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通常见到的书画家们,总是独来独往,披头散发甚至离群索居,冷峻、傲岸、自大、孤独,难免有一些怪异之处,而丕昌兄恰恰并非如此。
丕昌兄出生于莱州,他的外公是当地很有名气的书法家,所以他学书很早,少年时便在外公、母亲的启蒙之下,从二王入手,遍临名贴。丕昌兄是名副其实的真草隶篆无所不精,成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那是实至名归。在我看来,丕昌兄的书法,虽然起于二王,但更近于宋四家苏轼的风格,所以,字里行间既有二王的飘逸和浪漫,更有苏轼的深厚与朴茂,在山东省知名书法家中属于翘楚之流,也是毫不夸张。
丕昌兄醉心于书法,他命运的改变其实也得益于书法。因为字写得好,他高中毕业后被留校任教,从中学教室到大学讲堂,始终在书法世界求索耕耘。得益于深厚的书法功底,丕昌兄的绘画,也是名副其实、自然而然的以书入画。梅兰竹菊是丕昌兄的拿手好戏,这中国绘画题材的四君子,我国人民自古至今对此情有独钟。梅兰竹菊的一撇一捺貌似简单,其实没有二三十年的功夫上不了台面。丕昌兄画竹,竹竿三根五根,竹叶落雁惊鸭,自由而飞动,出神而入化。至于兰草,则顺势而为,随风摇曳,生在深山幽谷,芳香扑面而来,雅洁之气,沁人心脾。其实,丕昌兄在山水画方面用力最深,无论是临摹还是写生,他都下足了功夫。还在曲师读书的时候,有一年暑假,丕昌兄和他的恩师杨硕先生一起,骑着自行车,出济南,登泰山,走蒙阴,最后到临沂,看山看水一路写生,收获良多,受益终生。我特别羡慕他的这种状态,穿梭在青山绿水之间,边看边画,既是写生,又像旅行,更是一段难忘的人生经历,多么惬意啊!多么潇洒啊!
师古人、师造化,是中国山水画家的一条铁律,丕昌兄当然也不能例外。他的山水画,元代学黄公望最多,明代则以沈周为最爱,对清代四王也多有涉猎。所以,丕昌兄的山水画,既有黄公望的高远旷达,又有沈周的恬淡淳朴。“望之俨然,即之也温”,这句话本来说的是君子的相貌,远看很庄重,近看却温和,用在丕昌兄的画上也十分妥帖。他的山水画,远看巍峨壮丽,近看亲切感人。但是,丕昌兄对自己的评价却很谦逊:路子走得还算正,师古人师造化,还要走很长的路。
丕昌兄站如松,行如风,见人面带三分笑,用一成不变的济南话和人打招呼。待人热情真诚,言必信,行必果。三十年来,他成为教授、院长,山东省美协理事等等,却依然不改可亲可敬的兄长之风。
成就斐然,著作等身,2014年光荣退休,他大可以坐享其成含饴弄孙颐养天年,让人不解的是,他放弃安逸,自费到北京荣宝斋书画院进修山水画。朋友不解,家人反对,他却义无反顾。更让人不解的是,到北京进修,交交朋友,见见世面,潇洒走一回也就罢了,他却像初出茅庐的学生一样,安心课堂,认真听讲,仔细笔记,一笔一划,一水一墨,构图造型,仿佛是从头学起,再来一次艺术世界的万里长征。2014年到2017年在北京学习期间,丕昌兄自己租房,自己做饭,自己打理衣食住行,踏踏实实地过起“穷学生”的苦日子,为了书画艺术,他心甘情愿的“吃二遍苦、受二茬罪”。这期间,他和同学们一起到全国各地写生,从北京周边起,太行山、华山、衡山、贺兰山,大江南北山山水水,留下了他们坚实而自信的足迹。丕昌兄说,北京的进修学习,又打开了一层眼界,开拓了一次心胸,把自己的艺术观念和修养提高了一个档次,由于他的专业成绩优异,2017年被荣宝斋画院的老师们推荐成了中国国家画院程大利先生的访问学者,并担任访学班班长。
2018年9月,丕昌兄的山水作品《黄岳松云》入选了荣宝斋画院和黄山市组织的全国百名画家画黄山的画展;2019年8月应邀参加了荣宝斋组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年、荣宝斋画院建院15年《中国书画名家作品展》;2018年,丕昌兄被中国人民大学聘为"中国人民艺术学院书画创作研修班导师″。
丕昌兄论学养,功力和才情目前都是书画创作的黄金期,但他每天除了书画创作之外,心中还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教育情怀,把传承传统文化,培养艺术人才为己任,把自己的一生投入到书画艺术之中,学之,教之,好之,乐之,在艺术道路上求索前行,终生不悔,义无反顾。(盖方鸣,齐鲁晚报资深记者)
画家简介
戴丕昌,号云峰山人。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书画创作研修班导师,山东大学品牌与传播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家画院程大利工作室访问学者,荣宝斋签约画家。山东省教学名师,山东美术家协会理事,山东教育书协副主席,山东管理学院原艺术学院院长,现任山东管理学院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