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鱼水情》岳海波
(纪念大众日报创刊美术作品展/搭挡——李兆虬岳海波大型美术题材创作展)
《军民鱼水情》局部之一
《军民鱼水情》局部之二
《军民鱼水情》局部之三
《军民鱼水情》局部之四
《军民鱼水情》局部之五
《军民鱼水情》局部之六
《军民鱼水情》局部之七
所有的人都笑了
——著名画家岳海波《军民鱼水情》创作访谈
“鱼水情”这一看似“老旧”的题材,已被无数画家用各种艺术手段表现过,而对于山东艺术学院教授、著名画家岳海波来说,在“铭记当年——大众日报主题绘画创作”活动中继续进行此类题材的发掘,依然是一种幸事和乐事。我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岳海波出身军旅之家,父亲是老地下党员,当年曾在根据地做过长期的统战工作,在老父亲的回忆录中,深情地记述了和老百姓互帮互爱的鱼水之情,这或许是岳海波钟情这一题材的渊源之一。
群众慰问行军中的八路军
群众热情招待过路的八路军伤员
“那时候党群、军民鱼水情深。有一次我父亲腿部受伤躲在山洞里,老百姓就用床板把他抬到家中养伤。听起来像电影情节,其实一点都不夸张,因为老百姓能体会到,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岳海波说,“我的奶奶被接到根据地后,获得了好人缘, 认了很多干儿子,解放后彼此一直有联系,我也得以不断地和他们一起‘重温’那些感人的岁月,对那个时代的人和事,越发感兴趣。”岳老师画过很多军事题材作品,其中就有著名的《留田突围》,他对沂蒙山更是十分熟悉和充满感情,而今日重新审视老区的山山水水,却有了另一番感悟。“在之前,我对大众日报创刊的历史并不熟悉,通过采风活动,才更加深入地体会到,在那个残酷的时代,在那个艰苦的地方,一份报纸得以存活是多么的不易,有无数生命为之牺牲,当然也有不朽的精神得以流传。大众日报的这次创作任务,我是欣然接受、用心去完成的。”
八路军深受老百姓爱戴,每到一地总是访贫问苦,为百姓干活挑水
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五连指战员“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虚心向贫下中农学习
长征时给红军带过路的老贫农张文发(左二),教战士打草鞋
让笑容在所有生命中绽放
在以往很多历史题材———尤其是军事题材绘画作品中,人物的表情往往凝重,或为强调历史沧桑感。但记者第一眼看到岳老师的这幅《军民鱼水情》时,却登时有了一种愉悦和放松的感觉——画面上,几乎每个人都在笑。“我得到了一个反映大众日报和群众关系的题目。这个‘鱼水情’和以往的军民作品有什么区别呢?我设计了一个在转移、或者刚刚转移到一个村的情节,有电台,有报纸,有机器,能反映出报社的特点。另外通过那些安静的小狗,抱孩子的老人,以及八路军女干部抱小孩的情节,来表现一种祥和欢快的气氛。大部分人脸上都带着笑,这在战争年代是十分难得的场面,更能表现当时报社与人民之间的融洽感情。”
当记者问到,画面中间的主人翁是否有具体身份时,岳老师说,没有,这是无数大众报人中的一个,长相朴实、表情亲切,就是他们铸成了传播战区信息并捍卫人民生命尊严的钢铁长城。
给八路军送水喝的一位老百姓,八路军对老百姓好,老百姓也支持八路军,军民鱼水情,军民一家亲
黄海前哨当地渔民见战士们在露天值勤,自动为解放军战士修建了坚实的哨所,定名为“军民团结哨”
鱼水情与朋友情
访谈中,岳老师不止一次提到李兆虬老师等一众朋友。“在创作的过程中,我得到了李兆虬、刘胜军和邓云这些朋友的帮助,互相提意见,一起修改,我们很享受这个过程。”
岳老师认为,个人认知的范围有局限,很多问题自己看不出来,而且容易拘泥于某一笔的技巧,无法从整体上打破僵局,因为“不舍得下手改”。李兆虬老师在帮忙改画的时候提到一个词“易子而食”,听起来挺吓人,不过确实是旁观者清,整体感也更好,更重要的是敢于突破。
部队官兵给孩子们讲连环画《雷锋》
1970年代军民联防
同样接到大众日报创作任务的李兆虬搜集了很多资料,这些资料就在朋友中间共享了,“不然作品也不会完成得这么顺利。”岳海波由衷地说。甚至那些笑脸,一开始的设想并不是这样的, 不过当李兆虬老师设计了一个笑的形象后,所有的人都笑了。
艺术的本质是想象力和创造力
岳海波画了很多军民题材的作品,他认为这个题材常画常新。“我比较喜欢一句话:尽可能脱离自己能掌控的安全地带。如果每次都在自己可掌控的‘安全地带’里,那提高的可能性就小了。多给自己制造一些难度,就更容易有新领悟。所以我每次画得都不太一样。”
至于这次作品的风格,岳老师认为还是比较传统,只是在技法上做了一些“泼汤”的处理,有一种概括的水墨气韵,用来显现历史感。“我和李兆虬老师都喜欢创新,除了国画外,对油画、版画也非常感兴趣。不过创新二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要投入很多的精力。”岳老师告诉记者,他正在研究综合材料艺术,一方面,作为山东艺术学院美术系教授,他开设了这个课程,另一方面,他是中国美术家协会综合材料绘画与美术作品保存修复委员会的委员,希望通过研究和掌握的东西,来培养一些这方面的人才。“其实画画最重要的是返璞归真,把自己当成一个孩子,不需要多高的技巧,只需要真诚。我设了一个选修课,任何人都可以来画,有的人根本就没学过画画,但画得很好。 “艺术院校的老师经常有这种体会:去参加招生打分的时候,最差的那个卷子往往最能流露出天然的感觉,就像儿童画一样真实。而我们常年画画的人想达到那种状态,已经很难了。我做综合材料,也是想寻求更加天然纯真的东西。”
当一个人把画画当成职业以后,童真很可能就没有了,就容易陷入具体的“技术”里面。岳老师说,他一直在思考,在笔墨以前艺术是个什么状态?艺术的本质是什么?“我想应该是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是人类本能的东西。古代的岩画,只是想表现生活,并不考虑‘艺术’二字,但在画的时候也能体会到创作的快感。创造力是最重要的。而现在我们面临着一个当代性、创造性的问题,怎样让文化为大众接受,怎样把文化从少数人手中解放出来,是我们要思考的。”采访结束时下起了冬雨,记者重新审视那幅高3.66米、宽1.44米的作品中近20张笑脸,突然感到咫尺之间,春意融融。
(李可可 大众日报记者)
画家简介
岳海波,山东艺术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综合材料绘画委员会委员。山东美协综合材料绘画艺委会主任。中国美协十二、十三届全国美展评委,中国美协纪念辛亥革命百年全国美展评委,中国美协综合材料绘画特展评委,中国美协首届、二届综合材料绘画双年展评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