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正文

著名画家张丽华应邀参展“丹青追梦 水墨本色——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个人云展览”

来源: 文化视界 2021-10-19 10:00:13
  “丹青追梦 水墨本色——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个人云展览”线上开启,著名画家张丽华应邀参展。

山水,还是风景

看多了,主要是看腻了看烦了眼下所谓的山水画,于是就想画一点不同时风的东西。这种千人一面的山水已在中国画坛持续了四十多年,就是说,在我生命中最想看画的这些年,那些山水画家们经营的、拿给社会的都是这些日复一日不厌其烦地制作出的东西。整个展览如此,整本画集如此,整张宣传性报纸如此,整个师承关系如此,整个团队如此,乃至整个画坛如此,且若干年持续如此。画家似乎适应了这种状况:掌握了一种画法,经年以不变应万变,用一种方法表现所有事物;一人如此,大家效仿,无限蔓延,以致画坛风靡。长此以往,整个国人的山水画像一张潦草的大画裁开的若干碎片;而且还得要重复地制作下去,竟不为之生厌。

著名画家张丽华应邀参展“丹青追梦 水墨本色——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个人云展览”

通向北山的村路

宋代山水画是精致化的典范,相对于以往朝代,人家是独创,一代人沉静心情,锤炼笔触的独创;至元代,放松了笔触,添进了灵性;明清开始用生宣纸,画得越来越快,越水气十足,花鸟可以,山水未免潦草。从那以后,笔墨越来越浮泛,画越来越沉不住气,让人越看越不过瘾。但每个朝代的特点还是很鲜明的,我们在看画中获得的乐趣不言而喻。我仔细思考了一下,古人提倡写生,但鲜有对景实写的标准范式,多是“搜尽奇峰打草稿”式的“目识心记”,至多是在生活中记一点速写式细节,落实至尺幅,仍是位置的经营和前人笔墨痕迹的重复。建国后的山水画,他们走的是对景实写的路子,画眼前由建设改造的真山水,不过十几年工夫,真的画出了与传统不一样的山水画,真的解决了一些传统绘画中未接触到的东西:建设工地,工农业生产器械,黄河,大海,特征明显的山脉,风云雨雪等山水气象。如果这种尝试持续的时间再长一些,或许会收获更多的体会和经验,也会解决一下笔墨仅仅是硬碰硬地记录一些现象,而未能提纯技法,挤进美术史行列中去的问题。观念是一方面,技法是另一方面,二者不能偏颇,否则美术史上记不上账。当然了,拿一个仅仅试验了十几年的一点起色,与几千年的积淀去比,是有点不公平和冤枉它了。从这点说,这些生疏的画也还很好看,包括李可染的写生,傅抱石的“抱石皴”,钱松嵒的“红色山水”,石鲁的“黄土坡”。

著名画家张丽华应邀参展“丹青追梦 水墨本色——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个人云展览”

荣成甲子山

但是眼下——,那股被一日千里大建设感染的情绪没有了,也就失去了由此催生的探索的勇气和能力,多了由展览、出版和画廊惯出的恶浊习气。画画看展览品相,获奖苗头,画廊卖相,一味地向讨好里画,向繁文缛节里走,向“没有功劳还有苦劳”里滑,可能很仔细很用功很卖力很好看,但少了最关键最可贵的东西:为什么画,你的原动力取自哪里;是自然的感召?是传统的担当?那股虽不成熟但画面咄咄逼人的英气找不见了,这是一些矫饰的画,是一批投机取巧者言不由衷经营出的痕迹。这个现象持续了这么多年,并依然在延续。

著名画家张丽华应邀参展“丹青追梦 水墨本色——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个人云展览”

