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海报
10月11日至13日,由《中国美术报》社主办的“问心朝山——郭文杰山水画作品展”在《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举办。展览展出了青年画家郭文杰近年所作山水画作品70余件。本次展览由山东省美术家协会、李可染画院青年画院提供学术支持,由中科投资有限公司、江海汇(山东)控股集团承办,《艺术追踪》杂志、《美术天地》杂志协办。
展览现场
郭文杰,1983年生于山东淄博,美术学博士在读。师从卢禹舜、张伟平、孔令伟等诸先生。为李可染画院青年画院画家。本次展览为郭文杰在北京举办的第一个个展,展出的作品大多为其近年来的写生小品。谈及本次展览的主题“问心朝山”,郭文杰介绍到,“问心朝山”四字是其在泰山写生时偶然所遇,引发其对人生和创作的许多思考。所谓“问心”即是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过程中要通过自身内心平衡达到天地人三者合一和物我两忘的一种状态。“此次展览是我自己的一种内心的思考,也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向大家学习、向大家问道。”
展览现场
据悉,“问心朝山·郭文杰山水画作品展研讨会”同期举办。研讨会由本次展览学术主持、《中国美术报》社长兼总编辑王平主持,王镛、陈履生、尚辉、郑工、李一、高天民、华天雪、杨维民、陈明、于洋、金新、杜浩、吴晓平、武铁军等专家学者围绕着本次展览和郭文杰近年来的创作情况展开评说和讨论,并对郭文杰未来的创作寄予了厚望。
研讨会现场
展览众家谈
卢禹舜(中国国家画院院长):郭文杰是一位尊重传统、热爱传统、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有着深入研究学习和把握的画家。除了深研作品本身的思想内涵、文化内涵以外,郭文杰还就最具中华民族文化形象性标志的中国画的形式语言技能、技巧做了非常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有较为深入的认识,这使得他的作品有思想内涵、有精神高度,所以看他的作品能够深入进去、能够让我们停顿下来,能够耐心地细致地认真地去品味、去品读,这是文杰作品很具有个性特征的一面。同时文杰还是一位热爱生活、拥抱自然的画家,他始终跟生活联系得非常紧密,所以他的作品不空洞、有内容、有生活现实、有具体的鲜活的生命感,能感染人和打动人。
嘉宾观展
张伟平(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十余年前,在西方绘画的视觉理念日益扰乱中国画发展方向的节点上,郭文杰来到了我的研究生班,浸泡在研习传统绘画技法的环境当中。如今,当中国画坛的风气又渐渐地回转时,他对传统经典法式的掌握在同代人当中已属佼佼者。观郭文杰近期之作,画面意境优雅,既有森严法式,又融入了依靠内养笔墨丘壑取到的自然灵气——显示出作者长期学习、尊重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这种根植于民族文化沃土,围绕中国山水画的核心价值观来治学的态度正是当代画家应该具备的。我相信郭文杰这一借传统之力、显时代精神的画风将大有可为。
孔令伟(中国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文杰的山水,总是洋溢着淡淡的诗意,面对他的作品,我脑海中浮现的是谢灵运的诗句“石浅水潺湲,日落山照曜”,在潺潺的流水中,石块若隐若现,山体上映着落日的余晖。荒山野林中,草木的色彩鲜明润泽……绘画绝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的问题,它是和内心世界的感受能力联系在一起。对丰富的自然细节的描绘,把山水视为安顿人的性情、灵魂和生命的所在,这正是文杰的山水画带给我们的直观感受。
何加林(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原馆长):郭文杰是一位在传统山水画创作上下了真功夫的青年艺术家,在他的作品中能够看到可游可居的山水意境,典雅幽静,可以看到一种文心所在。相信这个展览一定是一个有意思的、为观众所赞赏的展览。祝贺展览圆满成功!
嘉宾观展
李庚(李可染画院院长):郭文杰的展览让我看了以后非常的吃惊,文杰的画非常精致,让我一方面看到了他对古代绘画的解读能力,同时也看到了他对写生的观照。文杰的写生是从心出发,而不是仅停留在眼的阶段,都是内心的流露,所以文杰的作品画中有景、山水有情,这也正贴合了此次展览的主题。
王平(《中国美术报》社长兼总编辑):文杰是一位年轻人,初看文杰的作品倒是一副旧模样,但是真正仔细来看,这些看似传统的作品其实大多都是文杰对于生活的一些感受和思考。作为当代的传统主义者,文杰以吸收了中国传统的精华来表达现代人的感受,这也是传统中国画当代性转化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我们大谈创新的时候,像文杰这样重视和深入传统的年轻人,更值得我们关注。
陈履生(中国国家博物馆原副馆长):虽然文杰很年轻,但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来他在宋元绘画上下过很深功夫,他取法宋元、兼收明法,同明代沈周、文徵明的路子类似。所以文杰的写生作品不同于当下的大多数艺术家的作品,很完整!尤其他的小幅作品,静雅、轻松,可以让人慢慢看、慢慢品。
嘉宾观展
王镛(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郭文杰的文化修养,包括古典画论、技法等都比较全面。我更喜欢他的一批纯水墨的小品,尤其是蒙山写生系列,应该说他的笔墨达到了比较成熟的境地,虚实关系处理得非常微妙,我相信这是他长期积累修养的结果。郭文杰路子是正的,从传统出新,是中国画现代转化的一个重要的路径。期待他未来能够取得很大的成就。雏凤清于老凤声!
