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审美的终极意义上,画家笔下的一方天地,应是心灵的万里长空。在欣赏张宜中国画的过程中,我们会看到笔墨的气势和力量,会体会到形象的洒脱和奔放,也会感受到画面的激情张扬。其实,所有这些感悟,在本质上都指向其作品所传达的生命力量和生命气场。在他的画中,一切都生生不息,万物都涌动着活力,洋溢着生命的动感。他对生命意义的传达,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悟,是一种对生命自身的观照。这种对天地万物返璞归真、直指心灵的表达,表现出一种深沉的意境之美。石涛说:“夫画者,从于心者也。”因此,通过作画无限接近内心的本真,自由观照生命体验,这就是中国画的境界。
张宜《松下弈棋图》69cm×138cm 2021年
一幅中国画,只有给人带来心灵的涤荡,才会让人感受到其中的欢畅。我们常常惊叹于艺术之妙,所以也总在追问:中国画的价值到底是什么?从哲学的本原来看,它的价值和意义就在于其所传达的生命精神。古往今来,一切画家笔下万物的根本不同,就在于其图式形象所折射出的生命情感和人生感怀的差异。在张宜的中国画中,我们体会到了内心的温暖与感动,这是因为这些作品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心灵触动,让我们体会到了气度深沉、心灵静穆的生命之思。通过他的中国画,我们能深切体会到天地与心灵的交响,能真切领悟到生命自由的真正含义。可以说,心性的妙悟,心有灵犀的感动,这才是领悟中国画的最好方式。假如我们能够由画知心,能够透过画面去读懂张宜的精神世界,也便有了自我感悟的欢欣,也就抵达了中国画的彼岸。
张宜《风尘三尺剑》138cm×34cm 2021年
一棵古松风骨遒劲,一执杖老者静立树下,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这是张宜作品常见的素材。画中老者朴拙旷达,老树挺拔劲健,他用粗笔一挥,画出了自由粗犷的情怀和宁静深沉的生命气场。其画多是一人一树,一切简之又简,一切散淡天然,一切回归到生命最初的真实。在这里,天地虽然寂寞,但使画家远离了尘世的纷扰,可以用心感受生命的自由。画中老树、老者与山石,一切求其浑厚苍古,一切尽显朴拙苍劲。他通过墨色的干湿和浓淡变化,使墨之酣畅与苍润形成丰富多变的效果,营造了一种纯净朴素的情感氛围,凸显出生命的深沉,隐含着一种淡然与宁静的内在力量,这就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生命境界。在这个寂静的世界中,这种简朴、纯净、纯粹的朴素之美,传达出一种空灵而又孤寂的意境。在他的画中,笔墨随心而走,线条老辣,墨色浑厚,行笔偶有飞白,人物气质跃然纸上。这些老者有几分神情的庄重和深沉,但更有一种精神的淡然与洒脱。他们好像在沉思人生的意义,又像是进入了静默修行的状态;他们仿佛在和自己的心灵进行对话,又像是在静心享受这难得的孤独和自由。这些老者静立自然,不知何来与何往,只是天地空间中的自然存在。他们从容阅尽春秋,参悟心路历程,这种对生命状态的深刻表现,以直指心性、静立顿悟的内心感受,传达出一种强大的生命气场,也营造出纯粹而深邃的意境氛围。其实,深沉和纯粹才是生命的本质,当我们心灵的深沉之思达到了极点,就复归了生命的本原。唯有心归自然,和天地对话,才能在自由超然的心境中,体悟到生命的终极意义。张宜画中这种庄重肃穆的情感,如同静水深流,虽不见波涛汹涌,却总能激荡人心。他沉浸在这片沉静肃穆、充满灵性的天地中,在自由观照本心的过程中,达到了平淡深沉的境界。这种静穆的心灵观照,使我们在看画的过程中如仰观满天星斗,永远具有一种幽静而深邃的心灵体验。
张宜《板桥诗意图》138cm×69cm 2021年
显然,以画家的眼光来看待世界,中国画就是一个画家心灵与天地互映的精神空间,画家笔下万物就是其生命和心灵的回荡。画家用心去感悟生命,借助中国画的意境,传达出自己的生命体验,表现出内在心灵的图景,从而安顿自我心灵,抚慰生命旅程,找寻心灵的栖居之所。生命是运动的,自然天地生生不息。画家要表现出生命的动感,使万物具有生机和活力。因此,画家要把深沉的生命情怀与形象的动感洒脱相融合,才能在动静相宜之中传达出简淡朴素的生命境界。张宜的笔墨个性张扬,线条的粗细、刚柔和曲直气韵自然贯通。他十分注重挥洒自我性情,使画面物象异常鲜活和生动,这根源于他人格的豁达、真实。他笔下的禅僧、罗汉等人物,往往不拘法度,多为披头散发,玩世不恭又自然狂放,仿佛在嬉笑怒骂,又好似狂诞不经。