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电网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在改革创新方面始终走在前,作表率,在各个方面都很突出,几乎达到尽善尽美地步,什么都好。最突出的,让人一提便说出的,还需要提炼。向来总结经验要回答三个“什么”,一个是“是什么”,二是“为什么”,三是“怎么样”。“是什么”讲的很多了,“为什么”“怎样取得”的经验与过程、规律挖掘得还不够。有一种感觉,最好的经验还在总结挖掘中。需要总结国家最需要的、最有南网特色的、历史上能得到承认的东西。我发言的题目是“中国式现代化与南方电网的管理现代化实践”,想就这个问题谈点看法。
11月21日下午,李锦在中国南方电网专家座谈会上发言。
南方电网改革创新有三个“什么”,不能只回答一个
南网改革创新的业绩是骄人的,在中央企业属于“领头羊”。改革方面,在2023年度中央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考核位列央企第二;科技创新方面,2023年度“科改”“双百”行动专项考核位列央企第一,国资委的系统中考核居第一位;业绩方面,连续18年获年度经营业绩考核A级。在国资委的改革创新和党建工作中居于突出地位、冒尖地位、引领地位。从整体上看,南方电网已经建成世界一流企业,代表着电力国家队的形象,世界一流电力企业的水平,展示了能源国企的核心功能和核心竞争力。每件事情都做得好,形象很高大,在多个方面成为中央企业的样板。
刚才看了展览,孟振平董事长做了介绍。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身为能源央企,在科技创新的赛道中拔得头筹,让创新成为发展的竞争力。“国家所需、产业所趋、两链所困、公司所能”,给人有种强烈的冲击。南网重点瞄准能源电力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聚焦数字电网、柔性构网、人工智能、新型储能等领域加大前沿技术攻关,举全网之力,为国锻造“电力重器”。内容很丰富,有目不暇接的感觉。整体上,展示传统产业走向新型工业化的道路。我看了一些材料,了解南网在现代企业制度方面的三四级董事会建设,南方区域在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中率先迈出关键一步。很多方面都是走在前面的,很多方面都可以称为标杆。在党的建设、公司治理方面出了一本书,我也看到了。我在前几年与南网的雷兵、蔡文璇等做过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与国有资本课题,对南网是一直关注的。
因为各方面都好,就像见到了一朵花,花也漂亮,枝叶也漂亮,漂亮得像人工做的塑料花似的。可是,静心想一想,南网的工作方方面面都有起色,“怎么好”,是描述出来了,南方电网为什么好?怎样好起来的?为什么南网“行”?为什么南网“好”?需要回答另外两个“什么”的问题,人们需要知道南方电网的根本经验,南网需要深度总结。
因为说不出一下子就能抓住人的东西,于是,我就换一种思维,跳出来看。从大问题、大背景、大目标来看,觉得南方电网的经验要跳出南方电网,跳出电力行业,跳出国有企业,甚至要跳出现在,要从新的角度切入。哲学上,是过程论的思想;空间上,是全球角度、世界眼光;改革上,用比较的眼光;目标上,从中国式现代化来看,于是,就有了新的感受。
现代国企管理,可以作为南方电网总结的方向
回答另外两个“为什么”的问题,我想到的是现代国企管理。当然管理要向两头延伸,一头是配置,一头协调。按照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标准来考虑,南方电网是现代化的管理或者叫国企管理现代化。按照总书记要求,那就是16个字,最后4个字,是管理现代。不管是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还是世界一流企业的要求,两个“16”字诀,最终都是管理现代。这是最高境界。
南方电网“行”,这个话说得已经很多了,现在需要回答“为什么行”的问题。南方电网的资源配置能力本质上是管理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的一个方面的内容,实质上就是新型生产关系。
从总结经验的角度考虑,第一个层次是抓得住,第二个层次是拿得出,第三个层次是传得开,第四个层次是留得住,在历史上要留下痕迹。比如说,中石化在开放与引进管理方面,中国建材在混改方面,中国一重在岗位责任制方面,都是在历史上能留下一笔的。南方电网最终在全国能留得下来的,在历史上能值得一说的是什么?按说以上的几个方面,哪壶不开提哪壶,而且南方电网是哪一个方面的水烧得很沸腾,这就难能可贵了。南方电网也有些局限性,但是南方电网能够做得这么好,很让人佩服。
我觉得南方电网什么工作都做得好,这里有一块改革创新的好土地、好温度、好气候。这是客观的一面,还有主观的一面,好的管理者,好的管理办法。这个局面是怎么造成的,就是怎么干的。在管理方面总结,在资源配置方面总结,在协调内外部关系方面总结,也就是从改革角度总结。