尚辉(《美术》杂志社长兼主编):中国画不是完全视觉观看的艺术,而是内观的一种艺术。但20世纪以来的中西融合,就是想将中国画的内观变成一个观看,所以大多变革着重在笔墨之外的边缘地带。今天中国画也有很多人是笔墨式的风景,失掉了中国画的内在审美内核。看到郭文杰的作品还是非常高兴,郭文杰的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有墨气,像中国画,有静雅之气。希望文杰在此后的创作学习过程中不要把它丢掉。
嘉宾观展
郑工(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在展厅里看到作者自序的时候,我就停住脚步被吸引了。文字简洁、沉静,思维也很贯通,气息沉静,这在现在的年轻人当中是不多见的。当我再转到他的画上来的时候也是贯通的,画里面也是一种笔墨的纯净之气,令人欣赏。此次展出的作品多为郭文杰的写生小品,通过几张作品的对比,我觉得他的视野被慢慢打开了,观看的视角也逐渐从写生的状态中脱离出来了,进入到了宏观把握的状态。
李一(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研究员):展览给我最强烈的感受是有一股朝气,看到“80后”老乡画出这么好的作品,非常高兴。因为这批写生作品中状物的对象以泰山和蒙山居多,都是我非常熟悉的地方,但是看了文杰的画,让我有一种想回去画画、回去写生的欲望。当下画泰山、蒙山的人很多,但是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解读,郭文杰的作品表现出了这种清凉静气,很独特。尤其他做的小品画,赏心悦目、可居可游,这种迹象非常好,很难得。
高天民(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所副所长):文杰的作品首先给我的印象就是取法高,从他的这个作品之中,我们能够明显地感受到他有很正宗的宋元传承,而且他现在对于宋元的理解已经成为他自己的一种语言方式了。其次,文杰作品主要是重墨法,重墨法的优点在于韵味和意境。第三个突出印象是文杰的作品是“中得心源”后的自然流淌,不论他强调传统的气息,还是强调写生,他的作品都浑然一体。
华天雪(中国艺术家研究院研究员):第一次看到文杰的画扑面而来的是一种传统的格调和气息。文杰虽然是北方人,但是他的山水画的脉络显然是受江浙山水画传统比较深的影响,能看得出来文杰在临摹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尤其对宋代绘画的笔法、墨法、皴法乃至章法都有相当的领会。
吴洪亮(北京画院院长):文杰的山水从宋人中取法、在写生中取法,他在山川景致之中以平和之心运笔,找寻自己的艺术趣味,作品尺幅不大,不追求大山大水大气魄,也不求一角半边的固有形态,却以入山寻心的气韵令作品弥漫出了广阔的情愫和趣味。文杰作品用墨不重 ,却在小心地把握和收敛拿捏下,显示出独特意趣,使我们在他的作品前不得不驻足慢观、细读。在互联网的时代画还能如何画?当代山水画家内心桃花源到底要如何画出来?我想文杰给了我们一个答案。
杨维民(策展人):郭文杰一方面在踏踏实实来向传统去发问,与此同时他也在同时代的南北大家中积极探寻一种力量,我以为这就是文杰的聪明之处。从传统中吸取源源不尽的力量,最后跳出三界之外,形成自己的调式。相信文杰一定能成功。
陈明(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所副所长):郭文杰的作品总体而言格调高,笔墨语言扎实、技巧全面,从他使用的材料来看,他对水墨的控制力强。文杰写生作品尤其精彩,语言气息非常雅致细微,很生动,体现出了他多年的积累。毋庸置疑,文杰的创作道路是正统的、纯正的,我想这也是他可以走下去的一个重要原因。
嘉宾观展
于洋(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画学研究部主任):看到文杰的作品,清秀之气扑面而来,这种清气实际上也是挺难得的,因为真正要把清气透射出来是要见性情的。看了他的画,我就不自主想到龚贤。龚贤的《柴丈画说》提到“笔法要古,墨气要厚,邱壑要稳,气韵要浑”,文杰的作品便有这样的追求。文杰在同代艺术家里面是相对出色的,希望文杰能早日把自己的风格更加地巩固,形成自己的面貌。
王跃奎(中国国家画院山水画所副所长、青年艺术中心主任) :文杰作品文静闲雅,如沐春风。笔清墨润,语言娴熟。精心经营位置,极具构成感,节奏丰富,耐人寻味。造境清奇,不温不火,淡泊宁静,涵养性情。优雅如斯,画如其人也。