荣成甲子山村

似乎有人继承了“写生”,就是到生活中画真实的山水景物。新时代的写生是与传统不一样的,传统名曰写生,现在看来全是“古画”意味的承袭,而眼下的写生真的就是对景实写。画家多是接受了西画基础的人,看现实物象是一种西方的眼光,有固定视点,画得准形象特征,看得见光影色彩。这需要重新认识并思考对景实写的方法和意义。

著名画家张丽华应邀参展“丹青追梦 水墨本色——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个人云展览”

早春的山坡

有些写生者是这样的,约一帮人到某地拉一个“某某写生团”的横幅,照一张照片,再分散开来照几个人的写生画面,然后在微信微博上发出(当然,先后顺序是有讲究的,不能乱来),几天后,再发几张写生的画,任务完成。写生变成一种作秀或仪式。这个我这里不说。

著名画家张丽华应邀参展“丹青追梦 水墨本色——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个人云展览”

雾中小菜畦

动脑筋的写生者心里是有很多矛盾的,就是对传统的态度,许多程式化很强的山水符号,用不用?用多少?西式眼光观察所得的东西取多少?传统不用不行,不用的话,画面像一张外国人画的“中国画”;用得太多,就又返回古画的原点,名曰“写生”,实则对着实景再造古画;而加进许多“写生”的成分,现代画家脑中那些西方绘画基础的训练,由这个眼光看自然,看到的东西还是与传统“犯冲”的,得到的是一张不伦不类的“伪照片”!

著名画家张丽华应邀参展“丹青追梦 水墨本色——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个人云展览”

荣成小桥村即景

没有哈姆雷特那般严肃的诘问:活着,还是不活?生存,还是毁灭!画画没那么沉重,我只说:山水,还是风景?谨需要一层层剥茧抽丝略作思考。

著名画家张丽华应邀参展“丹青追梦 水墨本色——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个人云展览”

小桥村标致的海草房

构图。是不是有中国画的“三远”,全看作者站立的写生位置,古画中的“三远”,更多是假设的位置,毋宁说“心眼”“天目”对自然的宏观把控,而非“看到”。“张绡素以远映”,这张“绡素”就像是横亘在画者与自然之间的“玻璃板”,透过看去就成了“透视”,而且是严格的“焦点透视”,那种因为西画有了透视的概念,唯恐中国画没有而怕人家笑话的学者们,给自己定了一个“平行透视”“散点透视”的词儿,实际上不是“透视”,是“透不过视不见”的!因为即使是航拍,也拍不出《清明上河图》中所谓的“透视”效果,如有能力把现实景物平面化画出,全是一种“处理”,说到底是造型的位置“搬弄”,是尺幅中位置的“布陈置势”,就是我们渐渐习惯了的“布局”“构图”“构成”。

著名画家张丽华应邀参展“丹青追梦 水墨本色——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个人云展览”

峨庄柳花村

由透视决定构图的层次。中国画只画一层 ,层次一多就乱,因为鄙视色彩。笔墨的虚实表现力是有限度的,色彩的冷暖、灰纯、虚实、浓淡可以更多地表现层次。所以,不得不依赖“三远”的原理布置画面,不是看实景,是“经营位置”。

著名画家张丽华应邀参展“丹青追梦 水墨本色——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个人云展览”

雨中

构图一部分原理依靠对透视的理解,一部分尊重现实看到的实景。现实中景物与理想中的山水总是有距离的,需要大幅度地取舍才能入画,其实古人画中的“胸有丘壑”和“搜尽奇峰打草稿”是很聪明的,如果一味立足于一点观照,无论如何也无法取得满意的画面。古画是一种对自然的综合(更甚者,是一种臆造)。现实写生也应大刀阔斧地概括、取舍、移景。

著名画家张丽华应邀参展“丹青追梦 水墨本色——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个人云展览”

