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半个月,海尔生物(688139.SH)对上海莱士(002252.SZ)的收购计划告吹。
1月6日晚间,海尔生物公告称,经审慎研究,公司决定终止筹划本次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公司股票自2025年1月7日开市起复牌。
上述“重大资产重组事项”是指海尔生物与上海莱士于2024年12月20日签订了《吸收合并意向协议》,拟由海尔生物通过向上海莱士全体股东发行A股股票的方式换股吸收合并上海莱士并发行A股股票募集配套资金。两家公司于2024年12月23日开市起开始停牌,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10个交易日。
10个交易日来临,投资者等来的消息是海尔生物和上海莱士宣布终止筹划本次重大资产重组。1月7日,海尔生物、上海莱士复牌双双低开,截至收盘,海尔生物报31.40元/股,跌幅达10.8%;上海莱士报6.87元/股,跌幅达4.85%。
01 未能形成相关各方认可的具体方案
对于终止此次筹划,海尔生物称,由于本次交易结构较为复杂,尚未形成相关各方认可的具体方案。经审慎研究相关各方意见并经交易双方协商一致,为切实维护上市公司及广大投资者利益,交易双方决定终止筹划本次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同时,《吸收合并意向协议》自动终止,交易双方均不承担违约责任。
海尔生物与上海莱士具体在哪些方面未能达成一致?1月8日,“盈康一生”方面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具体内容以公告为准。
海尔生物在公告中表示,筹划本次重大资产重组以来,公司及相关各方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积极推动本次重大资产重组相关的各项工作,与本次重大资产重组的交易对方和吸收合并双方的主要股东进行了积极磋商、反复探讨和沟通。
至于本次终止重大资产重组对公司的影响,公告中提到,本次交易尚处于筹划阶段,交易相关方均未就具体方案最终签署正式实质性协议,本次终止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不会对公司业务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造成不利影响,亦不存在损害公司及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利益的情形。
回顾此次重组历程,2024年12月23日晚间,海尔生物、上海莱士同时发布相关重组公告,并于12月23日起双双停牌。截至停牌前,海尔生物的总市值为111.9亿元,而上海莱士总市值为479.3亿元,二者在总市值方面存在不小差距。
记者注意到,海尔生物2024年12月23日宣布换股吸收合并上海莱士计划时表示,此次重组的出发点是“为打造一流的综合性生物科技龙头、完善血液生态产业链布局并发挥协同价值、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终止筹划此次重大资产重组,也意味着海尔生物试图通过两家公司合并打造一个“综合性生物科技龙头”的计划搁浅。
02 两者营收与净利润差距悬殊
据了解,上海莱士原股东Grifols,S.A.(基立福)与海尔集团于2023年12月29日签署了《战略合作及股份购买协议》,海尔集团收购了基立福持有的上海莱士13.29亿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20.00%,转让价款125亿元。同时,基立福将其持有的剩余公司4.37亿股股份对应的表决权委托给海尔集团,占公司总股本的6.58%。
2024年6月18日,上海莱士正式并入海尔大健康板块“盈康一生”,以血液制品业务为基础推进“拓浆”和“脱浆”战略,向血液衍生药品及非血源创新药拓展。
2019年登陆科创板的海尔生物是“盈康一生”创新战略孵化的第一家上市公司,主要聚焦生命科学领域,打造生命科学与医疗创新数字场景生态,为生物制药、高校科研、医院服务、疾控公卫、血液制品等产业提供数字场景综合解决方案。
财务数据方面,2021年至2023年,海尔生物营收分别为21.26亿元、28.64亿元和22.8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45亿元、6.01亿元和4.06亿元。2024年前三季度,海尔生物营收为17.82亿元,同比下降2.43%;归母净利润为3.09亿元,同比下降13.45%。
相较于海尔生物,上海莱士在营收及净利润规模上均展现出更大的体量。上海莱士2021年至2023年营收分别为42.88亿元、65.67亿元、79.64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95亿元、18.80亿元、17.79亿元。2024年前三季度,上海莱士实现营收63.14亿元,同比增长6.39%;归母净利润为18.38亿元,同比增长2.81%。
尽管本次重组计划已终止,“盈康一生”方面表示,两家公司仍将进一步深化合作。1月8日,“盈康一生”方面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海尔生物和上海莱士同属海尔大健康‘盈康一生’旗下,不仅在产业链上高度协同,还将继续在‘天下人一生盈康’的愿景引领下持续深化合作,深耕生物科技产业。”
值得一提的是,海尔生物、上海莱士两家上市公司1月6日晚间还同时发布了股份回购公告,海尔生物与上海莱士分别拟以自有资金1亿到2亿元、2.5亿到5亿元回购股份,并且拟将回购股份在未来合适时机用于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
在业内人士看来,“上市公司重组终止可能在短时间内造成公司股价的波动,董事长采取提议回购的方式可以向市场传递看好公司长期发展的信号,不过此举是否能起到稳定公司股价的作用,仍存在不确定性。”
(来源:经济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