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潘鲁生)
编者按:
2019年10月16日,第三届中国木版年画国际会议在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召开。会议以“年画世界的学术构建”为主题,冯骥才主席向学界提出“为每一项重要的民间文化遗产建立科学的理论体系,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围绕年画的学术话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开幕式上,潘鲁生主席代表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致辞,对民间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的经验和意义做出总结,表达了新时代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年画的生活世界,构建民间文化学术体系的理想和期待。
很高兴参加“年画世界的学术构建——第三届中国木版年画国际会议”。首先,我代表中国文联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代表陈建文书记、邱运华书记,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各位专家学者、国际友人、年画传承人表示诚挚的感谢!
冯骥才主席一直致力中国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事业,数十年如一日,团结专家学者,带动社会公众,开展田野调研,推进民间文艺的保护与传承,不仅形成了卓越的学术建树,更发挥着深远的文化影响。冯主席率先提出“民间文化遗产”的学术理念并组织实践,在我国乃至国际都具有领先意义,是新世纪至今民间文化保护与抢救的先行者。冯主席带领民间文艺团队展开了对木版年画、民间文学、传统村落、唐卡艺术等系列项目的抢救,建立了当代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的系统架构,制定了田野作业的方法范本,明确了理论研究的学科构成,形成了一系列填补空白的学术成果,并培养了一大批中青年专家和民间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的专业人才。更难能可贵的是,冯主席以自己的文化情怀、文化实践在全社会掀起了认识和保护民间文化遗产的热潮,深化了公众的文化自觉与自信,产生了培根铸魂的文化影响力。
“中国木版年画普查抢救工程”是“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龙头项目,在冯骥才主席的带领下,通过对木版年画全面深入的普查与抢救,形成了22卷《中国木版年画集成》、14卷《中国木版年画传承人口述史丛书》和系列《年画研究》刊物,建成了一整套数字化档案,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木版年画数据库建设及口述史方法论再研究”。这是我国木版年画“集成性”的重要成果,也是我们继续研究、保护和传承的重要基础。其中丰富的文化视野、科学的研究方法、深远的学术理念对于年画和相关民间文化研究与保护实践,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本届年画国际会议的主题为“年画世界的学术构建”,更让我们感觉到冯骥才主席对年画研究与保护的深远思考和文化使命。年画里,有中国传统的民间生活空间,有中国传统的民间精神世界,它是生活的装饰、艺术的符号、文化的图像、精神的表达,也是我们这个古老民族从历史走向未来的文化图谱,我们需要不断去认识和发现,更好地守护和传承,续传文化的薪火和动力。冯主席的文化理念与实践,也启发和鼓舞我们,民间文化遗产保护要面对历史,立足当下,不断总结经验,深入开展学术建构和理论升华,我们要投入其中,参与其中,乐在其中,不断探讨,打开“年画的世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推进人类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互学互鉴,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
今天,出席会议的嘉宾是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传承人和文化机构代表,期待各位深入交流、出谋划策,为中国木版年画的传承与发展贡献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