可以把南网当作一棵大树来研究
上午,我们在科技交流中心展览屏幕上,看到一棵树,很有感触。我回头拍了下来。
我觉得南网就是一棵大树。哪一个树枝长得都好,连树叶也长得好,果实更好。我们现在要回答这棵树的主干和根本问题,树种树源问题,肥料问题、土壤问题、环境问题、气候问题、风和雨条件问题,都要研究。现在南网的总结进入到什么阶段呢?就是这棵树为什么长得这么茂盛、强壮、健康、长久?它的土壤、养分、树种、气候、风风雨雨,如果南方电网把这些问题讲清楚了,就不仅仅回答南方电网自身的问题,还回答了南方电网的历史背景、生长环境、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的问题。回答了我们目前进行的国企改革深化的程度、升华的程度、提高的程度。所以,我觉得应该从中国式现代化的角度来认识南方电网的经验,从中国式现代化管理与管理现代化的角度来认识南方电网的改革创新的经验,认识这个过程及其决定性力量,可能形成新的结论。这是我的一个猜想。
有两件事情,在我心中留下印象。一个是南网成立架构与标准化部,原来研究院胡志广专门干这件事情,这有点像政府的编制办,就是根据南网的功能调整、经济布局与产业结构来做架构,这是不是央企中唯一的一家,不敢说,反正在其它地方没有听说过。还有一件事情,是在海口开的全国物流会议,南网上台发言的是供应链部总经理谭琼。怎么出了一个供应链部,是不是原来的采购部。我当时心里想,南网真能跟形势呀。后来,看到南网四链合一的经验。我悟过来了,这就是架构部做的事情。这是根据功能定位与竞争情况定位而作结构调整,是一种资源配置,是一种管理的变革。这里感受到一种主观的努力。也就是管理靠人来配置与协调,也就是企业治理与变革。对企业而言,是领导力的提升与改革的深化。
从管理的角度,管理方面包括市场管理、人才管理、计划管理、财务管理、决策管理、流程管理、绩效管理等方方面面。包括的资源有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关系资源、信息资源,也是方方面面。
从上面的表,可以看出,管理与资源配置牵涉到企业的方方面面。我觉得南网的“好”,是方方面面的好。南网的改革创新已经走到这一步了,就是不局限于某一个方面,不局限于一个枝、一个杈、一片叶,而是从根本上回答问题。我们再看下面一张表。
管理活动是复杂的社会行为,受到若干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管理的自然属性是对于生产力诸要素的配置;管理的社会属性是对于生产关系诸方面的协调。
管理,把生产关系看作是“生产力的具体实现形式”,是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互为表里、内在统一的内容与形式的逻辑关系清晰简洁地加以表述,没有深厚的政治经济学功底显然是不可能的。管理、配置、协调,这是一个新的架构。孟振平董事长为什么要设立架构部?我想大概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我觉得南网的干部是否都能够理解。反正,我是这么理解的。
我们认为,经济活动与运行的实践决定着管理实践与活动。中国的中央企业在功能使命方面,在核心竞争力方面,已经有了新的实践,这个实践便是中央企业在追求与实现现代化,在功能突出方面,并且在管理领域的规范化与理论化。中国现代化管理理论要将自身的理论主线归纳为“功能使命与能力”。在中国,离开了功能使命,也就背离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初心与使命”,国企现代管理学的意义也就丧失了。这一理论主线的确立有助于总结“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在管理实践中的基本经验与理论,极大减少了中国国有企业现代管理理论研究过程中的盲目性、随意性、重复性、迂回性,对于中国国企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与创新具有关键性的重要意义。所以,我们认为国资委把功能突出列入新国企内容是正确的。
南网管理的核心范畴与核心经验是配置生产力
中国国企现代管理理论的核心范畴“现代化”作为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核心范畴,既是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要求、特征、逻辑与归宿,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体现、规范与生命,也是“中国式现代化”重要特征——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又有国情特色和独立自主、高质量发展和现代治理能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论浓缩与概括。
