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求职者本来是到招聘平台上找工作的,可没想到一些骗子在此打着招聘的旗号进行诈骗,导致一些求职者被骗万元乃至数万元……
近日,记者调查发现,在智联招聘上,一些骗子以公司招聘的名义,打着高薪招聘的幌子,背地里进行着骗人的勾当。
智联招聘平台称,“无法完全保证招聘者用户资质的真实性。”对此,法律界人士认为,招聘平台应尽自己最大的限度和能力去审核雇主信息。
招聘平台求职却背上万元债务
今年2月,求职者小张(化名)在智联招聘App上填写了一份个人简历后,成功得到了一家科技公司的青睐。然而,她万万没想到,正是这一次求职让她陷入泥潭之中。
据小张介绍,她在智联招聘App中,与该公司一名王姓人事经理进行了沟通。“当时这家公司招聘的是综合助理岗位,简单了解后,对方就让添加一个QQ群进行面试。”小张表示,按照这位王经理的要求,她进入了一个名为“智联招聘面试接待”的QQ群。其间,通过群内人员的介绍,一开始她以为该公司所招聘的岗位是客服销售,或者是售后方面的工作。
“之后,对方与我进行了多次语音联系。过程中,对方要求查验我的芝麻信用和京东白条,是否符合公司所需要的资质,所以我就将查验的截图发给了对方。”小张介绍,在发现她从未使用过京东白条之后,对方便一步步教她如何进行操作。在操作完毕后,对方向群内发送了一张二维码图片,并要求她扫描二维码进入一个商品的付款页面。
“当时我问过对方为什么会是付款页面,对方答复不让我付款,让我先升级一下京东白条,我一点升级按钮,结果9000余元就直接支付出去了。”小张称,在发现被扣款后,她立即在群内进行了反映,对方又手把手指导她如何进行退款。然而,一套操作下来,不仅钱没有退还,对方还把她踢出了群。
此时,小张意识到自己遭遇了骗局,等她打开京东白条时发现,自己已经背上了12期共计一万余元的借款。
工作变成做任务,数万元打了水漂
今年1月中旬,求职者小丽(化名)突然接到了一通电话,对方自称是某知名企业的王姓经理。对方表示,在智联招聘中看到了小丽的简历,询问她是否还在寻找工作。
之前,小丽曾在智联招聘等招聘平台填写过简历。在接到电话后,仍在找工作的小丽便与对方互相添加了微信。
在双方沟通过程中,小丽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能力选择了一个岗位。据这位王经理介绍,该岗位要求工作人员每天完成公司交代的任务,并在公司内部App上进行打卡考核,最后就能拿到可观的收益。
小丽按照王经理的要求,下载了该公司内部使用的“考核”App,并且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完成了6次任务。据小丽介绍,所谓的任务就是根据公司的要求购买商品,并将钱款转入公司指定的银行账户内。其间,每次任务所显示金额不同,金额越大,返利就越高。想要拿到收益就必须完成公司的打卡考核,而完成打卡考核的前提就是按照公司要求完成任务。
然而,完成任务的小丽在进行提现获取收益时,公司工作人员竟告知,因操作错误提现账户被冻结,若要解冻需完成更高金额的任务。之后,为了拿到收益,小丽按照对方的指导一步步进行操作,可结果竟是对方选择了消失,而小丽名下数万元存款打了水漂。
智联对招聘方的审核是否存在问题?