一个有一百多条南瓜的小院

造型。写生的造型与真正的“造型”是不一样的,写生的形是“抄形”,实物的个性、生动性、唯一性容不得再去草率粗略地“臆造”。已经面对实物了,有时“照抄”尚且不能记录、传达生活质感、氛围之万一,为什么还要去“造”?原来,“造”可信马由缰,“写”“抄”未免拘谨认真;“造”可借鉴古人别人,“写”“抄”只能依靠自己尊重自然;“造”可以名曰“写意”而堵住旁人的诟病,“写”“抄”只能从眼前的真实感受中总结出令人信服的自圆其说的理论和结果。诚实而真实地记录,就不得不牺牲一些惯常的造型习气,来俯就眼前富有个性的形象,画也会有看头。已经在对物写生了,仍是在复制脑中临摹的残存,这样的画是很多的!但是——写生太难了,有时自己看着都“不像画”,在“抄”与“造”之间的取舍,像一场与自己的“化身”吵架般纠结,始终萦绕在一张画从取景到完成的过程,持续到一次写生活动的结束,甚至事后拿出来再看一眼,仍旧能感受到纠结与折磨的回味。我才知道古人的写生实则是动了大手术的。他们避开了现实中最难处理最难入画的所有纠结,或者化解了所有难看的病疴,只取优美的易于处理的物相入画。现实总是现实,不如意处都不拿来入画。

著名画家张丽华应邀参展“丹青追梦 水墨本色——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个人云展览”

土泉村的泉

其实一旦坐下来对物实写,最难的也是对收入画面的景物的取舍问题。山水尚且好办,毕竟有传统的办法可资借鉴,纷乱的农家院,直线条的城市楼房令画家头疼;传统中绝无仅有(可见古代画家相当一段时间并不直接写生),又不能对生动繁杂的现实生活细节视而不见。许多杂乱无章的物件是生活合理性的体现,它的纷乱繁杂都有其合理性,全部清理得井井有条,就失去写生之“生意”,而悉数收入画中则导致乱象丛生,笔法陷入“事务性”描述,一筹莫展,灵性全无;传统中国画笔墨无能为力。很多现实中的物象对于中国画是没有“笔法”可借鉴的,说明古人有很多未画过的东西,未描述过的场景,也有未表达过的情绪情感,更有未揭示的思想、精神。于是,虽为我们的借鉴失去参照,却为我们的努力提供了广大的探索空间,古画余留的空白太多,需要写生者触景生情,随机应变,描绘新的物象,根据新的造型,创造新的笔法。

著名画家张丽华应邀参展“丹青追梦 水墨本色——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个人云展览”

土泉村石桥

笔法。传统绘画中有“以松写恭,以恭写松”的折衷办法,即用恭敬的笔法去对待松散的现实,如树、石的符号化;以灵动的笔法去画过于严谨僵直的东西,如把房子画歪,一般不去画笔直的树干、道路、桥梁等;折衷心态逼出了一个“界画”,以规尺去画直线条的建筑,相对于现代建筑,“界画”中的宫室墙闱仍然是有变化的。这是笔法的协调问题,最难的是笔法的、精神性问题,看似笔法,实则是主题,就像不能以秦腔的笔法表现《红楼梦》,形式也是内容。现代山水画的笔法,是从元代开始就放松的笔法,早已不同于宋画,最大的区别多由生宣纸引起,生宣纸灵敏地留住了毛笔的水墨痕迹,以及用笔的姿态、速度、压力,生宣纸的墨法笔法以五十年代提倡写生始至今,属于同一个系列,正在探索中。现在看那批写生,虽幼稚,但已初见锋芒,画面有不可遏止的锐气,与今人“蹭”风景,染墨法的“做”不可同日而语。城市乡村、南国北疆、高山大漠、山石与黄土高坡、自然景与人工景,总不能用同一种笔法去对待之。否则对笔法的“态度”是有问题的,比如我看黄宾虹的画,无论什么山石全用一种笔法,即使“写生”了,构图还是“四王”,房子仍是古画中搬来的房子,这个写生是无意义的。面对古人从未表现过的景致,如何提取笔法,如何使生疏变得隽永;熟练驾驭后如何使笔法参与思想性的塑造,使笔法变成“技巧”,不说挤进美术史,总得看上去有一定学术性吧,这是短时间内,凭少数人一己之力难以解决的。

