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继P2P金融风暴后,金融行业再次迎来了多事之秋。无论是乌克兰危机深刻改变世界,还是美联储全年加息七次,全球主要经济体争相加息,还是美国的“脱钩”、“断链”等贸易政策变本加厉,都在极大地影响我国的金融市场稳定性。
而本来就风险不定的投资理财行业,更是因此遭遇诸多的不确定性。过去一年,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在银保监会的重拳整治政策下,收益率高至3.5%的保险产品,也纷纷下架停售。实际上,除了保险行业外,涉足金融证券投资、房地产项目及运营管理、基础设施项目融资及建设管理等领域的代表性金融理财企业中泰信托,也在当年经历了一番波折。
例如,3月3日,中国执行信息网显示,中泰信托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泰信托”)被列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为64520元,执行法院为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随后的8月9日,中泰信托又被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列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金额170.69万元。种种迹象表明,频频踩雷的中泰信托,虽然“名声在外”,但是如今的日子却并不好过。
频繁踩雷,官司缠身
据媒体报道,作为一家实力雄厚的信托公司,中泰信托近年可谓频繁踩雷、烦恼不断。而且,中泰信托还因触犯监管部门的相关政策红线,而被行政处罚。
企查查显示,中泰信托曾涉法律诉讼335起,其中司法案件128起。该企业有行政处罚记录4条,罚款总金额为290万元。而且,中泰信托还曾多次因为金融借款合同纠纷而被列为执行人。
相关数据显示,中泰信托于2002年3月8日成立,法定代表人为吴庆斌,注册资本5.17亿元。公司经营范围包括资金信托;动产信托、不动产信托;有价证券信托等。该公司由中国华闻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持股31.57%,上海新黄浦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股29.96%。公司对外投资企业共27家。
就是这样一家信托公司,因为频繁陷入法律纠纷、并触碰监管红线,而让投资者十分担忧。
例如,上文提及的3月3日中泰信托遭列被执行人名录,是因牵涉到与重庆银星智业(集团)有限公司的一桩金融借款合同纠纷。而8月9日这次,尚无太多信息披露,具体情况不得而知。
而据媒体报道,此前的2020年,中泰信托因“中泰弘泰1号集合信托计划”项目问题以合同纠纷案为由,将遵义市汇川区政府等机构告上法庭。
同年,中泰信托起诉六盘水市钟山区人民政府、六盘水梅花山旅游文化投资有限公司、六盘水市钟山区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涉及的信托产品是“中泰祥泰1号集合信托计划”。中泰信托亦起诉都匀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涉及的信托产品是“中泰弘泰11号集合信托计划”。
除了以原告身份卷入司法案件外,中泰信托也因为恒泰18号、播州水投、弘泰21号等多只产品相继暴雷而被银保监局作出监管提示。同时,监管部门也并对中泰信托的部分产品涉嫌过度宣传,而进行了行政处罚立案。
而且,因为内控问题,中泰信托也曾是监管机构频繁处罚的对象。例如,2017年7月,中泰信托因“对委托推介机构监督管理严重不审慎、未及时掌握某信托存续项目的风险变化状况、对某信托计划未按规定进行信息披露”等违法违规事实,遭上海银保监局责令改正并且被处以罚款150万元。
此外,中泰信托此前还因存在“尽职管理缺失”、“违规承诺”等乱象遭到频繁处罚。例如,2021年,中泰信托因“2015年7月违规承诺某信托财产不受损失”被上海银保监局依据相关规定给予警告,并没收违法所得264万元。另外,其还因“2014年12月至2018年7月,对某业务合同未能做到全过程、动态化尽职管理”被罚款50万元。
合规性存疑,中泰信托的实控人“疑云”
中泰信托在业界闻名,也是因为其手握多张牌照,有非常多的客户资源以及资本基本盘。然而,因为其实控人信息不明,中泰信托一直备受质疑。而且,该问题由来已久、可谓老生常谈。
据了解,早年,主导中泰信托增资扩股的华闻控股,是资本派系“华闻系”的核心公司。
2007年初,华闻系控制的上市公司新黄浦入股中泰信托成为其股东之一。此后也几经股权重组、变更,但是实际控制人却变得越来越模糊。2017年12月,中泰信托也因为实控人信息不明被监管处罚。
