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为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面展现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砥砺前行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以艺术的形式热情讴歌建党百年以来时代变迁和齐鲁大地的巨大变化,进一步激发全省人民的历史责任感和奋斗精神,山东省书画学会决定举办“苦难辉煌百年征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网络书画作品展”,为建党百年献礼。
一百年风雨兼程,一世纪沧桑巨变,山东省的书画家们怀着对党的无比热爱创作出了一幅幅歌颂建党百年的书画作品,本次网络书画作品展将在微信公众平台、山东省书画学会网站同时推出,敬请关注!
用画面再现峥嵘岁月——《我送你们上前线》创作始末
受大众报业集团之托,我创作了《我送你们上前线》这幅历史题材作品。作品描绘了发生在鲁南战役期间的一个小插曲,这个小插曲看似小,,却含义丰富且生动,以小见大地反映了当时的大环境与大环境下的人和事。
《我送你们上前线》 180cmx420cm 2019年鲁南战役发生在1947年1月2日至20日,可谓速战速决,打得非常漂亮,只用了18天就歼灭了国民党两个整编师、一个快速纵队共53000余人,缴获坦克24辆、榴弹炮48门、汽车480辆、各种小炮400余门、重机枪若干。在此战役中,装备精良美式武器、号称“国军精华”的第一快速纵队全军覆没,国民党军进攻临沂的计划被挫败。彼时,解放战争还处于防御阶段,鲁南战役在整个解放战争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央军委在战前给粟裕和陈毅的指示中说:“鲁南战役事关全局,此战胜利,即使苏北各城市全失亦有办法恢复。”
画作的历史背景如此重要、如此精彩,画面所表现的小插曲也有着生动、感人的细节。从鲁南战役开始到结束,大众日报社派出战地记者作了及时、全面、高效的宣传报道,规模极大,影响空前,受到了军方首长的高度赞扬。为此,陈毅决定去前线看望记者们,时任《大众日报》总编辑的匡亚明和副总编辑陈冰随行。当行至向城附近时,迎面五名我军伤员拦住汽车,随行同志示意请他们让开,陈毅当即制止,并跳下车向这几位战士敬了个军礼,然后问:“你们是哪部分的?”一位战士随口答道:“老子是天下第一军,你是哪部分的?”陈毅说:“我是天下第一军军长陈毅!”听罢,几位战士迅速列开。原来他们未经医生许可,偷上前线。陈毅马上命战士们“赶快上车,我送你们去”。这段真实的故事,由《大众日报》的记者们记录了下来,流传至今。而这只是大众报人在战场上工作的一个缩影。
《我送你们上前线》 局部如何把这段生动的历史永远定格在画面里,使之成为一幅可读、可赏、有情、有感的精品呢?画面构图、黑白灰关系一如既往必须讲究就不必说了,更重要的是,此画既要有时代感,还得有情节,人物要生动,还得有笔墨趣味。我在动笔之前进行了长期的酝酿、思考,然后从资料收集开始着手。我亲自去这段历史的发生地枣庄、峄城、临沂等地进行了考察,在曾经的战场上追寻记者们当年的足迹,搜集第一手素材。同时反复查阅鲁南战役文献资料,了解战役的战略意图及当时敌我双方态势,挖掘战役进行中的细节以及战役结束后的影响等。在查阅收集的资料中,有几个部分令我印象深刻:第一,鲁南战役战果辉煌。这场战役开创了解放战争以来,我军一个战役歼敌数字的新纪录(5.35万人),开创了解放战争以来我军一次作战歼敌最多的纪录(3.5万人),开创了解放战争我军一次作战歼敌两个整师的纪录。第二,支前运动宏伟壮观。战役期间,山东解放区组织支前60余万民工支援前线,动用大小车1500辆,担架6000余副,兵民的比例达到了一个兵有三人支援,有力保障了部队作战的胜利。第三,战地记者功不可没。大众日报社派遣十余位记者深入前线,全程报道鲁南战役,先后发表消息、公报、言论、通讯、署名文章和图片等90件,报道规模之大,影响之深远,均属空前。
我决定将这三点融入到画面之中,在确定好主题后,着手进行创作。从小稿开始,反复斟酌,几易其稿,终成定稿。