著名画家张丽华应邀参展“丹青追梦 水墨本色——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个人云展览”

山楂林

笔法常常与“笔墨”意思相近,如能在短时间内“折腾”出尽可能多的笔法墨法,说明手上功夫厉害。应根据新的工具材料变幻出多变的笔墨样式,只用勾线是缺少办法的表现,一种物象有无数种笔法表现,就看自己掌握多少办法,而且能让这些办法“押韵”,而不是技法的堆积与炫耀。

著名画家张丽华应邀参展“丹青追梦 水墨本色——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个人云展览”

土泉村后山

色彩。中国画最弱的就是色彩,虽然早先绘画自诩为“丹青”,那只是一种文雅的称谓,或者挑选了冷暖两极色的代指。中国画从未解决色彩这一关。“六法”中的“随类赋彩”被后人一再猜度,原意本就十分模糊,再做学术性解读更离题太远,在今人看来,这四个字几乎没什么用处。翻检画论,关于色彩的论述很少,仅有的几个字,像诗一般抒情,对画家如坠五里雾中。“春山艳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洗,冬山惨淡而如睡。”只是“诗”,不是“画论”。面对风景坐下来观察,除去形,即是色,如此繁盛的色“类”,让画家如何去“随”?我没查到中国画关于色彩的论述,有的只是“敷色”技巧或对颜料施加的经验,并无色彩规律的总结和特殊体验,甚至怀疑有没有色彩“体系”。但凡谈及色彩,总是把壁画、年画、工艺等一起拉进来说事,宋以后,文人们相信“五色令人目眩”“墨足不求颜色似”“运墨而五色具”“水墨为上”,把色彩彻底摈弃了。就山水而言,青绿或者浅绛是非常懒惰的一种行为,只要写生,皆不实用。加上中国写意画以白为底,以墨为质,不能涂满,中间给色彩留得空间很小,所以画家常常在矛盾中使用色彩。再加上中国画颜料品级很少,纯色不够,谈起来有很多麻烦,用起来更不自信。写生看到的形形色色,只能以写生色彩和由写生色彩衍化而来的装饰性色彩来应对。装饰色彩为主观色彩,既是主观,便有很强的个人意志,这个依据是什么,全看画家个人的“先天性”色彩教育。旧时画家接触民间绘画多,西方绘画少,色彩多传统或民间味;现在多数画家有美术院校教育的根基,探索中会以西式色彩眼光看物象,看画面。然而,现在很多美术院校的中国画专业招生不考色彩,而以书法代替,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怎么可以互相代替?入校后的素描,在批判“苏式”素描观念中进行,连带着也等于抽空了色彩;分科后,西画老师不再担任国画基础课或减少色彩课分量,使得色彩理解与掌握的后劲越来越弱。写生面对的首先是如何对待真实物象的色彩,又如何把色彩艺术化提纯变为主观性色彩,这种能力被架空,该怎么办呢?即使是具备一定色彩知识的人,在实际写生中,也面临着怎样运用已经积累的西画式色彩知识与眼前的实物,与脑中的中国画规矩如何寻求平衡的问题,这三个东西的争斗何时了断?

