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
推进全民美育
提升人口素质
一、背景与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中国式现代化人口规模巨大这个“显著特征”,因此,要使规模巨大的人口成为实现现代化的资源、化为强大的动力,就必须通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提升人口素质。
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展现出现代化的新图景。而全民素养的提升正是新文化滋生发展、创新创造的基础,因此,推进全民美育对于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和谐意义重大。
美育不仅涉及审美素养的提升,更是一种文化的传递、心灵的涵养、理想的培植。本提案旨在通过加强全民美育,提高人口素质,加强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在文化自信自强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二、认识全民美育的三个维度
全民美育是全面性、终身性的美育,不局限于某个时段、某些对象、某类范畴,而是要打通“围墙”,统筹构建一体设计、分段实施的“大美育”工作体系。
全民美育突出体现美的化育:青少年儿童接受美的教育,将对他们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奠定终身基础。这一方面已经在越来越多的家庭得到重视,但是从社会层面和体制机制上,还需要进一步出台避免功利化倾向的举措。美的教育不仅是培养孩子们对美的认识和欣赏能力,更是全面塑造健康审美观、人生观的培根铸魂的工程。
全民美育助力营造美的环境:美育不仅针对青少年而言,中青年在美的环境中工作,同样能够通过艺术调节工作节奏,改善人际交流。美的环境既指具体的艺术装点,也包括形成美的生活方式、美的生活氛围,不仅能提升工作效率,还能促进心理健康和社会和谐。
全民美育贵在提供美的享受: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在退休后选择学习一项甚至多项艺术,在美的欣赏中度过晚年生活。参与美育活动不仅让他们享受人生,而且也对后代产生积极影响。美的享受有助于实现高质量养老,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三、全民美育的实施策略
一是通过优质美育资源占领网络高地,实现网络净化:要善于利用网络传播正能量,通过展示经典艺术作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网络环境的净化。通过各种新媒体、新技术传播美,打造品牌,加强互动,引领风尚,提升公众审美水平和文化素养。
二是在推动全民美育中改善社区环境:要将全民美育与社区建设、社区治理有效结合,在社区中推广公益广告,提升公共空间的美学价值,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通过美化公共空间、举办文化艺术活动等方式,增强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和文化认同。
三是通过全民美育带动教育改革:要进一步在学校教育中强调中华美学精神,将美育贯穿于整个教育体系,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审美能力。让经典艺术系统性地进课本、进课堂,打造高质量的美育课程体系,带动改变功利性思维,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造力。
四是通过书法普及带动全民美育:书法艺术不仅饱含中国文化精神,同时对于人民群众而言,也是一种便于起步和学习的艺术形式。当下,可以从现在非常便捷的软笔书写等形式逐步推广、拓展到毛笔字,在全民进一步普及书法教育,更好感受中国字的独特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四、结语
全民美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进一步做好顶层设计,锚定目标,明确思路,梳理具体步骤,久久为功。在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下,期待通过各界共同努力,让全民美育成为提高全民素质的有效途径,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新文化的一道靓丽风景。
(来源:中国艺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