《我送你们上前线》 局部在人物方面,画面人物的造型成功与否直接决定了历史人物题材创作的成与败。首先确定了陈毅一行人与五名伤员的位置。时任新四军军长、山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的陈毅位于中心,时任中共中央华东局机关报大众日报社社长、总编辑的匡亚明位于陈毅的右后方,时任《大众日报》副总编辑的陈冰在陈毅的左方,而五名伤员呈不规则的弧形环绕着陈毅等人,这是画面最显著的中心位置。后面依次是警卫人员和停行的美式吉普车。这是最初的构图,而右前方行进中的支前老民工和荷枪女民兵是随着创作构思不断深入加进去的,兵民是胜利之本,加上这两个有代表性的人物,是为了体现出当时内线作战的特点。
人物的大位置确定好后,还得仔细斟酌细节。陈毅(时年46岁)作为鲁南战役的总指挥,从形象到着装,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必须准确到位,他讲话的动态要体现出统帅的气质和风采,而画中塑造的是他话言未落瞬间的表情与神态,还要考虑到他说话时的对象,即五名受了伤还要英勇参战的伤员士兵,因此威严之中又有和蔼。匡亚明时年41岁,初稿中他是身着军装的,史料中说他负责报社工作时,要求全社人员都穿上统一配发的军装,后来画第二稿时为了突出他作为报业人士的身份,并追求画面变化,让他与军人有所区别,就改为身着便衣,也把军帽换成了鸭舌帽。陈冰,按报社规定仍身着军装,为了让大家看出他的副主编身份,我给他挂上了一架照相机。对五名伤员的要求是人各一面、拒绝重复,身高、年龄都要有所区别。两名警卫人员也有各自的特色,前面的一位要塑造出机警灵活的感觉,后面的一位则要体现出沉着老练的特点。肩扛担架的支前民工,年龄已不小,但劲头十足,步履稳健。女民兵则是一位出色的女干部,可以认为是一位民兵排长。
确定人物设定、构图设计的同时,也得思考如何进行画面处理。如何才能紧扣那个年代,既不脱离季节,还要追求画面的美感呢?我想到了用树林来修饰画面。鲁南战役发生在冬季,据史料记载曾雨雪交加,于是我又想到了雪和雪中的树。为了追求画面的单纯又不单调,就在画面的近景和远景采用高高矮矮、粗粗细细、挂着积雪的树干树枝进行连接穿插,繁复的树枝构成独特的图案,撑起画面的空间感。而人物都在树丛间活动,地面上还留着反复碾压的车辙和众多的脚印,预示着部队和支前民工曾从此经过,这样能艺术地体现画面中的虚与实、藏与露。
还有一个细节,就是最后的题字。题字也是画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考虑到画面人物匡亚明和陈冰身份的特殊性,我灵机一动,想到用老宋印刷体进行题字,搬出当年我在部队做宣传工作时练出的手写体功底,模仿当年出报时的常用铅字,把这些题字全部用一笔一划地誊到画面上,还刻意做出了斑驳效果营造年代感。这组题字以顶天立地之势耸立在画面的右边,既是一种画面构成,也为观众看画作了铺垫和补充。
《我送你们上前线》 局部经过深思熟虑和长达数月的精心创作,这幅《我送你们上前线》终于完成交稿。我用画笔重现了逝去的峥嵘岁月。在创作的过程中,我仿佛是在和画中的诸位同志相处交流,这次经历让我走近了那段岁月,走近了陈毅和战士们,走近了匡亚明和陈冰,也拉近了我与《大众日报》报人的距离,受到了一次革命的传统教育。(刘书军口述、刘洋撰写)
《八路军一 一五师入鲁》创作谈
2011年,山东省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启动,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八路军一 一五师入鲁》这个选题。
《八路军一 一五师入鲁》 560cm×290cm 2005年一 一五师挺进山东这一历史事件在山东乃至全国的抗日战争历史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938年徐州会战以后,在山东的日伪军队、国民党顽固派和土匪各霸一方,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山东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那时,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得到迅速发展,但是起义部队尚缺乏抗战经验,武器装备也很落后,若要在山东独立负担起抗战的责任,建立起巩固的抗日根据地,就迫切需要一支主力部队进入山东作为领导抗战的骨干力量。1939年3月,遵照党中央的指示,罗荣桓、陈光率一 一五师一部进入山东,坚持平原游击战,经过几次战斗,迅速打开了局面,沉重打击了国民党顽固势力的嚣张气焰,粉碎了日寇的多次“扫荡”,创建了鲁南、湖西、鲁西等几个新的抗日根据地,打开了山东抗战的新局面,给当地百姓和抗日政府带来了希望。经过几年的奋战,一 一五师在山东胜利完成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战略任务。这便是我选择该题材的重要原因。此外,近三十年的军旅生涯让我即使在脱下军装多少年的今天,也依然满怀赤诚,军魂永存,一直想要再画一画关于军人、军队题材的历史创作。