剪不断,理还乱。

著名画家张丽华应邀参展“丹青追梦 水墨本色——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个人云展览”

一九五八年四月建的桥

我的写生无异于再上“景阳冈”,以上想法仍在作祟,在打架,就画成了一些这样的画:眼前的景不是古画中的哪一张的寻找再现,有时可能是异域的景,我坐在固定的位置上无法“三远”,只能“焦点”,面对的取向古人没有画过,也舍不得改变;不一定画歪斜的古代房子,不一定要画成古画中的树,应画一画眼前叫得出名字的“这一棵树”,看有些人画什么地方的树都用一种树形符号来应对,觉得意思不大。可以取舍、加工、提炼,但这种臆造的成分越少越好。笔法也许用的是素描速写线描的积累,尤其是在画异域景致的时候,浑不能把异域景物都画成“宋画”吧!速写的线较中国画的线描有很大的随意性,可以抛去书法线的讲究,专注于物象的即时启发,只要注意行笔慢一点,不要率性地刷、扫。速写的线轻松随意没有负担,反而能传达现实感受。如此动人的色彩,也要尊重事实,尽量用色彩表现现场气氛,注意用笔的姿态,不要邋遢地按下,不要稀溏;无论灰纯,尽量饱和,注意与墨线墨色的关系。不要过多修改,更不能指望厚涂覆盖。但,说着容易,做起来难。

著名画家张丽华应邀参展“丹青追梦 水墨本色——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个人云展览”

土泉村小景

鉴于此,我想画一点不是山水画的风景,因为现实物象的样貌及组合与传统的不一样了,与五十年代的心态、眼光和笔法也有了很大区别,至少人的观点、胃口都已变化,如何让写生的笔法更接近物象,更优美地表达这种组合的天然合理性,更准确地传达出即时即地的特殊感受,是要在写生过程中不断打破陈规旧俗,重新寻找语言的。我要画不是构图的构图,我觉得把天然状态的取向组合,用人们总结的所谓构图法则去套,实在太委屈了,天然与自然、矫饰主义与自然主义之间的分寸还是很难拿捏的。

著名画家张丽华应邀参展“丹青追梦 水墨本色——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个人云展览”

土泉村写生

画面的整体气象,很可能像一张不伦不类的风景画,也无妨,随着时间的积累,写生经验的丰富,自会找到一条比较完善的方法,形成一定面貌,改掉一些大家都不能容忍的毛病,形成一个自圆其说的画面,这不是山水,至多算是风景吧。张丽华

著名画家张丽华应邀参展“丹青追梦 水墨本色——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个人云展览”

秋景

著名画家张丽华应邀参展“丹青追梦 水墨本色——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个人云展览”

山崖为路

著名画家张丽华应邀参展“丹青追梦 水墨本色——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个人云展览”

淄川峨庄东峪桥头

著名画家张丽华应邀参展“丹青追梦 水墨本色——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个人云展览”

独自营生

著名画家张丽华应邀参展“丹青追梦 水墨本色——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个人云展览”

如花的山坡

著名画家张丽华应邀参展“丹青追梦 水墨本色——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个人云展览”

独居人家

著名画家张丽华应邀参展“丹青追梦 水墨本色——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个人云展览”

寂静的土泉村

著名画家张丽华应邀参展“丹青追梦 水墨本色——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个人云展览”

土泉残屋

著名画家张丽华应邀参展“丹青追梦 水墨本色——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个人云展览”

土泉村正午

著名画家张丽华应邀参展“丹青追梦 水墨本色——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个人云展览”

土泉村羊栏

著名画家张丽华应邀参展“丹青追梦 水墨本色——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个人云展览”

顽强的小石桥

著名画家张丽华应邀参展“丹青追梦 水墨本色——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个人云展览”

土泉路边一处断崖

著名画家张丽华应邀参展“丹青追梦 水墨本色——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个人云展览”

百年好合人家

画家简介

著名画家张丽华应邀参展“丹青追梦 水墨本色——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个人云展览”

张丽华,山东艺术学院中国画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画院院聘画师。中国画《瑞雪》获第六届全国美展优秀奖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四回举办《灼灼其华——张丽华人物画研究展》。泉城路《老残听曲》等壁画、雕塑设计稿多种。论文80余篇发表于国家级专业报刊;由人民美术出版社等出版画集、专著48种。

[ 责任编辑: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