彼时,原上海银监局对该公司下发的《审慎监管强制措施决定书》指出,中泰信托法人治理存在严重缺陷,实际控制人不明,且部分业务开展违反相关法规规定。因此,责令中泰信托暂停新增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存续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不得再募集。
受此监管影响,中泰信托原本占比其信托资产超过半壁江山的集合类信托规模,也首当其冲。按照业内人士预计,按照监管政策,中泰信托只能做单一和财产权的通道业务,其此后的资金募集、与融资方后续的合作等都将因此受损。
此后,中泰信托也开始推进实际控制人“阳光化”工作,然而进展并不明显。据分析,中泰信托的实际控制人疑云,或许与其股权一再变更有关。
例如,2018年中泰信托曾在年报中披露,中泰信托由中国华闻控股持有31.57%;新黄浦持有29.97%;广联投资持有20%,而三者作为一致行动人实际控股中泰信托。值得注意的是,这三家公司背后为北京国际信托,后者实际出资人为“德瑞股权投资基金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以下简称德瑞信托计划)。
按此信息来看,中泰信托的实控人还是一个信托,但中泰信托并未指出当时德润信托计划的委托人是谁,也就是说,此时中泰信托的实际控制人,依然成谜。
而据新黄浦此前披露,上述德瑞信托计划成立于2011年,成立之初由深圳易建科技、北京盛宝通达电气、北京智尚劢合投资及桥润资产管理四家机构作为次级信托单位认购。
据了解,2018年,中泰信托被监管处罚后,也曾披露了德瑞股权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各受益人背后的实际控制人,分别为自然人张孝棠、魏凯和潘军。不过,潘军为香港房企花样年控股董事会主席,也是彩生活董事局主席。至此,中泰信托背后具体由谁掌控,仍未有进一步披露。
综合来看,中泰信托公司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经历了三次重大转手,实际控制人经历了从“王政的华闻系”到人保集团,再到北京信托公司,以及严林平的沿海集团的变化。只是,股权频繁变化的同时,中泰信托的业绩也持续缩水,公司高管也是动荡不安,而缺少“领头羊”的中泰信托,其命运也如大海浮萍。
业绩滑坡,信用风险资产不良率居高不下
持续数年缺乏清晰实际控制人的中泰信托,也陷入了一种业绩止步不前,盈利能力堪忧的不稳定状态。据其财报数据显示,2016年-2020年,中泰信托分别实现营业收入6.09亿元、4.36亿元、2.88亿元和2.7亿元、3.54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2.89亿元、2.4亿元、1.44亿元和1.29亿元、2.16亿元。
由此可见,在2020年以前,中泰信托连续四年的营收、净利润均呈现下滑趋势。尽管2020年,中泰信托的经营情况略有回暖,实现营收收入3.54亿元,净利润也升至2.16亿元。然而好景不长,2021年,中泰信托净利润仅为0.86亿元,直接降到了近几年的最低值。
而且,时至2022年,中泰信托的业绩状态也无太大改观。据其财报显示,2022年度发行人营业收入1.37亿元,同比减少24.73%;净利润9130.24万元,同比增长也仅为5.73%。
值得注意的是,中泰信托除了近年以来的营收及净利润不尽如人意以外,其资产质量也十分堪忧。据了解,按信用风险五级分类,中泰信托期末不良信用风险资产合计7.26亿元,信用风险资产不良率为13.72%。风险资产不良率在两位数,也是中泰信托频繁踩雷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且,因此带来的违规行为,也早有前车之鉴,违规事件也密集发生在2017年至2019年间。历年财报数据显示,2017-2018年,其信用风险资产不良率为10.28%、9.96%。
要知道,最近几年,信托行业自营不良率正在逐年下降,而中泰信托的不良率却不降反升,甚至高于平均水平,基本在7%以上。很显然,这不仅会对中泰信托的正常业务带来负面影响,而且蕴含着巨大的经营风险。
结语
作为我国最早的金融信托公司之一,中泰信托曾经也因为业务范围广、管理的资产规模大而备受关注,资本市场也对其健康有序的发展充满期待。不过,随着中泰信托近年陷入实际控制人质疑之中,加上其高管频繁变动、业绩持续下滑,以及频繁受到监管部门的处罚,市场也逐渐对其丧失信心。
短短几年时间,中泰信托便由盛及衰,甚至在金融市场的风云变幻中,命运如大海浮萍一般,着实令人唏嘘。而在这种复杂多变的不稳定状态下,中泰信托何时能够迎来一丝光明,也尚未可知。
但愿中泰信托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不再让其命运只是受到市场的“摆布”,而是拨开云雾见天日,守得云开见月明。
(来源:潮起网「于见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