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民企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是重要改革任务
——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决策解读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也是对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以及二者关系认识的不断突破和持续深化过程。《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 》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强调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次重申“两个毫不动摇”,做出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决策,标志我国市场经济改革进入国企民企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改革新阶段。
全会提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在此基础上提出:
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要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
这表明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是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重要而迫切的改革任务。
中国式现代化的背景需要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公报》没有专门就各种所有制企业改革问题分别做出论述,我们将会从《决定》中读到更充分的论述。现在从这段表述来分析。新的决策有两个大背景:
一个是时代背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一个是经济体制背景,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在这两种背景下,强调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
这段论述,有四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
是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是原则重申,也是指导思想。“两个毫不动摇”是所有制改革的基本国策,也是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最根本思想和政策基础。这是改革中不断深化对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认识过程的结果。
第二层意思
是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从三个重要方面着手,以“平等”、“公平”、“同等”三个词强调公平的指向。
第三层意思
追求的状态是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第四层意思
目的是要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这里,形成一个新的逻辑关系,以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逻辑起点,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是逻辑终点。
我们知道,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对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党的一贯政策。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再次重申“两个毫不动摇”,表明了党的一贯立场、方针、政策没有改变。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是为了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学习这段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论述,要上下两段联系起来读,要与《公报》强调的背景联系起来读,要与《公报》强调的动机、内容与效果联系起来读。
为的是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
在复杂事物中,矛盾具有主次之分,在单个矛盾体中,矛盾又具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区别,这是矛盾的不平衡性特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积极面对矛盾、解决矛盾,还要注意把握好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坚持问题导向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要突出重大问题、关键问题,要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公报》强调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是奔着民营经济需要扶持这一矛盾而来。
当前,国际经济和金融形势复杂多变,一些经济体呈现高通胀、高利率、高债务、低增长的趋势,我国经济呈现回升向好态势,但内生动力不强,推动高质量发展仍需要克服不少困难和挑战。包括民营经济发展动力亦不足,就是一个现实问题。
从法理上讲,多种所有制企业是平等的。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过去强调的进一步解决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都属于不平等的问题。这些年采取的提高民营企业贷款占比、扩大发债融资规模,加强对个体工商户分类帮扶支持。实施降低物流成本行动,健全防范化解拖欠企业账款长效机制,坚决查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都是解决不平等问题的措施。
首先是平等使用生产要素问题。非公有制经济在支撑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办法,都是必要的。
这些年比较突出的完善产权保护制度问题。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国家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也是这些年一直强调的。
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相当程度是围绕解决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环境讲的。譬如融资困难、市场准入、平等发展等问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民营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环境正在形成。但政策制定的好不等于民营经济得利,政策如果落不到实处,就难以发挥其实效。一是一些地方政策随意性大,多为“拍脑袋”决策。政策可预期性不强,缺乏稳定性与持续性,甚至一些政策朝令夕改。二是一些政策起点太高,总是“够不着”,一些政策不痛不痒,感觉“不解渴”,导致政策执行难。三是企业享受优惠政策的申报程序复杂,操作成本高,甚至还有“寻租成本”。企业未必能真的得到实惠,大大降低了企业利用政策促进其发展的积极性。四是在资金、政策及相关利益分配方面,存在明显偏向。这不仅会影响民营经济的发展根基,也必然会在某种程度上制约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对推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这既需要坚持“竞争中性”原则,确保企业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还需要落实“竞争良性”要求,让遵规守法、诚实守信成为市场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一是要完善民营经济市场准入法律制度,贯彻宪法确定的民营经济与公有制经济作为市场经济参与主体的平等地位原则,对民营企业进入市场的范围、条件、程序等做出详细且公平的规定,禁止各种对民营企业的歧视性做法,突破行业垄断壁垒。二要创造公平竞争环境,政府部门需要与“放管服”改革工作相结合,持续深入在简环节、优流程、转作风、提效能方面发力,严格落实“非禁即入”原则,打破各类“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在市场准入、审批许可、经营运行、招投标、军民融合等方面,对民营企业一视同仁。三是鼓励民营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健全完善混合所有制企业重大投资、决策、管理等制度,确保民营经济、国有资本优势互补,融合发展,互利共赢。四是妥善清理政府部门拖欠民营企业资金问题,着力化解大企业利用优势地位长期拖欠中小微企业款项的行为。五是加强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着力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等违法犯罪行为,杜绝商业贿赂。五是法律上、制度上、舆论上、政策上、文化上要多管齐下,共同构建良好的发展环境。