在中国南方电网的专家交流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周孝信作主旨报告。
管理的特色,也是核心经验,是配置生产力。似乎西方管理学研究与阐释中,没有配置概念。我在研究新质生产力之初,将“配置”理念引入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管理研究,文章在半年前发表了。配置原是配备、设置,也含搭配、组合之意。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配置”,是指企业根据资源的效用性、稀缺性和社会的需求,将各种有产出意义的资源在不同使用者和不同用途之间进行合理搭配或组合,以获取最佳效益的行为与过程。引入配置的必要性在于:资源的效用性;资源的有限性;结构的最优性;绩效的最大性。管理配置强调组织要素(资源)的合理搭配、组合与优化使用,在符合实际的基础上使各种资源(要素)能在不同使用者和不同用途之间实现动态、适合、有效的配比、调适或置换、转换,最大程度地节约、集约有限资源,用最客观、合适、高效的投入获得预期的最大、最优产出,甚至超出预期,以实现组织、社会的高效率、高质量、高价值和可持续发展。配置是一种管理活动与行为过程,既有行为主体也有作用客体。配置的客体既指实物性资源,也可以是虚拟性资源或复合性资源;配置方式是指通过一定的形式、方式或过程对组织的资源(要素)。中国现代企业管理理论有了配置概念,从而管理的计划、控制、战略、决策等行为与过程更加贴切与适合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方式,并更加充实、富有实效。与“配置”概念相应,“协调”概念也引入了中国现代国企管理。对南网管理学的归纳与总结,可以在这个基础上考虑。
我们看,习近平对新质生产力形成是怎样提出来的。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必将带来发展方式、生产方式的变革,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这里,把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放在核心位置了。
无论是宏观部门间的竞争还是微观部门内的竞争,都离不开管理,都是需要管理的干预并通过管理完成的,宏观比例是管理,市场竞争实质上也是一种管理。因此,不能不认为管理也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实际上,管理这种配置方式不仅存在,而且具有历史必然性与现实必要性。依托并依据中国基本国情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在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研究中还强调并纳入了宏观调控、市场管理、信息管理、创新管理、风险管理、文化管理、人才管理、社会管理、生态管理等新时期、新时代的重要内容,对于这些新理论的范围、内容、要求、要点及原则等诸方面的研究在现代管理学领域具有开拓意义。对于南网改革创新方方面面都好,如果从管理角度来认识,对中国式现代化国企管理理论的理解,可能对南网的改革创新研究出深度。
推进南网现代管理研究的重点问题
我觉得,南方电网是生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背景下,中国式现代化大目标下,世界百年巨变的大土壤下,不是西方的现代化,也不是西方的世界一流,而是中国式的。南方电网的改革围绕行业引领、战略安全、科技创新方面做得好,根本上就是在使命功能问题上站住脚,就是在中国特色的问题上站住脚,就是我们说的新国企上站住脚。如果南方电网把这些经验总结好,南方电网的意义和价值就大了。按照核心功能的价值来衡量,南方电网的经验就更好了。
怎样认识与研究南网管理现代化与配置生产力问题,需要进行系统性的、学科性的研究。不是什么研究内容与理论体系都可以称之为学科,但是研究要以学科眼光来进行。就学科的构成要素而言,只有具备相应的研究对象、任务、方法和必要的核心范畴、理论主线以及形成较为系统的逻辑架构和完整的理论体系的系统知识(学科七要素)才能称之为社会科学的完整学科。一方面,中国国企的现代管理理论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函数;另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又推动并引领着中国国企现代管理理论的创新、完善与升华。中国现代管理理论作为社会科学领域的独立学科,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在国资国企领域也要发展,完善要素。