无论是小张还是小丽,他们本想通过招聘平台寻找一份靠谱的工作,但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竟掉入了骗子设下的圈套中。
在遭遇招聘骗局后,小张曾向智联招聘客服进行了反映,她想通过智联招聘获得涉事公司的营业执照,可客服的话让她感觉无语。
“客服告诉我,没有我所需要的资料,营业执照哪里有,他们不清楚,建议让我询问涉事企业。”小张表示,被骗后,当初那家公司已经从智联招聘平台消失,该公司相关工作人员也联系不上,因此她根本无法联系到该公司。
“作为招聘平台,难道不对入驻的公司进行审核吗?如果智联招聘对公司进行了严格的审核,为什么平台内会存在骗子所开办的公司?”小张提出质疑。
招聘平台:无法完全保证招聘者用户资质的真实性
近日,记者以求职者的身份在智联招聘App中填写在线简历时,发现求职者的工作经历、教育经历甚至是个人姓名、年龄、性别均可随意填写。
在求职网络客服等岗位时,记者发现,智联招聘App会弹出谨防上当受骗的提示,并告知求职者可及时向平台举报或报警。
根据小张和小丽提供的相关信息,记者发现,在智联招聘App中搜索两家涉事公司的名称均显示“暂未搜索到相关的公司”,在记者以求职者身份添加了其中一家涉事公司一名工作人员的联系方式后,该工作人员竟然回应称:“这是骗人的招聘信息,以后注意点,别上当受骗了。”
在智联招聘App中一封写给求职者的《告知书》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该《告知书》中明确写有:本平台虽然对招聘者用户进行资质审查,但本平台并非司法机关,仅能要求招聘者用户提交相关资质证明文件,无法完全保证招聘者用户资质的真实性。如招聘者用户提交虚假、伪造、变造文件的,本平台无法对此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此外,在《告知书》首段还特别注明:只有在同意本《风险告知书》的内容后才能继续使用本平台提供的服务。
对此,山东争渡律师事务所律师黄西文表示,这是招聘平台为了减轻或免除责任给求职者的一个说明,该说明具有合理性,毕竟招聘平台不是审查机关,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平台无法保证每一个招聘者用户都完全合法合规的。不过,作为招聘平台要尽自己最大的限度和能力去审核招聘者用户的基本情况和相关资质,例如,公司的基本业务和组织架构是否合法合规等。与此同时,招聘平台也要建立起严格的审核机制,尤其是对求职者投诉较多,或者是骗子常使用的网络科技、文化传媒等类型的公司,要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监控,以便给广大求职者创造出一个良好的求职环境。
随后,就两起招聘骗局以及智联招聘平台对招聘者用户的审核问题等,记者拨打了智联招聘官方客服电话。“我们对招聘者用户肯定会审核资质。针对这些问题,我需要反馈给上级,之后会有专人进行回复。”智联招聘官方客服说。截至记者发稿前,智联招聘并未对此做出任何回应。
延伸调查:
骗子借助正规招聘平台使骗局更具迷惑性、隐蔽性
那么,骗子为何会借助招聘平台从而实施骗局?骗子在招聘平台内进行招聘时有哪些特点?
记者调查发现,相比之前的熟人拉人入群,并以点个赞、加关注、拿报酬的方式招揽目标人群,借助正规招聘平台能够更容易、更快速获取到目标人群的信任感。
站在受害人角度上,在遭遇骗局之前,绝大多数人认为对方是一个在正规招聘平台公开招聘的靠谱公司。而此时,身处平台另一端的骗子,在他们心中则考虑的是,自己通过一个正规招聘平台给自己蒙上了一层“靠谱”的外衣,使骗局更加具有迷惑性和隐蔽性。
而在招聘特点上,一般情况下,骗子会在招聘信息中突出工作轻松或高薪等字眼来吸引目标人群。不仅如此,在与目标人群进行沟通时,骗子一般不会在招聘平台设有的聊天页面中留下自己的真实信息、具体联系方式等,而是会让目标人群添加自己的微信、QQ等其他社交软件,并在这些社交软件中,逐步诱导目标人群下载带有共享功能的软件,开通支付渠道等。
被骗的求职者认为,本来上招聘平台找工作,是觉得招聘平台比较靠谱,但他们万万没想到,在应聘时竟然遭遇骗局。对此,他们觉得招聘平台理应给他们一个说法。而作为招聘平台,理应对招聘的公司进行详细、严格的审核,以便给求职者提供一个良好的求职环境。(来源:齐鲁壹点 张国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