这些形象放浪形骸,仰天长啸,看似不能心平气和,然其激情张扬,意气风发,逍遥自在如高人远来,奔走于人世,自由徜徉天地间。这种极度洒脱的至真性情,心灵无拘无束,性情自由自在,折射出的是画家旷达的胸怀。张宜作画用笔有节奏,用墨有韵律,他用笔侧锋、中锋、逆锋交错使用,通过线条的粗细、轻重、缓急与顿挫,使画面形象生动,极有动势,具有一种内在的动感张力。为了表现出人物形象的动感与力量,他在作品的线条、墨色与构图等形式语言方面都着重营造出韵律,往往通过人物动态瞬间的笔墨表现,给人以极强的力量感。这种飞跃洒脱的外在动态和深沉静穆的内在生命观照,就是张宜中国画的境界。一般来说,画家只有把外向的激情凝聚为内敛的深沉情感,才能实现心灵的安顿。作为写意人物画来说,为了实现写意人物画减笔泼墨的表现,作画时须让心灵高度自由。唯有心态自由,下笔才能超越物象之形;唯有超越物象之形,精神气质才能蕴含其中。因此,宁静简淡作为一种境界,它是画家在物象之外获得的一种自由的心理状态,它必然会超越客观物象,走向画家内在心灵的自然和自由。张宜人物画中的老者,正是在这种虚静空旷的画面中,昂首天地之间,静立自然之中。画家将天地之空与人物内心之静相融合,由此传达出画面无穷的生命气象和力量。他在朴素、寂静、自由、大道至简的画面意境中,营造出内蕴无尽的意境空间。画中人物刹那间的顿悟和觉醒——关于生命的感悟直达了心灵深处,也深入自然万物的核心。
张宜《石涛诗意图》138cm×69cm 2021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这是唐人的诗境,也是张宜的画境。中国画以重现自然、重现本心、观照生命为终极关怀。在对自然的观照中,寂静空灵是一方净土,要静观万物,须超旷空灵,唯有空灵,才能一往情深,才能深入万物的核心。张宜的中国画,笔墨图式极简,形象洒脱大方,往往是笔墨一落纸,大气即已成。他的笔墨挥洒自如,利用速度和节奏使人物充满了动势和活力。在他的画中,静穆的内心观照,是一种精神超越的心境,是心灵自由的高歌吟唱。对于中国画来说,唯有画面空旷孤寂,方能使精神真正纯粹,唯有心灵静穆,才能抵达自我本心,才能对生命有透彻的体悟。所以,他追求的是心灵的安慰与精神的栖居。他的作品,也经常大量留白,在遥而无际的空灵中,寄托着无尽的情思。其实,中国画并不追求外在形式的完整,它的根本在于生命境界的超越。我们要体验中国画的内在精神,就必须依靠心的力量。所以,他在笔墨与留白之间,以激情涌动的内在情感张力,令我们感受到了生命气息的律动。苏轼说“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画面永恒的宁静,表现出瞬间即永恒的觉悟。只有内心闲静、精神自由,画家的心灵才能与外界融为一体,才会营造出含蓄灵动的艺术境界和生命灵气。张宜笔下万物的沉稳、古拙、自由和天真,是心灵的抒怀,是他追求的心灵安顿之所,这令观者也会有一种自然平淡的精神寄托。因此,通过作画呈现生命、体验生命和思考生命,这就是中国画的生命境界。
张宜《真文人》(指墨作品)139cm×70cm 2013年
中国画静穆与深沉,并不只是表现为画面空间空灵、朴素和寂静的情感氛围,其根本指向是画家生命的顿悟和心灵的自由。中国画追求的“物我两忘”“无我之境”的精神境界,指引中国画走向了灵动澄静的精神之境,走向了心灵的无限自由,走向了精神的自由超越。这种境界浑然天成而又直指本心;它若有若无而又天真烂漫;它自然平淡而又意境深远;它最为简单,却又最具哲理和内涵。这就是中国画的境界,这就是张宜中国画带给我们的心灵感受。(李峰,山东艺术学院副教授、青年美术评论家)
张宜《虎溪三笑》200cm×138cm 2015年
画家简介
张宜,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山东省美术家协会驻会常务副主席,山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并受聘为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培训中心研修班导师、山东大学艺术学院外聘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外聘硕士研究生导师,曲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外聘硕士研究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