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生 > 正文

“改革先锋”王伯祥的二三事

来源: 文化视界 2023-03-18 15:36:53
听新闻

  对寿光的年轻一代来说,王伯祥这个名字已有些陌生,毕竟他在1991年就离开了寿光县委书记的岗位。

  但对老一辈的寿光人来说,王伯祥三个字对他们意味着太多,听到他去世的消息,不免“心里咣当一下。”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1986年至1991年的5年多时间里,王伯祥在寿光县委书记任上办了三件大事:搞蔬菜产业化、建起全国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让“冬暖式大棚”走向全国;组织寿北开发,在盐碱滩涂上开发出15万亩虾池、20万亩盐田、60万亩棉田,让不适宜种蔬菜地区的百姓富起来;掀起“工业革命”,选用一批能人,发展壮大一批骨干企业。

  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王伯祥改革先锋称号。

“改革先锋”王伯祥的二三事

  1986年,王伯祥(左三)与菜农了解情况

  这些功绩背后的王伯祥是个什么样的人?

  住工棚40多天的县委书记

  74岁的张桂昌与王伯祥相识近50年,工作上交集极多,在王伯祥任寿光县委书记时,张桂昌曾任寿光县委常委、办公室主任。两人曾经一起骑自行车到村里做调研,晚上住在农户家。

  王伯祥吃饭速度很快,早饭往往站着吃,喝妻子提前冷好的稀饭,吃鸡蛋,吃完提起包就走,往往到办公室最早的是他。“所以我们县委办公室的也必须提前上班。”张桂昌说,王伯祥经常说做事不是为了让上级领导看,谋求表扬,而是为了老百姓。有些领导不大待见他,他也不在乎,心里很坦荡。

  1987年,全县组织20多万人开展寿光北部盐碱滩大开发,改造成台田、盐田、养虾池。身为县委书记的王伯祥在工棚住了40多天没回家。

  “他不回去,别的县委常委也都不好意思回去。”张桂昌说,其实王伯祥住的小屋是个牛棚,农户把牛牵走后王伯祥才住进去。下雨的时候屋里还进水,王伯祥经常光着脚。那段时间,大部分的县委常委会就是在那间小破屋开的。

“改革先锋”王伯祥的二三事

  寿北开发资料图

  因为了解王伯祥这种一心扑在工作上的脾性,所以下属们对他的批评都“不记仇”。“其实我们挨了他不少批评。牵扯那么多工作任务,只要有做得不满意的地方,不管是谁,他都批评。”张桂昌说,有位曾被撤职的干部,在得知王伯祥去世后,在朋友圈发了一段话哀悼他,语气中满是对老书记的敬重。

  张桂昌说,有时候王伯祥批评错了,知道真相以后,会跟被批评者说“我不了解情况,批评错了”。通过这些事,大家就都知道他的批评都是出于工作,没别的心思。

  “我也和他有过不同意见,有拌嘴、争论的时候,最后我错也好、他错也好,都不计较,他也没有因为我和他顶嘴就怎样。”张桂昌说,人无完人,领导不会各方面都很精到,干办公室有参谋作用,对了解的情况要提出来,不能光围着领导说好。

  没有官架子的“百姓书记”

  王伯祥没有官架子。“1989年我们开始建大棚,他来的次数多。我们老百姓跟他讲话,很亲近,和亲人一样。”三元朱村原村主任王佃科说,王伯祥晚年身体不好,但一直关心寿光大棚发展,只要身体状况好些,他就常到三元朱村来,来了总是喊大家“老伙计”。

  在三元朱村冬暖式蔬菜大棚试验成功后,王伯祥向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提出,把冬暖式大棚技术向全县推广,带动全县人民致富。为此,县委研究配了一辆新的吉普车给王乐义。“有了这辆车,我一天能跑11个乡镇,40多个村庄。”王乐义说。

  有一次王乐义要到稻田镇培训大棚技术,王伯祥约他一起去。王乐义到后发现王伯祥已经到了。“他当时坐的是一辆旧吉普车,破破烂烂的,我的吉普车是全新的。”王乐义说,当时自己一下车,乡里乡亲都围上来说话,他赶紧给村民介绍边上那位坐旧吉普车的才是县委书记,“大家说县委书记怎么看着和老百姓一样,打那以后就给他起了个名叫‘百姓书记’。”

