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即思想”,出自十九世纪法国雕塑家罗丹对艺术的相关论述。
“色彩”,就其物理层面而言,一方面是物体对不同光波反射的结果;另一方面,则是视觉呈现,即视网膜成像,正如罗丹曾强调:贴近自然本质,用你的双眼直接观察。
但“色彩即思想”的论断,显然强调的不是物质层面,而是精神层面,即“思想”。
风景系列·乡村忆事
60·50cm刘明亮
为了进一步理解,让我们再看几位代表性画家的相关论述,一窥端倪。
印象派画家马奈认为“色彩是一种趣味和感觉”[1]显然,马奈的论述偏重对感觉,或者说视觉呈现的重视。实际上,印象派及之前的绘画,色彩是对客观对象的模仿,其思想源于古希腊的“模仿论”。——就此而论,“色彩即感觉”似乎更准确。
但自后印象派始,艺术的表达,已不仅仅在于视觉感觉,而是转向对艺术精神,即思想的强调——从客观再现转向了精神(情感的、思想的)表现。
花卉系列·荷花
50·60cm刘明亮
如高更和塞尚都提出了类似观点——高更认为“色彩虽然比线的变化少些,但它还可作更多的引申,因为它具有超越眼睛的力量”[2],塞尚则提出“色彩是伟大的本质的东西,是诸观念的肉身化,理性里的各本质”[3]在此,无论高更的“超越眼睛的力量”,还是塞尚“观念的肉身化”,显然指向的都是艺术的思想。
风景系列·江南油菜花
30·40cm刘明亮
相比西方色彩观念,中国传统色彩观则更加复杂,其不仅是视觉的,更是思想的:除了艺术本体之外,还体现着社会秩序、文化、礼仪、等级和管理等。
郑午昌先生《中国画学全史》谓:“皇帝染衣裳,虞舜画衣冠,五彩兼施。夏商仍之,对于敷彩,益知讲究。然其讲究色彩也,非纯为图画本身之美观,乃求施用图画之物之合乎礼教之用意而已。”[4]即色彩不过是作为一种符号,“以分等级别上下”。[5]
风景系列·江南油菜花
30·40cm刘明亮
就中国的水墨来看,姜澄清先生则认为:“用一种最简化的色彩去表现复杂的情思,在世界画史上,也是独树一帜的。”而“以黑白成象的南宗画,最切合本土哲学思想的核心、最切合文人的人生观念。因之,色彩选择,即‘思想的选择。’”[6]因此,“本土色彩观念是在‘五行观’笼罩下的,或以色明礼、或以色证道,它更具哲理性”[7]至此,“色彩即思想”的论断,虽然在中西方不谋而合,然而中国的色彩观,尤其是“色彩即思想”的观念,较之西方,发生的更早,且更复杂,更深邃。
静物系列·南瓜冬瓜
30·40cm刘明亮
风景系列·江南油菜花
30·40cm刘明亮
风景系列·江南油菜花
30·40cm刘明亮
风景系列·秋水
40·50cm刘明亮
画家简介
刘明亮,1972年生,男,山东新泰人;1995年毕业于齐鲁师范学院(原山东教育学院)美术教育专业;2002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获文学(油画)硕士学位;2010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获文学(艺术学)博士学位;齐鲁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教授;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会员,济南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