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大有空间
在实践中,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具体形态至少表现为国民经济中分工互补的共容关系、产业链上的竞争共存关系,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内部的共生发展关系。
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发挥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产业链分工的各自优势,构建国民协同发展产业链的新模式,优势互补就是值得探索的思路。
中国发展奇迹,离不开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优势互补,尤其表现在产业链中的分工和协同。国有企业为许多产业链基础设施供给者,民营企业为基础设施使用者。国有企业成为产业链中的基础设施的主要提供者,而民营企业是基础设施的重要使用者。基础设施具有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的特征,因此,国有企业在我国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中发挥引领性、基础性作用。例如,国有企业提供电网,是电力的主要供应者,民营企业则从国网获得廉价的电力,降低了民企的成本,提高了民营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是新质生产力与高质量发展的前提,需要强化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创新的不同阶段的主体责任,进行阶段的专业化分工,在产学研用中协同创新,催生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和新业态。一方面,需要强化国有企业在基础研究阶段中作用。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民营企业有效对接市场的优势,与国有企业协同进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可实际推广、替代传统应用和形成市场力量的新技术。
分类有序推进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推进国企和民企协同固、补、强、优产业链。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围绕“突出实业、聚焦主业、做精一业”的目标,从“进、退、整、合”四个方面改造国有企业,通过双向混改等多种方式实现国民合作,进行塑链、固链、补链、强链、优链,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搭建多样化平台,推进国企和民企共同打造产业生态链。平台建设在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国有企业改造、国有和民营企业融合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按照“行业同链、资源共享、发展共促”的思路,实现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产业链上的有效互动、优势互补和深度合作。一是搭建“国投集团”运营平台和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强化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在共同孵化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中的合作。二是搭建“一行一链群”的专业化对接平台,促进要素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之间的有效流动,形成产业链上下游和跨行业融合的数字化生态体系。三是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集聚。发挥国企“链长”作用,促进国企聚焦主责主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支撑和带动能力。国有企业要聚焦主业,聚焦主业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和前沿技术,“卡脖子”难题,从而真正成为产业链的链主,带动民营企业发展,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这次三中全会研究从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存和发展,是建设和健全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市场的本质在于:不同的产权主体之间平等的竞争和交换,由此形成有效配置资源的价格机制。这些市场主体具有产权明晰、权责明确、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等特征,在相同的市场规则下公平竞争、自由交易,从而形成竞争性的价格机制。而且,只有这样,通过价格机制才能促进资源在不同的产业和领域之间流动,引导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是有很多事情可以做的。一个“政府+市场”互补互促时期开始,一个“国企+民企”互补互促时期又将开始。
可以预料,民营经济将以改革的方式而不是简单的政府关照方式,得以支持。国有企业改革把自我发展与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共同发展结合起来,创造更大的空间,更为开阔的发展前景。
可以预料,未来深化改革的使命是形成多层次高效率要素市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强化各级政府协调、形成各类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以及高效市场监管体系等,加快形成适应中国式现代化要求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这次三中全会研究从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出发,为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是有很多事情可以做的。国有企业改革要把自我发展与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共同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更为开阔的发展前景。
(文/李锦)
作者简介
李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企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首席政策专家。
新华社高级记者。2010年后,相继担任中国企业报总编辑、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首席专家、国企管理智库副理事长兼首席专家、中企之声研究院院长等。
重点做企业理论政策研究、课题研究、经验总结工作。十八大以来,解读70多份党中央、国务院与国资委企业文件与会议精神,去年接受媒体500多次采访。被舆论界称为“中国国企改革舆论旗手”“国企政策新闻第一解读人”。
改革开放来所写“思路型”调查为45位中央政治局委员批示。1982年,邓小平听取汇报并称其对改革“有发言权”。
出版专著《资本经营理论的提出》《深度》等32部。