重循历史足迹
选题确定后,我立刻着手准备收集素材。历史题材的创作要求创作者必须心怀严肃的历史责任感,带着严谨、扎实的态度,全面、细致地进行历史素材的取材,做到广收集、深挖掘、精加工,在充分收集素材的基础上,创作出具有厚重、宏阔的历史气息的作品,塑造出鲜活、生动的历史人物角色。为了收集有关一 一五师挺进山东的历史资料,我多次前往北京,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图片社及中国国家图书馆仔细查找相关的文字、图片和影像等资料。
在故土山东取材时,首先要去的地方是莒南县历史文化名镇——大店镇。大店镇早在1940年就已经解放了,是解放最早的地方之一,而且群众爱党爱军的氛围非常浓厚,于是大店镇自然成了当时滨海解放区的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大店镇的庄氏庄园则是抗日战争时期一 一五师司令部的长期驻地,这次创作的中心人物罗荣桓就在这里战斗、生活、工作了四年半之久。
《 八路军一 一五师入鲁》 局部梁山,既是古典名著《水浒传》中英雄豪杰们的活跃舞台,也是当代一 一五师取得梁山歼灭战胜利的发生地。1939年8月,一 一五师部队在这里对日伪军进行伏击战斗,在兵力与敌相等而武器装备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全歼日军一个大队,缴获野炮2门,步兵炮1门,机枪15挺,步枪150余支,战马五十余匹,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斗志。
在走访取材的同时,我也反复研读罗荣桓的传记和临沂的抗战历史记载,为的是更准确地把握这段历史。
再现历史瞬间
资料收集完毕后,我满怀信心地开始进行构思、构图,为画面效果考虑,仅草图就起草了数稿,气氛图更是几易其稿、力求达到最佳效果。
历史题材创作最讲究刻画出典型形象,即要求创作者从现实素材中提炼出具有典型意义的中心形象,然后经过个人的个性化艺术加工,精炼、概括地创造出中心典型形象。进一步来说,以历史人物为对象的创作就要通过真实的细节刻画出生动的人物对象,不仅要在形体和透视上做到准确、写实,还要善于营造气氛,烘托出人物的情绪和心理活动。
这次创作的主题内容是表现罗荣桓率一 一五师部队在村头与村民相遇,村民们激动得奔走相告,争相来见罗荣桓和部队,罗荣桓仔细倾听老百姓们的倾诉。
根据当年曾在莒南与罗荣桓工作过的退役军人回忆,罗荣桓经常教导部队要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群众,“不管住哪个村庄,年纪大的就是自己的父母,同年龄的男的就是亲兄弟,女的就是亲姊妹,小孩就是自己的孩子,八路军和老百姓永远是一家人”。经历过那段岁月的村民回忆,一 一五师部队的干部和战士没有丝毫的架子,见到谁都点头微笑,经常帮百姓们干活,扫院子,挑水。每当战士外出执行任务,总是把老百姓家里的水缸灌得满满的。这种军纪严明,爱民如子的优良作风,让一 一五师很快得到了当地百姓衷心的拥护和爱戴。
《八路军一 一五师入鲁》 局部在这次创作中,罗荣桓作为典型形象,与他身旁的两位老人和一个小女孩构成了画面的中心人物关系,他们之间的互动,是整幅画中体现军民鱼水情深的画眼,要精心刻画塑造。
小女孩见到罗荣桓,如同见了亲人一般一头扑进他的怀中,紧紧抱住不松手。罗荣桓则双手搭在小女孩的肩膀上,这既是一种安慰的姿态,也暗示出强有力的支撑。罗荣桓身侧站着两位老人,拄着拐棍的老婆婆在士兵的搀扶下,潸然泪下擦拭不止,她身后站的老爷爷,表情凝重悲苦,这两老一少的形象象征着在一 一五师到来之前饱受日伪顽匪蹂躏的人民群众,这些老人家们的子女、小孩子的父母亲戚们,有的已经惨死在敌寇枪下,有的则加入到人民抗日武装的队伍中去,对他们而言,罗荣桓代表的不仅仅是一 一五师的领导者,更是一种莫大的慰藉和坚定的希望。罗荣桓身后迈着颤巍巍步子蹒跚走过去的盲人老大爷进一步烘托了这种气氛,作为村中最年长者,老人家目睹了敌寇给村子乃至国家带来的巨大不幸,但是一 一五师的到来将让盲眼如他也能够感受到胜利的曙光和未来和平幸福生活的憧憬。