  或许是出于巧合,在寿光方言里,“伯祥书记”和“百姓书记”的发音几乎一样。

“改革先锋”王伯祥的二三事

  1991年王伯祥(右一)在蔬菜大棚调研

  关于王伯祥的旧吉普车,张桂昌还给记者讲了两个故事。他说,县机关买了第一辆桑塔纳车以后,王伯祥作为县委书记,说什么也不用,而是让分管工业的一个副县长用。

  “买了新车,县委书记不用,副县长当然也拒绝。”王伯祥就去做工作,跟副县长说,“你管工业,坐新车出去谈事,能装门面,坐旧吉普去,本来能成的事可能也成不了。”这才把车安排好。

“改革先锋”王伯祥的二三事

  1986年王伯祥(右一)在农村调研

  县里买的第二辆新车是皇冠,王伯祥还是坚持不用,让副书记用,副书记也拒绝了。王伯祥是这么做工作的,“你主持机关工作,迎来送往用新车,咱寿光体面,给客人留好感。我下乡,只要是有个车把我拉过去就行。”

  “伯祥书记方方面面都是考虑寿光的发展,为老百姓着想。”提及往事,张桂昌依然止不住感慨。

“改革先锋”王伯祥的二三事

  寿光的新一代大棚

  政声人去后

  人的精力有限,心思用在工作上,对家庭难免疏忽。

  张桂昌说,王伯祥的孩子遇到生病、住院等情况,他没时间管,主要靠他妻子,还有亲戚和邻居帮忙,而他妻子本身身体也不好。

  大约两年前,王伯祥的妻子侯爱英病重住院,张桂昌前去看望。提及王伯祥年轻时的不顾家,侯爱英说,以前心里也感觉不平衡,现在想想觉得还是王伯祥做得对;家里的事,她多承担点,王伯祥腾出精力来,能多为老百姓办事。

“改革先锋”王伯祥的二三事

  1990年,王伯祥在市场调研

  为老百姓办事,已经深深印在了王伯祥的脑海里。3月15日,王伯祥的长子王华龙说,父亲住院期间由于插着胃管等,很难进行语言交流,只能偶尔通过写字交流。在王伯祥还有意识的时候,曾连续三次写下“为人民服务”。

“改革先锋”王伯祥的二三事

  王伯祥病危期间将“为人民服务”写了三遍

  在王华龙拿来的那张纸上,王伯祥起初写了“为人民服务”的繁体字,又写了简体的“为人民服务”,还写了疑似“谁为民服务谁就是个好人好官”几个字。

“改革先锋”王伯祥的二三事

  1988年,王伯祥(左三)与养路护林工在交谈

  77岁的九巷村原党支部书记夏洪生还记得,建设九巷蔬菜批发市场后,王伯祥经常过来调研。他参加过一次晚上召开的调度会,一直开到夜里11点多。

  王伯祥出身寿光农村,家境贫寒。在张桂昌看来,这种成长背景,使王伯祥深深地知道农村的现状,深深地知道农民的实际状况,深深地知道农民想什么、盼什么,深深地知道农民本身办不到的这些想和盼,必须靠政府去办。也正因此,他的工作部署非常符合实际,寿光如今的发展,经得起时间和老百姓的检验。

  寿光的年轻一代,对王伯祥往往是只闻其名,并不确知他给寿光带来了什么。2009年,他被称赞为新时期县委书记的榜样,经广泛宣传,许多寿光年轻人知晓了他的事迹。张桂昌曾亲眼见过,有一次王伯祥打出租车,年轻司机认出了王伯祥,司机很高兴,到了目的地后说什么也不收他的钱。

  这已是王伯祥退休后的事。

  所谓“政声”“民意”,就是从这些小事上体现出来的。

“改革先锋”王伯祥的二三事

  2023年3月17日上午,王伯祥同志送别仪式现场

(来源:大众网·海报新闻 吴军林 仪首歌 刘建永)

[ 责任编辑: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