金新(《中国美术报》副社长、副总编辑):我想用三个字来表达我的感受:“诚”“清”“明”。首先,文杰对传统、自然和艺术发自肺腑的赤诚、敬畏和热爱,是他创作最有力的内驱,也是他艺术的底色;其次,他对儒释道包括新儒学、王阳明心学的研习和吸收,使他在以艺“修心”“格物致知”“破除我执”的道路上,比同龄艺术家走得更通透、澄明,也将更有后劲儿;第三,由于有“诚”和“明”,他的作品清气怡人,传统意味浓但与当代人“不隔”,可以直通性灵。另外,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守护也让我看到了中国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希望。
杜浩(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副馆长):文杰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有文心,的确,在之后的交往中,听他讲了很多他对传统国学的思考和追求。从他的画面中也感受到了古雅气息,这与他内心的追求是一致的。希望文杰沿着这条路子继续往前走,用他的文心、用他传统的经典笔墨,追上与他同姓的宋代的郭熙大师。
嘉宾观展
张宜(山东省美术家协会驻会常务副主席):文杰是受齐鲁文化滋养、在齐鲁大地上浸润的,卓有成就的当代中青年山水画家。他的作品给我的感觉就如同本人给我们的印象一样文质彬彬、温文尔雅,作品充满静气和净气,给我们的视觉和心灵带来舒缓,让我们在他的作品中寻得安栖之所。
吴晓平(中科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我在艺术方面是外行,但是我很喜欢文杰的画,我是一个性格急躁的人,但我能静静地看文杰的画半个小时以上,而且我能从他的画里看到其深处的内涵、看到画的魂。希望文杰喜欢自己做的事情,继续保持他的风格。
武铁军(青岛市政府原市长助理、青岛市德国研究会会长):文杰给我的印象是沉稳、持重、寡言,心很静,他对待朋友非常的真诚。平日文杰除了潜心作画以外,还读了很多的书,其中我知道他在读一些日本稻盛和夫先生的书,他领会了稻盛的精髓——利他,所以他用利他之心在潜心的做他自己,以心作画,所以取得了比较好的成就。希望文杰能够在以后的道路上,一步一步地走稳走好,向文杰表示祝贺!
部分展出作品
《问心朝山》35cm×76cm2021年
《廻马岭》46cm×44cm 2021年
《耦园写生》51cm×37cm 2021年
《妙观》51cm×31cm 2021年
《照破山河万朵》30cm×51cm 2021年
《林下清风》46cm×30cm 2020年
《蒙山写生》37cm×51cm 2021年
《鼋头渚写生》51cm×37cm 2021年
《水流花开》36cm×27cm 2021年
《泰山红门宫》 44cm×35cm 2021年
《国清寺写生》44cm×35cm 2021年
《是非名利浑如梦》51cm×46cm 2021年
《永嘉林坑写生》44cm×44cm 2017年
《日暮怀此山》51cm×37cm 2021年
《山雨》51cm×37cm 2021年
《禅房花木深》54cm×39cm 2021年
《把酒对南山》70cm×78cm 2021年
《问道》68cm×78cm 2021年
《经典》59cm×200cm 2021年
《课青绿山水》49cm×42cm 2019年
《山间明月》31cm×210cm 2021年
画家简介
郭文杰,1983年生于山东淄博。美术学博士在读。先后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师从张伟平、孔令伟、卢禹舜等诸先生。现居北京,为李可染画院青年画院画家。
画画之余,留心于美术史论方面的研读。文章有:《欧阳询祖籍考》(《淄博史志》)、《我读马远<西园雅集图》、《李郭画派研究》、《南宋绘画中的山水园林》、《我画园林的几点体会》(发表于《美术观察》)、《魂牵梦萦--周村古商城写生纪实》等。作品多次参加全国性展览并有获奖,并为个人及美术馆的等机构收藏。作品在《读者》、《美术天地》、《美术报》、《画讯》《美术观察》等刊物发表.出版有《临渊阁画辑》、《梦入江南烟水路》、《叠心集》、《丘园养素》、及合集《美术新青年》(《美术报》主办)《敦朴中和—卢禹舜、张伟平、李岗、杨子江、郭文杰山水画作品集》(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正受正行—张伟平、林海钟山水画教学实践作品集(中国美术学院主办)》(中国艺术出版社出版)师生作品集等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