《八路军一 一五师入鲁》 局部作为中心人物关系的补充和拓展,我在罗荣桓斜下方又安排了一小组人物,表现的是当地抗日民兵向作战参谋介绍敌情的场景。
在画面的最前方,是一 一五师大部队。将行进中的部队作为近景进行刻画,不仅还原了部队入鲁的宏大历史场景,也丰富了画面的层次。队伍中战士的形象均予以细致描绘,每个人的容貌、表现出来的个性均无雷同,展现出身经百战的主力部队的风范。这贯穿整幅画面的整齐、有力的队伍犹如一堵钢铁长城,形成不可阻挡的恢弘磅礴之势。
历经两年多的精心创作,终于完成了这幅《八路军一 一五师入鲁》,是为“十艺节”献礼,个人从中也收获颇多,为今后的创作积累了经验。(刘书军口述、刘洋撰写)
刘书军作品欣赏
《背负着人民的期望》200cmx400cm1977年
《寒夜》 90cmx90cm 1992年
《毛泽东一九四五》130cmX180cm2015年
《挺进武汉》 240x190cm 2020年
画家简介
刘书军,山东青岛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艺术基金评委、山东省美术家协会顾问、山东省中国画学会常务副会长、国家一级美术师、山东画院艺术委员会委员、山东省美术馆专职画家,曾任山东省美协副主席。
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作品以人物画见长,特别是在塑造领袖人物、名人及军事题材上独树一帜,还擅长山水、花鸟、走兽。
曾参加20次全国美展,8次全军美展,20余次军区、省美展。作品曾获山东省美展特等奖、一等奖;济南军区文艺创作优秀奖、一等奖;“民主与法制”全国书画大赛特别奖;“中华炎黄书画艺术大展”最佳作品奖;建党80周年全国展优秀奖(最高奖);1994年作品《阳光》《寒夜》《兵圣图》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1998年全国抗洪展三等奖;2001年全国中国画展优秀奖;21世纪澳大利亚中国画展优秀奖;2003年全国首届双拥美术展一等奖;2004年第二届全国人物画展优秀奖;2004年日本富士国际水墨画展优秀奖;2005年全国画院双年展优秀作品奖;2006年“水墨张家界”优秀作品奖;2006年被山东省文联授予“德艺双馨中青年文艺家”称号;2007年全国画院双年展优秀作品奖;2012年获山东省泰山文艺奖美术类一等奖;2013年作品入选山东省重大历史题材创作工程,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览;2014年赴美参加由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主办的“中国书画名家精品联合国总部大展”,作品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展出。2015年作品《毛泽东1945》入选第二届“中国梦·翰墨缘——中国国家画院、天津画院、江苏省国画院、山东画院、甘肃画院美术作品展”。2017年《季羡林》参加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一带一路”全国十省名家作品展;2018年作品《写生》系列入选“鲁风桂情·山东画院广西写生作品展”;作品《议政》入选纪念“何香凝诞辰140周年香凝如故全国美术作品展”。
专著有《怎样画兰草》、《怎样画骆驼》、《人物名家刘书军》、《名家刘书军画钟馗》、《名家刘书军写意仙鹤》、《析疑释惑——山水点景篇》等。
他创作的巨幅山水、花鸟画分别被山东博物馆、山东美术馆、南郊宾馆蓝色大厅、山东省军区办公大楼及财政厅贵宾室珍藏。
作品曾赴美国、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法国、瑞士、德国、日本等国展出。作品被毛主席纪念堂、中共党史研究室、文化部等收藏。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美术》、《国画家》等全国20多种新闻媒体专题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