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正文

凝聚大家,书写担当——著名书法家张仲亭以书法作品礼赞抗疫英雄

来源: 文化视界 2021-08-14 09:35:50
  著名书法家张仲亭先生,以自己擅长的书法方式为抗疫加油鼓劲,倾心助力,以书法字迹为载体,致敬前线抗疫英雄,体现了自己的一份在重要时代节点的可贵担当。

一场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神州,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以医务工作者为先锋的全国民众抗疫战线迅速形成,日夜奋战,取得可喜的显著战果。抗疫战一打响,我国文艺界也积极行动起来。著名书法家张仲亭先生,以自己擅长的书法方式为抗疫加油鼓劲,倾心助力,以书法字迹为载体,致敬前线抗疫英雄,体现了自己的一份在重要时代节点的可贵担当。

凝聚大家,书写担当——著名书法家张仲亭以书法作品礼赞抗疫英雄

凝聚大家,书写担当——著名书法家张仲亭以书法作品礼赞抗疫英雄

张仲亭先生从艺数十年来一直奉行着其为社会奉献、书写时代新声的从艺初心,他努力于书法艺道的深入探索,创造了其卓然秀立的书法之美,推动其诸体书法佳作频出,形成既有自我书家个性又有共性审美意识的雅正清新的书法风格。同时,他又以独具自我鲜明审美特色的书法艺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因其雅俗共赏的审美效应而成功地介入当代公共领域,成为群众眼熟能详的审美字迹,在书法与社会融通,与时代对接,与时俱进,反映时代,讴歌精神崇高之美等方面表现突出,可谓实现时代责任担当与书法审美功能之相谐同构,互为表里。可见,张仲亭先生的书法创作体现着一种积极入世的精神,是紧扣着时代节点而稳步推进的。远的不说,自2003年以来的抗击非典、2008年汶川地震、2010年玉树地震,再到当下的抗击疫情,张仲亭先生的身心、书法,无不积极参与到应对全社会重大突发事件之众志成城的抗救热潮,以及对援疆大学生、济南外来务工人员和其他弱势群体的救助氛围中。为此,他不仅自己创作了饱含深情、有温度的书法精品,而且组织、联络社会各界人士,创意发起相关的主题性展览、书法义卖、捐款赠物、现场慰问等许多有效的活动,身影忙碌,屡次献爱心,由此在自己的书法艺术征程上留下了许多感人的事迹。

凝聚大家,书写担当——著名书法家张仲亭以书法作品礼赞抗疫英雄

疫情以来,张仲亭先生密切关注着各种媒体关于抗疫进展的新闻报道,与各界友人通话了解更多情况,他为疫情迅猛蔓延之势而忧虑、揪心,为八方支援的热烈场景而欢欣,为疫情防控持续向好的状态而高兴,更为医务人员不惧艰危、挺身涉险的奋战精神所深深感动。感动之际,他开动笔墨,先后以行草、行楷字体,在大尺幅纸面上精心书写了《毛泽东七律二首·送瘟神》诗,淋漓酣畅,气脉一惯,清劲苍秀,有飞扬的神采,可品读这字里行间情感浓烈,带有敬意,是书写者在间接性在记录和讲述抗疫中的感人故事,礼赞抗疫前线的英雄们,呼吁和坚信“武汉加油,中国必胜”,迎接战疫后最美的春天,传递出正能量。通过在展览现场对书法审美字象的欣赏,观众能够明显地感受到这一点。

凝聚大家,书写担当——著名书法家张仲亭以书法作品礼赞抗疫英雄

凝聚大家,书写担当——著名书法家张仲亭以书法作品礼赞抗疫英雄

谈到这次抗击疫情,张仲亭先生说:“作为一个书法家,用书法形式反映对这场抗疫的感受和体会,就是说怎么样向党中央致敬?怎么样慰问第一线的战士们?我是个党员书法家,如果我在位的时候,我认为我就得请示,我也报名参加到这个活动中去。现在年龄也大了,我又退下来了,确实也不可能上前线了,那不上前线,宅在家里,就得做点事啊,于是我写了毛主席的诗词。六十二年前,江西那个血吸虫病,也很厉害啊,毛主席就写了《送瘟神》。这个《送瘟神》,体现了当时中央的态度,体现了送瘟神这个战役取得的成果,也体现了全国人民在党中央领导下抗击疫情的这个精神风貌和取得的战果。现在,冠状肺炎这个疫情出现了,出现以后呢,又形成一个全国很壮观的局面,这个壮观的局面到什么程度呢?真是全国一盘棋了。在整个疫情期间,我写了四种形式,得追求这个形式的完美,都下了不少功夫,这四张作品写完,我整整用了一个星期,写了不下四五遍,我才把感到满意的作品拿出来,其他那些我都全部作废。借此赞扬全国人民,特别是抗疫前线的英雄们的大无畏、不怕牺牲的精神,表达全国人民抗疫的决心。”

凝聚大家,书写担当——著名书法家张仲亭以书法作品礼赞抗疫英雄

凝聚大家,书写担当——著名书法家张仲亭以书法作品礼赞抗疫英雄

借助精湛的书法艺术,张仲亭先生向抗疫英雄们致敬,他也是以自己的艺术方式参与抗疫,宣传“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之崇高抗疫精神。他力行其爱心创作,体现出一个老党员、一位老书法家的大爱情怀和奉献精神!(上官爵文)

书法家简介

凝聚大家,书写担当——著名书法家张仲亭以书法作品礼赞抗疫英雄

张仲亭,1947年生,山东济南人。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五、六届理事、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济南市书法家协会主席、济南市政协委员。

[ 责任编辑: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