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在波澜壮阔的百年进程中,出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人物和故事,这是我们记忆和追溯的源头,也是广大美术工作者为时代造像、为时代创作的底本。
近日,由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山东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美术书法摄影剪纸作品展”6月25日即将亮相山东美术馆,为更好展示本次展览的美术作品,诠释美术作品的主题性创作,山东省美术家协会选取了部分美术家近期创作的美术作品,以微信公众号形式做专题推送,将参展美术作品、美术家创作谈/手记,以及部分创作过程相结合,希望以更加全面、立体的方式完成对本次展览的多角度解读。以飨读者。
孔维克《沂蒙山下识字班》200×260cm中国画
《沂蒙山下识字班》创作感言
《沂蒙山下的识字班》作品的构思,来源于我多年前的一次真实的感动。那是40年多前,我大学毕业留校成为教中国人物画的老师。半年后带着79级学生下乡写生,也是第一次到沂蒙山。
草稿
记得有一天正在和同学们画一位老汉,看到一个小姑娘背着柴筐走过去了,我瞄了一眼,这孩子脏兮兮的穿着大裤裆很土的裤子,但模样挺俊俏,十二三岁的样子,个头很窈窕,特入画。过了一会儿,一位中年妇女走过来问我,看没看到一个“识字班"过去了,我心想只过去一个小姑娘哪有一个班呀。对她说没有啊,只过去一个小姑娘。她笑了,小姑娘不就是“识字班"嘛?
木炭稿
后来才知道在抗战时期,八路军115师入鲁,来到沂蒙山。当时的成年人都是壮劳力在地里干活,没有闲功夫听革命宣传。八路军就创造性地因地制宜开展革命工作,他们从十二三岁的小姑娘入手,办起了“识字班"免费让她们学识字。家长们当然很高兴,小姑娘不是劳力,识字学文化懂礼貌还能记个帐,这样好找婆家。
没想到就是这么一批小姑娘,四五年后就都成了大姑娘,或待嫁或为人妻为人母。有知识有文化并被启发了阶级觉悟的她们,成为新女性,已成为了一个个的革命者。
作品局部草图
就是这批姑娘们做军鞋、交公粮,劝爹支前、送郎参军,跳到水中做人桥、战场母乳救伤员。有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是她们用生命和壮举写成,有多少戏曲电影至今仍把她们传颂。“红嫂"成了她们集体的名字,她们成了沂蒙山上的又一座大山,成为了老百姓与共产党“水乳交融、生死与共“,这种沂蒙精神的象征。
创作过程
过去这么多年了。老百姓还是将未出嫁的小姑娘称为“识字班",成为了可以替小姑娘的固定词组。可见识字班在沂蒙老区的影响有多大,这种革命精神、红色基因竞有这么强大的生命力在民间传承者。(孔维克)
画家简介
孔维克,现为中国美协理事、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大学文化艺术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民革中央画院院长、山东省中国画学会会长、山东画院院长、一级美术师(二级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