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工信部网站发布消息称,即日起取消通信行程卡“星号”标记。“摘星”意味着什么,能自由返乡了吗,暑期能放心出去玩了吗……消息一出,引发网友的广泛热议。
通信大数据行程卡(俗称行程码)的城市名称标有*(星号),表示用户在过去14天访问过的城市中目前存在中或高风险区域,但这并不意味着实际访问过这些中高风险区域。星号也与用户个人健康状况无关,仅作为中高风险地区的提示标志,当用户过往14天内行程不包含中高风险地区城市后,星号会自行消失。但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因从发生疫情的城市里的低风险地区经过,行程码“带星”而被要求隔离或者拒绝进入部分公共场所的案例时有发生,一定程度上给民众出行造成了困扰。6月2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再次强调各地要落实疫情防控“九不准”,坚决整治疫情防控简单化、“一刀切”、“层层加码”等突出问题。
全国行程卡“摘星”,旅游产品搜索量翻倍
6月29日,工信部发布通知,为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支撑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方便广大用户出行,即日起取消通信行程卡“星号”标记。
据去哪儿平台数据显示,工信部“摘星”的消息布半小时后,平台机票搜索量在30分钟内上升60%,酒店搜索量翻番,火车票搜索量上涨最多达到1.5倍。同程旅行大数据显示,消息发布半小时内,平台机票搜索量较前日同一时段上涨180%,酒店搜索量较前日同一时段上涨220%。
同程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程超功认为,行程卡取消星号标记后,人们出行、出游所要遵守的防疫政策将实现全国一个规则、一把尺子,可以有效规避基于行程卡星号标记的层层加码和“一刀切”现象,从而让人们在防控常态化之下的出行、出游更加便利。
多方助力,旅游“暑期档”蓄力待发
自2020年疫情暴发以来,我国的旅游经济一直处于低迷状态。随着本轮疫情防控形势向好,北京、上海、浙江、山东等地相继发布政策助力旅游经济恢复。特别是5月以来,随着防控措施进一步优化,多地放宽人员跨省流动政策,跨省游恢复省份进一步增多……旅游市场似乎正迎来一个向上的“拐点”。
即将到来的暑期对于旅游市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各地纷纷推出免门票等优惠政策,帮助景区积极争取游客,促进景区餐饮、周边、地面交通等二次消费,为景区带来营收增长。近期已有福建厦门鼓浪屿、上海海昌海洋公园、湖南张家界、陕西华山、江西庐山、吉林长白山、山东青岛崂山等多个知名旅游景区开启免票活动;另有相当数量的景区推出针对学生、本地居民、医务工作者等免门票或其他优惠政策;山东、云南、海南等地还通过发放各类文旅消费券刺激消费。
在去哪儿平台上,近一周,全国酒店预订量已经超过了2019年同期。其中,长沙预订量较2019年同期增幅达58%,海口增幅达29%,佛山增幅达20%,重庆增幅达19%,成都增幅达12%,三亚酒店预订量也已基本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
提醒:防控不松懈,继续做好防护
摘星意味着可以随意“浪”了吗?并不是。
根据6月28日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将封管控区和中高风险区划定标准进行衔接对应,统一使用中高风险区的概念。其中,高风险区实行“足不出户、上门服务”,连续7天无新增感染者降为中风险区,中风险区连续3天无新增感染者降为低风险区。其他地区对近7天内有高风险区旅居史人员,采取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措施。中风险区实行“足不出区、错峰取物”,连续7天无新增感染者降为低风险区。其他地区对近7天内有中风险区旅居史人员,采取7天居家医学观察措施。这意味着,行程卡“摘星”之后,中高风险区居民出行,仍需遵循全国统一的防控要求和出行限制。
“摘星”不等于解除防控,低风险不等于没风险。有关部门提醒,暑期要合理安排出行,非必要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在乘坐地铁、高铁、火车等出行时,要严格遵守各类防疫规定;日常生活中继续保持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不聚集、一米线等良好卫生习惯;咳嗽、打喷嚏时,注意用肘部或纸巾遮掩,不随地吐痰,时刻保持良好的个人防护意识。此外,还没有全程接种新冠疫苗的一定要尽快接种。(来源:大众网·海报新闻综合自光明网、中新网、经济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