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100年来中华民族由积贫、屈辱走向崛起、自强,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走向伟大的民族复兴之路。为牢记党的光荣历史,讴歌党的丰功伟绩,在喜迎建党百年之际,山东画院特推出《齐鲁丹青中的百年辉煌一一山东画院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百期经典作品网络展》,在山东画院官网和微信公众号上陆续立体推出百期山东省著名画家历年来描绘建党百年辉煌历程和祖国百年沧桑巨变的主题创作,展现画家们用翰墨华彩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风貌。这些跨越半个世纪的作品,既展示了党的光辉历程和新中国建设的辉煌篇章,也展现了山东中国画的发展历程、艺术家作品的动人风采,让我们共同在欣赏这些作品时,为伟大的党、伟大的祖国喝彩。
《新农村建设》张萍/刘东方/王丽丽
(山东美术重大历史题材作品展)
《新农村建设》局部之一
《新农村建设》局部之二
《新农村建设》局部之三
《新农村建设》局部之四
《新农村建设》局部之五
《新农村建设》局部之六
《新农村建设》局部之七
《新农村建设》局部之八
《新农村建设》局部之九
《新农村建设》局部之十
《新农村建设》局部之十一
/ 草图 /
《新农村建设》素描稿局部之一
《新农村建设》素描稿局部之二
《新农村建设》素描稿局部之三
《新农村建设》素描稿局部之四
《山东新农村建设》创作有感
《山东新农村建设》,是应2011年山东省财政厅、文化厅联合征集的“山东省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而专门构思、制作的,经过评委会的几次筛选最后入选。创作之初,主要考虑的是用什么样的绘画方法来支撑这一硕大的主题。这个主题既不是“事件”,也没有明确的“情节”。在大量翻阅相关新闻报道的基础上,得到了不少启示,逐渐清晰了对相关形象、场景和内容的理解,也激发出我创作灵感。
最先确定的是从四个角度入手:一是农村文化建设;二是以绿色环保为基础的新农业发展;三是农村公共设施建设与新农村生活质量的提高;四是画面的整体构成和审美效果。
一次偶然的机会应一位医生朋友的邀请去了山东邹平的一个乡镇,对当地医院的建设规模与技术条件、人才聚集和针对农村医疗特点的专用车辆的配备等有了深刻印象,所有这些颠覆了往日我对农村的印象……
基本构思确定后,我带领我的两位研究生刘东方、王莉莉,专程去了当时全国新农村建设的典型单位南山集团体验生活,那里的农民有宽敞的公寓、整齐干净的街道,漂亮的幼儿园、现代化的医院、养老院和各类公共文化设施与城市相比已经没有多大区别了。许多形象可以直接入画。在新农村,最有特点的还是各类新型的农业生产场地和设施。如蔬菜大棚、水产养殖场、农家乐经营院落等。我把所有这些形象概括为横线、竖线、曲线的交叉,团块、点面的组合关系,把各色各样的人物组成人流的横势,整体贯穿画面。在反复的调整中,逐步探索到让这些形象丰富画面的结构,形成整体。
作者:张萍和研究生合作者了毕业留念刘东方(右)王丽丽(左)
经过反复斟酌,画面最后内容形象为:1、文化站,2、幼儿园,3、敬老院,4、乡镇医院,5、农家乐经营,6、大棚蔬菜种植,7、水产养殖,8、农机作业队、运输队,9、村民运动会,10、农民书画大赛,11、农村大戏台与民间非遗展演,12、农民秧歌队与喜庆锣鼓队,13、新能源、太阳能展销会,14、节能家电展销会,15、社区生活服务设施建设……通过这些代表山东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典型事物、活动与景观,形象地表现当下山东农村欣欣向荣的发展面貌。为了表现这种新气象,特意选择了农村赶大集或逢重大节日的时间点,用人多热闹的大场面来容纳、铺陈这些事件,力求烘托出农民红红火火奔小康的生活与精神氛围。
我这件作品的创作是不断用“加法”的过程,不断有新事物、新形象吸引我、不断叠加新的内容与形象,工作量比预计翻倍增长,最终,画面尺寸为4米X 3米、人物男女老少700多人。我感到只有这样才能突出“山东新农村建设”的艺术效果。绘画手法,确定为以中国传统的白描艺术形式,以便于将丰富的形象、场景和人声鼎沸、热气腾腾的风俗画气氛用线表达出来。通过形象和内容体现主题,力求让观众可以像观看连环画一样来“读画”,一帧一帧地感受新农村的巨大变化和美好未来——既要体现时代感,又不能脱离农村生活特点;既要表达当下农村生活的气息,又要展现走向明天的信心,更要具有绘画的独特美感。(张萍)
张萍: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重彩画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女画家协会理事,山东女书画家协会副会长,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