南网的管理现代化研究什么?一是客观设定研究对象。二是深刻认识研究任务。三是科学运用研究方法。四是准确理解核心范畴。五是系统把握理论主线。六是全面掌控逻辑架构。七是抓住研究特色。八是持续完善理论体系。当然,认识南方电网的经验有几个切口,从改革管理、创新管理、开放管理入口,还有文化管理,这方面好像总结得略微少一点。从总结南方电网自身的实践出发,形成了一个管理实践,管理的规律,管理的理论,形成做法上升到经验,经验上升到规律,规律上升到理论,理论上升到体系。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国企管理现代化研究,要按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国企改革确定的几个目标:一个是高水平的市场经济,一个是国有企业治理水平和能力的现代化,体现在治理制度的完善上。一个是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目标实现的问题。这应该说是在国有企业改革在今后5年,也就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规定的2024-2029,或者在2035年做到的。南方电网现在做出的这些事情,起码在2035年前,为中央企业树立了一个目标、一个样本。分析透、研究透南方电网这个典型,对于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国企改革与管理会有更多启示。
因此,南方电网改革创新的总结,要从做法上、成绩的描述上转化到经验的挖掘上,也就是说刚才讲的南方电网“为什么行”和“怎样行”的问题。
从一个国资国企研究人员的角度考虑,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是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载体与平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深刻而又卓越的管理理念、思想必将升华为中国现代管理理论。充分认识并客观阐释“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与现代管理理论必然的关联性,不仅是中国现代管理理论学科建设的需要,对于深刻理解和正确把握党的二十大精辟阐释的“中国式现代化”也是必要的。南网的经验总结,将为我们认识中国式现代化国企管理提供一个平台,一个契机。这也是我们研究人员的核心功能与核心竞争力。充分认识并客观阐释“中国式现代化”对于包括但不限于中央企业现代管理理论的深远影响与范式意义,对于中国式现代化事业,对于中国企业的管理,其价值都是重要和必要的。当然,作为智库的研究与南网的需要是可以融合的。
最终,我们还是回到习近平对新质生产力的论述上。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南网的经验是新型生产关系的变革。是在对新质生产力、新型生产关系的综合管理。南网的改革创新的经验本质是构建一种新型生产关系。南方电网取得的成绩,都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总结出来,也有利于巩固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有企业的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
以上,也是我以一个专家的身份向南方电网提的建议,希望南网经验总结向深处行,向高处走,向远处出发,这也是南网的软实力,是中央企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南网贡献”。
以上意见,供你们参考。
(文/李锦,《中国式现代化与南方电网管理现代化实践——在南方电网集团专家交流会上发言》,以上根据11月21日现场讲话录音并根据讲稿作补充整理)
在南方电网的专家交流会上。
作者简介
李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企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首席政策专家。
新华社高级记者。2010年后,相继担任中国企业报总编辑、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首席专家、国企管理智库副理事长兼首席专家、中企之声研究院院长等。
重点做企业理论政策研究、课题研究、经验总结工作。十八大以来,解读70多份党中央、国务院与国资委企业文件与会议精神,去年接受媒体500多次采访。被舆论界称为“中国国企改革舆论旗手”“国企政策新闻第一解读人”。
改革开放以来所写“思路型”调查为45位中央政治局委员批示。1982年,邓小平听取汇报并称其对改革“有发言权”。
出版专著《资本经营理论的提出》《深度》等32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