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能源革命,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政府工作报告为未来一阶段的能源工作指明了方向。
“作为电网企业的代表,我最关心的是如何打造新型电力系统,助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从而支撑能源电力在激发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全国人大代表,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王志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同时,他希望能够通过优化顶层设计,推动新能源有序、友好、安全发展。
记者:您认为当前能源电力行业应该聚焦哪些领域深化科技创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王志伟: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随着“以数智化坚强电网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深入推进,电网企业面临着分布式电源加速渗透、虚拟电厂等新型主体不断涌现等诸多挑战,许多技术进入“无人区”,对能源电力行业创新形成倒逼之势。
电网企业要聚焦关键领域、重点业务、“卡脖子”问题,围绕“源网荷储智数”技术布局,新能源主动支撑、大电网安全运行等关键领域,新型储能、类脑智能等前沿技术,全力开展原创性科技攻关。
记者: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已近三年,国网山东电力取得了怎样的成绩?新能源规模化发展的背景下,统筹好电力系统中安全、清洁和经济性三者的关系,您有何建议?
王志伟:山东作为经济大省、人口大省,也是能源生产和消费大省,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中具有明显的示范性、代表性。2023年,山东新能源装机达9122万千瓦,其中光伏装机5693万千瓦、风电装机2591万千瓦,装机规模分列全国第一、第五。山东电网也是全国首个年风光发电量破千亿的省级电网。“风光无限”催生了储能高速发展,山东新型储能规模达398万千瓦、全国第一,抽水蓄能装机400万千瓦、国家电网系统第三。此外,山东电网已建成“五交三直一环网”国内最大的交直流混联电网,大电网规模全国最“大”,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全国领先。
得益于能源、电网、储能三“大”优势,山东蹚出了能源转型山东路子。我们积极打造新型电力系统、新型能源体系、新质生产力、新型工业化“四新”实践落地,成立了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创新中心,建成全国首个省级电力气象技术创新中心,国网系统率先建成动态电网一张图,“火石”平台成为全国能源行业唯一、驻鲁央企首个国家级“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
此外,我们创新开展“清风暖阳”行动,服务新能源发展“量率双升”,率先推动出台分布式光伏高质量发展省级文件,为分布式光伏参与调峰入市、分摊不平衡费用等提供了政策依据。创新探索集中汇流、群调群控、云储能等技术路线,低压分布式光伏柔性控制容量超1000万千瓦。
新能源规模化发展的背景下,随之而来的是新能源利用率面临持续下滑风险,影响投资收益,对新能源产业生态产生巨大影响。
建议从国家层面强化顶层设计、分层衔接,按照“全网统筹、保量稳率”原则,依据各省资源禀赋、消纳资源等差异化条件,在保障新能源场站合理收益率的前提下,差异化设置各省利用率管控指标。根据各省电网承载能力、调节能力不同,科学确定各省新能源发展规模。
同时,强化新能源消纳目标考核。通过借鉴并完善“十三五”期间建立的风电、光伏投资监测预警机制,滚动预测2~3年后新能源利用率并作为预警参考,按照“量率一体”“量率协同”的原则,推动新能源安全发展、有序发展、友好发展。
可以通过《可再生能源法》修改,进一步健全可再生能源电力全社会消纳保障机制,推动分布式能源就地就近消纳和有序发展、友好发展,完善可再生能源市场化交易机制,从而规范保障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服务“双碳”目标和美丽中国建设。
记者:今年年初,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以“大云物移智链”等现代信息技术为驱动,打造数字化坚强智能电网。您认为这样的部署将对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产生怎样的推进作用?又将为产业链上下游发展带来哪些机遇?
王志伟:当前,电力行业正处在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时期,电力系统负荷特性、技术基础、运行特性深刻变革,生产要素的投入、流动和配置呈现显著的数智化特征,电网转型升级需要顺应这一趋势。
数智化坚强电网是物理形态和数字形态的融合,聚焦坚强再塑、数智赋能两条主线,可实现对电网全环节全链条全要素灵敏感知和实时洞悉、网络结构动态优化、生产运行精准控制、用户行为智能调节,促进电力流、业务流、数据流、价值流等多流合一,推动生产提质、经营提效、服务提升,焕发出强大创新力、展现出巨大功能价值。
电网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大、带动效应强,是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如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业“新三样”都是电网上下游产业链的重要构成。数智化坚强电网建设,能有效发挥数字经济放大、叠加、倍增效应,推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工业软件、新型储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催生新业务、新业态、新模式,引领产业价值链不断向高端攀升。
(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