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青岛银行在“成为科技引领、管理精细、特色鲜明的新金融精品银行”的战略目标指引下,以“顺时应势、强化特色、攻坚克难、稳健发展”为基本经营指导思想,严格落实优化营商环境的要求,加大普惠金融支持力度,全方面提升金融服务能力,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01
努力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能力
青岛银行全力推进小微金融业务专业化经营、规模化发展,健全和完善自我约束机制,加强制度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加大普惠金融支持力度,积极构建普惠金融经营机制,丰富普惠金融产品,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能力。截至2021年9月末,青岛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超220亿元,较年初增速24.17%,全面完成三季度末银保监会关于“两增”考核要求。
02
积极响应政策调整定价模式
自LPR改革以来,青岛银行高度响应金融让利实体经济号召,在提高贷款业务发放量的同时采取多项措施鼓励分支机构降低贷款利率发放水平。青岛银行严格落实“七不准、四公开”和各项服务价格规定,积极贯彻减费让利相关政策,减轻企业负担,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贷款业务产生的抵质押登记费、评估费、公证费和保费等由青岛银行承担,严格落实小微企业“两禁两限”等减免费优惠政策,并在青岛银行金融服务价格目录中对近百项优惠政策予以公示,在对公账户资费方面,诚意奉上“能免都免”的客户账户优惠政策,真正帮助企业降本增效,陪伴企业掘金未来。
03
落实两项政策工具
破解小微融资难题
疫情以来,实体经济受到较大冲击,为了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人民银行相继出台了普惠小微企业“延期还本付息”和“信用贷款”两项政策工具,青岛银行下发业务通知,制定业务流程,确定责任部门,对于疫情影响正常经营、遇到暂时困难的企业,坚决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贷。积极通过借新还旧、还旧借新、贷款展期、调整还款计划、无还本续贷等措施,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周转问题、缓解还款付息压力。灵活利用信用贷款、抵押增信、供应链金融等产品,加大对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力度。
04
压缩业务办理时间
提高审批效率
青岛银行在《关于明确优化营商环境客户获得信贷相关事项的通知》(青岛银发﹝2019﹞262号)中明确提出,对小微企业客户要实现“488”目标,即将客户获得信贷办理环节平均水平控制在4个以内,将获得信贷办理平均时间压缩在8天以内,将获得信贷申请材料平均件数控制在8件以内。融资需要材料对客户一次说清,让企业最多跑一次。提高审批时效方面,在确保审查审批质量的前提下,一般审批时效缩短至5-7个工作日,小微企业抵押类授信要求5工作日处理完毕,低风险类业务4小时处理完毕。对于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科技企业及特殊授信客户,采取加快审查进度、优先安排审批等方式,急事急办、特事特办。
05
加快数字化转型
发展线上业务
青岛银行依托金融科技优势,通过密切银政合作,畅通小微企业融资增信渠道,将政策红利、金融活水转化为助力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新动能。在总行层面设置数据管理部,负责对全行金融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为全行的业务提供科技支持。不断创新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流程信贷服务,提升金融支持企业发展的效能。一是加快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发展,积极扩展核心客户,如央企、省属大企业等。二是积极推进线上化产品,如“云信”业务、线上“采购贷”业务、“税E贷”业务等,同时不断加强与省市相关大数据平台的对接,多方引进大数据,聚合客户,拓宽业务渠道。
06
大力发展科技金融
乡村振兴等特色业务
大力发展科技金融业务,针对科技企业“轻资产、高成长”的特点,青岛银行在经营理念上打破传统银行模式,发挥专业团队、专职审批、专属产品、专项考核的“四专”优势,实施单独客户准入、单独授信审批、单独风险容忍、单独激励考核的“四单”管理机制,主动上门解决科技企业资金难题,从体制机制上保障了科技金融业务的创新发展。通过专利权质押保险业务、投保贷业务、银行与担保公司的风险比例分担业务等,推动青岛银行科技金融增量扩面,并且充分运用青岛各市区对科技型企业的补贴政策,降低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
青岛银行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推进“三农”金融服务创新,针对“三农”企业,与国家政策性农业担保公司合作,推出解决“三农”企业经营周转资金的“惠农贷”业务。为解决农户“融资难、服务难”的问题,我行充分运用大数据分析,通过金融科技赋能业务发展,创新推出“乡村振兴贷”。该产品通过站长线下推荐、系统线上审批相结合的方式,用农村客户高维、高频、高可信的“行为数据”弥补低纬、低频、低可信的“财务数据”的不足,有效解决了农村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丰富了站点经营业态,助推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体现新时代金融机构责任担当,有效推动了乡村振兴进程。
下一步,青岛银行将始终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己任,持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持续优化改进各项服务,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提高获得信贷的便捷度,发挥地方性法人银行优势,切实做好优化营商环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