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金融 > 正文

研发支出资本化曾遭3问 微芯生物终拿科创板“门票”

来源: 北京商报 2019-07-29 18:14:57

       在市场各方的猜疑声中,7月17日晚间,深圳微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芯生物”)的科创板IPO注册最终获得证监会同意。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微芯生物IPO注册已“难产”逾一个月,市场上关于公司“恐成科创板否决第一股”的传闻层出不穷。如今,证监会的一纸公告也让微芯生物吃下了一颗“定心丸”。虽然证监会同意了微芯生物IPO注册,但与公司同批次过会、提交IPO注册的企业相比,微芯生物的IPO进程却早已处于掉队状态。
 
IPO注册获证监会同意
 
       在IPO注册“难产”逾一个月后,微芯生物终于传出了好消息。7月17日晚间,证监会发文称,近日按法定程序同意微芯生物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微芯生物及其承销商将与上交所协商确定发行日程,并刊登招股文件。
 
       据悉,在7月16日晚间柏楚电子、晶晨半导体两家企业IPO注册获证监会同意,受此消息影响,微芯生物IPO注册“难产”的问题再度被推向台前。其中7月17日全天市场上关于“证监会方面基本已经下了否决微芯生物IPO的结论”、“微芯生物将主动撤回申报材料”等言论层出不穷。对此,7月17日北京商报记者曾致电微芯生物方面进行采访,对方回应称“相关媒体报道不实,公司IPO还在正常推进,仍处进一步问询中”。如今,在7月17日晚间微芯生物的IPO注册获得了证监会同意。
 
       根据上交所官网披露的消息显示,早在今年6月11日微芯生物就提交了IPO注册申请,但在今年7月5日证监会披露的科创板申请注册企业基本情况显示,微芯生物、晶晨半导体、安恒信息、利元亨、世纪空间、柏楚电子6家申请注册企业的注册状态为进一步问询中。根据科创板上市的审核流程,发行人在提交注册申请后,证监会要在20个工作日内对发行人的注册申请做出同意或者不予注册的决定,在这20个工作日中不包含证监会问询时间。经计算,从微芯生物6月11日提交IPO注册到7月5日公司被证监会进一步问询,这当中刚好是19个工作日。
 
       在6家被进一步问询的企业中,柏楚电子、晶晨半导体、微芯生物均已成功注册,目前市场上仅剩安恒信息、利元亨、世纪空间3家企业还在提交注册阶段。其中,3家企业的提交注册日期均在6月底。
 
掉队同批企业
 
       虽然公司IPO注册最终获得证监会同意,但微芯生物与同批次过会、提交IPO注册的企业相比,IPO进程早已处于掉队状态。
 
       纵观微芯生物的科创板IPO之旅,公司系第二批被证监会受理的企业,在今年3月27日证监会同时受理了华兴源创、虹软科技、微芯生物等8家企业的IPO申请,之后在今年5月微芯生物率先完成了第二轮、第三轮问询。在6月5日科创板上市委审议工作启动,微芯生物、天准科技、安集科技3家企业拔得头筹,成为了第一批上会企业,并在当日成功过会。之后微芯生物还紧跟天准科技、安集科技的步伐,集体在6月11日提交了IPO注册申请。
 
       但令市场未曾料到的是,从申报、获问询、过会、提交注册一路领先的微芯生物却成为了拟IPO企业中的掉队者,公司在冲击科创板的最后一公里开始“原地踏步”,IPO注册历时逾一个月才获得证监会通过。
 
       而回观与微芯生物之前跑在同一赛道的企业,不少公司已经跻身首批科创板上市企业,将于7月22日集体上市,成为科创板星宿股。
 
       具体来看,与微芯生物同时获得受理的华兴源创成为了科创板“第一股”,获得“688001”的证券代码,虹软科技、光峰科技也成功成为了科创板星宿股中的一员。而与微芯生物同时过会、提交IPO注册的天准科技、安集科技两家企业也将于7月22日正式上市。
 
       针对相关问题,北京商报记者同样致电了微芯生物保荐机构、主承销商安信证券方面进行采访,但公司电话却始终处于无人接听状态。
 
研发支出资本化曾遭三问
 
       对于此次微芯生物IPO注册迟迟未能获得证监会同意一事,市场上有声音称,是由于公司在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上,证监会存在一定意见。对此,北京商报记者发现,在上交所向微芯生物下发的三次问询函中,对于微芯生物研发支出的资本化问题均进行了重点关注。
 
       其中,在上交所下发的首轮问询函中,要求微芯生物说明“公司研发支出资本化的会计政策是否与同行业可比公司存在重大不一致”;在第二轮问询函中要求微芯生物说明“研发支出资本化时点与产品获批上市时间间隔较长,是否符合行业惯例、产品特点等实际情况,公司资本化时点是否合理”;第三轮问询函中则要求微芯生物“修改关于研发支出资本化对公司业绩影响的风险表述,定量分析采用不同研发支出资本化时点对其报告期各期业绩的影响”。
 
       一位不愿具名的资深会计师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的规定,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应当区分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研究阶段发生的支出均作为费用化处理,确认为“研发费用”;当研发活动进入开发阶段,可进行资本化处理,确认为“开发支出”,当开发活动完成,则将开发支出转入“无形资产”进行核算。
 
       在微芯生物披露的招股书中,公司也提示风险称,如果在研药物出现临床试验结果未能支持未来经济利益流入,则可能发生开发支出、无形资产减值的风险,从而对公司当期损益造成不利影响。
 
        市场上也有人士表示,这种无形资产资本化与商誉类似,容易产生减值风险。对此,投行专家王骥跃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企业的研发活动开发成功,计入的无形资产会每年摊销,不像商誉一直不做摊销处理。
[ 责任编辑:李浩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