的审美高度被不断提升;因为艺术,太多美好被多样呈现;因为艺术我们对明天有了更多期许。岁月浓淡,黄河奔腾,162米的油画长卷《黄河》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里流淌,把一个文化史意义上的辽阔中国以诗意般的色彩与笔触呈现给世人,掀开一个流域文明的童话世界。我们期待王克举老师的“诗意中国、浩荡黄河”在大同美术馆绚烂绽放。
2021年10月25日星期一于瘦草庐。(杨俊芳,大同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
王克举油画作品《黄河长卷(局部)》
《黄河长卷》 ↑
画家简介
王克举
男,汉族
1956年8月生于青岛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特聘画家
中国国家画院油画院创作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